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6-2-4 15:19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
化妆品作为一大类精细化产品,其地位却很尴尬。
" X+ n7 c: a( k: r说尴尬是因为,与其同一个类属的如化工助剂,涂料,胶粘剂,都有着明确的专业属性。从事这方面研究与开发的人员对外可以骄傲的说:兄弟是搞涂料的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t% a2 m: A. ^$ H
但是,化妆品却给人一种很不专业的形象,似乎门槛很低,有个脑袋就可以搞。于是,化妆品的研究人员就明显的不那么高大上了。
4 a8 R- R* G. F4 U; ]7 {$ {, j& ^! o这种认识不仅来自于外行,甚至一些化学工作者和生化工作者居然也会这样认识。3 j0 J4 D+ {. \
; i9 P* B& L# m, [) c
那么,这个认识到底对不对呢?
$ W# R. h6 {( `& B- j: m* ~2 Y' S应该说,又一定道理,但是总的来说偏颇了。
/ p0 h* k. \; A; a" ^# I- i$ V5 D说有道理,是因为我们评判一个行业的技术门槛的标准之一是产品的制备方式。如果一个产品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原料,设备以及工艺,那么这个产品当然就天然具备了高度的专业属性,看起来就很高大上,很高科技了。比如,氟化工就普遍具备这个特点。由于原料的危险性,能够生产氟产品的企业一定是具备高度专业化技术的企业。很难想象一个家庭作坊敢碰这个产品,那基本属于作死的节奏。化妆品在这方面就吃了亏。化妆品的生产基本上不考虑合成,仅仅是原料的调配以及油水的乳化。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相对简单。没听说那家化妆品公司玩爆炸的。那也太高难度了。
! f: n W% y; o/ F
8 N) h+ [+ m6 W5 J* G说偏颇,是因为化妆品的两大核心技术,配方与乳化,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其技术含量就被人为的降低了。
0 E. S# z* {' V- y( I配方,就是简单的组成问题。用那些原料混合,可以达到目的。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事实上很难。好的配方,都是用时间磨出来的。这里很少有可以投机取巧的地方。唯一可以减轻工作量的在于,初始的配方设计。如果在一开始的配方框架设计很合理,那么配方师的工作量可以减少一些。至少可以避免无谓的探索。但是,最后的优化工作和长期的测试,这个时间是省不了的。一个化妆品的产品,成分少的又10几种,多的有几十种。原则上,起组成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所以,优秀的配方不仅需要很多时间,还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直觉。这种工作没什么学术价值,也很难发表高大上的论文,确实很多化工产品的灵魂。 h4 h1 ~: \+ x1 R9 E6 y
9 ]0 {2 f8 t. G' h乳化,就是需要产品中的油和水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状态。这个需要乳化剂。而乳化剂的选择就成为乳化的核心技术。在成熟的配方架构中,乳化几乎不是问题。但是,在新的配方架构中,乳化往往会成为一个产品的最后一道障碍。有时候,配方师辛苦工作了几个月,筛选到了合适的配方体系和组成比例,使用效果很很满意。这个时候,进入所谓的架试阶段。其实就是把样品放在那里长时间,观察其变化。5 @3 z0 J& z! ^& g6 w' X1 o
很多时候,会出现没过一个月,样品分层了。这就意味着乳化失败了。产品当然也失败了。0 x: c6 j- X$ U7 }5 ~1 m6 N$ D, f
* p* E' w0 N9 \$ H
所以说,化妆品和其他精细化学品一样,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开发要求。不能简单的把它说成心里安慰的东西,可有可无的东西。, w+ ~3 x1 G, U- R# Q! Y3 F% i5 A
0 m# [/ h( d, y' R7 q1 o1 a- J, g
$ s8 ~+ i0 o; o
: ?, n9 Q% J, S5 c) _6 N' m: ?$ F5 Q7 N3 ` _, A7 o9 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