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16 13:50:42
|
只看该作者
(续上)
6 {" o5 j0 o {( W: i8 X- C; r9 T* o Q9 V5 ?) d' x% H% O
不可能实现的整军计划
: O! y* u! V7 R. j* F
3 i6 P* T+ V3 m- F' l8 W果真如陈诚及国粉所言,全面抗战推迟至1939年爆发,那么以上这30个“26年调整师”和30个“26年整理师”的终极整编计划,是否有完成的可能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以旧中国孱弱的财政状况,根本就负担不起高昂的整编军费。! V& [% o& i9 f! N
1 V9 J, j# w v: I
根据编制表,光是配齐这30个“26年调整师”和30个“26年整理师”,至少需要山(野)炮1440门,20毫米机关炮1200门,82毫米迫击炮2880门,重机枪4320挺,轻机枪19800挺。而从1932年至1936年,国民政府兵工署只生产出了325942支步枪,3492挺轻重机枪,976门82毫米迫击炮。至于火炮,整军开始时国民政府统计,全国陆军堪用的身管火炮不到400门,且大多装备在预备炮兵,距整军计划所需数量相差甚远。而小口径机关炮,国内完全无法生产。这还仅仅是数量不足,还没有涉及到产品性能、质量和弹药供应问题。
' C( y6 K" m' a
% Q3 ^3 G S# B/ G6 ^众所周知,旧中国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工艺、材料非常落后,国产武器的仿制原型本就性能落伍。好不容易仿制出来的产品性能还不如原型。以火炮为例,设备最好的沈阳兵工厂早在1931年便已落入日寇手中。太原、金陵、上海、汉阳兵工厂仿制的山、野炮基本都是一战时期的水准,且包括炮管、复进簧等主要零部件皆依赖进口,且产能不足。因此国民政府整军所需的火炮只能大部依赖进口。
3 L( m1 h& n- [5 ?
$ z$ T# W/ D+ x+ A1 r以瑞典博福山炮为例,每门炮售价1.5万美元,炮弹每发售价20美元。国民政府战前共引进了132门此种山炮,每炮配1000发炮弹,装备了2个预备炮兵旅和3个独立炮兵营。仅火炮和炮弹,便计花费462万美元。按1936年5月中美达成的金融协议,100法币兑换30美元计,462万美元折合1540万元法币。外购火炮之昂贵由此可见一斑。虽然抗战前夕,国民政府也曾计划过建设炮厂自行生产,但和国民政府多如牛毛的其他计划一样,此议久拖不决,直至抗战爆发仍未付诸行动。以当时国内的工业基础来看,即使炮厂建成,主要部件及原料仍需进口,考虑到劳动生产率及成品率不高等因素,国内仿制品的价格恐怕并不比进口货低。
) a, j. r1 ~0 h" Q9 c- a4 {* [# U" {" N& o2 H1 O$ g3 d+ ]
按照1936年国民政府陆军整理处的计算,外购1个师属炮兵营需150万元法币。以30个“26年整理师”师属炮兵团折合成90个炮兵营计算,加上30个“26年调整师”师属炮兵营,仅购建这120个炮兵营就需花费法币1亿8000万元。此外,无论是山炮还是野炮,都需要大量的骡马驮载或挽曳才能机动。按“26年调整师”平均每师2352匹马,“26年整理师”平均每师3000匹马计算,完成整军计划至少需购置16万匹军马,这还没考虑马匹的日常损耗和汰换问题。按当时的市场价,最便宜的马每匹售价也在60元以上。考虑到军马的选用标准高于民马,仅购置这16万匹军马,至少就需1000万元法币以上的资金。
3 i8 `7 r! V) f8 R( G8 P# r1 h& x" [8 d! G8 {
也就是说,仅仅配齐整军计划规定的师属炮兵和马匹,就至少要一次投入法币1亿9000万元以上。这还仅仅是初始购置费用,还没有考虑日常维持费用。如果再加购置、更新其他武器装备,其花费则更为巨大。6 J( w) D; ]' ^. ~5 b' T3 ~
g- \5 ]5 m$ E% g8 w
