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教沙龙] 产学研的模式为什么不尽人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2-4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21: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与开发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E) [# w8 L2 ~: e+ c5 ^  \; _
    + {( v! t' h; W6 s6 M# J

    & Q$ Y1 v" V1 f; s" I# O' i/ {  `国家的政策制定时大力鼓励校企合作,目的无非是希望学术界的成果能够为企业所用,科技能够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为此,在一些重大项目,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重大的技术攻关类项目的申报,有关部门甚至会明令要求必须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在某些项目申报,干脆要求必须以企业为主申报。如此大的力度,效果如何呢?) f) x  v+ n( I8 M: Z! W* f
    * Y4 X- }% [# Z( M  R5 g
    笔者在学术界工作10年,后在企业工作。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发工作中既扮演过乙方的角色,也做过甲方的工作。以笔者的观察,校企合作中的大部分都流于形式或者不欢而散。终成正果的比例不超过5%。, Y( T0 c) a9 ^" r9 W2 ]) S3 f
    # C/ l' j& \: O
    在很多的项目申报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假大空和欺骗现象。在这类申报中,所谓的校企合作不过是一个骗钱和分赃的幌子。这种现象虽然恶劣,但是却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是非很分明,有什么可讨论的?
    ) I% y7 ~; g/ p+ m  U5 i, b) k- l+ x5 Q. G( d% c' N) O
    反倒是另一种情况,却很值得注意。在某些校企合作开发中,无论有无申报国家项目,都涉及到了企业的经费支出。也就是说,企业的确是真金白银的拿出来,希望高校帮助解决问题或者获得技术资源。而这类合作中,依然成功率很低,这就值得注意并加以分析了。  q5 H# D: Q8 o  n

    " z6 O, E) N! \8 \' F4 k按照笔者的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的定位出了偏差。更确切的说,是作为甲方的企业对作为乙方的高校(包括研究所)的定位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i2 L& o, k; J% ?2 M! l1 f
    在甲方眼中,乙方是接受了经费承担了开发责任的对象,那么就有义务完成甲方委托的项目达到预定的要求。但是,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一个严重问题,即高校的整个运营模式和人才培养都不是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的。在这种运营模式下是不可能产生企业想要的那种成果的。, Q" I4 c7 h+ ~: }3 O, g/ I" a

    # C% L& ?* K  W& ~, a' S用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 d' S; u0 J+ e% C
    企业可以看作一个大兵团。大兵团在行进中必须有先锋队作为前端。先锋队解决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大兵团无障碍的行进。如果大兵团选择的是一条从未走过的新路,那么仅仅有先锋队就不够了。原因在于,未知因素太多,很可能出现先锋队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道路中出现洪流,超过先锋队的施工能力导致无法架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只比先锋队还要精干的队伍,数量少,能力强,这种队伍就是侦察兵。他们可能只有几十人,行进速度要比先锋队还要快。但是侦察兵的任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探明问题。# A, E9 ^0 G% r4 M

    6 W8 ^' X* x' `9 N侦察兵快速通过计划道路并完成报告。这份报告应该包括
    1 G+ H, V! e* z% P3 e- o! d  K1:道路是否通畅
    + A4 O6 L5 L* N: T2 `9 x0 g2:过程中都有哪些阻碍因素6 g3 e6 u1 N9 R3 @" v
    3:阻碍因素的具体情况,是河流,那么河宽,水深,流速等数据必须提供。& l9 e; ?7 f$ J
    0 k9 {) T3 S2 ^, k" Q8 V) ^; x. M' U) S  G
    在校企合作中,先锋队的角色是由企业自己的技术部门承担,而侦察兵的角色就是由高校完成。但是,现实却是,企业在合作中会不自觉的把高校当作先锋队使用,不仅需要探明问题,还要解决问题。这个就明显超出了高校的能力范围。) ?7 u1 P+ _: q0 E' J  Z1 C* M. I
    于是乎,奇葩的结果就出现了。高校往往会用一种应付了事的态度来对待这类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将对方绕晕。这种情况在一些相对小型的民营企业和名牌高校之间特别多的出现。问题是企业家都不傻,他可能的确看不懂高校提交给他的厚厚的研究报告。但是企业自己的技术问题或者技术要求却没能解决或获得,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5 F& O7 w3 z$ v- Z, m* |& \

