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曲] 【忆江南】◆ (合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5-2-10 06:05:28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0 05:49
这个我存啦~~~是你的原创呀(没看见大金老师有这个)!共三页,刚才读了一遍,楼歪得不行,从'道/德'到' ...

你看没看到同页上别的帖子?应该是我看别人讨论什么才写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5-2-10 06:06:09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0 05:25
我也找到了~~~顺便改一下:

春雷响,惊醒发呆人。满眼裂痕千里电,一天郁闷半窗云。无雨扣闲门。

还真是我开的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6:12:44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2-9 17:05
    你看没看到同页上别的帖子?应该是我看别人讨论什么才写的。

    哪里还有什么'同页',是偶一页页地存下来的~~~花了两个月时间也没有存完,后来又不关了就没再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06:13:19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2-9 17:06
    还真是我开的头?

    小渊:
    春雷少,摆谱又拿人。憋了三天吼一嗓,风来请安雨清云。方始出闺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5-2-10 06:16:54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0 06:12
    哪里还有什么'同页',是偶一页页地存下来的~~~花了两个月时间也没有存完,后来又不关了就没再去。 ...

    也好。忘了,干净。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5-2-10 06:18:25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0 06:13
    小渊:
    春雷少,摆谱又拿人。憋了三天吼一嗓,风来请安雨清云。方始出闺门。 ...

    小渊写大家小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05:21:01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2-9 17:16
    也好。忘了,干净。

    抄几段仁师发起的歪楼对话,三师应该不会再给俺一个白眼吧:)

    仁师:
    德布言时是什么意思?是说自古至今德不变,且将在以后为德吗?那不是说有不依赖时间的绝对标准了吗。

    三师:
    仁师好,不依赖经验时间的绝对标准本来就有啊。
    天下自有亘古不变的恒常之道,今人多未识耳。

    秋菱:
    嗯~~~比如说:
    ‘真’不一定美;而‘真 + 善’就一定是美的。
    这个‘善’,应该是‘仁’的内涵之一吧?

    三师:
    仁应该是道。仁就是生生。

    真善美好像不如智仁勇三达德表达得更清楚。因为价值认同往往有时取的是真有时取的是善有时取的是美,其实都是在取一个好的方面。而这种好和不好,本身就是区别造成的。区别用智就可以作到了。但作到区别之后还要取舍,就需要仁来判断,而取舍有时是痛苦的,需要勇于放弃和承担!

    仁其实不是无所不包、大杂烩的一锅煮,而是不断取舍的过程,这是翕辟呈现给生命的法则。如果只是放下或者拿起,那其实倒是太简单了。而永恒的生死抉择之流,才是生生的体现。人不必死的长生,决不如人必须死的生生来得要妙。

    通过人如何死这样的用,亦不难作出人如何生这样的体的判断。这个道理,恐怕一般人是听了之后不信,想也不想就会反对的。但我相信,生的意义,全在人将来要以怎样的面目如何死去的志趣中。庸庸碌碌,就是没有意义,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也根本不必想办法将之复杂化或者进行任何粉饰。

    秋菱:
    仁其实是不断取舍的过程~~~说得透彻!

    俺也跟儿子说,人生实际是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选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放弃当然总是痛苦的。当你能大致估计放弃所造成的痛苦程度并坦然承受时,人就算是真正成熟了。

    三师:
    取舍才能生,没有取舍,同则不继!

    如何取舍?这就涉及道的问题,体用和理势的划分也在这里才有意义。否则谈体用一如、理势不二全系多此一举,不分倒更说得过去。我的执用为体说,就是考虑到了这个层次才作出的结论,亦不可不谓艰难。

    立场虽然是用,但人人各有其立场是实然现象,西式民主打着普遍人权的旗子维护的也只是西方自己的利益,何尝顾及亚非拉人民死活?倒是和谐这个口号比起民主更大些。另外就是,那些人不能选择只能坚持的立场是大用,比如孝亲、爱国,这个是不许用任何理由颠覆的(如爱中国但可以不爱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爱国可以不爱这个政府之类)。虽然此国此党只是用不是体,但你现在还能执什么更大于此用的用为体?现在的中国你不爱,你还能去爱一千年前的中国或者一年年后的中国么?人在是乾元载体的同时毕竟也是一坤元载体,明乎此才是真正认识到了乾坤并举,踏实坤用凌虚乾体,才能见道,否则都是戏论。