与此相对应,国民政府的财力如何呢?1935年,国民政府的军费预算仅为2亿9301万4600元法币,看似不少,但这笔钱首先要用以维持规模庞大的军队日常开销。+ ?( d0 h/ }$ x7 J* X7 k2 h* ]
9 c4 T' i i$ N5 u9 i( ^$ b2 i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央军的陆军部队共计有37个步兵师,1个教导总队,1个步兵旅,骑兵第7师及几个独立炮兵团、工兵团等,约40多万人。这些部队的供给充足,每个师每月的薪饷、伙食补贴、办公费共计25万元法币,1个师1年约需300万元法币的维持费。仅这40多万人,加上5-6万的中央军的机关院校人员,每年的维持费就需1.2-1.4亿元法币。
- A$ Q2 S& G5 i6 G; ?, U3 F; `. t5 A) Q8 u$ ^+ ?5 {3 o0 W
除去嫡系的中央军,朱培德部2个师、孙连仲部4个师、原谭延恺部2个师,原五省联军被中央军收编而成的4个师,因为依附于中央军,所以每个师每月可得到16-18万元法币的中央拨款。虽然时有拖欠,但1年下来,大体上还需消耗2200万元法币左右的军费。% g7 v1 k; p6 r. p0 C7 ^3 b
9 t' {. G' Z- b2 N阎锡山部12个师,宋哲元部4个师,韩复榘部5个师,何健部6-7个师,杨虎城部3个师,东北军15-16个师,国民政府每月要给每个师2-10万元法币的补助,余下不足部分要靠这些部队自筹。即便如此,一年下来,国民政府也需给予这些地方派系军队至少3000万元法币的军费。' G0 a: S5 V' [. w( H) d
/ l# V$ V4 Y8 i: G8 u& t/ P此外,没有地盘或收入很少的15-16个师的地方军阀部队,国民政府军给予每师每月10-15万元军饷,但每年都要拖欠一到两个月,拖欠的最后基本赖账。算下来每年至少也需国民政府拨款1500万-2300万元法币。
' \# K w [& s( J3 y1 D2 j+ r5 z' Q
' P8 {2 Y( S/ @% K2 ~4 o对一些桀骜不驯、不服从国民政府的地方军阀部队,国民政府每月只给每师发饷5-6万元法币。虽然国民政府经常用停发军饷的办法来迫其就范,但每年也得花费数百万元。* S3 ^# {$ O G: i
4 }+ F% R3 I1 c
以上总计,仅每年陆军部队的维持费,就需国民政府支出至少2亿元法币。此外,还有海军、空军要维持。虽然抗战爆发前,中国海空军的规模都不大,但其人员待遇较高,因此每年也需一笔不菲的军费。
( P9 W2 u8 A& e5 ?4 ~0 t& Z& B Z n. E+ v0 Y( a9 Z. ?5 D
综上所述,1935年度国民政府编列的2亿9301万4600元法币军费预算,仅国军的维持费就至少要耗去2.2亿元以上。余下的不到7000余万元法币,还要支付在西南、西北地区与红军作战的巨额开销,能用于装备更新的钱应该不超过5000万元法币。这其中还得分出相当一部分给海军、空军这两个“吞金巨兽”,因此陆军能分到的装备购置费不大可能超过每年3000万元法币。按国民政府的整军计划,从1935年整军开始到1938年年底整军结束,不过4个年头,陆军充其量只能得到约1.2亿元法币的装备购置费。这点钱连配齐配齐整军计划中的师属炮兵和马匹都远远不够,就更别谈其他了。
H. b# d, y t" L3 i
/ t. o j/ t9 b, g& n: S因此,从财政的角度来说,抗战前夕的国民政府整军计划非常不切实际。虽然1936年,国民政府获得了1亿马克的德国贷款,将其中的9成以上用以购买德国军火。但对于数量多达200余万,装备欠账甚多的庞大军队来说,这点钱实属杯水车薪;再则,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不过相当于提前预支军费罢了。若自身无雄厚财力支撑,幻想靠外国贷款重整军备,断难持久,到头来必是一枕黄粱。/ r" w- M6 n: d
( S3 {( X1 p( _. q/ T整军计划的实际落实情况
" }; ?2 e) ^! ~9 C1 p2 W