    ' W7 \- T: K8 [3 ]- \对于这样的企业家来说,评判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很简单,那就是按照高校提交的报告中的参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复制一遍,能够达到要求即为成功。当然,我们都知道工业开发在高校完成的阶段是很难通过生产测试的。按照行业规律,一个实验室的结果要达到生产稳定的状态,平均时间至少3年。这还是在中试阶段相对顺利,企业自身的技术力量足够强的前提下。很多实验室的结果历经10几年都无法投产的现象也比比皆是。9 q4 b0 M3 v5 I
    9 Q! e9 o$ I( u: e: `; J
    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将更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需要在分工和定位方面重新确定。) Z9 H9 n; ^4 K, c) R

    ) q2 Y; D3 J0 a首先,校企合作中高校的工作范围不应该超出实验室的范围,无论是数量,规模等都应该严格限定在实验室水平。: `" c( R* e( U4 ~% I1 X
    ) O. p$ f7 @: V; y/ _! F3 Y, j9 x3 c9 X& Q
    其次,高校在实验室的规模内必须能够完成项目要求的所有指标,并对其中放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量因素给出明确说明。# y; Y7 B+ F1 s% z
    * C6 u1 ?: p8 O* S9 e* ^
    最后,企业必须在中试或者小规模生产中有明确投资,包括设备和人员。否则,再好的实验室结果也无法在企业内部得到再现。; R3 Z4 z4 ~  d( R

    $ J4 _& p$ L8 r$ P) g' V如果这类合作项目向国家申请经费支持,那么经费中给企业的那部分就应该勇于完成中试的投入,其他支出均不应该考虑。如果有,也是企业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
    7 C- u/ ?; _5 u3 Q  n" R
    . [% U0 e& j" `  W1 `% |  e*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即沟通的效率问题。人类的语言是一种沟通效率很低的工具。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的背景知识,表达习惯等问题,经常会出现大量的错误信息,这些都会导致误解。即使落在纸面上成为文本,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应该有这样一类机构或者人才,既能够理解出身底层的企业家的语言,又能够明白象牙塔中的科研工作者的语言,并将之转换成双方都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表达风格。如果能够形成标准文本,那就更理想了。
    0 {1 U5 `2 I+ d& [8 B/ w
    2 z, R" q  O8 }' f$ c) Z;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社会化分工方面,西方发达工业国比我们还是要完善的多。在他们的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各色服务机构,都是为了解决沟通效率问题。而我们的服务机构,还大量停留在搞人事关系等低层次的状态。, M9 N8 C, `- }  _
    3 |7 w9 `  i' }, v4 C- K7 n
    工业化社会中,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高度发达并且合理化的社会分工。这是更有效率的组织架构和形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现在还经常是逼着科学家经商,逼着商人伪装成科学家。真是一种社会倒退。
    8 Q% L% `; ~# A4 S& }8 O1 f: K7 k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35
  • 签到天数: 1211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5-6-2 23:30:0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不能再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5-6-3 01:47:47 | 只看该作者
    产学研模式用于小批量试验性生产的高新产品是可以的,用于解决大生产的问题是不行的,高校在后者的作用只能为具体问题提供方向性的咨询意见,有工业界主导实施,否则必然失败。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6-3 02:02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 天前
  • 签到天数: 1638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5-6-3 02:12:36 | 只看该作者
    企业和学校/科研机构的考核完全不同,想捏起来不是说分工定位就可以的。我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都是因为学研这边有强烈的经济因素,作为股东。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油菜: 5 给力: 5
    这才是关键  发表于 2015-6-3 10:0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4-3 16:51
  • 签到天数: 67 天

