|
1. 党国周亚夫
* v$ j9 A. n3 X$ a# M( x; ~6 _汉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
! G' B6 P; U0 |; U/ _还都南京,蒋介石的车队出巡,在城门站岗的七十四师岗哨居然目视车队鱼贯而出却没有任何表示,也不行礼。七十四师的执勤士兵表示:“什么委员长座驾,不认识。我们只认得师长的座驾,只知道对我们师长的车敬礼!”/ V4 V* r$ _$ K3 R9 Z
74师在孟良崮之后,利用留守处重建了,只是叫74军了而已。为什么把整个大决战里几乎打酱油的74军放在第一个呢?因为别人完蛋也就完蛋自己一个军,张灵甫有套便携的桌椅被陈毅送给了朱德,后来在这套桌椅上被决定了命运的何止是十个军。
0 }; T+ b; j, T3 b! x
( v; A/ n4 B3 n' z$ J6 ]2. 207师和74军2 G# g: t& Z4 s% A2 c. X
207师是杜聿明的部队,立体滚筒廖耀湘在胡家窝棚被断网之时,想的就是无论如何要把207师要出来,保护兵团指挥部。但是207师在抗战时期,委员长屡屡想往里面掺沙子,往里面派74军的人。先是方先觉,被杜聿明手下出暗招赶走了,杜聿明想用高吉人,但是后来常凯申又想派张灵甫去,又被杜聿明给婉拒了,最后终于上了自己人罗友伦。3 u. _( x; l* Z3 X" d" p0 j. v( F
里面提到的这几位,廖耀湘和杜聿明相会在功德林;高吉人本来也要去功德林,他都负伤被抓了,但没暴露身份混走了去台湾,方先觉、罗友伦去了台湾;只有张灵甫挂了。& q3 K5 C4 f$ ?' z3 \4 o/ y
' Y5 e- W2 G( g
3. 国军的有线电话0 @2 }: U( k; n# @( P a6 m. `$ l
刘亚楼攻打天津的时候,傅作义和陈长捷的有线电话联络一直畅通,傅作义一直指令陈长捷“坚决守住就有办法”,直到最后共军进了陈长捷的指挥部缴枪不杀,北京那边都能听到。" Y0 E& f. X9 M* k
不是陈长捷手下有个能干的通信兵丁小二,而是在天津邮电局负责电话业务的共谍们工作给力,一直保证双方的联络畅通。; [' O/ N9 `7 [. m2 |( G/ N7 y9 @7 u
其实不用共谍帮忙,国军自己的通信就是个杯具。济南战役前王耀武和老婆通私房电话谈财产问题,居然被黄伯韬给监听了。0 {1 _, \$ H' M. S
% m4 {$ k. Y: b+ f' S) |
4. 天津电话局抓特务( k! c+ @$ Y8 m8 ?& N) q
天津解放之后,潜伏下来的特务们发报,原来潜伏的共谍们开始抓发电报的,双方形势瞬间逆转,大家都很不习惯。国军留下来有无线电测向设备,就是给电台定位的,当年保密局和国防部二厅没少用这东西抓共谍,现在成了共军用这玩意抓国民党特务了。但是共谍们毕竟不专业,玩不好这东西;国军的潜伏特务则对这东西比较熟悉,知道其长处短处,于是把发报台设置在多座高楼附近,电波经过反射就不太好定位了,而且高楼附近合法的电台也多,干扰多。一时国军特务们甚是欣慰。
% \, [$ ]2 a, [共军的公安们怒了,开始像国民党特务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那样,玩分区停电,配合小脚侦缉队,三下五除二就给精确定位了。公安们上门抓人,有的特务坐在那儿特别乖毫无反抗,说一看分区停电就知道要落网了,反正也跑不掉,还不如消停点。( T- E7 @, |7 Q
. _# I$ w/ M# e/ U) N0 R5 K4. 无线电话的通讯
' w1 W. ?5 ~( w' m( h8 d8 E. R0 p最经典的莫过于廖耀湘在无线电里直播撤退计划“我兵团畅通无阻,畅通无阻”,林彪听得甚是满意,随手打赏了七个纵队。* ?( ^9 }2 }* |) Z$ D
国军不是没有保密的无线通话设备,但是不够用,有时候懒得用,尤其是国防部业务量最大的二厅和三厅,二厅搞情报、三厅管作战,不是非用专线不可的事情往往就在无线电里说了,后果就是屡屡被人打赏。这一点,往往是华东的共军最为便利,这地方业务量太大,有线电话容量不够。
7 D) b* y& c# G4 u2 ] `: k
% H' s" B* D+ V# C! y5. 新一军的军纪8 O9 c0 W# U8 X3 d* K
新一军回国后,军纪不好,在广州期间有人三五成群,勾结汉奸、地痞,借搜查敌伪物资为名,四处侵入市民住宅抢劫财物。结果有六个士兵,干活不利索,被当地警察抓了,撕下胸章,押往警局。半路上有新一军的同袍们仗义出手,救出了被抓的六位。
5 v* i# O& Y3 |8 v! y7 n4 n! _
