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5-9-4 16:21:26
|
只看该作者
一、古籍中的线索
5 r# w) o( m1 E8 v9 [: _, b/ f5 v8 g6 X/ f% M' d1 i
古籍虽不可尽信,但多少会留下一些线索。年代越晚,堆积的捏造信息就越多,元明以降的文献中对龙的描述皆不足为据。要探寻龙的本源,还是要从最古的文献着手。年代越古,参考价值越大。虽然始皇焚书使得上古传承下来的知识有所损失,但先秦和秦汉时代去古未远,那时的学问人依据故老相传的知识,对龙的认识依然较为接近真实。让我们先梳理一下古籍中有启发性的线索。
6 t d) ^+ f4 Y2 ]% m, {9 }- g' \5 k3 }9 Y5 K3 g
(一)龙无定形,是变化之神8 H8 o& l; k3 g
& m9 M' Z; n4 c6 X说“龙无定形”,读者大概不理解。龙不就是牛头、蛇身、鹰爪、鱼尾的形象吗?怎么能说无定形呢?但龙的这幅模样是唐宋之后才逐渐定型的,至少在西汉时,龙的具体形象依然很模糊。《淮南子-要略》说:5 n" ~+ m, a$ l, @
7 G$ ?& A0 G5 j ^5 e$ ?) P
今画龙首,观者不知其何兽也,具其(身)形,则不疑矣。
l0 q' h- P- |就是说,单画龙首的话,人家都不知道你画的是什么,把身形画出来,大家才恍然:噢,原来是龙。这说明当时龙的头部是什么形象还不确定,只有身体的蛇形是确定的。《论衡-龙虚》中说:“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看来到了东汉的时候,马头的龙比较流行。龙首的不确定性,至少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红山的龙与凌家滩的龙头部细节就完全不同。浙江博物馆藏有一件龙纹陶瓶(据王从仁《龙崇拜渊源论析》),那上面的龙有一个鸟类的头部,还有尖尖的喙,身体呈卷曲细长状。古器物和绘画中其他各种各样的龙头部像蛇、马、 猪、鳄的不一而足,全无定式。
1 o$ |) T1 D9 r- U* Z" u
. ]; I6 t8 a+ b5 Y难道甲骨文中的龙没有头吗?我们看看甲骨文中“龙”字典型写法的两个例子。* X9 L! e' X9 r: R
6 B: _4 j% c) T' N0 X图 1 甲骨文中‘龙’字的两个典型写法, l+ D4 k4 |5 Y7 L {
- e; H" N2 c' [6 d" @
从字形上看,龙头并非写实,而是一个符号化的部分。第一个写法的龙头非常像“天”字,第二个写法的龙头上有一个倒三角形冠,这个元素在甲骨文“凤”字头上也有,是表示神异威严的一个符号。所以,这些龙很诡异地没有面目,这与甲骨文中的“马”、“鸟”、“龟”等字中对动物头面部惟妙惟肖的写实手法大异其趣。可见龙头是什么样子的远在甲骨文的造字之初就是模糊不清的。只有蜷曲的龙身比较确定,这与淮南子中的议论是一致的。: D0 D# M: O' ]: I
4 d; B. u. V1 c8 F- j# z3 T
《周易·乾卦》中有这样一句卦辞:“见群龙无首,吉”,千古以来让人困惑。龙无头岂非凶兆?怎么会是吉兆呢?于是有人强作解人曰:此“首”当作“首领”解。但晁福林先生(《补释甲骨文□字以及商代与之相关的社会观念》)指出,“首”用作“首领”之义是战国以降的后起之义,商周时期,“首”即是人兽之头。《周易》的成书年代至晚当在商末周初,所以此处的“无首”就是“无头”之意。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的人们觉得“龙无头”是个正常现象。 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二三子问》篇对此提供了佐证,其中记载了孔门弟子请教如何理解“见群龙无首,吉”的问题,孔子回答说:“龙神威而精处,□□而上通,其德无首□□”。帛书此篇中有缺字,但“无首是龙的特性(德)之一”这一理解当大致不差。可见今天的“神龙不见首尾”这么一句俗语的根子有多么古老。所以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龙头的细节都是不确定的,这一点都不奇怪。2 y( R$ p; a% v" W
: E" L& h2 j" E8 l
龙既然无首,当然就不是动物。《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孔子与老子会面之后说的一段话:( v- p, T- ]) }* M/ C. M2 o" E, o
2 V7 w& T# |" o8 P |2 h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遊;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见老子,其犹龙邪。 6 h7 \6 E4 f H4 ]' Z
可见孔子明明白白认为:龙非鸟、非鱼、非兽。所谓“龙为鳞虫之长”的说法实为后人之妄说。
4 v2 Q* S, q5 E8 b! w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