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燃烧的冰块 于 2014-9-6 23:45 编辑
: {/ r5 z% J, e7 O; R# B$ l) R, Y" O5 N6 G4 f
孙膑和庞涓相爱相杀的一生,是否缘起于一屉馒头?馒头相传是诸葛亮的发明,又如何穿越到春秋战国?2500年前的爱恨情仇,谁是见证?且看一个下午闲的蛋疼的考证:, J" j6 F! v% g ^4 d; r+ @
9 z3 G0 R4 y+ Z$ u
7岁时,听说了这么个故事:
4 W' m* ^% q$ ?7 J \鬼谷子对徒弟孙膑、庞涓说:“今日你们比赛吃馒头,谁能多吃到馒头算谁赢。”并规定,每次最多只能拿两只,吃完了才准再拿。庞涓等师父刚揭开笼屉盖,就抢先抓起两只馒头大吃起来。孙膑见笼内还剩3只,就先拿了一只吃起来。庞涓暗笑孙膑准输。当庞涓吃剩半只馒头时,孙膑的那只已吃完了。他笑道:“师兄,我赢了!”说完抓起剩下的两只慢慢吃起来。这样,根据师父的规定,自然是孙膑赢了。
* E; ^9 D s- r: D `; E% z8岁时,又从书上看了这个故事:
6 |; ?8 B5 O \' e0 w, Y# o B馒头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 直到我7+8+7+8岁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这两个故事之间貌似有点违和 。那么,孙膑和庞涓,到底吃的是啥?
) \: I; h5 Y: t$ c9 m1 z/ f3 a3 M' s [1 A8 \5 @9 G1 ?" r; X1 H
查了下鬼谷子的生平:1 Z) H, Z# s- w# v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华夏族,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1-2] ;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 ) G! z# U" |2 ?3 A& N
看来也就是在河南河北一带活动,当年的京畿之地。那时的人吃啥?应该就是五谷了。五谷之说就是从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考虑到那时候主要文化圈在北方,稻未必是主流,因此采信后一种说法,既:麻、黍、稷、麦、菽。具体就是这些:
" {$ T' i9 ?! k w( Q! E0 v2 v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0 g5 s# S+ X/ n% U$ E ~" m$ M- ?5 b- H
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现在主食基本上不用“稷”了。
; e P, v) ^! n, p- M. B8 |/ a+ ?& ~: C; s. A
麻:麻主要是用来农作生产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炒黄豆一样的吃法,比绿豆略微小点,主要用来榨油,油淡绿色,是很好的食用油。他的茎皮,经沤制可以做绳子(麻绳),麻衣,麻纸等,很耐用。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感觉,目前皮与杆经提炼纤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档纸。
) }; R& \& V" k; @2 z
! g, T, {: F% k+ X( I, c2 L麦: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 i; v/ R0 b% U/ \; ^+ C
* ?% l. X% @- @1 y( q; y3 h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 ~) c* A) w0 N
" i7 F* m; ^, D0 L5 g' l6 b
那么,孙膑和庞涓的比赛用的是五谷中的哪种呢?首先剔除的是稷、麻和菽,这三种没听说过能磨成粉做团子吃的。如果是蒸出一大锅拿碗盛,也有满碗半碗的差别,量上很容易做手脚,不够标准。麦子需要磨粉,大家注意,鬼谷子课题组是隐居在山里的,意味着无法从外面买到麦粉;而从流传出来的文献资料中,既没有看到师徒三推磨,也没有雇佣仆人的记载——这说明很可能既没有石磨这一加工设备,也没有操作石磨的人手。( z, a; {, g: X# O
) Y2 Z: M& }# _6 U! `
7 x: p' T+ X% p5 I$ Q留在备选名单里面的只剩一个黍了。这时,黍的一个特性引起了注意: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答案已经出来了——孙膑庞涓比赛用的就是黍,或者更严谨点,黍团子。煮熟后的黍可以方便地捏成团。麦、稷由于粘性不够,即使捏成团子也会散开,都不如黍团子便于标准化。
$ { H: T7 _& F0 Q$ Q
Z; j* {. U; G) `
+ Q6 M. ~+ f8 `. v1 C那么,2500年前的黍团子,现在还能看见吗?答案是,能!
7 J- z7 F7 v9 G. @( `9 c7 A
0 q( w; }4 u6 {8 ]% O
6 q( O! F2 t q* k/ K$ Z. Q, ]+ T& K
当然,这个是磨成了粉的,口感会比当年更细腻一点。在2500年前的山谷中,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边吃着这样的黄馍馍,一边许下了一生的牵绊。* a9 @1 l# r4 G& C5 w
7 y0 }. y) i0 c/ o* D. a
不知道兄弟俩出山时,导师鬼谷子是否让他俩许下相守一生的诺言
$ G. k- ]% ]5 S
* i. O, F$ q9 p _5 C8 ^
3 H5 G! \2 l# _9 Y$ l- u" ~+ G, z, i
- B7 A( Y( P& X6 y; Z2 O8 `8 B# g4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