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4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 浅谈一下今日的大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1 09: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8:3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二郎神 于 2011-8-5 19:12 编辑 5 T9 m* z' b! B7 u; K
    ( T2 h+ t+ p4 ]0 w! ^
    今天股指开盘跳空暴跌,中石油对大盘的拖累是最大的,这可以忽悠为一种机构急切出货的行为,但是这种忽悠也是不恰当的,中石油这三个多月一直在压盘,事实上,中石油进入A股的近期任务就是压盘。有人说美股暴跌导致了A股的暴跌。
    ( z( N6 i9 n8 r# P7 r" X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1 A7 T/ _! Z) G7 ]! p: ?* [
    前两年,美国走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怎么看都是在仿效温氏的政策呢?,可是,因为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和中国的性质又不太同,美股因此高涨了一年,近几个月一直在高位震荡。A股咬牙切齿的被中石油这个老流氓压着动弹不得。“the son of the XXX,股民们恨恨的骂着。
    A股的上市企业这两年暴利不涨,或许是决策机关有意而为之,是一种保护主义,保护的对象就是中小股民。什么(阿星又抹了一把鼻血坐了起来)?政府这么好心!政府倒不是为了一种爱,而为了可以长久持续的剥削做准备。强大的国家,必须有强大的国民与之相对应,而强大的国民必须有殷实的钱包。你美股有种涨到天上去,反正老子这就是不涨!热钱有种你就来。土共的政权这几年对外相当的傲慢,对内开始低姿态,这是一种好事,说明政府的精力被运用的得当。
    9 a" }& p9 {$ |& K5 S8 ]
    我们现在来做一种假设。

    ! [4 |5 f6 j4 n4 i, X
    725 动车出事,假如没出事的话,大家你好我好都好,说不定现在这几天已经是3000点的位置,这么说是有根据的,三季度报告刊登预赢的企业又多了不少,经济数据在上个月还是很稳定的,唯一令人担忧的是民间的非法融资以及仍然负隅顽抗的地产资本。怎么唯一又以及了呢?这语法没问题,它们是一体的。假设没有小概率的动车事件,A股以我的看法应该可以继续上3000点稳固一下。慢慢把墙砌到2800这个点位。就是说中小投资者的成本在这个大盘的区间。我们有一个非常宏大的十二五规划,希望炒股的,关心经济发展的网友都下载下来好好阅读一下,不要当成一种枯燥的官方文件,要把它当成一种学习的参考资来来研读。我们国家的任务,还是在稳定中求发展。尽量把国富的果实向中西部延伸,这种延伸有两个基础,第一个基础,就是三峡大坝,这个早就打好了,第二个基础就是高铁网络。它们两个相辅相成,是我国经济可以继续前进的重要保障。不管高铁死多少人,是不是三峡导致了自然灾害,我要站到桌子上对大家说,这两个保障的设施没有错。胡温之后的领导人,必分享现成的果实,恶人则由胡温做了。以后,只要保障国民渐富,我国的领导人统治国家,只会越来越轻松。

    ; ~! v  J1 O5 M# n! @! o
    如果前两周股市涨上去了,今天股市再大跌就绝不是3%以内,试问,中小股民还能经得起几次折磨?

    ; J6 o* b$ U6 C1 N" _/ c+ h9 w
    国家的压盘政策没有错。

    5 o6 S* ^# B( Z. V4 {! k
    我敢断言,这股市跌不到哪里去,我唯一认为股市可能大跌的情况是太上皇的健康问题,我倒不是好心在关心他,我是担心非正常的政治恶斗会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这对我们中小投资者不利。
    ' {! r; s( e: Q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文:1、我认为今天的A股大跌是机构逼空洗底。2、美股是借炒作美债问题获利抛盘,美国政府两党在演戏。3、中国股市真正大跌的诱因在于政治恶斗演变成均势后的突然破裂。4A股是没有泡沫的,A股的未来仍然是健康的,A股的真正上涨标志中国的内政问题的全面解决。5、三峡和高铁的政策是中国富民政策的硬实力(软实力是肃贪和人尽其才)。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万里风中虎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6-5 13:01
  • 签到天数: 115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1-8-5 23:19:39 | 只看该作者
    个人以为,关键是看量。
    # p% ]# ^1 P0 D如果是抵抗性下跌。也就是下跌速率降低,而成交量放大,呈现背离姿态。那就有戏,因为很多人割肉出来了,留下的都是铁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8-6 13:19:3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美国宽松在前,温氏仿效在后吧。
    0 z4 W; G$ |' o6 F+ l% ^1 h% H# A
    ! D( I: E5 m, ~) L4 j! ?+ y2 F认同A股和美股的关联性不强的说法,但是觉得A股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内生性问题的体现。6 H+ U* W6 @- O; ^! ?9 U6 b
    ( i' D2 |8 s" C4 N) ^3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1 09: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7 15:3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牌牌 的帖子
    - t% C3 v. u2 U& v( u
    ; w5 q  n3 F4 e温搞四万亿以后,中国首先走出来,后来美国也这么干了,好像干了两次。  经济危机时,很多钱回美国本土勤王。中国是经济危机中政府最先干预市场的国家,当成果出来时,西方世界一片哗然,然后英国,美国都这么干了,最早跟进的好像是英国。那时个美国的媒体还在批评中国政府干预市场。后来他们自己干的比我们还过份

    点评

    根据目前的表态,貌似救米国就是救中国的一派靠边站了  发表于 2011-8-8 19:4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8 16:50
  • 签到天数: 58 天

    [LV.5]元婴

    5#
    发表于 2011-8-8 11:40: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献花 看到虎哥给了5分,我又认真读了一遍!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8-8 12:4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二郎神 的帖子1 Q8 n0 Q+ Q* H

    . v% Y% C! u$ z+ L) v" e美国干了2次是指QE1-2么?
    ( M9 [* t- h& a% s
    6 x4 `" |" L6 C! U7 Q/ A6 d. k
    11月5日,中央政府终于出手总额度为4万亿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来应对中国经济蕴涵的下滑风险。
    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11月24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由房地美、房利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券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资产支持证券。这是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动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1。

    ' D. r+ U5 r7 u9 v+ Y
    . Z- P* J4 x+ c% W( E; ~时间相差这么短,很难说QE1之前4万亿已经出成果了吧
    6 n* i% u- O. j/ a* F5 M: R# e: g1 o7 Z. {
    俺认为4万亿更多地是对华尔街金融救援计划的学习
    # ^: x1 N  G+ i% G. |
    为挽救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系统风险,于2008年10月份,美国财政部推出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TARP)。
    2 H; e0 V( e6 u1 R  u+ n
    中国的4万亿是财政行为,采用的是zf投资的行为。
    3 X8 d1 \' [3 c# _1 U& M" i而QE主要是利用对利率的控制,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至于钱投向何处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中国的10万亿信贷与之更像一些。

    点评

    今天这个跌盘伤到所有人了,现在进入被套阶段。前一段时间还可以保持持平,现在果断被套,四只股票,无一幸免  发表于 2011-8-8 19:56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1-8-9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牌牌 的帖子# `; u% F2 q: u6 f
    ; M7 e, ?$ p9 l+ X: w# r. e8 `
    早被套的一败涂地,现在进一步尸横遍野的发来贺电。。。

    点评

    套在脖子上N年的表示再也无压力  发表于 2011-8-11 09:27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8-6 17:09 , Processed in 0.04107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