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W. f& h. |4 S! G; T$ `
(多年前写的旧文)
: e" w- y5 N1 M/ Z3 h/ ^1 ` e9 y( e# K" P' D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里有许多举世罕见的文物精华,如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像、小学语文课本学过的黄河象骨骼化石、敦煌石窟的壁画和雕塑等等,堪称一座文化宝库。$ U+ Q. I9 }1 ?# G' ^
- h* Q1 s6 x. z0 C/ T% m
甘肃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这个大家伙叫合川马门溪龙,1947年在兰州海石湾出土。它是目前亚洲已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身长可达22米,高近4米,颈长9米,估计活着时体重达40吨到50吨,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据推测其生活习性为水陆两栖。5 A; ^4 r0 I' ^7 k# \% L' E2 K
1 D1 B' i, k0 I 9 `7 O6 W) d, E$ A2 J) |* A+ c6 H
5 ]% }8 Z/ B. a% Z- |
天花板下振翅欲飞的翼龙化石,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是一种特殊的爬行动物。传统的观点是翼龙只能借助气流滑翔,但近来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它可以像鸟类一样飞翔。- L2 v8 S1 Z9 m/ y. A* X$ V
3 v: @" B6 t8 z w* S
![]()
2 a) F! |: n6 B. J
3 q6 P6 K$ l2 K5 h! ?1 d“大约二百万年前的一天,......,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面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
" N3 y" d8 {9 W! {" C
) x% c3 C, s1 l' }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水。可是河水很低,它够不着。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得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有多好哇!于是它又往前走了一步!没想到它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老象侧起身子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即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
% v/ O- f& o* v9 r0 _# U h0 t1 n
6 ?- Y& }7 m0 J' ]( S还记得小学语文学过的《黄河象》吗?这就是。
0 T; r9 B4 D* Q% K( {1 s
# z" O( ~( o3 f![]()
3 i$ k1 j) R4 B* V; n9 e$ y+ f5 c, M2 S) a! V0 q% y$ y) v
黄河剑齿象的学名是师氏剑齿象,其化石就出土于甘肃。对了,这样的黄河象化石北京自然博物馆也有一具。5 ?8 O5 z, J& a3 M* w( G7 C
. o8 y% y/ H+ f7 t8 W甘肃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秦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完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堆积,内容同豫、陕二省仰韶文化遗存相吻合,为解决仰韶文化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是中国彩陶的发祥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持续时间最长、类型最为众多、器型最为丰富、制作最为精致、图案最为绚丽、艺术价值极高的地区。 o1 G( L: Q! f/ ~8 J! s
- J9 K" I' j6 l. \# z馆藏珍品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5500年前),天水市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瓶口呈圆雕的人头像,头的左右和后部都是披发,前额也垂者一排整齐的短发,眼和嘴都雕成孔洞,两耳皆有一小穿孔,是垂系饰物的耳孔,陶瓶的腹部以黑彩画三排大致相同的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 c4 K/ P/ d% I+ [5 a
1 y$ n# d/ x/ t6 p* _. P& o
![]()
& p# i3 B2 r$ e- a9 I+ k8 u: L: @* e0 r+ s) j
另一个珍贵的彩陶器皿——旋涡纹彩陶罐,出土于兰州市花寨子,属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 |: R! n2 {( B* g' d4 N7 O0 I- E3 J$ q: O4 ^: y ]1 s6 \
. I* B9 K% G) N( u) u7 u W3 V
5 K+ ~+ K) d$ n6 o/ y+ F
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博物馆的藏品除了古化石和彩陶外,多与丝绸之路有关。尽管甘肃曾是周人和秦人的发祥地,但到汉朝时,这里已属于草原民族特别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匈奴铁骑垄断着中原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的贸易。
