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再回首,却见乱世儿女情——撒哈拉的故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4 16:51: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回首,却见乱世儿女情——撒哈拉的故事
    . u6 j8 _' V. K9 S7 l
    " j8 q/ t: k% l* F5 d        事情的缘起似乎是因为加了某个列书单的公众号。偶尔看到了这个活动,没错,是读书的活动。读的书呢却是我已无比熟悉的撒哈拉的故事。读这本书,我似乎能回到25年前的夏天,姐姐的书包里藏得深入的红色小本子,窗外声声不断地蝉鸣和同桌的女生那明媚的笑容以及中考成绩单下来时父母阴郁的双眼。, Z2 D2 ]6 A& U: V) z% z* e2 b

    - j3 ~, `- k$ O8 r4 K. }& N" I        不知道还有多少现在九零后会去读三毛,那个生于四十年代,自戕于90年代的女子。但是至少在那个夏天,我读了撒哈拉的故事。阅读的体验是奇妙的,一个十五年前漂泊到异国的女子却能如此的撩动我的心情。撒哈拉的故事天生自带明媚的属性,从青丝白发两地书的父母书札开始,游子却不孤独的感觉就让年少的我无比的向往。沙漠里也有那么多的美好,有风景,有美食,有朋友最重要的还有爱情。沙漠里的中国餐馆用中华美食忽悠的爱人和上司神魂颠倒;悬壶济世徜徉在沙哈拉威土著里的感觉实在是让人满满的收获了异乡的风情。荒山之夜的奇景、沙漠观浴记的猎奇、素人渔夫的自在让阅读的快感欲罢不能的满足。就连娃娃新娘里包含的淡淡的忧郁也在自带的明媚属性里显得不那么刺眼。就更不用说结婚记和白手起家了,这两篇文字几乎可以说是明媚阳光的文字的极致,每读一遍都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爱情是如此的美好,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 O1 d- `/ i; P& e# r0 L, H . ?- n  m( H* T- z% z5 @
            读完此书之后,我疯狂的寻找三毛其他的书籍。哭泣的骆驼是我的下一个猎物。到手之后囫囵吞枣的看完。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哭泣的骆驼里的撒哈拉变得现实起来;和其相比,撒哈拉的故事也就真的是故事了。我隐约的感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很快试图探究时代背景的企图就被三毛的死讯冲淡了,当时尚在初中的我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写的出撒哈拉的故事的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可以把大漠、荒山写的如此有魅力的人怎么会抑郁的自戕。为了这个问题,我几乎找来了市面上能搞到的三毛文集,前前后后的读了;模糊而依稀的觉得表面的欢乐之下似乎隐藏着很多的东西;三毛的生活也远不像结婚记和白手起家那般阳光。
    " w# M" [; c. M. R7 r4 A% b 5 T# q3 l% g* R% P" ]
            后来,高考、大学、社会、婚姻;很快的25年过去了。偶尔的时间我还是会翻起书橱里日渐陈旧的三毛文集。但是感触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多了。也逐渐的明白生活本来就是这样,阳光与阴暗共存,快乐与悲哀同在。三毛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撒哈拉也慢慢的干涸在记忆的池塘里逐渐消失。) A( e3 `& ]- F' c( N+ e, p+ B
    1 c9 `; r# D, X8 i3 r; n! V. R$ j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篇博客。作者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三毛忠粉。不远万里的飞赴拉斯帕尔马斯,寻觅荷西的目的和残存的那一缕记忆。
    , R$ r+ l' P7 v0 Q* C1 Y( T+ r+ q; n$ U
    “随着管理员向上走,我在想,那墓碑会荒凉成什么样呢,怎么我竟然都没有发现呢?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层,那里正在修新的墓室,我刚才也到过那里的。正满腹狐疑,管理员说,这里他在这里。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其他人的墓碑,没等我问,管理人说“这个墓碑不是他的,您看,旁边正修新墓室,这块碑靠施工地太近,我们怕碰坏了它,就先把它移到JOSE的墓上面来,您看,下面是垫着木头的,下周二新墓室完工后,这会墓碑就回到原位”。我说“那JOSE的碑呢?”管理人说,已经没有了,30年了,没人纳费,打理应该已经损坏了。“我不住地摇头,说“他在1万6千公里外的中国很有名”,管理人也摇头说,“很可惜,他在这里没有家人”。我什么也说不出,看到墓旁有棵树,便从包里掏出携带了多年的幸运符挂在树上,正好对着荷西,然后说“你好,荷西”。因为我当晚还要回到TENERIFE,不能久留,临走时,我蹲下,将手伸进那块墓碑与土地间,轻轻的拍拍盖在荷西上面的土地,说“JOSE,TENGO QUE IRME,HASTA LUEGO,JOSE(荷西,我得走了,回头见,荷西)”# }( }/ I7 J, s& g2 G; V- \, M2 }
            乘出租到机场,车里放着音乐,一个男声唱到“是你么,我的心,是你么?”一瞬间我眼泪汹涌而出。飞机起飞时,我看这蔚蓝的海水,觉得那像忧伤的蓝眼睛,我心里说“三毛,谢谢你的故事,我替你看了荷西,然而,你或许不该死的。”飞机在15分钟后回到了丹那利芙,我想我会再来看荷西的,为那些永远美丽的故事。”/ _3 S3 k! u4 B; H# F: [$ [- p
    1 Z- m% b! {. [2 t. V" X0 p8 e
    荷西墓地的大门  I0 U" a& b' G" P; S& @

