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好意思,挂兄弟牌说姐妹事,且鱼人节拖到劳动节,一挞刮子三句话,都在成本分析。但话又说回来,僧禅人尼亦禅人,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和尚师太,难道能分揩开讲吗?所以嘞,只好. B+ A4 @/ s3 b, m- Y4 H: V
Say him, say her
, l* @ I, [# e4 O9 Q# m( B3 ]That's the way it should be
* J' F5 A6 ]! @3 @& f @Say him, say her d ~8 X6 N/ _1 U% y7 ~
Say it together; _$ [. {- D" L9 S y
Naturally! D8 x( T1 H* s
0 r5 O1 v2 e; [0 s: D5 {好了,唱得没说得好听;往后多说兄弟就是了,不过还得从成本华当年属于什么部队这里引开去。
/ l( X7 }5 K- \6 v7 C+ t+ p9 x* g
, t; L ?0 r4 T9 l* ?1 C事实上,为了替成本华找部队找战斗,无数仁人志士早已经前仆后继,我们也不要浪费时间了,不客气站他们肩上就好,当然,人往高处站,要引就引最好的版本,还是青年报的文章:' G' S, T$ x- q* C+ r' X# X- P7 e
根据《和县志》记载,民国27年,也就是1938年,国民党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3000余人驻守和县。东北人柏承君当时就在这支部队里。在柏承君家当“老妈子”的成本华,会不会加入了这支部队呢?成本华当时有没有正式参军,如今没有资料可以佐证。但综合各种信息,似乎可以推定,被定格于1938年4月24日的成本华,当时是在柏承君的抗日部队中。我们查遍史料,并没有发现第十纵队第二支队当天与日军作战的任何相关记载。2 P3 M' A' I6 q* \5 m- r
. e6 E( C! w$ U/ N/ v' l
东北人柏承君当然就在第十纵队第二支队里,因为他就是二支队第一任的支队长嘛。至于说“查遍史料,并没有发现第十纵队第二支队当天与日军作战的任何相关记载”,那是肯定的了。为啥呢?5 s. {# N ` Q4 ^! {
6 \% u$ {" H; A) s) z: t' c" E( n! f
因为“国民党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当时还木有成立尼。地方志提供假情报哈。2 e- R, z3 i' O' K2 r
, k! R6 n9 m" w5 L6 [3 c6 z( F; A+ r9 `
不过东北人柏承君总是存在的,他那时在干啥呢?青年报的文章里,其实已经提到的了:1938年,和县县长赵永智组织抗日人民自卫军,赵永智兼任司令,柏承君为特务大队长。% g% X+ ]: q1 P. K
l+ Q1 A+ z& w+ K
这个和县自卫军的特务大队,经过若干转身,后来确实成为第十游击纵队第二支队的一部分了,只不过那已经是1939年的事情了。而组织和县自卫军的赵永智,则早在38年底的时候,就已被部下杀死,凶手及其带领的部队则为柏承君收留,后来也是二支队的一部分。
/ G0 m- a3 a( p8 h4 L
. Z6 N; g. S9 g' ~$ |% |$ L( `所以说38年时“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驻守和县”的说法还是不准的。驻扎和县的安徽地方部队有没有呢?有,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和县属于安徽省保安第三支队的防地。这个第三支队的番号不久撤销,但其所属的两个保安团仍在皖东活动很久的,只不过指挥关系上少了支队这一层级。
0 M$ q" n9 M) g6 O8 v- f7 G4 V% `; y! ~0 H6 [7 g
其实大家在找部队的时候,往往都已经接触到这两个团的,只不过那个时候那个地界,头绪乱如麻,一时不好对号入座而已,正如青年报文章的感慨那样:
+ ]3 T9 x1 h' T7 h& Q8 W0 _7 g& L可以说,当时和县的地头,活跃着正规军、游击队、新四军、保安团、自卫军、大刀会等多支抗日武装。
# w6 s+ _8 y5 W8 y& ~6 n3 W0 w4 E4 P5 h# n! e5 ^1 `( U
文章中又有如下文字:# ~. x4 l3 d3 [% v" B' J$ d0 v
当时,川军杨森部第二十军以一部驻留和县、裕溪口等处警戒江防,主力移驻安庆,防守长江北岸。安徽省保安部队也奉命参加津浦路南段保卫战,驻巢县的保安第八团和驻含山的第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浦一带游击。
8 E1 ^# R- b: z% Q2 R/ w; h7 S; R1 i
其实这里提及的安徽保安第八团和第九团,就是曾经的保安第三支队了。8 X. y+ O$ j% y4 s$ k% a# }
8 l/ b8 j( h, d& Z6 c% ]
其中保安八团的时任团长,可能对今人而言,知名度还比较高咧。他叫廖运升,是真正的安徽兄弟哦。民国时期,廖氏家族可说是将星璀灿,因为这个家族在辛亥时期就跟同盟会的武力淮上军联系在一起了。不过廖家在本省却常常被边缘化的,北洋派统治安徽时期,这比较好理解了,淮上军系的弟兄们走四方;国民党坐了江山了,为啥还出问题?还是跟的线有问题,这一系的大老,多是反蒋的。: q' v: k. ~, j+ U9 b
