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敌前渡河
, X' Z4 V+ n. ]# v1 N1 }3 T
3 [% l _: l. o突破青风岭当晚,第1旅前锋接近磨子潭。这是大别山东陲门户,位于淠河西岸,山陡水急,地势险要,三座大山屏风般壁立对岸。驻在磨子潭渡口两岸镇子上的民团,见第1旅先头部队到达,一枪未发便逃跑了。6 k& [3 p W6 ]
+ C8 y6 I, R Q! W! b7月11日天一亮,为收集情报,皮定均冒充乡长,给霍山县政府打电话,从对方回答里探听到整编第48师已派出部队赶来截击,午夜12时可到达磨子潭。同时,侦察队从磨子潭镇上邮差口中得到消息,整编48师正在岳西、舒城、桐城、漫山布防,形成口袋,企图阻止第1旅出大别山向安庆方向进攻。如果不能迅速渡河,第1旅仍有再次陷入重围的危险。5 \( M- x A W5 I
7 [1 D7 P+ V4 A当天下午,侦察科副科长周光璞带侦察队排以上干部和工兵班正副班长到河边研究架桥方案。由于连日暴雨,河面宽达200米以上,最深处几近头颈。确定架桥点后,侦察连抽出20多人,花了2个多小时时间,找遍磨子潭镇上和附近村庄,才筹集5只小木船,一批木架,木板和铁丝,绳索。) F5 _ r" e) i; B
; N2 y/ P4 `6 g! q" D U7 u
皮定均当即命令3团1营用仅有的5只小船分批过河,占领河对岸高地担任警戒任务。旅部工兵排赶搭浮桥。其他部队人不卸装,马不下鞍,就地休息做饭,等待渡河。0 T* K4 O/ T. x6 a3 ?. ^5 \
* l T1 j/ ^6 y8 V1 e& B" J8 U; f按预定方案,工兵排派出全旅水性最好的战士蔡恒君,腰上捆上粗铁丝,先游到对岸把铁丝拉起来,然后系上木架,搭上木板。但由于水流太急,平时可以一手举枪一手举背包,踩水可游2000米的蔡恒君,这一次游到三分之二处,便再也游不动了。大家只得另想办法,让2只小船拉着铁丝,从两岸同时向河中央划。不幸的是,快到河中央时,铁丝断了。第3次作业时,总算是把铁丝连起来了。但因水深流急,木架怎么也架不稳。情急之下,周光璞决定把中间的木架撤掉,用4只木船连在一起,横摆在中间,铺上木板。11日夜,一座简易桥终于架成了。7 V0 h( v( O) c
, E. f; b6 V, t3 `6 V) W
渡河组织工作刚刚就绪,驻六安的国民党军第176旅第527团派出的 1 个营,己赶到了河东岸的金鸡岭,与3团1营展开激战。在团长曹玉清、政委黎光的指挥下,3团1营指战员跑步抢战金鸡岭南的335高地,与敌形成对峙,并牢牢控制着渡河登陆点。1 E( Y5 ]4 u, E7 L& T
! c7 j$ m" f: B! A) {3团后续部队立即开始摸黑上桥过河。此时,风云突变,雷雨大作,湍急的河水冲得小桥摇摇晃晃。靠近小船的2个木架因连结的铁丝被挣断,漂浮起来。紧急关头,工兵排10余位会游泳的战斗跳入水中,有的抱住晃动的木架,有的托住木板,竭力让部队继续过河。不久,一个恶浪涌来,桥架相继倒塌,正在渡河的部队纷纷落水。
6 g8 C5 m# |2 v( y3 z' G# c
" I8 Q! z! i% T7 W) J: {在河边指挥部队过河的皮定均一面让大家互帮互助,抢救不会游泳的同志,一面令工兵排利用唯一剩下的那条小船,将近百名伤病员和23位女兵送过河去。/ E+ h9 k* Z: s1 t. V! O; c! b) C