: e7 r' `6 g' s9 Q9 G地方警察局长派人拿着胸章胸章去找孙立人讨说法,孙立人大怒,要警察局长赔礼道歉。第二天局长亲自登门道歉才平复了此事。& l& c6 K& s% H& u
: x% m( N0 F, w! R/ ^) J4 t4 H6. 整编74师也一样。
' H! ~) C6 f5 _( K1 r4 d& n& {在镇江,几个堂堂74师的大兵,又不是抢你们老百姓的东西,只不过强买强卖了一点,居然被地方保安团给缴械了。这时候74师的主力在和新四军打仗,当地没留什么人,不能和前面的新一军一样直接抢人,吃了个哑巴亏,枪也被留下了。4 `+ E3 m s2 Z; v2 |# n- ~
7 C7 e1 d# }0 M3 H: S
7. 坚决不当俘虏的李弥
! [* u4 E+ }) ^& d1 r李弥1946年曾经对部下讲话,说如果自己当了共军的俘虏,部下可以把狗尾巴栽到他的屁股上,然后他爬给大家看。
! C' D7 q, w- m# ]$ N' ]后来在陈官庄,果然兵团司令就跑出来他一个。噢,还有孙飞将,他不算,连南京都能逃出来,况陈官庄乎?' w# T5 h# t- y9 d- y; z: i
8 p. J f9 K# l1 w! {6 n( r8. 我有办法的熊笑三6 z. U: C: v, F3 E9 F" z) k3 C
熊笑三是杜聿明、邱清泉一脉的,陈官庄被围的时候是第五军的军长。三人聚在一起谈话,熊笑三表示自己有办法出去,杜聿明和邱清泉都感到奇怪,共军都围得和铁桶一般,怎么出的去?但是熊笑三就是表示自己有办法,必要时大家可以一起出去,但是怎么逃就是不告诉这两位。不知道熊笑三是不是从他爹那里拿了什么锦囊。6 q; O5 |* C- G8 K! q+ h
& [ _$ y& p- T; Q3 P4 ?# |后来华野总攻陈官庄,一开始杜聿明还能联系上熊笑三,不一会就找不到他了。果然熊笑三跑了出去,杜聿明当了俘虏,邱清泉胸腹远距离中了七发机枪子弹自杀殉了党国。说实话共军的机枪手水平是真够高的。! |. S/ F4 _, c D, j& o0 g
2 S: M) v U2 w0 ?1 W9. 国军错失一网打尽后来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的良机
8 w8 i1 @, M5 B W' I军调期间,陈毅曾携粟裕、谭震林去徐州,这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五分之三。国军将领屡屡夸耀自己如何有美械,如何有空军,如何之强大。粟裕斯人在他们看起来几乎是无言以对,他们哪里知道,粟大将那是人狠话不多。; W6 l6 Y+ j8 j! f+ u' i
几年后当他们纷纷到粟裕手下做俘虏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有否后悔当年为什么没设法搞定这个人。
* ]5 B" ^ D/ R" F4 H+ \" R5 ?2 z4 b3 P$ ^8 t5 b x
10. 国军将军被俘之后
0 B. Q; B! e4 n! \( O国军将军们被俘以后,最后的归宿是功德林。但是条条大路通功德林,道路总是不一样的,比如沈醉就住过白公馆。沈醉是被抓的比较晚的,比较早的就不如他们了,宋瑞珂被送到了华北、康泽好像也是华北,马励武比较幸福给海运送到了东北,稍晚些的韩浚就略微差了点,在潍坊进了学习班。
1 D. r% Q$ g9 s# d9 |马励武被海运东北的时候,遇到了国军海军的拦截,马励武以为自己得救了,没想到国军海军看了看这条破船没什么油水,放过去了,放过去了…………2 e2 k9 x0 r: W, X! b2 ?8 f
1 g0 G" {3 G6 k3 L- U; h9 z11. 前面提到的韩浚
( A1 s: }9 N5 ^+ U3 y! n& d+ l韩浚莱芜战役时期是73军的军长,被陈毅粟裕加上韩练成一通折腾,从军长变成了营长,手底下就剩下千余人,跑也跑不动了,所有人在一条干涸了的河床里歇着。九纵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二营教导员王济生一边命令部队展开,一边只身从山上跑下,跑到人群中大声地招呼着:“兄弟们,不要打枪,我是解放军的一个教导员,现在向大家宣布下,第一,只要放下武器,不论官兵,一律优待;第二,属于军用品的全部留下,私人东西一概不必留下;第三,要遵守纪律,马上就地坐好。”
1 E% P4 n3 u; p6 C国军高呼:“我们缴枪!我们军长在这里!”0 K9 U: v+ E5 ?! l" ?6 f
他们这是好的,至少是跑不动了,还有一群群的乌合之众跑过来,共军给他们整顿纪律,然后按要求把武器弹药整整齐齐码放好,按照建制排着队进共军的战俘营的。 m6 i, ^ j K- l; c
3 c1 d8 r5 u; V" ?