- t& |0 |( A7 {+ T如前所述,因财力不足,至抗战爆发时止,国民政府非但连1个“26年整理师”都未编成,而且已经编成的30个调整师(1、2、3、4、5、6、9、10、11、13、14、16、25、27、36、51、56、57、58、67、78、80、83、85、87、88、89、98师,教导总队,新2师补充旅)中,真正采用“26年调整师”编制的仅有36、87、88师及教导总队而已,其余17个师是实际上只是“25年调整师”编制。和前者相比,“25年调整师”没有师属高射炮营,师属辎重营仅有2个连,缺编装备22辆汽车的第3连;团直属队里没有步兵炮连,但多了1个装备6门20毫米机关炮的小炮连。营直属队里少了1个迫击炮排。/ O' T$ U) A0 o- G* R0 ^9 t0 X
/ W9 ~: E8 |4 T" g, D6 p4 f) ?0 E“25年调整师”的实力明显弱于“26年调整师”。即便如此,其编制落实情况也相当不理想:17个“25年调整师”的师属炮兵营、高炮营都普遍缺编1个连;编制表上的团属小炮连,因机关炮进口数量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缺编严重。 F# A. k! X0 P+ m% }: c& a6 z2 S& K, f
5 b3 W- Z. `/ n! k
根据国民政府档案记载,到1937年4月,第1、2期调整完毕的20个师的情况如下,
% ]8 W+ L$ T: D' Z" T4 L番号 步枪 轻机枪 重机枪 迫击炮 缺编部队/ R2 c' Q* P0 o @9 {) S+ d) c/ i
第2师 4000 324 72 24 11个连
( W' l; i4 x* u' O第3师 4000 324 72 24 12个连: Q4 D0 | ^: _7 h. h
第4师 4000 324 72 24 11个连: k& c# w% @) h! `
第6师 4000 216 72 24 14个连
) r5 A) Y/ o1 \9 o4 K2 q, @第9师 4000 324 72 24 12个连
/ ^. q! S* z& R% }. K* a9 d5 R第10师 4000 324 72 24 12个连
$ L- K. i Y6 e* w8 \) d第11师 4000 324 72 24 15个连
# e, \7 f& @+ d# O第14师 4000 324 72 24 15个连
, o0 L& y0 ^6 j6 }) `0 L% h( w$ x0 v第25师 4000 324 72 24 11个连
3 ?* _2 N' e& Q$ G2 {$ J# K0 M第27师 4000 324 72 24 12个连* ]# J3 `3 H' F% X; C* c
第36师 4500 324 72 24 13个连- H d5 ?+ F. @% }8 z, U
第57师 4000 324 66 0 16个连4 Y. @5 U8 ~! v2 y
第67师 4000 324 72 24 13个连
3 w8 d. }5 A" h第80师 4000 324 72 24 12个连- }, P7 C' M& A+ @# t' L" k7 [+ \
第83师 4000 324 24 24 12个连
a- w( q$ M' @. r7 F第87师 4000 324 72 24 13个连9 T6 N. J! Q; R1 _
第88师 4000 324 72 24 11个连
5 a+ R! m% h! q: W) o1 E6 n第89师 4000 324 72 24 11个连0 c% h6 A) e0 {' p4 a
教导总队 9533 321 132 28 卫生队
( {- _. ^) V; S1 q" l0 I第2师补充旅 3000 243 54 18 19个连4 n) F# r9 H" t7 \" h) V$ w
) n! V* ^# i6 v3 @4 H; k
(注:第2师补充旅实际上为调整师编制,只因其负责淞沪方向警备任务,国民政府害怕刺激日本人,所以称其为旅。)) S& g4 T2 V* Q0 V
