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潼关路——亚洲山地之王的悲哀
本帖最后由 京华烟云AMIP 于 2014-5-13 11:57 编辑
& ^3 p$ R, x/ h" w
; h4 y& k% l. n9 `《四、枉死》
9 x4 |5 b7 j! ~) X0 I1 x# v5 N+ d3 i
/ v" {7 _0 K3 D, N/ t# F" v; W& a( _0 N
国难当头之际,这对当年在中亚叱咤风云的帝国双骄再次联手,共同对抗日益逼近长安的安禄山叛军。
- W% I$ S }$ i" I) [8 F& A. W) U) Z. e! z7 p# V3 H* x
首先出场的是当时正在朝廷述职的封常清。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农历十一月,刚从西域回来的封常清去华清宫觐见唐玄宗,当时叛军正势如破竹,见这位身经百战的名将过来,惊慌失措的皇帝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先把安禄山如何穷凶极恶如何忘恩负义痛骂了一翻,然后便询问该怎么办。也许是为了安慰这位可怜而又可悲的老人,也许是对叛军实力毫无概念,封常清一时冲动,说了一翻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大话:
, v% H0 q) S E& D/ Y* n/ P+ Z) D
1 Q$ G" m3 j4 E“禄山领凶徒十万,径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 O" A" T0 l! C) C+ y, U x, S
2 D t4 d2 I5 i; A" _ i% e D8 I敌人虽然看着凶恶,但其实都是纸老虎,我自告奋勇请战,没几天就能把安禄山的脑袋献给您。( Y' x9 H* r& @6 j
( E) ?! \. s& I% h+ ?- b
李隆基大喜过望,马上任命封常清为范阳节度使——而这本来是安禄山的职务——前往东都洛阳主持防务,不过他只是一个光杆司令,士兵只能自己想办法去招。就这样,封常清仅带着手下为数不多的西域精锐部队,来到洛阳招募人马,很快便招到了六万多士兵。这不过,一看到这些新兵的具体情况,本来兴冲冲的封节度,心情立即跌落谷底,因为他们人数虽然不少,可“皆佣保市井之流”,根本就没有任何军事素质,只能用来壮胆而已。
1 a! K/ y" f. S& }/ g/ S. U/ m
_% ^- D& A% W" h$ l7 S+ z另一方面,安禄山绝非文艺作品里只会跳胡旋舞谄媚干妈杨贵妃的丑角,这个粟特与突厥的混血儿,原名轧荦山,号称是战神转世——史书说他的母亲,一个突厥巫婆,曾“祷子于轧荦山”并怀孕,而这座山上据说住着突厥人的战神。在镇守华北东北期间,通过种种上得了台面或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安胖子给予强盛一时的契丹人和奚人以沉重打击,许多少数民族酋长稀里糊涂丢了脑袋,与此同时,他所推行的残酷而惨烈的战法也常常造成唐军的大量伤亡,有时还全军覆没。不过,即使唐朝官方史料,也不得不承认“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 j$ V9 [' ~& f" l' Y
: m% U5 ]* T& o& _+ ?2 v) L! g; s眼见敌我力量悬殊,无奈之下,封常清只好下令拆毁黄河上著名的河阳桥,全军退守到武牢,也就是著名的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唐朝时为了避皇室先祖李虎的讳而改名。过河拆桥并没能阻挡敌人多久,当年十二月,叛军终于渡过黄河,先锋杀入位于今天河南荥阳市高阳镇竹园村的葵园,逼近武牢。
/ Q: q( D) r: w' K
$ ?" x+ o, f* t就在这个李世民大破窦建德的古战场,封常清率领的唐军与安禄山的叛军终于展开了决战。但可惜的是,不仅那些临时征集来的士兵们缺乏训练难堪大用,就连封常清手下身经百战的西域老兵也惊慌失措——因为这些擅长在雪山冰川中来去自如的山地步兵,现在却要于坦荡平原对抗呼啸如风的叛军骑兵,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史载“常清大败”。
6 H$ ^9 R8 ~) ~" V% \7 j; X+ ]
& |2 x: N& n4 A' ], \情绪低落的唐军退入洛阳,很快城池便失陷,随即爆发了激烈的巷战,叛军“鼓噪于四城门入,杀掠人吏”。随着各处要地的逐个失守,封常清眼看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率残部杀出帝国的东都,向西退到了陕郡(又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以西)组织防御。就在这里,败兵与赶来增援的第二拨唐军会合,后者的统帅,正是封常清的老上司高仙芝。; Q5 Q0 f6 m6 ]. r" z# q: ^ {, [! U