    [LV.6]出窍

    5#
    发表于 2015-6-3 14: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人2009年至2011年在一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做产学研项目联络人的工作。主要是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染料电池、OLED这三类项目上。
    2 H% l4 a$ Q# Y+ K6 I# f/ G我想在产学研合作项目上,从企业的角度的看法。: j1 y3 R3 l9 d* w9 U# Z

    ( j4 j& d$ N' l- ~: E! n通过产学研项目,企业想获得:
    8 W3 y! k4 f5 e: v* \) q5 A1、研发经费的支持,减少企业财务压力。4 w5 G( e0 u; G; Z" M% v
    2、作为一个会去和高校进行产学研的企业,其实都是在生产技术上遇到一定困难了。注意是“生产技术”而不是实验室里技术,是中试上能够100%成功的技术。国内的民企实在是无法承担哪怕1%的新产品失败。
    % N* s) j6 W% w$ \$ o# B% ~' U8 B" L0 O
    而通过产学研项目,企业希望高校能够给予的:( G, O4 g8 G6 Z% y7 Q7 `
    1、共同申请,获得经费。  t" E# Y5 N1 g& A2 k
    2、通过技术合作,确定具体可行的工艺路线。实现若干专利或实用新型或软件著作权。
    ; _6 O9 ]% I% f# \& X3、通过合作,实现本企业的人员培养。1 z& q5 k- Q, p+ [
    & y" T, l. ]$ g2 C4 k9 B, F/ S% B
    在实践中企业遇到的问题:0 D1 U& ?9 M9 z5 J! p) X1 d; c
    1、经费申请下来,一分不少给了高校。可是到了项目验收时,高校自己的经费使用却是一笔糊涂账。遇上那些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更是牛。明细账没有不说,还根本不鸟地方财政的审计。这让企业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因为产学研项目很多情况下,企业是主体,最终项目结束的财务责任也在企业。所以,我经手的几个项目,我们都是想方设法求高校财务给个看得过去的项目财务明细。* E# L6 C0 c7 o' ]7 p) l
    2、楼主说的先锋队和侦察兵的比喻。从技术探索上,的确没有错。但是在产学研项目上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政府拨钱给企业和学校,是签订项目合同的,有时间期限的。而且项目设定的技术指标往往都不是实验室技术指标。高校在合作中只注重实验里的技术成功,对于企业来说是灾难。因为在这种政府项目里,企业自己生产技术指标实现不了的话,是要退回财政项目经费的。这意味着企业自己不但没有节省研发投入,还要为项目的失败付出更多。而很多高校因为和地方财政平级甚至更高行政级别,即使项目技术结果有问题要退款,也往往是“拖”着n年才还钱。
    8 ^; F9 r4 L: G8 j! \% L5 ?" q: h: C) q- |% U8 ]1 g% a) m
    最后,针对楼主说的:“逼着科学家经商,逼着商人伪装成科学家。真是一种社会倒退。” 我觉得这个情绪化和片面。 在社会化分工的今天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对于与企业合作的高校科研工作者尤其是科研项目的领导者,要求的不仅仅是项目技术本身的事情,项目技术市场情况、项目技术应用的经济性都应该是研究管理的一部分。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6-3 22:56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洗心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6-6 15:54
  • 签到天数: 151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5-6-3 15:24:28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室---小试——中试,问题太大。我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人才,都是各管一段。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6-2-4 15:19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6:18:18 | 只看该作者
    云汉 发表于 2015-6-3 14:42# k: k. F: o: k4 g( C4 P: ~
    本人2009年至2011年在一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做产学研项目联络人的工作。主要是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染料电池、 ...

