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4-25 08:39 |
---|
签到天数: 178 天 [LV.7]分神
|
5#
楼主 |
发表于 2015-5-29 00:26:16
|
只看该作者
3. 联防体系的构建
本帖最后由 史晓盼 于 2015-5-29 00:32 编辑 ( c+ L2 Q1 d8 }9 j0 \
2 z$ `. w* |2 E9 |( K5 x& |
" Q+ P6 F# k2 s5 _" q当然,对付优势装备的日军,仅仅靠土地雷还无法形成一个强韧的防御体系,可以设想,假如一个县里面所有的村庄都埋设了地雷,但日军还是能够集中兵力攻击一个村庄,毕竟地雷是死的,引爆之后,就很难马上重新埋设。所以,为了保卫村庄,保卫根据地人民,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形构筑防御工事,比如说,如果是山村,那防御就比较简单,很多通往山村的道路可能就一条或两条,而且地势陡峭,多地段埋设地雷也就足够了。因为山村在军事意义上作用很小,日军不舍得花大代价去攻取小山村。# C2 x9 q. w, G* h4 b$ B
, `( [' ?' N: v) {, _平原则不同,华北平原实际是一个大粮仓,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因此,为了在没有遮掩的平原建设防御工事,TG以王耀南为首的当年萍乡煤矿的矿工们带领老乡搞起地道战。这里必须指出,军事工事的地道和老百姓一般的地窖有本质不同,地道战是指一个攻守兼备的体系,有不同的入口,出口,射孔,防止敌人防水,防止敌人放毒气等。在地道战初期,曾经因为工事没有做好,造成躲到地道的军民被敌军施放毒气集体窒息牺牲 800人。 u2 k2 f1 S- B/ u* |
1 C# ^; t0 F4 e/ T! I, O; t那么有了完整的地道防御工事就可以了吗?实际还不够,因为可以设想,当敌人包围了一个村庄后,如果他们持续围困,那地道里的军民又如何长期坚持呢?毕竟地道里不能种粮食,有限的储备也不能长久啊,所以,这就需要联防。
, D# }& ?, c+ m- k8 b' E3 ?1 h. J- U
) @5 S% i- ^9 U6 R6 i" C所谓联防就是在一个地区,比如一个县吧,会有机动兵力,比如县大队这样的地方武装和军分区主力团这样的正规军,当敌人围困某一个村庄时,其他村庄或地方武装可以攻击敌人抽调兵力后的薄弱据点,这样,一方面通过地雷战的迟滞和地道战的坚守,使得进攻的敌人无法快速占领某一村庄(这就使得敌人的主力丧失机动),另一方面,地方武装和主力部队可以围魏救赵,充分利用敌人兵力薄弱的弱点攻击敌方据点。使得敌人顾此失彼,最后两头不得好。! u1 \. Z }, {
. ] u; j8 Z7 U% n0 d2 [6 b& M5 A不过这种联防看起来简单,实际很难,首先,在整个防区里,所有村庄之间要保持快速,准确的通讯。---TG没有电话和电报,于是他们发明了鸡毛信。其次,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个村庄的地雷布设位置和地道出入口必须极端保密,不能让汉奸们侦查到。为此,TG发挥了强大的动员能力,实现了极其严密的保密措施。--举个小例子:, W1 [! ^( P1 \. U9 A) P. w
$ v! Q | R$ K; ^. x, i
1942年4月,王耀南为晋察冀军区地雷战和地道战的推广到各个下级军区和军分区督导,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吕正操上将的爱将沙克(开国少将)陪同,到了白洋淀一个小村子。
- b: o0 A3 ]8 \* N这个小村子因为靠近白洋淀,地下水位很高,无法挖地道,所以当地干部拟定的退守方法是躲进白洋淀的(芦苇丛中)。当时无论沙克还是王耀南都是高级干部,本来晚上宿营是要到白洋淀的船上,考虑到船上太冷太潮,区长劝说两位首长在村子休息。他们保证安全。
1 u% L. r/ H* J- P0 x0 |1 l W3 _3 |
于是王耀南和沙克住到一个老乡家,两人讨论地雷战和地道战战术很晚才睡,天蒙蒙亮的时候,沙克的警卫员在屋外低声叫:“首长,有情况,我们可能被包围了!”6 L. }4 O& a7 B& L( d5 i0 D
# Y8 A$ N& B h( y- u! X$ V# o6 H
沙、王二位闻声马上起床,提枪冲出,问警卫员敌情,说只发现村外有人影活动,但看不清多少。
5 ]0 D G) Q+ K王耀南马上让警卫员托着他们两上房顶趴下,用望远镜观察,发现确实村外有人活动,但战术动作不像鬼子。沙克一听,怒了:“妈个巴子,汉奸、伪军听到老子大名吓得他拉裤子,打他狗娘养的!”(史注:沙克乃东北军出身的东北汉子,性格烈如火。)( B; i) {+ B' L5 [# Q
$ S* |3 U; c2 V/ n6 }
王耀南说,先不急,搞清敌人数量再说。他发现,包围圈没有包括通往白洋淀的退路,可以冲击一下敌军就退到白洋淀去。沙克说:“不对,敌人最怕我们跑回淀子里,哪能不堵我们呢?小心有诈!”于是王耀南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对方不仅不像日军,连伪军也不像,一个大檐帽都没有,反倒像我们自己的部队。这时候,沙克忽然站起来,大声说:
' N9 s6 V2 e/ L$ W Q4 d4 [& a$ _0 Q( J
“妈个巴子,刘二麻子,你给我打立正!”
5 K. H3 E; @% h% m% X# V( [8 n原来他认出来了,包围队伍里,有他原来的警卫员,现在的第十军分区警卫连连长“刘二麻子”。' {, }+ Y" H0 R( T7 |
对方一听见沙克的“怒吼”,马上也站起来了,“哎呦,首长你怎么来了,”—“全体立正,敬礼!”
: T4 L% h# w; u6 E/ \) B于是大家发现了这是个误会,一场虚惊。
. g% \8 _2 a8 A( ]" u& U
7 S: O1 f8 U1 s4 C% w( U沙克碰到了老警卫员很高兴,但也很生气,因为这个小伙子作为军区精锐的警卫连连长,战术动作这么差,包围“敌人”居然先被敌人发现了,而在得知刘连长连这两个大首长趴在屋顶都没发现时,更是狠狠批评了他一顿。因为这种失误,幸好是碰到自己人,否则,动起手来,他还没开枪,就第一个送命了。(史注:这里足见TG将领对军事动作规范的高度重视)1 O: z2 M4 a( G' @* n( P
同时,沙克也非常恼火,是谁走漏消息,让军区警卫连知道有目标进村,他把村长,妇救会主任、民兵队长,儿童团长以及区长,区小队长都叫过来,站了一院子,挨个问。最后才知道,因为一个邻村的儿童团长来这村走亲戚,发现村里来了很多陌生人,以为是敌特,小朋友警惕性很高,马上回去向上级报告。第十军分区反应也很快,连夜就派部队来抓特务了。----沙克听明白后,又追问负责警戒的区长,为什么放人出村。对方解释因为小朋友是这村的亲戚,自己人,不算生人。
& E2 _, n( I6 W, f+ J+ I) h( V' L5 L2 E
所以以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到,当时根据地在保密工作的严密性和广大军民的警惕性,以及部队的反应速度。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才可能抵抗残酷的日军和伪军,守住这根据地。 h5 z3 R9 [5 Y$ a$ A5 r" W o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