e) G4 h6 p4 G' C原来封常清出征后,精神稍为振作的玄宗立即着手组织,很快又成立了一支讨伐大军,其最高指挥官即讨贼元帅,是京兆牧、荣王李琬。不过,这位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显然只是个摆设,唐军实际的统帅,是以副元帅头衔出征的御史大夫、右羽林大将军、密云郡公高仙芝。与封常清率领的那些歪瓜裂枣乌合之众相比,这支援军的素质显然要高出许多,不仅有朔方、河西、陇右等各地节度使派出的勤王兵马以及刚刚招募的一些新兵,而且玄宗本人也花了血本,一狠心把自己身边的皇家警卫部队——“飞骑”(即著名的羽林军)和“彍骑”(南衙禁军)也派了去,总数达五万之多。7 ?( L8 k+ s) K9 G$ f. _4 [
" I' j* k* [2 X3 s* H* O$ C
大军于十二月初从长安出发,皇帝亲往送行。但他们还在路上的十二月十三日,大唐两京之一的洛阳已经失守,封常清冲出包围,退至陕郡与援军会合。两位老朋友再次见面后,对叛军实力已经十分了解的封常清提出了一个建议:
: K" p A* g' b' R# r9 z8 Q
& U |1 N7 O9 V, s8 P; k“累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1 M8 C2 Q& V3 j
' w. F3 e. D0 J1 n1 x
叛军士气正旺,而且都是机动性极强能“奔突”的骑兵,如果他们绕过陕州防线,直扑兵力空虚的潼关,一旦潼关失守,那么京师长安就危在旦夕了。为今之计,咱们应该赶紧放弃陕州,火速保卫潼关,只要那里守得住,叛军即使有再多的人马,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F" _9 P+ T4 ?9 b; X0 b
/ U% C) n$ C! W
考虑再三,高仙芝认为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于是下令赶紧撤退,临行前打开官府仓库,将里面的钱财布匹都分给军士,余下带不走的统统烧掉。果然如封常清所料,叛军骑兵的进军速度极快,很快就追上了撤退中的唐军并马上发动进攻,唐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诸军惶骇,弃甲而走,无复队伍”。. |- e8 |& c$ F _1 L7 l
! \- y8 M0 Q( J2 {" X* s, E一败再败,在付出了惨重损失之后,两名唐将终于率残部退入号称“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的潼关,依仗着险峻地势和坚固城防死守待援。虽然野战失利,但唐军在潼关的防御却组织得很好,他们“缮修守具”,多次打退叛军的进攻,史书多认为安史叛军不能突破潼关直取长安,高仙芝他们的功劳无法忽视。4 x; p0 O k) Q. A* V, [2 K
: [ _+ j, ^, B4 [8 R! X V此时,身为败将的封常清已经被玄宗削去官爵,以“白衣”也就是普通一兵的身份在军中效力,不过高仙芝照旧信任这位与自己同生共死的老搭档,让他“监巡左右厢诸军”。说来有意思,这对老战友的性情爱好完全不同,两个人竟然能够长期搭档且配合默契,也许真有性格互补的因素存在吧。
1 S. b. z4 w5 j: r, t
, c' c7 `: b( h' [+ c出身贫寒书生的封常清显然是个既严厉又无趣的老抠儿,他“性勤俭,每出征或乘驿,私马不过一两匹,赏罚严明”,估计这位整天板着苦瓜脸的丑陋将军,大概没有几个朋友。高仙芝则恰恰相反,史载他“性贪”也就是十分贪婪,当初攻破石国之后,高仙芝便把“大块瑟瑟(碧玉或翡翠)十多石、真金五六骆驼、名马宝玉”等金银财宝统统收入私囊,以至于“家财巨万”。但另一方面,这位阔佬又相当大方,“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一个既能赚钱又会花钱的高富帅,人缘显然应该不坏。, |( ^. F1 J5 W1 v8 w# j0 ?6 G# T3 K
) ^9 r9 B1 U/ d M R
在这对天生搭档的联合阻击下,叛军徘徊在潼关天险之前无计可施。只不过,再坚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崩溃,此前,也许是为了让担任平叛实际主帅的高仙芝开展工作方便,玄宗派来的监军是他奇袭小勃律时的老熟人——边令诚宦官,但令皇帝没想到的是,这对当年和谐的军政搭档如今已是矛盾重重,李隆基反而帮了倒忙。
& o a8 G+ [4 C* S/ q+ }
' z; G* K8 ~4 E3 T关于高边二人的交恶原因,一种说法是,身为政委的边令诚屡屡干涉军队主官的工作,与高仙芝冲突不断——“监军边令诚每事干之。仙芝多不从”;另一种说法则是,边令诚向高仙芝索要贿赂,但一向大方的高将军却鬼使神差地拒绝了,导致这位宦官大佬感到丢了面子进而恼羞成怒,两人的关系就此破裂。4 Z8 X, y% t9 F; j7 N& F p% y