    ! o; i" ~7 a0 |: I/ x! [根据云汉兄的文字,简单说几句:% |7 }; |6 j4 W/ Z; ]# t* E
    产学研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将一个探索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不同机构的协同分工完成。因此这种项目一般都有一定风险,也是可以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原因之一。而企业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探索性或者创新型的工作,一般是不算产学研的工作的。原因很简单,这种在某个框架内的优化和解决属于企业自己的技术问题,是要在企业内部解决。如果企业的自身力量不够,可以外包给研究机构,但是这属于横向课题,与产学研无关。) J6 u4 S: ?* @' u

    * Q4 Y6 q3 Z. e$ W& R既然需要产学研结合,那就意味着创新很强或者说风险较高。所以这种工作是科技开发的探索性工作,科研经费会予以支持。而企业的纯技术问题原则上属于技改,这种工作一般是需要企业自身承担。但是结果出来后,如果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可以考虑申请国家发改委的基金。这种基金数额都较大,但是前提是需要看到结果或者明确的前景。
    1 ^$ D; R# O% t+ O) o% V9 ^9 S. t3 U1 {$ ~. O
    当然,实际操作中是很难做到如此准确的。所以很多产学研项目的目的是奔着国家经费去的。
    4 o* [' R7 L% M另外一部分产学研项目,就像我主贴说的那样,会出现定位偏差。云汉兄既然在企业工作,应该很清楚你从事的三个领域都属于创新工作,而不是要求中试100%成功的技术改造。道理很简单,迄今为止,OLED我还没看见哪家公司可以量产。- `0 F) S: j7 k

    4 o( b' N/ X" P$ e7 u' J/ B至于我说的倒退的话,是在一个前提条件下才成立。就是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很多人承担了自己不该承受的工作。比如,中科院计算机所的龙芯课题组就很典型。废了那么多心血,还要考虑把芯片做成笔记本去卖。这种应用开发完全不应该由科学家承担,但是现在,在现有的环境下就只能如此。结果也就很不乐观。- B& N" [8 o1 C! V+ v% b
    " F% z* O, B% F* d5 a
    龙芯很可惜。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5-6-3 22: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2-18 04:1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8#
    发表于 2015-6-3 17:4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隧道 于 2015-6-3 17:47 编辑 * @% c5 E4 B0 f6 a
    dasa 发表于 2015-6-3 16:18
    0 n0 X6 ]! D7 h* f8 @5 S根据云汉兄的文字,简单说几句:
      b( e) N) L( H5 X产学研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将一个探索性较强的工作通过不同机构的协同分工 ...

    0 V3 g/ a  a& o, z; x( u( N: }0 f& R' |5 u( Z
    其是无解,只要不是自己的钱,自己就不能控制。3 D3 P1 q# t+ D- a4 [2 r" ?2 r: P" X
    政府的钱,某种程度上就是让大家分掉拉到的。
    6 e+ s8 K: S! D! ^+ B, l# J只有100%是企业自己的钱,企业才能自己控制,自己承担后果。
    % C# D9 Q. b( \( S% x* z) L: o; ~就算政府给企业1:1配套,最后也是想尽办法,把政府的钱套来花掉拉到。, i; y6 ]5 F. O3 i4 r1 o" U
    不花自己的钱,有成果的是凭良心,和进取心,没成果也是正常,人之常情。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3 天前
  • 签到天数: 2967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15-6-3 20:41:5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政府补贴,有企业就专门养人从事政府项目申请。成功后,分成。包括一些隐性成本。
    ) f0 a7 z2 w/ G; S5 l& L0 p) b' ?这就是现在企业对于政府补贴的态度。0 d+ S' P& T6 p, X% X! ?$ ]- E* Q
    所以往往政府补贴的效果往往是大打折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5-8-16 10:04:2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面确实有水平问题,国内脱节的太厉害了,企业又不重视研发。再就是审核很多看人情关系的,真换了你也难下得了狠手毙了别人的,中国毕竟是个人情社会。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3 16:15 , Processed in 0.0500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