这就是为什么抓五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但是抓五万国军能抓住的原因。- J' ?/ g# W, u5 A( e
# j$ o2 t# C' p x/ H
其实韩浚本来应该是秋收起义的高级将领,安排卢德铭是总指挥,他是副总指挥去秋收起义,偶然与民团遭遇,卢德铭冲了出去,他没冲出去被抓了俘虏,就回归了国军。秋收起义,卢德铭不久牺牲、余洒度叛变,余贲民几年后负伤后牺牲,何长工站错了队,杨立三这个副官活到了解放后任总后部长,为数不多的幸存者连党代表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之一。
9 k$ v+ S8 P h7 d! D5 X& U( J) h) }2 k$ t
12. 咋个叫起义,咋个叫投诚,咋个叫投降, V. H2 v# y( f; s8 t
潘朔端的184师是海城起义,但是实际上他这个起义就占了个时间早,当时的概念不怎么清楚,共军又需要千金买马骨,然后就成了起义。他当时起义就带了师直和一个团,另外两个团一个先被韩先楚给灭了,另一个没起义随后被韩先楚给灭了。) u) g {8 k4 @7 r* h: h
郑洞国在长春,要不是平时为人好,手下兄弟们关键时候想着他,早就成了被俘,而不是投诚了。1 P q; v, F& ~5 _6 q# y3 c# I
: ^6 W3 E s( j# {/ V13. 不能好人做到底吗?* g3 Q4 K1 O. _) l7 k4 y9 Z
段霖茂被共军团团围住,拔出手枪欲自杀殉国。手下特务营长夺下手枪,带他出逃。( Z! Y' Z- v0 ~0 I
营长后来带着他的手枪逃了出去,段霖茂这个师长还是当了共军的俘虏。
% o8 e9 z }% S+ O# h1 c
4 ~* \. m3 O, n+ w8 ~2 N2 p; }1 b: V14. 自己人吗?* Q; ^; y* F2 i# i6 D0 ~
东北,共军进攻某大院,大院里有个类似炮楼的制高点在国军手里,共军攻击屡屡受阻,成了双方各占半个大院的僵局。
?, o( h4 V: E共军马上派人绕了过去,到了炮楼的下面,炮楼下面没有人,第一个共军就直接爬梯子上去了。刚探出头来,就被上面的人一把拉了上去,这位共军也不见外,对着国军占着的那半个大院就打。第二个上来的共军是个班长,一看你们还挺和谐,各打各的互不干扰,直接背后开了几枪,才把这个炮楼拿下来。
$ X& G3 i8 {) \- M; A6 e: u3 F1 O/ g) {8 i" t2 T
15. 我有我的逃命办法! {& Z/ n. u' |
新立屯,国军某师一部欲逃出包围圈,众国军反穿外衣,头戴毛巾,秩序井然,冒充起义部队往外撤。本来冒充起义部队挺好的,非得说自己是八纵的队伍。结果正好和八纵的一支部队擦肩而过,他们过去了一会八纵的部队才反应过来,掉过头就追,终于追上了。& ~3 r2 U5 N3 e9 H7 e
! S6 x7 W% M$ E; [5 n9 D, s: g) a
同样是逃命,邱清泉手下一个团去接防别的国军,哪知道共军动作太快,这支被接防的国军已经被共军消灭了。于是共军就派人顺手冒充了一下这支被消灭的国军,请来接防的国军进村吃饭休息,随后缴械之。
2 u' e3 e7 z& V# }" S4 ]" C
N- O# o1 K$ |% n) H& \4 R \共军过长江后,李天霞一路转进,他是经验最丰富的那批人之一了。发现共军有游击队埋伏,害怕被缠上了跑不掉,遂命令部队摘掉胸章,列队冒充起义队伍前行,安全通过游击队。6 E, C" N7 x& v
+ E' _$ \- u* ^- ?9 p1 x8 A
16.平津战役里傅作义的命令
* \% R' F) K! x7 t& ]( ~南苑机场被共军拿下,傅作义震怒,这下他只能在天坛和东单修机场了,于是命令92军黄翔派人夺回机场。92军黄翔是侯镜如的人,当时已经准备起义了,就是在等时机,于是装模作样派了一个师,这个师装模作样派了一个团,团长也不傻派了一个连,连长也不傻比划了一下就回来了。
6 P( t; f$ b4 k* _4 V傅作义大怒,要把黄翔撤了,但是侯镜如不同意,只能作罢。92军当时防守的是左安门到右安门,今天的南二环大部分。西直门、安定门的工作已经做好了,前门也已经是共军的人了。傅作义当时才是标准的政令不出中南海,精确地说可能连自己的办公室都够呛能出去。6 y e2 ~+ h- G! l7 E7 @+ d