6 X: X7 s; V& P5 o c; [+ o如今,趁着高封二人战败,边令诚抓住机会向玄宗进起了谗言,诬告他俩不仅丧师辱国而且克扣军粮,给老皇帝本来已经极坏的心情更加火上浇油,从而使李隆基做出了符合这个宦官期望的反应——“帝大怒,使令诚即军中斩之”。" }1 @: J4 k8 w" ~
4 ?- A+ q5 q/ S
对于两位将军的最后时刻,无论新旧《唐书》,都描述得十分悲壮,让人忍不住为英雄落泪。/ i3 ^) E* C; N' |% R
; k& l3 z7 p7 a% e2 l1 w1 K圣旨到来的时候,高仙芝刚好外出,边令诚便下令封常清接旨。听到皇帝要自己死的消息,早有预料的封常清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长叹道:
9 N0 N$ e% u% R, L* i
( E/ @/ J+ u N- n0 a6 q/ C“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 V/ o8 O1 Y; a, d6 T' t7 f; Q3 G% |" I; a. ^
我之所以没有战死沙场,只是不想让叛军立功,玷污大唐的威名而已。现在因败仗而死,这是罪有应得,我毫无怨言。——封常清还算幸运,他的罪名只是确有其事的战败,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贪污。
4 F4 o/ `% u* A4 X
- K7 ~. J$ U* P! I! D" v2 z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封常清取出一封信,请边令诚转交皇帝,原来这是他打算上给玄宗的奏章,不过,内容读起来却颇像遗书:* P/ Q7 @ B- C! L3 ~
. k& u8 T4 V: ?3 N9 y0 K' c, F
“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败军之将,更许增修。臣常清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我本是败军之将,承蒙您不杀之恩,让我戴罪立功,不胜感激。
7 Z& B- t; X$ I: J& J7 ^; F
) R B% @1 h7 S# l/ x- v. c“臣自城陷已来,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对。臣之此来,非求苟活,实欲陈社稷之计,破虎狼之谋。冀拜首阙庭,吐心陛下,论逆胡之兵势,陈讨捍之别谋。酬万死之恩,以报一生之宠。岂料长安日远,谒见无由;函谷关遥,陈情不暇!臣读《春秋》,见狼瞫称未获死所,臣今获矣。”
/ `% y: m2 N" m; Z# l# I% D$ T
6 L5 F$ a( n7 B% m封常清不愧笔杆子出身,写份奏章还不忘用典故,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洛阳失陷以后,我多次派人上奏,可都没有得到您的响应。我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想苟且偷生,而是想效仿狼瞫死得其所,把破敌的想法告诉您以后再去死。按:狼瞫是春秋时晋国将领,曾经受过主帅的亏待,但他并没有试图报复杀掉对方,而是说有勇无义不是大丈夫所为,我会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后来秦晋战于彭衙,狼瞫率先闯阵,鼓舞晋军大破秦军,他本人却在此役阵亡。7 o* |- ^4 p, U
" I6 |8 C. q: D( N
”昨者与羯胡接战,自今月七日交兵,至于十三日不已。臣所将之兵,皆是乌合之徒,素未训习。率周南市人之众,当渔阳突骑之师,尚犹杀敌塞路,血流满野。臣欲挺身刃下,死节军前,恐长逆胡之威,以挫王师之势。是以驰御就日,将命归天。”
# j* {* F4 H/ }/ e+ F' b9 }4 x; w# B1 j- G* G3 _. f
咱们唐军都是乌合之众,素质根本没法和叛军相比。当时,我本来想战死沙场,可又怕长了敌人威风挫了王师锐气,因此才收容残部,暂时存下性命。很显然,对这道处死自己的圣旨,封常清早有准备。
+ J9 ^/ ~: j) C b
: q5 X. |# |* q, p% T* F“一期陛下斩臣于都市之下,以诫诸将;二期陛下问臣以逆贼之势,将诫诸军;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许臣竭露。臣今将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后,诳妄为辞;陛下或以臣欲尽所忠,肝胆见察。”
& b( d, @% L& ^) J) o$ n& ~8 H
. N8 T* O# J8 p c' T我只希望,一是您能够把我这个败军之将当众斩首以儆效尤,向将军们表明陛下赏罚分明;二是能和您说说叛军的战术,这些都是我总结的血的教训,今后的平叛部队肯定用得着;三是要您知道我并非贪生怕死之人,让我能尽最后一分力。
