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着回答前半部分
; w! \+ ~* \: o3 X6 Q! o, a& U
译字生
, Z0 Q" x8 j: Z8 r% k《称谓录·通事》:“礼部则例,入贡诸国,惟 朝鲜 、 琉球 、 越南 ,表章用汉文, 苏禄 、 南掌 、 暹逻 等国皆由各该省通事译録具题,四译馆贮外夷书凡十种,皆译以汉文,馆内译字生凡八人。”其中“四译馆”就是明朝的“四夷馆”,是个翻译机构,馆员主要有两种,一是通事,也就是口译,二是译字生,也就是笔译,显然都是职务的称呼。- b7 z$ @$ f! C4 q7 n$ W/ u6 x
《职官志》有:“译字生,明初甚重。与考者,与乡、会试额科甲一体出身。后止为杂流。其在馆者,升转皆在鸿胪寺。”待遇则是:“给译字生薪米纸笔,每生月给粮米六斗,每年四季赴户部支领。”. r) L( M% N1 l- U5 ?) C
/ G& O! K, _' \/ e" ]0 Z0 w0 c
奉祀生
7 i+ D# t0 u$ ~7 v. l9 [9 v! ?- I7 N也是职务,明清是九品官,通常都是先贤的后裔,朝廷委任其专门祭祀自己的祖先及管理墓地,通常由礼部而非吏部委任。
2 d' m9 B2 Y7 }; L7 B1 i& J3 r" Y5 w. ]" f2 ?' w
赞礼生9 q& X( \: t8 q+ X, D7 S, I# q
类似仪仗队和唱诗班成员,祭天祭孔时由文化人(通常是学生)临时充任,负责执掌仪仗及鸣唱祭文。某地方志有:“赞礼生,康熙二十五年,令府、州、县学慎选在学肄业、文行兼优、声音宏亮者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