. w( i3 H* c7 X7 _% A5 P& k! o+ Y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仅仅是这些部队纸面上的缺编情况。而实际上,国军内部层层吃空额,军官私卖武器的现象非常普遍。就连军饷相对充足,发放也很及时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也不例外。以廉洁自诩的陈诚,就公开允许其所属部队每连可吃3个空额。至于后来以“水旱蝗汤”闻名于世的汤恩伯部,其每军公开以1500-2000人的空额军饷上交总部。4 P- g+ X( w& Z! a( w5 ]' V# W
# Y6 k, O# p' W7 M+ }伴随整军计划的实施,国民政府向德国订购了大批新型武器装备。中央军各部,尤其是列入调整师计划的部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德制军火。其中尤以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装备最好,号称“德械师”。由于部队数量庞大,更新装备需求量大,有限的进口军火不敷分配,不足部分由国产武器补齐。因此,同样是调整师,其实际装备水平也参差不齐。* D8 ~5 a, S. b
( R0 o& h z: f- R+ I$ w6 s
以刚调整完的第88师为例,该师编14,000人,装备的武器大部分为抗战前刚从德国进口武器,成色新,性能好。, N( r V! M% J
( G. L+ Z8 L% s8 n5 I1 I而作为汤恩伯起家部队的第89师,每班装备有轻机枪1挺,每营有机炮连一个(4挺重机枪,2门迫击炮),每团有高射机枪连一个(6挺),每旅有小炮连1个。全师计军官666人,士兵11851人。装备中正式步枪4500支,哈乞开斯轻机枪324挺,24式马克沁重机枪48挺,24式马克沁高射机枪24挺,二十响驳壳枪218支,十响驳壳枪314支,勃朗宁手枪14支,左轮手枪29支,信号枪83支,宁造82迫击炮24门,6年式75山炮12门,欧刀根小炮12门,37毫米战防炮6门,刺刀4500把,大刀1017把。第89师的防毒面具却只配备了四分之一,步枪全是国产中正式,其质量比其原装进口的毛瑟98K有一定差距。轻机枪为法式,质量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相比,性能上有不小差距。火炮质量更是老旧。全师的装备水平,不但无法与和第88、第87、第36师、教导总队等“德械师”相提并论,就是比起第11师、第1师也颇有不如,在中央军中也只属二流水平。
! }! @+ S: t6 P( @$ q$ m, `) z0 y$ |
除了这30个调整师,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还按“24年整理师”的标准,对一些部队进行了整理,主要是川军、粤军、桂军等地方军系的部队。“24年整理师”也是2旅4团的方块师,但师属炮兵、工兵、通讯兵、骑兵仅有连的实力。师属辎重连平时不设,战时再成立人力运输队。团直属部队为迫击炮、重机枪各1连、通信兵1排。营只辖3连,无直属队。连辖3排9班,每排机枪1至2挺。由此可见,虽然同样名为“整理师”,“24年整理师”的火力不仅无法与计划中的“26年整理师”相提并论,而且也远弱于“25年调整师”和“26年调整师”。
- F9 ]' `% M3 S7 K! A. l2 }
6 ]7 x+ ^' d& [3 t) U& b3 S3 K, o即便是火力如此贫弱的“24年整理师”编制,许多部队仍是停留在纸面上。抗战之初的邓锡候第22集团军,下属4个师都是“24年整理师”,但却没有1门山炮、野炮,更没有高射炮和战防炮,重机枪每师多的4、50挺,少的20多挺,轻机枪每师多则几十挺,少的只有几挺。该部装备最好的364旅,只有8挺重机枪和2挺轻机枪(其中1挺还打不响)。
5 s9 r z' X) O( x0 }" K! f( P& T* M2 ]6 V9 P3 @% k
(未完,待续)
! v5 g% w$ c: U! k+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