    0 R5 J; p+ b2 F' {8 d: \5 s3 Z荷西墓地的墓碑早已散佚,那棵挂了幸运符的树下就是他长眠之地。% Q0 F5 Z7 ~+ a" c6 q" Y) N/ s; a
         
    " x2 T) v# h. P* [' R( k! X        这个其中的意境已经超出了当年我读撒哈拉的故事时太多。已经完美的诠释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意境。三毛走了,她爱的人也走了;哪怕在二十多年前华语文化圈,这段爱情激励了无数的男女,阳光了无数的心灵;那也只是在1。6万公里之外的陌生国度。留下的连墓碑都已经消失,只有一些时光的考古者来开启这一点点的记忆。
    2 ]4 o- u/ W0 S* l0 z) D* i* |. X4 u  n' ?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开始想起了当年的疑惑。我一直觉得撒哈拉的故事背后有着隐藏的背景,这样的背景和三毛的描述并不是同一色调,也并不那么美好。于是我开始搜集了一些当年的撒哈拉的社会政治背景,却发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
    & q; c$ M, o+ d" x. c" \        三毛大约是1973年到西撒哈拉的,那里是西班牙传统的殖民地。小说里的西班牙外籍军团也是当年驻守西属撒哈拉的驻军。当年西属撒哈拉来历和背景如下引文:0 E9 g0 m: D* f% g) x% }* I/ t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北接摩洛哥,东、南与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相邻,西濒大西洋,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人口16万。19世纪西班牙人入侵,1958年成为西班牙的海外省。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摩洛哥与毛里塔尼亚就对西撒哈拉提出了领土要求。1973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的支持下,波利萨里奥阵线(POLISARIO FRONT)宣布成立,(注:国内译为西撒人阵。)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哈拉独立。1975年11月初,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组织“绿色进军”,35万名摩洛哥志愿者开进西撒哈拉。1976年西班牙军队撤离西撒哈拉后,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随即鉴订分治西撒哈拉的协定,摩占领北部16万平方公里,毛占领南部9万平方公里。阿尔及利亚谴责摩、毛瓜分西撒哈拉,并支持西撒人阵在1976年2月27日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同(简称“西撒国”。)此后,摩、毛与西撒人阵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8 R. E/ F& I. \1 \" r
    . C! \5 }; w+ f( [. \! X2 ~+ ~) Q
            0 Z. ~* t2 R, i$ J( H9 k+ M5 ^
    所以真实的情境下,三毛去的撒哈拉是一个典型的乱世;一个殖民者还未完全退出,土著沙哈拉为人希望建国,边境的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希望瓜分的混乱世界。在这个背景下,三毛嫁给了殖民宗主国的荷西,同时游走在沙漠土著和外籍军团之间。那些当年看起来闪耀着阳光的美丽生活所依凭的居然是这样一个危如累卵的乱世。三毛描述的本地人之前很多都有国仇家恨,外籍军团也是镇压土著的刽子手。从这个维度上看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就别有一番滋味;而这么说起来,哭泣的骆驼似乎才是比较真实的社会场景。而正因为如此,了解了撒哈拉故事的历史背景,那些快乐、美好的生活就似乎更令人珍惜。还是周淮安对邱莫言说的那句话:人都说乱世莫诉儿女情,却哪知乱世儿女情更深。
    ; t/ d0 I8 s1 D* {0 G
    / k, `& u1 R2 R2 h3 U        当我逐步的明了这些背景的时候,不禁想起了现在到处搜罗IP的电影圈。这个IP能圈来的话威力应该不次于当年周星驰的功夫吧。70、80后有多少三毛的拥趸,恐怕如恒河沙数般难以计算。再加上这乱世背景,阳光故事。拍出一部卡萨布兰卡+滚滚红尘的经典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M; V2 d; z4 O