}" R, [" K/ p$ C5 M/ H
8 t0 R$ S7 p3 g: N' c0 X: t当您看到这道奏章的时候,我肯定已经死了。陛下啊,也许您认为这些话都是我战败之后精神崩溃之下的胡言乱语,也许您能把它们当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遗言,明白我的赤胆忠心。
) [) o" o# a6 a6 W' p/ o' z
" l5 L7 {) L$ v- o' _1 F“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则冀社稷复安,逆胡败覆,臣之所愿毕矣。仰天饮鸩,向日封章,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若使殁而有知,必结草军前。回风阵上,引王师之旗鼓,平寇贼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无任永辞圣代悲恋之至。”
! q% F: D" B! N1 a, m! |6 X
; j$ R2 m( q5 N0 z% z& _0 l- l我死以后,希望您千万不要轻视敌人,也不要忘了我的话,如果今后天下重归太平,反贼灰飞烟灭,那我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我封常清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死人,即使自己做了鬼,也一定会结草衔环,引导朝廷平叛的大军直捣敌巢!从信的内容来看,即使玄宗不杀他,封常清也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要么战死要么自杀,总之毫无生趣。
& B' f. _" L3 T8 C& ~3 n X0 Q7 J1 \' s+ w$ z5 h) Z
永别了,陛下!感谢您赐予我的荣誉和恩德,就让我在地下报答吧,多想有机会让我再看您一眼啊!
0 o5 a; L; h: d
5 g( m1 X5 ~! U* r/ `. C! g.....粗竹席上,封常清的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终于,高仙芝从外面回来了,边令诚生怕这位勇武的将军困兽犹斗,于是连忙带了上百名陌刀手,以给自己壮胆。
5 r& k) g& o) K- c% |, z. G: k& J' ?. h: T# P
见高仙芝正看着封常清的尸体发愣,边宦官上前奸笑道:“这儿还有一道给您的圣旨,请大夫接旨吧。”(按:高有御史大夫的兼职头衔。)
/ m5 A/ {+ l4 ?. P" B7 ?. w' v8 J3 E- z$ f
高仙芝马上明白,自己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叹道:“打了败仗,本来就是重罪,因此杀我也没什么可说。可是,圣旨却说我克扣弟兄们的军粮,竟然用这个罪名来处决,这不是冤枉人吗!”唉,倒霉的高节度,临死还被泼了脏水,相对而言,他的老战友封常清反而死得更纯粹。
' V! I' i' ]& J" U6 H* r: t6 P4 M6 M* h. N3 H% @3 S2 m
高仙芝自然不甘心带着贪污犯的帽子被杀,愤怒地对自己曾经的监军质问:“苍天在上,大地在下,三军弟兄们都在这里,难道您还说没掺合这事吗?”边令诚奸笑不语。9 e- ~5 p6 B' x( D8 l8 m8 ]; b3 g+ G
* A$ H( Q4 D5 L9 J Z无奈的高仙芝又对部下们喊道:“我招募大家来,本来是想着攻破反贼获取天子重赏,现在敌人的攻势正在高峰,因而才转移到这里固守待援。如果我罪有应得,大家就当面说出来,否则的话,就请各位为我最后喊一声冤枉吧!”, L5 z2 x& A) i, W' [5 `0 {+ ~2 N
) `, a8 `' u7 V) O9 R“冤枉啊!”随着一片炸雷般的怒吼,大地也仿佛震得摇动起来,边令诚面如土色。
3 a F7 z; _) l3 q, l
$ B# |( w; ~1 d+ T: z( U看着竹席上老搭档的尸体,高仙芝长叹一声:“兄弟啊,你是我引荐提拔的,后来又接替我成为节度使,今天咱们哥俩死在一块儿,莫非是命运的安排吗!”
3 `% W* r" g1 m0 A O. `
# M* m; G4 j4 ?$ L5 u0 F' t- n这位曾经的亚洲山地之王再无留恋,引颈就死……- ?# z6 D* `5 E$ H3 S9 j6 h6 [4 a
4 |$ s. x8 |* |" f是啊,“今与公同死,岂命欤”,高仙芝和封常清,一位曾让世界第一的喜马拉雅颤抖,另一位则让世界第二的喀喇昆仑低头,大唐的双子将星竟然会在同一天陨落,这难道就是他们注定的命运吗?
- C9 {. a2 M6 I; ~: Z3 ]
! n( f6 _4 c! P- n/ b8 z; |/ k' e- i2 m
【全文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