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原创】韩江纵队的二三事(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4:5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望河友们多光临俺的博客链接出处
7 I! {9 Y! Q' X( V  K- c4 }五. 我们回“家”了!3 k( k5 i9 _7 Y! y- e! P
也许是因为大家的精神警觉起来,经过“痛殴美国大兵”事件之后,北撤编队人员的状态好了很多,至少呕吐的人少了,适应海上航行的人多了。但是很多同志的脸色仍然是灰黄色,必须由其他同志搀扶着,但革命战士们总是有活力的,这些吐到脚软的同志还是挣扎着要到甲板上吹海风。0 |6 l! R4 o7 p% F1 N9 z+ n6 g
文娱活动也逐渐开展起来,早上九点前下午四点后,读书的、唱歌的、吹拉弹唱样样不缺,不少美国大兵也好奇的远远围观这些精神面貌“奇怪”的中国人,但是之前痛殴的事件还是让美国人小心翼翼,没有敢凑近。
+ h* @. S/ x& u  z7 J6 X  j北撤编队一路上并没有碰上大风巨浪,外海的航行十分平静,秦老先生回忆随着登陆艇接近北方,海风比南海上的腥风凉爽很多,晚上到甲板上吹风,都要套上两件衣服。
6 z0 _" `( S9 v在船上已经过了3天3夜,很多东江纵队的同志也是船上人出身,他们介绍从大鹏湾到烟台,全程大约1200海里、2222公里,如果按照此艇平均航速9海里 /小时来计算,北撤编队将在第六天拂晓到达烟台。这段让猫有些奇怪,不知北撤人员从何处了解到美军登陆舰航速?或者是美军预先通报的吧。这一下很多人都兴奋起来,“我们已经接近上海了?!”, b$ Z/ x4 S. x3 O  M: z% f

$ [: v  J& p0 {1 K估计这段小插曲是在艇首炮尾发生& e1 I5 r( A: N4 t
这天下午五点,北撤人员又来到甲板上吹风,李扬示突然看到尾炮位遮荫处挂着一张吊床,就走了过去,却没有注意四周,当时炮位左侧就蹲着一个执勤的水兵。李凑到吊床前,好奇的想躺下试试,嘴里还嘟囔着“这玩意躺久了,也不会太舒服吧?”话还没有说完,屁股上已经被站起来的水兵轻轻的托了一下,这位年轻水兵善意的微笑着挥手示意大家离开炮位。
% q* O1 W- q* I/ y6 V* J9 i) X# g秦老先生的下面的回忆带一些八股文的意思,大意就是劳苦出身的美国大兵本质还是好的,但是前一天犯错的美国水兵,只怕也是所谓“苦出身”吧?不过美国方面受到教训之后态度的确友好了许多,晚饭后,北撤编队领导通知秦老先生他们艇上所有人员,六点半在甲板集合,美方要给大家放电影。6 ^, [: O9 P2 U5 |) I
等大家在甲板集合后,接着放映机的灯光,秦老先生发现北撤编队也是东江纵队的几位领导同志都到,曾司令亲自用麦克风向大家问好,并且鼓励全体人员继续战胜各种困难,圆满完成北撤任务(曾生司令如果也在秦老先生艇上,那么杨主任他们也和曾司令同艇?这似乎和曾司令的回忆录有点矛盾,或者曾司令的分别负责只是指组织登艇时候?存疑吧),曾司令还明确告诉大家,只要不出现意外事故,第六天拂晓,大家就能到达北撤目的地山东青岛。+ r% W, T6 y# c5 o% [  B
随后杨康华主任告诉了北撤编队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留在广东的同志,由于国军撕毁协议,已经重新拿起武器,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杨主任还表扬了大家,在北撤编队共同努力下,即遵守了纪律,也体现了我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美方也承认北撤编队表现出的精神面貌与国军是完全不同的,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比拟的。
) ?4 b' \/ H4 H5 j1 }" V! x* L$ A大约这就是美国人,首先要打过架,知道你不是孬种软蛋,下面才能讨论尊重的问题,才会有友好的表示。北撤编队看电影的时候也很兴奋,但是却丝毫没有放下戒备,电影放完之后,大家还在甲板上观赏夜色,进行“海风浴(北撤同志们为甲板乘凉吹风创造的名字)”。
! g9 w! E) n  e, h0 v突然,登陆艇编队前方引导的炮艇开始用灯光向后方各艇发出信号,随后在编队远方的东北方向,出现了一组时亮时灭忽长忽短的光束,显然是和炮艇进行联络,大家立刻判断那个方向正有一支舰队,向北撤编队驶来。这一反常情况的出现,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一部分警惕性很高的同志开始准备武器。1 V3 Z* H* L  J6 \
又过了十分钟左右,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炮声,对打了一辈子游击的北撤战士来说,这就是命令。据秦老先生回忆,甲板上的人员立刻自觉行动,一队人摸向指挥塔,各处的救生艇都被手持武器的同志控制起来,艇后部的炮尾也有专人处理。秦老先生、林英和李扬示直奔之前发生“吊床下坡插曲”的那处炮位,准备一点发生意外就做点“什么”。3 p1 t5 U* s9 Z2 m/ J( X+ Y/ V
估计甲板上北撤编队有序的行动把船上的美军吓傻了,本来甲板上的美方士兵根本就没敢作出任何反应。但是几天下来,美国人也了解大家是很守纪律的,因此还得请北撤编队的领导发话,很快,扩音器中传出了领导们的声音,原来前方是国军海军在进行夜间射击演习,要大家放心回舱休息,这场虚惊才算平安过去。( V' \5 [3 v  n; K; [  {
美国人也挺无奈的,看来北撤编队始终是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接管”登陆艇,因此之后的几天,美国水兵都如履薄冰,好在在没有什么意外出现。经过五天五夜的航行,7月5日上午6点多,北撤船队到达烟台港外海。此时炮艇便转向离开,只剩下三艘登陆艇在烟台港外等待进港。
; n4 S% ^& F5 ?' @; _& z: w3 a# G5 N7 X
船上的人员则有条不紊的整理自己的东西,又认真的将船舱打扫干净,秦老先生回忆路过大舱的美国医务人员都穿着白大褂,他们不断向北撤人员竖大拇指,有些美国大兵友好的搬来了水龙带,与我方人员一起冲洗吊桥、船舷等比较难清理的的呕吐污物。
5 v  w" {6 i( T9 @3 @7 Z* v- g9 B& p/ Y
胶东当地的人民对北撤部队十分热情4 c2 I5 N$ Y9 r" E$ S, _
直到将全艇打扫干净,北撤编队人员才登上甲板向岸上望去。胶东解放区的各级领导和上万名欢迎群众正热切的等待着北撤部队,秦老先生说整个码头红旗招展、锣鼓震天动地,洪亮的口号响彻云霄:“欢迎劳苦功高的东江纵队”“欢迎东江纵队同志一起保卫山东”这种热情感染了大家,北撤人员不少人都含着激动喜悦的眼泪互相拥抱着跳跃着,我们到“家”了。
* Y+ H5 l2 K  c& t2 Q# a( p! e) L. ?) g2 e8 |& U. n+ @; S
胶东军区派出六师过来迎接,也算是仪仗,衣甲鲜亮& f1 D* t" g0 Z- u

