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檀之所以放任北魏攻击大夏,是因为西方的一个强国吸引了他的主要兵力,这就是北匈奴的正宗后裔——悦般。8 @6 p ?3 v& p2 ^1 t& d
原来,北匈奴在被东汉和鲜卑军队逐出蒙古高原后,翻越阿尔泰山,逃至乌孙故地。此后,北单于从史书中失踪,但他手下的呼衍王却仍然控制着天山西麓到阿尔泰山脉一带,在120~151年间多次与班勇等东汉将领交战,互有胜负。但到了153年,鲜卑酋长檀石槐统一了蒙古高原,随即又向乌孙发起进攻。呼衍王畏惧檀石槐,与北单于一起跑到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康居国,以后又迁至咸海和亚速海之间的亚欧交界处,汉文史籍中称他们为“悦般”。290年左右,亚美尼亚王国曾经雇佣过悦般士兵。350年后不久,悦般攻灭咸海南岸的粟特国(Sogdiana) ,随即又联合贵霜王国南下攻打萨珊波斯,结果遭到波斯沙皇沙普尔二世(Sapor II)迎头痛击。战败的悦般只得臣服于波斯,为其服役。359年,悦般单于格龙巴特(Grumbates)随同沙普尔攻打东罗马帝国,围困了阿米达(Amida),结果悦般太子被东罗马守军射杀。4 d$ c% r. z% h0 K. }8 t
悦般人南下受挫,东归无望,北方又是不生水草的苦寒之地,只能向西拓展生存空间。375年左右,一支自称“匈奴”的东方游牧民族冲过顿河,引发了导致罗马帝国衰亡的欧洲民族大迁徙,他们的帝国囊括整个东欧和中欧,一直持续到454年才瓦解。此后,悦般国还在中亚存在了几年,460年之后被柔然和厌达联手消灭。这一现象说明,欧洲匈奴人很可能与悦般有关,但又不完全等同。 9 B/ H4 K8 K' z. G/ c4 J: ?+ J 匈奴人最初进入欧洲时并无统一的政权,而是许多互不统属的部落,也许格龙巴特单于派了几个部落或几个仆从民族去西方碰碰运气,结果意外地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等到阿提拉统一欧洲匈奴各部之后,势力显然已经大大超出其宗主国悦般,但两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依然很友好,互为唇齿,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与柔然与厌达,以及厌达与其印度属邦之间的关系非常相似,也比较接近古代农业民族在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离开母邦,到国外建立新的定居地的行为,可以说是当时草原帝国很流行的一种扩张模式。 - H1 z( y! \/ r! l 可能是自认为出身高贵的原因,悦般民族十分在意个人形象,男子都系辫子,有染发的习俗,而且有很强的洁癖,每天要洗三次澡。没想到,这种看似高雅、文明的风俗却给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425年左右,欧洲匈奴人的实力迅速增长,悦般单于的腰杆也随之硬了起来,打算重新介入亚洲内陆的事务。在大臣的建议下,他亲自出访柔然,要与大檀可汗结盟。但进入柔然国土后,单于看到柔然人既不洗衣,也不洗手,男子不系辫子,妇女还在饭后用舌头舔餐具,感到很恶心,对大臣说:“你们竟然把我骗到这么一个狗国里!”于是掉头回国。 2 s" h. q6 m% \; Z 大檀闻讯大怒,发兵攻打悦般。两国从此长期交战,互有胜负。这场持久战消耗了悦般单于的全部精力,对西部诸侯的控制因而大为削弱。很快,以往各自为政的欧洲匈奴部落就在卢阿(Rua)、布勒达(Bleda)和阿提拉(Attila)叔侄的领导下统一为强大的帝国,这恐怕是悦般单于和大檀可汗都始料未及的。 % u0 T) }/ }! f: X+ Q0 k' r: W
与柔然南下同时,拓跋焘率领的北魏军也开进了北凉境内。沮渠茂虔几次出战,都被击败,只得退回首都姑臧死守,并用柔然军已经推进到善无的消息给部下打气,希望拓跋焘能够撤兵回去救平城。但当乞列归战败被俘,柔然军退却的消息传来时,北凉部队便丧失了斗志,纷纷投奔北魏,沮渠茂虔被迫出降,北凉就此灭亡。- E) J. u% J& z# a
并不是所有北凉军民都跟着他们的君主投降了敌人:沮渠茂虔的几个子弟就不肯屈服,沮渠安周南奔吐谷浑,沮渠无讳等人西奔敦煌,继续在河西走廊抵抗魏军。随他们西迁的,还有沮渠茂虔的部下阿史那、阿史德兄弟及其五百户属民。这批北凉难民当时叫做“屠各”,也就是后来柔然人的头号苦主——突厥(Turk)。 1 V( L, B( L! M; K5 M, I" J7 p 和“鞑靼”一样,“突厥”并不是什么新名词,而只是一种新译法而已。司马迁曾经在《史记 匈奴列传》中提及了这个名词,将它译作“屠耆”。东汉、魏晋时将它译作“屠各”,隋唐时译作“突厥”,近现代译作“土耳其”。在汉朝,匈奴有“左、右屠耆王”,意译为“左、右贤王”。所以,“Turk”一词的本意是“贤能”,后来才产生了“强壮”、“头盔”两种说法。《晋书;四夷列传》说,屠各是匈奴的核心部落,历代单于都是屠各种。由此看来,秦汉时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分别由“左、右屠耆王”或“左、右贤王”统领。 ! I* ]9 n. P4 D! N& i 突厥既然是匈奴的核心统治集团,又在匈奴政权北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隋唐人经常称他们为匈奴,突厥人也经常自称为匈奴。在突厥碑铭中,他们还称回纥等铁勒部族为自己的同类。“铁勒”又称“敕勒”,是当时亚欧草原各地游牧民族的统称,分布范围从漠北直至东欧,总共有上千个部落,既包括柔然(阿拔)、回纥、突厥、薛延陀、高车、契骨等原匈奴统治区内的部落,也包括阿兰、恩屈、北褥九离、比干等原匈奴统治区域外的部落,人种、语言、信仰、风俗都差异很大,不能视为统一的民族,也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政权。4 @% X! s$ d5 x! f.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