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7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ZT)原上草:本轮房价上涨本质——掩护30万亿地方债转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21: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6301070
    原上草:本轮房价上涨本质——掩护30万亿地方债转移

         
    很多网友在后台留言,希望草哥能就最近火热的楼市谈谈看法。本来不想就这个话题进行评说,中国的楼市和股市,就是两朵中国特色的奇葩,是向老百姓吸血的两大合法工具,其中绑架了太多的利益关系和政治因素,其走势本来就是畸形和变态的。


    【不管后面怎么分析,开场这第一句话就说对了:对于一个非市场化的经济体,所有的规律都遵从两个字:政治!所以,一切抛开抛开政治来分析中国经济的专家,都会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很多预言房价要暴跌的经济专家,面对节节攀升的楼市,都成了炮灰和先烈,比如中国社科院的那个易宪容,五六年前,就通过晚上观察居民区的亮灯率来判断中国楼市过剩,预言房价要大跌,结果现在都被骂得不敢出来说话了。


    像易宪容这样的经济学家,自己在京城有别墅还出来预警楼市泡沫的,算是有点良知,最可恨的是那些说假话的经济学家,比如瑞信某姓陶的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面对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现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是因为中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这是典型的为了取悦主政者而说假话了。稍微用屁股想想都知道,面对一个一半以上人口是农民,城镇化率只有50%多,经济增长只能靠盖楼来拉动的经济体,你跟我说这是“后工业化时代”?你不能因为其他工业生产和出口企业都断崖式下跌了,都死得差不多了,留下一点居民消费、网络购物和服务业,比重被动地超过了50%,就说转型成功了,就说我们是“后工业社会了”,这是自欺欺人。做经济学家预测错了没关系,但不能厚着脸皮说假话。


    继续回到楼市这个话题上。尽管很多唱空楼市的专家都不敢出来说话了,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房子经过这么多年的跨越式发展确实过剩了,现在不管媒体还是官方,习惯用7亿平米来概括当下的楼市存货,但按照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测算,这严重低估了楼市的库存,因为这7亿平米仅是待售面积,如果再加上商品房之外的保障房,公用建筑和单位自建等,那么面积可能超过80亿平米,仅商品房在建和待售就超过50亿平米。


    按照2015年全国销售面积10亿多平米算,这些库存要5-7年才能消化掉。


    既然房产库存这么庞大,中央政府也在不断强调房产去库存,那为何房价一直降不下来呢?即使是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丝毫未有松动迹象。学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应该还记得有这么一个场景,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水沟,也不让那些穷人喝到便宜和免费的牛奶,这是资本家的本性决定的。中国的地产商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更加“为富不仁”,反正钱是银行的,地是抵押的,盖房的钱是欠着民工的,要死一起死,反正就是捂着不降价。


    买房者不买,卖房者不降 ,房产销量持续低迷,房价居高不下,这样的僵持状态大概持续了2014-2015年的2年,库存去不了,土地卖不掉,这时,政府着急了,必须出大招,一方面让让房价稳中有升,一方面刺激买房者要赶紧动手买房,于是有了2016年年初的首付比例下降,税费下降,央妈放水等措施。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房价的爆发式上涨。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表象背后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我们必须搞清楚才不至于雾里看花。草哥不想去预测房价接下来是涨是跌,“泡沫之后必然破裂,没有永远上涨的价格”,“东京香港房价泡沫破灭了,所以上海北京房价必须破灭”,这样的鬼话谁都会说,但没有任何意义,就像大家都会说“人总会死的”没有意义一样,关键在于你要知道某个人什么时间会死,那才牛X,那你就是先知了。


    草哥没有做先知的天赋,所以只能从经济常识和决策者的逻辑来判断这轮房价上涨的本质。在中国,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背后,都有老大哥的身影,都会体现老大哥的意图和意志,相对市场,老大哥掌握的资源动员能力实在太多太丰富了。2015年的那轮5000点的牛市,就是因为老大哥想借助资本市场,拉升资产价格,以达到振兴实体经济和拉动GDP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这也说明一个道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老大哥的资源动员能力很强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成的。