4 @* D D; b6 Z& A- s- y6 g* @当然有人走得更远,廖运升的弟弟廖运泽,曾是南昌起义军中的团长,后来脱的党;他的堂弟廖运周,更长期是卧底。这也自然,廖家兄弟都是黄埔出身的,那时候的黄埔,蒋先生的亲信与对头,一起量产的,廖家兄弟近朱者赤,也是好理解。廖运升本人虽不是共产党,但因为上司反蒋,也上过一段另册。好在有黄马褂,守行为一阵,还是有出路的。他到保八团当团长,是因为老师在安徽当省保安处处长。3 u2 s! W b2 }) z% Z6 v9 S2 k3 q
$ V& ^- Y1 P+ ?, X8 V+ x
廖家兄弟的故事,知道的人多,就不讲了吧。而且保八团跟和县关系小,关系大的是保九团。哎,上面不是说保九团驻含山的嘛?没问题,一个团不一定只在一处的嘛,实际上,和县地方志在说38年第十纵队第二支队驻守和县时,前面还有一句话的,是说37年保九团有六百人曾驻守和县。
8 I5 y) V7 n2 ~
2 `( ?5 P# H; t5 p& G- H: d: ~我们知道,上面那个第二支队的说法,是有些穿越的,当然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毕竟38年组织的和县自卫军的若干单位,最后还是演变为第二支队的一部分的。那么,保九团的说法又怎么样呢?& s& s' @' A6 k! f' N" _
$ C( v* h8 |4 `: w
它是不能错的。为啥?因为保九团的一部分,它就是和县的保安警察队。$ f+ {+ z2 b, H8 e1 Q: y" f5 [. S
3 @/ F. a! \% H5 O5 {7 e+ X
啊呀呀,看来和尚师太到处乱跑,历来如此啊。. Q& P& Z* W. A1 p* g0 w. p% a
# u4 [: o: w, s' K! D7 k! f. V还是略微说明一下吧,安徽省原来各县县属的武装力量,是县保安队;大约在1934年的时候,委座因为内忧外患,在南昌思考改革大计,觉得务必使人民新生活化,保安呢,则需要要集约化。红头文件发下去,当然不是谁都听啦,但安徽省已然中央化多年,于是积极实践,各县保安队被合编为若干保安团,指挥权也同时上收了。% n9 V" Q* J; R' j- [/ |
( e$ P# e* Q! r# j* }$ S2 N6 R
但到了1936年,委座又有了新想法,想把保安制度的改革和警察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安徽省再次遵命,在37年初的时候,又把若干保安团给拆散了,分到各县成立县保安警察队。日后和县自卫军的副司令,以及杀害县长赵永智的那个自卫军军官,就是当时随分拆的保安部队来到和县的。
# U8 J! b# \* f4 Q ^7 ^7 ]3 |/ J: a+ [
+ C# c. e8 E% U X& w& R可是保安警察队成立才不过半年,形势就越来越紧张了,鬼子要来了,领导们一合计,这打仗还是要靠集约化,干紧的,吹集合号吧,于是各县的保警队列队转身,又成保安团了。( N5 | `; J5 p. `) g7 h
$ s7 A5 p7 k: B+ i
所以说,和县保警队与保九团(一部分),是稍息和立正的关系。无论叫啥名字吧,说这个部队在37年的时候曾驻和县,总还是不错的。38年的头里他们也应该还在和县一带活动,上面那句“…保安第八团和…第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浦一带游击”,其实也蛮有趣,江浦是江苏的一个县(如今属于南京市的浦口区),是和县的邻居;雍家镇、西梁山则都是和县的地方,似不应与和县并列写。0 d3 O) J0 X8 m1 u# W( l, Z1 U, w
: t) r, n; y4 u% t" h8 |5 ]
命令往那里游击,是那里已经受敌蹂躏的另一种说法吧。不过我没有查到保九团在和县地面反击敌人的任何记录。江浦是去了,因为他们奉命从和县北开,经过江浦县,去了全椒县的乌衣。大概就是青年报文章说的:据《安徽抗日战争史》记载,1938年3月中旬,保安第九团600余人,从和县挺进江苏省江浦县星甸,并于3月20日收复江浦县城,给驻南京的日军以极大的震撼。5 I4 S: U5 s7 G c4 y7 R( ]! Z) U
' l* \& F' c8 k' D7 Z; v U6 l' R
这支数百人的地方部队,在南京边上就把县城拿了,叫全副德械的精锐部队情何以堪?其实也好理解,那时日军还是运动作战,以占领战略要点和消灭我军有生力量为目的,一些地方占领后未驻守或只有很少部队留守,还是很多的,和县县城就曾多次被占领而没有有效驻守。保九团收复江浦县城,不管有没有给敌人以很大震撼,给人民以宣传性鼓舞,那是肯定的了。
' w5 w6 s/ ?) Q5 z( [& K0 ~+ y5 a1 d: Q% {: O( t# L. C' w1 G/ M- W0 H( x1 n
至于日军坂井支队占领和城时,保九团应该不在和县了。和县那时要说还有安徽地方部队,就要算和县抗日自卫军了。
8 C6 I1 C6 z" }4 I' h0 A) _ h& r) M& E7 u: S
保警队都变回保安团了,自卫军又是怎么来的呢?' x8 r- u( r% V b$ r& k* Q; v0 ?
8 | n* P: s" P# \7 H
它是从县常备队和后备队逐步变身过来的。
; g/ C' J2 q- ]5 C1 I. n1 g; {8 y% {' @8 P
阿藕,问你一个问题,一回答,成两个鸟。2 _; M1 Q7 o9 ]0 l j
% @6 N0 j9 m% p; Z+ f0 G# L+ v: K
神马是常备队?婶妈是后备队?
: f% ?& ?7 D0 r2 O) O; u/ [0 I, o& E* l' v! B(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