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5-3-28 19:15 编辑 $ \: P e3 S7 u: ]( }
) s9 F# s" [: ~( v& l, l" tBBC上有一篇文章,讲普京在东德的那一段时间对他的影响。% @- q# Y6 Y0 a) M6 ~+ u
) T& v+ c! K& g! C从80年代中开始,普京在KGB驻德雷斯顿的情报站工作,所以他说得一口流利的德语。那时他是一个小少校,德雷斯顿也没有多少事情。但普京见证了铁木倒下的那一刻。: w8 U* q6 f; [0 g
; Q( v% e* \; ^4 ^东德是东欧集团中的明珠,生活水平在东欧都是最高的,而东欧的生活水平比苏联高。东德甚至有多个政党,当然共产党是执政党。苏联急切想把东德打造成工人阶级的天堂,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而东德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素质也不负重望。据说,普京前妻柳德米拉曾抱怨,东德秘密警察的工资比KGB高,所以他们两人省吃俭用,想买一辆汽车。3 y5 V; G& F2 ^! P
3 f9 G2 J) z0 v) Y7 @$ s1 w4 j6 x
![]()
9 x+ C0 k3 c2 N2 [德雷斯顿时代的普京少校3 d1 g$ ^. E. P- i
0 `' d) n2 C8 i# f2 {9 d![]()
" u" g4 g* S2 |: y$ E4 g6 B这是普京夫妻和东德同事们居住的地方& g6 p/ b, \) \) F, t9 F* `1 F4 { {
3 ]2 p2 Y% r# B. v5 e* D
柏林墙是11月9日倒下的。在10月里铁幕倒下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大批东德人涌入捷克布拉格的美国大使馆,寻求政治避难。最后,美苏和东德之间达成协议,这些人可以乘坐火车,经过东德,前往西德。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些人太多,没法长期滞留在布拉格大使馆里。捷克西部与西德接壤,但铁路只有从德雷斯顿走。为了避免这些东德政治难民与东德一般民众的接触,密封火车是最好的办法,不能上下,一路开到西德。用大巴走公路容易夜长梦多。
! m6 j! ^. N: [) d1 s E: O) e: k6 p
火车经过德雷斯顿的时候,更多的东德人冲击车站,也要上车,警民爆发冲突。人人都很担心苏军出动,附近就有一个苏军坦克军驻扎。时任军长事后明确表示,已经准备好,如果接到莫斯科的命令,就立刻出动。但莫斯科始终没有下达命令。事实上,莫斯科好像消失了一样,一片死寂。这是戈尔巴乔夫时代。0 x- u! ~* w: o+ N
# f! r- Z) J7 H p2 @$ v7 P3 O$ n
普京和KGB对东德的情况十分清楚,开始焚烧文件,连炉子都烧坏了。两星期后,德国总理科尔到德雷斯顿发表演讲,提到Vaterland(英文Fatherland),这是德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传统称呼,好像是俾斯麦时代开始用这个说法的,在纳粹时代盛行,战后很少用这个说法。但科尔用了这个说法,明确暗示德国统一不可避免。. o, h: O: T( V1 W" F
$ T; W, J% b, k$ _$ X
![]()
! r3 q; u* Z* {" V) I, d6 X' M科尔在德雷斯顿演讲' h' v, s. _5 w& {1 g) Q* t
1 q6 Q |3 h/ v9 [
东德民众情绪越来越高涨,开始四处冲击军政机关。12月5日,民众冲击德雷斯顿的东德秘密警察总部,并占领此地。然后,民众把目标转向马路对过,这是KGB的德雷斯顿情报站。
# s( v8 @# h6 U4 n' G) E' V# S6 C( C" l3 U4 A, K' ^$ Y9 i
8 l0 F, N1 \+ A
KGB德雷斯顿情报站,普京是这里的站长
. l \ j9 ^4 Q# p* t7 Q( l/ m8 G* q* Y' [- d- m# q- X' G- y) G8 ^
% ~- H3 ~4 v5 l
德雷斯顿时代是普京打造人脉网络的开始,很多“德雷斯顿帮”的成员都成为普京的心腹。找找看,普京在哪里?& v+ w5 d) H* ]. Q8 V1 J
* T7 d( |4 d2 s" Y! Z: P! @5 o民众冲击一开始,门口的卫兵就撤到房子里面了。当民众试图冲进小楼时,一个年轻的小个子少校走了出来,冷静地警告情绪高涨的民众:“不要冲击我们的房子,我的卫兵有武器,紧急情况下可以开火自卫。”冲击的民众冷静了下来,掉头离去。这当然就是普京。5 `/ ~: k% c' F' N
" h. @7 \8 D2 G+ ]8 h此后几个月里,东德的苏军和KGB开始撤回。普京的东德同事送给他们一个用了20年的旧洗衣机,他们带回到列宁格勒。很快,列宁格勒改回到沙俄时代的名字:圣彼得堡。普京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终成为俄罗斯总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之一。6 M. [- [3 B5 d! O7 I$ y, [# z
! b# R: w" d- J4 L0 K* _& U + j- Z) _# Q& @, Z$ Z) M
圣彼得堡时代的普京1 N0 d, \3 l# F; R! n* J
/ A9 A5 G* G6 U
在政治舞台上,普京或许从来没有忘记那一天:民众推翻了貌似坚不可摧的国家机器。2004年的基辅,2011年的莫斯科,2013-14年的基辅,每一次“人民力量”展现的时候,普京可能都会想起那一天。这是对人民力量的恐惧,还是对驾驭人民力量的执着,这要留给历史学家去研究了。' ?% t. H% `$ m) p( ?0 A/ l% Q
. L( c' S+ I C" b% w
3 c% z; D. T4 f$ ~/ p! f
2006年时,普京曾重访德雷斯顿: ~' A& P) G( E8 P3 X
/ e R& S" q! @. e- w
![]()
h# J% f; j9 e9 i4 o, k5 x& \0 N还在当年的小咖啡屋里回味往事
& i) |, ?$ U0 f8 {7 F9 [# l) ?" S! F" T1 c& `; R6 H8 c
6 s. Y& B( b9 k) ]- k
有人说,普京现在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打造一个避免历史错误的新时代东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