* L7 i2 T0 z+ N9 l' B# i! U
' d5 V4 {9 u2 h i3 T$ \7 D跪着的青铜人像,带有典型的西域特征,其装束明显与中原人大相径庭。生活在亚洲北部辽阔草原上的塞种、匈奴、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往来迁徙,充当着东西方交流的中介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他们带来了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物质文化,同时也将华夏文明传播到中亚、西亚以及欧洲。8 l [7 l) h% D# N* i# p" v
1 m, W6 Y. i9 ]6 | $ e# U5 C, ~7 D, k* p$ e6 k* S
/ Q3 e: i( m2 x: j5 q! j5 Q* O# M
周代援伯墓出土的战斧,纹饰奇特,带有西北民族文化特点。+ r% e& @0 C2 W. d
! u9 W V+ _) {- e1 _6 \
8 I% H6 s* {) w/ k5 Q9 D
7 C$ I5 M& z5 A( g/ Y这是带鞘的青铜短剑,青铜剑鞘似乎比剑本身更为精美,带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征。. p6 P& k) S/ x) w3 f
0 H: ?2 t; e m
![]()
C9 N( L t1 i; R& k0 i8 \, J; B% P
对比一下,这是典型的中原形制的青铜剑,带着绿色的铜锈。青铜剑刚铸成时其实是剑身的那种黄色,用久生锈后才会变成绿色,这把剑很好地同时表现了这两种状态。
5 m6 n. s1 J' y/ f2 S! r% w
$ k. F3 n, [/ R" o![]()
7 ]! |! @! n2 t$ ~7 `
) x) }8 m! J" V这个就不用过多介绍了吧,随处可见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河西马、大宛马、蒙古马等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马走对侧步的特征。
. S+ w" w$ A9 }1 L+ T$ c5 d; i- \: H2 B3 M l
* R0 G/ t8 H% Z9 ]
$ y3 d- l# v% M3 s1 ? i5 U- x5 ^
关于奔马脚下踏的那只鸟究竟是什么,其实一直众说纷纭,“马踏飞燕”的观点来自郭沫若,也有学者认为那是一只代表草原民族的鹰,铜像象征着汉朝的战马已征服了草原。击退匈奴后,汉武帝在甘肃设立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武威、张掖),牢牢地把住了丝绸之路的大门,铜奔马就出土于原武威郡故地。
0 n( i9 }% W: n g0 H5 d- b2 F; W5 J6 U4 E: L6 x! N! c! W( g h
! \' E+ M( Q1 C7 J: K0 `! H$ M$ G
6 \2 g1 b$ z5 ?6 x+ e2 u( z
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刹那,铜马生机勃勃地朝我们奔来,仿佛又见到了当年那个朝气蓬勃的大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汉朝天子和将军们用竹简和宝剑将中华文明远播四方。
/ {/ H( z9 \8 ~1 G$ z8 b4 r( v% \3 V2 I0 `+ O0 m6 j& K& s; [
![]()
+ q1 e7 _. t+ y& f9 c
+ P; W, f' A' U- X$ ?' i7 S7 i% g如今,两千年前的那个王朝早已离我们远去,只留下至今仍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背影,汉语、汉字、汉学......,无一不带着那个强盛时代的痕迹。
, |# ^/ Z0 k4 V0 ]! W3 C
" j" r% ]2 f1 _" O0 a2 F![]()
/ |5 Y. M2 F( |/ ~2 S: {( m8 f7 B E! y. f0 C
与铜车马同墓出土的出行仪仗队,由三十八匹铜马、一头铜牛、十四辆铜车(除一件牛车外,余为马车)、十七件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二十八件奴婢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队,展现了墓主人生前出巡时气势宏大的场景。
: p6 |1 U. A( J5 ~
4 Y; `, q4 C* [5 J![]()
! x0 W, |6 I2 q3 s/ Q: E' a$ L( f- F2 h! \
送走了辉煌的两汉,随后是长达369年的大分裂时代,这也是一段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各民族的血脉在战争和迁徙混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外来的文明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一幅这时期的壁画,表现的是弥勒菩萨说法,带有强烈的西域气息。
; m! q6 ~) d9 r$ h3 i: N+ Z( I3 Y2 u; E P7 C( K2 J$ j
![]()
, Y7 ^! e- p; l n8 y
$ s: |" E8 D. S6 {8 T血与火的混沌直到短暂的隋朝才又开始澄清。然后,又一个辉煌的帝国登上了舞台,中国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这是唐朝时的雕塑,出自武威天梯山石窟,微笑的佛与两位菩萨,构成牢固和谐的三角布局,一切都那么从容不迫,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大唐包容天下的盛世气象。8 }1 L/ @) P+ `: A
