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11-30 11:11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8_01_369697.shtml( P, z& w. R3 `7 O* V
4 u3 r5 i: H+ ?; V; I6 `
中国宣布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 比可回收火箭牛多了
* l9 M% c1 }/ S: T# T3 c. n
9 u. e4 q+ r- p& N5 q2 S今日(8月1日),央视在新闻联播中披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正在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项目,未来普通人上太空的成本和门槛将有望大大降低。- z0 Q- b/ N! P- u, `+ X6 e
据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是一种集成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多种动力的飞行器。
7 {8 ]- i# @' ^; h% D' a) B5 ?# j1 l, w$ d# I
7 O) l) i; I9 F" M1 w2 s8 c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介绍,组合动力和传统的火箭动力相比较而言,它是一种新型动力,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把不同的动力形式组合到一起就叫组合动力。
4 Q+ Z. T7 [* U" C; Y; c- K张永表示,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在2030年左右实现应用目的,达到亚轨道应用和入轨应用这种模式。
8 l0 E0 y* G) Y% u0 G
' ^& o' c9 |4 L# h5 K. }6 T+ z" N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
* V+ E7 W) b3 a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回收利用,实现可重复的天地往返航天运输。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普通机场起降,既能让航天发射不再需要精挑细选发射场的条件,又能为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和未来实现航班化奠定基础,让进入太空的成本大大降低。
% x0 m$ p) v2 m" ?$ b+ H
; Y6 Z) L4 P: |) {6 ^
, |" q" w4 b F( P7 W: x在央视的解说词中,明确说“相比航天飞机和部分回收的运载火箭,组合动力飞行器有更好的维护性和实用性”。
/ z* a1 y) w5 d0 z: U' f( y这无疑令人联想到屡次爆红的Space X公司及其开发的可回收火箭。该公司虽然被视为私企参与航天研究的“典范”,但其大量技术与合同,都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让渡、提供。
2 \2 V9 ~" `3 K' L+ s' ~1 m5 G上述解说词,至少是在技术路线上,对Space X的公开叫板。& d) o1 R7 e- K- N' ~9 U
观察者网注意到,早在7月13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就已经披露了研制组合动力飞行器的信息。当时的报道全文如下:! R0 W% e! ?: Q: E( E
7月6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研发中心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研究的协议,开始在“组合动力飞行器”这一尖端领域协同攻关。! p; X T) J% E, ^* j5 }
火箭院组合动力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设计师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是集成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多种动力的飞行器。如果使用‘组合动力飞行器’开展载人航天活动,普通人即使没接受过航天员的专业训练也能上太空。”
: }: L( B% T/ _( M/ u普通人上太空,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不过,在我们的印象里,航天员执行飞天任务前,必须进行多年的严苛训练……为什么乘坐“组合动力飞行器”,就不用训练了呢?4 T& R3 x- E4 ~, \( m5 s! t
“目前,各国开展载人航天活动,使用的都是单一的火箭动力。火箭‘力气’大,加速快,技术相对成熟。但也正是因为加速太快,航天员的身体要承受超过体重数倍的过载。因此,航天员大多选自身体素质极高的歼击机飞行员。不但如此,他们还要再进行复杂而漫长的训练,才能胜任航天飞行任务。”5 s! B4 e* ^0 {3 j9 ?
杨旸说:“而‘组合动力飞行器’由于集成了多种发动机,可以在起飞时使用飞机常用的涡轮发动机或小推力的火箭发动机,当飞行器达到一定速度后再使用需要初始速度的冲压发动机,最后在大气稀薄的地方点燃火箭发动机,实现入轨。这样就变火箭发动机‘单手搏击’为多种动力‘组团太极’,从而实现缓慢加速,使过载降低到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围。”
2 t2 m2 E* _6 R) x0 t+ j. R杨旸介绍:“‘组合动力飞行器’在大气层内使用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这样就可以使用大气层中的氧气进行燃烧。而各国现役载人火箭在大气层中还要携带沉重的氧化剂,两者相比,效率高下立判。同时,‘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既能使航天发射不再‘挑剔’发射场的条件,又为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使航天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小火慢炖’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告别了传统载人火箭‘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悲壮,即便加速中出现问题也能稳稳地飞回来,使载人航天活动的安全性得到质的提升。”
o/ G& _0 p2 b# M杨旸说:“能载人航天,肯定也能发射卫星。不过,由于‘组合动力飞行器’的集成度高,技术难度极大,所以实现实用飞行尚需时日。此前,美、欧等国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我国以火箭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高校也正在这一领域发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未受过严苛训练的普通人也能乘坐中国的‘组合动力航班’飞向太空。”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