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j. W( E8 D1 X9 `7 s7 u 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朋友们对于这个不苟言笑的赣南农家子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举枪自杀之前的那句话:“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曾可达的人物形象并不丰满,一个赣南农家子弟,仅仅在蒋经国经营赣南的时候被他看中,超品提拔,而心望一念忠贞,只求在建丰同志的领导下努力扫除党内贪腐,最终却因为希望破灭而举枪自杀。这样的一个人物也是大多数少年心境的影子,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会有对于信念希望的一些幻想,随之而来的也是少年时情节鲜有不随着岁月成长而逐步破灭的。从一个相对封闭的较小的认知圈随着人生的阅历逐步转换到了越来越大认知圈。自己的信念理想甚至是基础的人生准则都会随之不停的变化。用唯物辩证法的讲法就是三观在不断地调整适应,直到达到与认知圈相符合的平衡为止。如果这个平衡没有达到,就很容易出现个人感觉得可达而未达的问题。这个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个悲剧,曾可达的结局就很能说明。虽然最为观众和后来者看起来曾可达坚持的信念和希望根本是不可达成的,但是他自己的认知决定了他会认为在建丰同志的领导下能够完成。虽然鲁迅先生不止一次表达了对这样的“拼命硬干的人”的崇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但是这样的人生心态对于常人的个体来说还不免是一个悲剧的。从这个角度看来,曾可达名字也很像是一种隐喻,曾也可念作曾经的曾,曾可达也就是曾经可以达到的理想而已吧。 Z: W6 O, B; H) Z,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