    老大哥为何要在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的这个时候发动这轮房价上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整个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风险马上要爆发了。经济方面,PPI连续经历48个月的断崖式下跌;占GDP三分之一的外贸出口基本没有了,甚至成了负数;大部分制造业工厂都关闭,钢铁、化工、水泥等重化工业基本全军覆灭;消费在勉强地支撑着,但这只是人们维持基本的生存所必需,随着经济的下滑,消费早晚也会下跌的。


    经济方面的下滑必然传导到金融系统,而金融系统的最大危机,不在股市,不在居民住房贷款,也不在企业贷款,而在地方政府债务。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数据和估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概是30万亿左右,这还只是审计数据,而不是财务意义上的数据,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只有天知道。这是一个黑洞,也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当,真有可能爆发系统性风险。除了政府信誉受损之外,整个银行系统都可能崩溃。


    而且,这些地方债务90%以上是以政府财政收入信用,或以相应资产收益作为担保或抵押的形式存在,融资对象是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机构。融资渠道包括融资平台贷款、信托融资、城投债等。在平台贷监管收紧后,一些地方变相融资的行为愈演愈烈,不少地方通过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垫资施工等方式变相融资。


    如何化解这些风险呢?当时决策者有几种设想,一种是央行直接出钱购买地方政府的债务,印钞票给银行。毫无疑问,这就是赤裸裸的量化宽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第二种方案是地方政府和银行商量,债务延期。但延期并不利于债务总量的控制,也许债务会越滚越大,这个方案也被否决;第三种方案就是债务置换,发新债,还旧债,但是时限拉长,利息降低。


    现在走的就是第三种方案,2015年的债务置换还比较顺利,一些银行因为第一次跟地方政府过招,都比较听话。但随着债务置换规模越来越大,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博弈也进一步升级。财政部要求2016年地方债置换与新增规模将达到6万亿,三季度前完成置换。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提前置换,可以全部置换。一些地方这下乐了,赶紧把以前五花八门的债务都拿来置换。


    但银行也不是傻瓜啊,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它们也有利润和绩效考核啊。这时,银行反应过来了,你地方政府这是得寸进尺啊,你违约在先,还不了债务,现在还出个主意要换成利息更低,期限更长的,而且逐渐置换还不行,要求超额提前置换,那我银行肯定不干啊。于是,很多银行在跟地方政府博弈过程中,协商说,你不要置换了,还是给你延期吧,利息还是按照原来的。通过条款设计,恩威并用,让地方政府选择延期而非置换,银行其实想走的是第二种方案。


    眼看房地产不行了,土地卖不出去了,财政税收逐年下滑,债务成本越来越高,银行又不想债务置换了,这时,地方政府快扛不住了,再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知道,95%的省会直辖市是靠土地偿地方债的,一大半的债务要靠土地财政来偿还。为了让债务置换顺利推进,为了让整个风险地雷不被引爆,有高人出了一计:货币放水,拉高或稳定资产价格,营造债务置换的宽松环境。


    接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1月新增贷款2.51万亿,创历史新高,大部分进入地产和投资领域;紧接着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交易税费下降;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


    降低首付其实就相当于增加杠杆,为什么在宏观层面降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形势下,要让房地产提高杠杆呢?从周小川在G20上海财长会议上支持房产贷款提高杠杆的表态中,你听出了其言外之意吗?