5 A1 l1 y; Y' d
17.曾庆集骗老蒋: u4 b% _) o) J2 D! A) a: T5 G- |% |
曾庆集曾经做过驻加拿大和美国的使馆武官,后来又到联勤总部工作,共军席卷大西南时候曾庆集在联勤总部第四补给区副司令兼成都城防司令。凯申公飞到重庆视察工作,问他还有多少汽车,答曰还有200多汽车,300多桶汽油,且汽车多需修理,情况危急。凯申公失望而去,不久曾庆集在成都率手下3万多人起义,共上交汽车1800多辆。刘邓的二野哪里曾经有过这种阔日子,大喜过望。( [( R& r9 h& q' f% Q7 I
! M; e9 x, ]$ b) k+ ]4 m- m18. 卫立煌飞离沈阳
' a' v0 C! j& v大决战里面,卫立煌最后的一场戏据说连他自己的那段话都是历史重现。当时常凯申发怒要把他留给共产党,他自己不愿意去老蒋那里做阶下囚,城里的共谍正努力想抓住他立功,还是杜聿明感同身受,说服蒋介石派了最后一架飞机把他接了回来,也确实是赵家骧把他架上飞机的。他自己不甘心也是真的,在香港一开始不愿意回来也是真的,他不是一个人,一群人呢,而且他夫人起初当时害怕不想让他回来,毕竟他在战犯里的排名很高的,比傅作义还高三位,他28,傅31,杜聿明36
7 I6 b3 F. n* \5 ~$ O" T上了飞机之后的卫立煌不让飞机起飞,一定要把汪院士(当时还不是院士)找到拉上飞机才走。汪德昭院士后来的情况,对他曾经做过卫立煌的沟通渠道这项工作,科学院是认可的。
~) b/ M* T9 a* [6 n3 P& j4 s5 i" ~( X& d n
19. 重庆潜伏中的李涯
! p) d" V3 x6 D' c$ ^9 Z( w) g李涯在天津搞了个潜伏行动,重庆也有人这么搞,这人也姓李,叫李修凯。李修凯不是李涯,性格上更像余则成,非常会为人做事,缺点是站队没站好,他是周伟龙的人,周伟龙在戴笠时代是核心人物,到了郑介民就靠边站,到了毛人凤干脆就踢开了,周伟龙一时不忿,就有了投共的打算,还未实施就被抓到台湾枪毙了。周伟龙在这边是投诚待遇,台湾那边幸亏忘了给他平反。要不然就是另一个李玉堂了。我们确实曾经有一个在胡宗南身边的共谍牺牲了,双方都给他开了追悼会,不客气的说,光胡长官那里的共谍能写一本书,熊向晖只是其中的一个,这些人在王石坚被捕后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影响,可见他被捕后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a( x& B: ~; n- \
% F9 F7 t' b! e" B) Q2 ]; D0 ~李修凯已经逃到台湾了,但是毛人凤很讨厌他,又把他派回重庆安排潜伏工作。李修凯万念俱灰,觉得自己为保密局卖命一辈子,求个善终都不给(他当时已经身患绝症了),于是非常仔细认真的安排潜伏工作,并在完成工作后投共了。一个月后共军一次大逮捕,一天就抓了一千多潜伏特务。. Y. A4 `# Z' Z% z0 D) S
; O7 H: @* Y) `# X20 严格执法的黄维: D! w& N1 i9 V8 P& _/ s
功德林时期,国军众将官做衣服,黄维做质检员,严格执法,弄得诸位国军将军们苦不堪言。$ r3 _# f4 F! s6 R! F& |: D' g
, Y7 C1 f- u2 ?' V5 j2 }抗战期间,杜聿明战败回国,黄维负责查点他的部队。杜聿明想让他少报点,自己脸上别那么难看,没想到这个书呆子严格执法,不徇私情。
8 R" B3 z# E7 [/ f$ G7 d/ T
$ V" G, | u" s) V9 H% F6 m21. 人缘不好的关麟征 M( T6 q B1 x& N$ u4 k
关铁拳人缘在国军那里不咋地,但是和两个人关系还不错。一个是他装病送走的韩练成,一个是他的老乡赵寿山。这俩人后来一个是一野副司令,青海省省长;一个是资深共谍,55年中将。4 l# I u8 e' G9 ^, O$ f% e
6 F, c4 J/ e' A! Q( P/ G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