    8 K7 u& C: H, t: a* T. ], {% q( Z7 u$ x7 ]/ I
            BTW,我不喜欢别人说我痴迷于三毛是因为怀旧。因为怀旧的本质是试图用当年的思维角度来解释自己现在的处境。在不惑之年之后翻开当年的旧书,获取的另一个维度的视角只是为了使我对生命的理解更充实,对于哲学意味上的人生更有把握。从这一点来说,当年号称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蒋捷有一首很好的词,抄来共观吧。. J, z, c3 M1 L4 `! t3 S- b
    虞美人·听雨
    9 C' p7 H4 Q( B7 q1 L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2 e6 o, S% w/ }* }8 o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2 I! b5 o( \! I6 o% ^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5 F3 u. e( W4 c& Z, x) T. T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f; f  Q& o0 |7 Z: Y: U; y

    9 l$ H1 X+ j7 [1 C$ p; Y, ?; l9 z5 ?# e1 f2 {" Y
    公众号二维码请帮忙推广关注
    ( e6 \% t0 z) t) u7 y/ Q8 R% P# J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54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禅人 + 6
    燕庐敕 + 8 谢谢分享
    colin1992 + 4
    jellobe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7 天前
  • 签到天数: 1245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7-2-6 11:32:22 | 只看该作者
    泪流满面, t6 p- n* O' C5 h3 [" S
    我读的第一本三毛的小说就是这段哭泣的骆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7-2-6 21:27:1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遍地新华书店的时候,我忘记了是不是在新华书店还是其他书店看了所有的三毛系列的书,其实得抑郁症的人往往书写的是美好,如同我记得那个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也是如此。
    % h' |" i! e6 q% m4 Z3 x- f# O' u( `2 w
    虽然看了这么多她的书,可是我几乎都忘了,我很遗憾,我看过很多书,现在差不多都忘记了,连书名都不记得了,哈哈哈,重新看见书的内容或许会有印象。记得当时我很好奇她为什么自杀,所以特意先找她描写童年的事情的书来看,书名已忘,我却好像记得老师是批评她还是怎么的,她很受伤,然后逃学到墓地,后来师从某人学画等等,书中描写的小时候的她孤僻敏感,可是这孤僻敏感源自哪里?是那个老师的过失吗?还是父母对她的疏忽,疏忽照顾也是一种虐待。我好像大概记得她写她逃学,依旧到点去上学,到墓地逃学。我一直好奇抑郁症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童年,她也如我所猜测:童年生活不快乐。可是遗憾的是似乎她的描述中没有父母的过错,如果有,我觉得可能就是对她的疏忽吧,记得她写她父亲很忙等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7-3-20 08:08:13 | 只看该作者
    由此无意中在电台中听到三毛在电台采访节目中会议和荷西的初识到结婚,字字句句间听到的似乎就有漫天樱花飞舞般的美丽,然后作为听众的我们,心里却又明明知道二人最后的结局……- }. M  W' K* U

    8 z, q1 L$ B# w什么叫最甜蜜的最悲伤的最惋惜的……一时涌上心头……所谓人生,大抵就是这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7-3-21 16:14:1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当时年纪小 / _- y1 S2 C4 h5 x* T# |
    你爱谈天我爱笑 1 |$ }, Y0 V7 V3 W# W' s- \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3 Q" I7 Y8 p1 B; g# O2 G  }2 t
    风在树梢鸟在叫
    / r  H5 p9 t% M! D7 }+ V* y* v5 Y$ r不知怎么睡着了 : y9 ?( H5 n- d' ~  E, A
    梦里花落知多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8 08:51 , Processed in 0.04339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