    在整个银行贷款中,房贷是最优质的资产,坏账率最低,这说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守信用的,他们宁可省吃俭用,整天吃方便面,都不愿意拖欠银行的欠款。操盘者想来想去,只有这块可以用来提高一下杠杆了,于是就各种救市措施纷纷出台。


    但我们应该看明白,这次救市,救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的30万亿债务,是政府的信誉和中国整个金融系统。只有房产价格上升了,其他资产价格也跟着上升或保持稳定,抵押品的估价也上升了,政府的土地好卖了,财政税收也上升了,跟银行的议价能力就上升了,债务置换也就顺利了。
    很多地方政府的身家性命,都取决于房地产价格,房价一旦下跌,意味着土地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也一并下跌,土地卖不出去,抵押品价格下跌,这会导致政府信用违约,银行逼债。接下来的后果大家可以想象,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将纷纷成为被告,信用扫地,这一现象政府愿意看到吗?


    有个段子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经济的这种尴尬:过去24个月里,我们把美利坚曾经奏效的救世良方挨个体验了一遍:1: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刺激需求;2:马歇尔计划的一带一路;3:克林顿的互联网加万众创新;4: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5: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哦还有熔断制;最后又回到我们熟悉而且的房地产拉动经济上……


    只不过,老大哥的这一如意算盘,被市场充分利用了,一些房地产中介不惜做起了房产做市商的事情,搭建金融平台,勾结一些企业,通过拉高房价向银行骗取低息贷款,以缓解资金压力,你政府敢放3倍的杠杆,我就敢放到5倍、10倍,结果是促使房价迅速拉高。这一结果显然是老大哥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任何疯牛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能承受得了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树袋熊毛毛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3-1 21:14:31 | 只看该作者
    坐等高人评判。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0:43
  • 签到天数: 2029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6-3-1 21:20:13 | 只看该作者
    万老虎已经讲过的,股市传导到楼市6-9个月。
    信不信,各凭觉悟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22 11:17
  • 签到天数: 229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6-3-1 21:55:51 | 只看该作者
    暴涨暴跌都传导吗?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4-2-17 13:38
  • 签到天数: 1063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6-3-1 22:18:50 | 只看该作者
    央行的币兜不住财政的债。风险不锁政策性银行,反而通过商行向全市场传导。在贬值预期下,拉地产杠杆与预期,纯粹是强行向全民摊销。想把债胀掉,和把债拖住完全是两个思路。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6-3-3 10:49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奉孝 + 4 油菜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31 04: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6#
    发表于 2016-3-1 23:07:06 | 只看该作者
    martian 发表于 2016-3-1 22:18
    央行的币兜不住财政的债。风险不锁政策性银行,反而通过商行向全市场传导。在贬值预期下,拉地产杠杆与预期 ...

    30万亿是肯定没有那么多的,上次普查也没这么夸张,不过发展中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怎么看着这么眼熟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7-2 00:12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6-3-2 08:26:4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情况啊,难道 是最后的疯狂?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 天前
  • 签到天数: 1738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6-3-2 08:57:12 | 只看该作者
    地方政府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坐以待币;老百姓是砧板上的肉,坐以待毙。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5-9 12:21
  • 签到天数: 549 天

    [LV.9]渡劫

    9#
    发表于 2016-3-2 23:57:13 | 只看该作者
    万科在闵行马桥一个楼盘,去年10月2.7万,过完年新开盘直接3.8万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2-7 21:58
  • 签到天数: 530 天

    [LV.9]渡劫

    10#
    发表于 2016-3-3 00:29:27 | 只看该作者
    feifanx 发表于 2016-3-2 23:57
    万科在闵行马桥一个楼盘,去年10月2.7万,过完年新开盘直接3.8万

    涨得离谱就别买啊
    我就一直不明白,都说不能涨,却总有人买
    到底是涨价合理呢还是买房的都傻?

    就说上海,上海不可能允许每一个想在上海生活的人都能在上海生活,
    必然要有门槛限制在上海生活的人口不能超过上海能够容纳的人口
    户籍政策不能用了,就靠生活成本,衣食住行,住的地域性最强
    用住的高成本作为生活在上海的门槛应该是合理的。
    从这个角度看,只要还能卖的出去,房价就还是合理的。

    这样说有问题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8 00:00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11#
    发表于 2016-3-3 07:59:31 | 只看该作者
    snark 发表于 2016-3-3 00:29
    涨得离谱就别买啊
    我就一直不明白,都说不能涨,却总有人买
    到底是涨价合理呢还是买房的都傻?