3 D1 j2 F" x7 h% B8 |- E) k经过一番折腾,登陆艇靠上码头,随后一队胶东部八路军部队(应为胶东六师)身穿草绿色军装,背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出现在码头上,他们分成两排、间隔五步站立着,向北撤人员们挥手致意。, K; C) }; ^7 E6 P

% `& s( x/ L8 N& m/ P/ s, {# I. C秦老先生他们是第一批登陆的人,他和林英同志搀扶着上艇后连苦胆都吐出来的林达平同志,一起踏上码头。不过走了也就是30步,队伍突然有点乱,原来一个美国水兵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挤进了登岸队伍,他倒是目空一切,大步流星的想越过有秩序前进的队伍。
3 p' H5 M2 U8 h) r( }$ ~不过很快他就受到教训了,两把明晃晃的刺刀挡在他的面前,美国大兵踉踉跄跄差点摔过去,两位八路军战士怒斥他“回去!快回去,这里不许你们随便乱逛!”吓傻了的美国大兵目瞪口呆的站了一会儿,进退两难,甚至不敢挪腿,最后他深深的向面前的战士鞠了个躬,转身撒腿就跑,边跑边心有余悸的回头看一下,生怕八路军挺着刺刀追过来。4 V# R3 Q! S# u5 D2 e5 k& K8 O
5 J9 G! h, u8 C+ Y+ a9 r
图为当地群众向北撤编队送花
# D7 A6 P, {: L8 a/ ~3 i* c面对美国大兵的丑态,北撤编队却没有驻足围观,他们互相搀扶着登上了胶东解放区的土地,多日的海上颠簸让大家筋疲力尽,但是却没有让战士们停下角度,经过近半年的整训,北撤编队又大踏步的开上了战场。很快他们就以两广纵队之名威震敌胆,最终一路过关斩将打回家乡广东,将红旗永远插在南粤的土地上。
5 Q; o' W0 e* w1 u& C: m0 r
% ?7 d. v+ n( ~) |6 X/ n+ a9 O当地群众主动运东纵的女同志到集结地
& w' o0 d( g- j9 y! E1 w4 A. i8 ~- c0 k- a: o$ U% }
; ]9 ]8 L3 U; f5 J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4 20:46 , Processed in 0.0412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