    不舍而取,含多吐少;不取而舍,援是成非,都是不仁的。只有动止中节是非分明才是仁,否则一个人字足矣,更不必添二。

    仁师:
    你看这个推理成立不:1)一不变的就是道2)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所以,道就是变--“易”也。

    三师:
    您这个推理在体上是成立的,但还不够。

    所谓变和不变,要看对谁而言。体是不变的,用是恒变的。

    但不能说“恒变”这个形式本身就是体,从而抽空体的一切内容或价值。否则其实等于无体,体用一如成了唯用无体。熊十力的乾元恒转体用不二其实基本就是这个思路。乾元论之所以很容易被搞成虚无主义,原因就在于此。

    显然,生化之道的确就是生生不息的变,而此“变”恒不变。但是作为人,是否只要认识到了这个就可以了?就算见道了?那么作为人该如何行呢?无所谓么?反正爱怎么样都是乾元生化!——我觉得这是不行的。(我总是强调人,并非西学的人类中心论,恰恰是中学的天人合一说,大易之理,三才合乾坤二元于一,交会于人也。而后者也绝不是汉儒的创造,孔子本身处处谈的都是人的问题)

    我的意思:坚持无穷坤用变化之中的某些大用不变,就如同将那些大用作为体一样去看待了(因为体是不变的)!这就是执用为体。

    什么是大用?我想立场就是。

    而立场是通过传统所赋予给人的,传统正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否定的。所以基本立场是人不能选择的东西。不能理性选择,只能信仰坚持,这东西就在万变之中保持不变。这才是真正见道了。随波逐流、趋时就势算什么见道?万变中的不变,完全可以在用里体现出来,而不必非要把体虚化到所有的用本身去。中流砥柱是一个什么意象?可以想象一下!而虚谈生生化化,不过是落花流水的意象罢了!二者其实都是用,一乾一坤,君子小人。要认识到世界是这样子的,我要作君子不作小人,才是见道。而简单地用人性论一笔带过,把所有的人都等价化,是非常糟糕的世界观。

    理性和信仰之间,我已经论证过理性的本质仍是超理性的信仰,所以信仰(信)是相对于理性(疑)坤用而言的乾用,二者的本质又都是一个信字,信是“我”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可以目为乾元,这我不是三水的意思,是最抽象但最普遍的概念。

    用“我”的理论解释一切都不是问题。真我为体,妄我为用,都是一我,体用一如。执无数妄我之中一大我为体,可以自坤而乾也。

    这不是logos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这个概念本来就有问题,形而上者之谓道,而用形而上学指称logos西学,岂非以道等同logos?)。二元论是中国本来就有的,不能说阴阳大易是跟康德学的。整体论是中国本来就有的,不能说太极理气是跟黑格尔学的。中西之学有相似处,只能说明一种道的普适性而已。

    所以,简而言之,道不变,哲学上可以说是“变”不变,政治上只能说是传统坚持不能变。然而在君子坚持传统不变的同时,传统本身肯定是会变的!这是因为君子从不否认小人存在的合理性。但君子的责任感不能因此而丧失。理就是对势的反动的坚持,这才是所谓君子自强和君子乾乾。

    理论太复杂,很多地方我不能细讲,否则篇幅不能支持。有不同意的地方敬请指正批评。

    易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我在清谈对所有老师都抱这一原则。所以也希望每个老师都以淇奥之旨待我,幸何如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5-2-11 10:28:40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1 05:21
    抄几段仁师发起的歪楼对话,三师应该不会再给俺一个白眼吧:)

    开始讨论哲学了

    点评

    是以前的歪楼记录:)  发表于 2015-2-13 05:30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5-2-11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2-11 05:21
    抄几段仁师发起的歪楼对话,三师应该不会再给俺一个白眼吧:)

    竟然不知道自己竟然说过这些。不过我当时说虽然孔子被大家和“仁”联系起来,但是孔子讲的是“道”,好像还没有人信呢。

    点评

    所以说丢了好可惜啊!  发表于 2015-2-13 05:31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2 04:27:35 | 只看该作者
    【忆江南】◆落叶


    应时落,谁复验枝痕。聚散随风漂泊客,沉浮缘水自由身。沧海亦成尘。






    ~~~~~~~~~~~~~~~~~~~~~~~~~~~~~~~~~~~~~~~~~~~~~~~~



    仁原玉:

    风吹过,叶落水微痕。倚破波纹沉复起,飘摇不定似余身。一去了无尘。




    紫云:

    明台上,我度不留痕。也试腾飞旋舞步,奈何陨落卧残身。了了也成尘。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6 22:17 , Processed in 0.03631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