    没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9-10 00:00
  • 签到天数: 358 天

    [LV.8]合体

    12#
    发表于 2016-3-3 08:05:13 | 只看该作者
    snark 发表于 2016-3-3 00:29
    涨得离谱就别买啊
    我就一直不明白,都说不能涨,却总有人买
    到底是涨价合理呢还是买房的都傻?

    涨到这份儿上了,还在买买买的估计都是投资客了吧?自住的应该不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2-7 21:58
  • 签到天数: 530 天

    [LV.9]渡劫

    13#
    发表于 2016-3-3 13:43:51 | 只看该作者
    树袋熊毛毛 发表于 2016-3-3 08:05
    涨到这份儿上了,还在买买买的估计都是投资客了吧?自住的应该不多了。 ...

    看着涨,估计成交量很小,满世界都在拿那个一天涨七十万的例子说事,估计还是因为就这么一个特例吧。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3-2 13:2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4#
    发表于 2016-3-3 15:55:05 | 只看该作者
    snark 发表于 2016-3-3 00:29
    涨得离谱就别买啊
    我就一直不明白,都说不能涨,却总有人买
    到底是涨价合理呢还是买房的都傻?

    说的很好,就这一句有问题:“要还能卖的出去,房价就还是合理的。”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2-7 21:58
  • 签到天数: 530 天

    [LV.9]渡劫

    15#
    发表于 2016-3-4 03:22:41 | 只看该作者
    金缕衣 发表于 2016-3-3 15:55
    说的很好,就这一句有问题:“要还能卖的出去,房价就还是合理的。”

    ...

    如果有一定的成交量,那就说明符合供求关系呗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3-2 13:2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6#
    发表于 2016-3-4 18:46:43 | 只看该作者
    snark 发表于 2016-3-4 03:22
    如果有一定的成交量,那就说明符合供求关系呗

    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供求怎么能反映是否合理呢。投机需求也叫需求,机投大了早晚要倒霉的。全世界哪儿的房价一年涨了70%还敢说是合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1-2-7 21:58
  • 签到天数: 530 天

    [LV.9]渡劫

    17#
    发表于 2016-3-5 03:04:25 | 只看该作者
    金缕衣 发表于 2016-3-4 18:46
    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供求怎么能反映是否合理呢。投机需求也叫需求,机投大了早晚要倒霉的。全世界哪儿的 ...

    哪里的房价涨了70%?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2-2 05:24
  •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合体

    18#
    发表于 2016-3-5 06:18:29 | 只看该作者
    金缕衣 发表于 2016-3-4 18:46
    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供求怎么能反映是否合理呢。投机需求也叫需求,机投大了早晚要倒霉的。全世界哪儿的 ...

    我们都知道要遏制投机需求,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需求本身还没有触犯法律;而通过政策做出的限制已经有了,而且要尽量避免朝令夕改

    市场经济本来就是推动投机,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化不够,而是过了头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3-2 13:2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9#
    发表于 2016-3-5 11:13:47 | 只看该作者
    武工队 发表于 2016-3-5 06:18
    我们都知道要遏制投机需求,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需求本身还没有触犯法律;而通过政策做出的限制已经有了, ...

    市场化过了头肯定就不健康了嘛。
    这儿不太涉及法律的问题,而是方针和政策。作为集权的体制,优势本来就在于能更好的避免过度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可惜现在政策执行力退化,更何况方针落实到政策上的时候就难说是不是已经包藏了私心。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3-2 13:2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0#
    发表于 2016-3-5 11:14:02 | 只看该作者
    snark 发表于 2016-3-5 03:04
    哪里的房价涨了70%?

    深圳2月份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3 14:03 , Processed in 0.04630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