) j7 n7 |& L* i# G
![]()
1 Z" a& ^; N( y( T+ r' R
0 g9 s% C4 Q( K0 i' B- H* c唐朝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世界帝国,丝绸之路上奔波着汉人、回鹘人、波斯人、突厥人、粟特人、阿拉伯人甚至还有黑人,各个民族穿梭往来于西域和长安、洛阳,没人被排斥也没人排斥他们。
9 |$ F3 x; [, N W& [* L' E. o* F; Y$ ]2 l! ^7 N. O7 ^1 C
这名正在舞蹈的快乐胡人,是否也正感受着唐帝国的光辉呢?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舞蹈艺术首先传入新疆和甘肃河西地区,在与本土乐舞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音律优美,舞姿婆娑的“西凉乐”、“龟兹乐”等乐舞艺术,它们后来成为隋唐宫廷乐舞的基础,并且传到朝鲜、日本等地。! s" g" _( e* d# Y# m/ H# { w0 p
8 A% z' z% x8 ]% ` / y0 g9 b, { R, b+ | W+ X# e
* f5 N* [8 F% ^3 _) e6 B就像佛说的,一切有始皆有终,辉煌的大唐也终于走到了尽头,短暂的五代之后,甘肃又成了统治中原的宋朝和新崛起的西夏争夺厮杀的战场,而甘肃西部的敦煌等地已无法得到中央王朝的庇护,最终成为西夏的禁脔。& ~" ?. O* d2 \5 s( [0 P+ y
+ k$ X9 L. V+ Q" ^7 V: p, w! \关于敦煌的陷落,感兴趣的可看看中日八十年代合拍的影片《敦煌》,尽管该片主要演员都是日本人,看着心里会有写那个,但无论道具、化装、场景都下了很大心血,演员的表演和台词也可圈可点,相当符合那个时代,个人认为是一部国内至今难以超越的古代战争片。另外,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J' s3 d, y4 W- ~
% T4 {6 k; y M3 R0 u2 A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人是古羌人的一支,与建立吐蕃的藏人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党项人本没有文字,西夏建立后,开国君主李元昊参照汉字的结构创建了西夏文或称党项文,西夏文笔画烦琐极难掌握,在西夏灭亡后很快消失在历史中,相当长时期成为无法解读的死文字,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大批西夏文物的出土,尤其是在内蒙古黑水古城出土的一部汉夏双解字典的帮助下,部分西夏文字才得到破译。这是馆藏的西夏文佛经,上面的文字咋一瞧似乎都认得,仔细看了才知道只有它认得我,我却不认得它。
5 Z& {( j% {0 k9 Q8 |; r
) W+ V; }2 O H) Y5 M- b( [2 e 3 q$ y$ V- |+ l2 C! x0 t3 Z* `
& ~1 Z/ V( T& u$ I) s) r$ D( @
元朝时,这里设立了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通称甘肃行省,这也是甘肃设省的开始。做为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性帝国,元朝疆域辽阔,敦煌、河西的交通路线再度成为联结西域与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北方草原之路的频繁使用,又由于自宋代以来,帝国的都城逐渐向东、向北迁移,距甘肃愈来愈远,甘肃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6 g+ |4 K: ?# _2 E* Y% G5 y2 R: K
这是一幅元代的唐卡,表现的题材是一位藏传佛教高僧——米拉日巴尊者。唐卡出自敦煌莫高窟,高94厘米,横62.2厘米,原有张大千的题跋,重新装裱时被截去。它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米拉日巴的生平事迹,描绘了他与别人辩经的场面,还有他为人治病,接受供养的情景。元代唐卡极其少见,所存者都十分珍贵,这幅可以说是甘肃元代唐卡的代表作品。
; l8 \0 a s/ ?2 N3 q. w( ?4 f4 x7 @& S4 v
+ U+ V. \) x5 s6 M3 [. a/ S8 ]
9 G' S4 R4 v$ e* |6 {5 R# ]
元朝以后,甘肃先是成为明朝和蒙古各部征战的沙场,随后的清朝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回乱,人口据说一度减少了70%,曾经灿烂的文化光芒逐渐黯淡下去,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乏善可陈。
0 ?1 u; g' p& ?: t5 c, e4 \1 J& S+ F- h+ G
综观历史,甘肃可以说一直与古老的中国帝国同步,它在帝国的少年(汉朝)发轫,在帝国的青年(唐朝)辉煌,在帝国的中年(宋元)徘徊,在帝国的晚年(明清)沉沦。
. d& Z: |/ k" p% d- F% j3 U
8 ?. X7 B2 V( Z" l/ A在此抄一下博物馆的介绍吧:“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余万件,其中历史文物近8万余件,堪称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遗存。”
/ X* Q6 A! e6 _6 b" S6 e0 C. w- Z8 h3 R1 a
希望以后来到兰州的人,如果有时间且有兴趣的话,不妨花上两三个小时来这里做一次文化之旅。
% I- W: ~! |; o2 S; l7 S: A; |. g: K0 k8 e
, n. F- A- C% J6 M1 ]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