: Q( d( ?+ N" D a- [9 h6 v此刻,已经是11日23时。再有1个小时,整编第48师的部队就要赶来了。就在这生死存亡关头,雨停了,淠河水位开始下降。侦察队从当地群众处获悉,磨子潭南河叉处水位较浅,可以徒涉,于是皮定均急令1团、2团和旅直徒涉渡河,派并出骑兵通信员,令担任后卫的2团火速出发跟上来。, Y. O, r0 \; ~, x0 [, c: W
9 Z! B9 G2 B. Q/ S/ _$ F久经战阵的指战员秩序井然奔向指定的徒涉点,分路渡河。预先挑选出来的身材高大的战士先跳进河里,手拉手结成一道道人墙,让战友攀住他们的身体渡河。渡河部队利用夜暗大雨的掩护,奋勇向对岸徒涉。他们登上河东岸后,相继向金鸡岭发起攻击,将金鸡岭之敌压迫到北侧高地上。) o* K6 q- {8 ]: r
9 N; W1 @; v0 l/ i, `9 r8 K) T12日0时,整编第48师1个团的部队如期赶到,密集的机枪子弹扫向河面。幸亏天黑,敌军匆匆赶到,还没摸清第1旅的徒涉点到底在哪里,因此射击完全是盲目的,并未给正在徒涉的指战员造成多大伤亡。皮定均见状,一面催促部队加紧过河,一面又派出参谋联络后卫2团,让他们在磨子潭东南离敌人远一点的地方徒涉过河。9 S2 g, Z6 q" ~" j% J! p8 Z6 c
6 R( [& v4 [# u* v3 A7 R
到12日拂晓,第1旅旅直和1团、3团已全部过了河。后卫2团从范家场出发,星夜强行军20余里,也赶到了渡口。
2 |" t* P+ P! F# J; t5 l, S/ [4 ], _" g8 L- P
此时,天已大亮,国民党军看到2团准备渡河,便以轻重机枪、迫击炮猛烈射击,企图封锁河面。一时间,淠河河面仿佛成了沸腾的油锅,被炮弹炸起的水柱一股股腾空而起,此起彼伏;一串串被机枪子弹激起的浪花,连绵不断。. K# D9 D/ M6 M& W
- B# H' L S# `+ O% K
此刻,2团面临的局面固然十分凶险,但却容不得半点犹豫。他们在磨子潭东南略靠下游处选择徒涉点,全团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跳进又深又冷的河里,兵分3路强渡。东岸的1团、3团也集中所有火力,拼命压制敌人,掩护战友过河。由于水深流急,2团在强渡过程中,有10余人被急流卷走。一些身材矮小的战士不及水深,有的是扯着牲口尾巴浮水而过,有的是靠战友背过河的。; @* W' S& \0 P0 @4 v( y: T, Z4 U
6 R% ~6 @3 }/ A3 T, Z2 h2 f! M0 n( h
2团过河后,第1旅不恋战,立即夺路向东南方向突围,沿着去安庆的大道向东南方向急行军10余公里。在路上,当从邮差、商人、学生口中打听到整编第48师主力正从桐城方向开来时,皮定均当机立断,改变行军路线,率部来了个90度左转弯,改向东北方向疾进,避免了与敌主力迎而对撞。
/ {7 ^8 W/ Q# ] T
* ~6 O2 C3 d& e7月12日下午,第1旅侦察队抵达大别山东麓出口处毛坦厂,消灭当地民团局子20 余人,打开了进入皖中平原的大门。8 X, N- ]3 n7 r3 E1 G
X, H1 H. f% ^" ]" B1 E8 S3 D
至此,第1旅经过半个月艰苦转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粉碎了敌一次次追击拦截,终于跃出大别山。全旅建制大体完整,只有3团1营3连在强渡磨子潭的战斗中被敌切断,与主力失去联系。后来得知,该连辗转与鄂东独2旅会合,纳入该旅第5团建制,在中原地区坚持打游南。5 X! \ \$ S W6 L' a( |'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