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k. S, F' e. f3 W1 a' J: p但是这个想法我倒是一直记着。一来么,虽然这个某高中某级某班残酷青春物语叙事系统并没有官方结局(总结语倒是有,某人曰,“日子曾经清澈,只是赶路人无暇顾及。”),但是想来每个参与者大概都有自己设想的结局。这个想法就算是我的结局了,作为长篇小说的结局大概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二来呢,我对于“夕阳”或者“落日”这个意象从小就抱有奇怪的好感。原因不明,大概按文学青年的话就是能触动“心灵的振颤”的东西吧。小时候曾经有几年住在山上(或曰山脚上,城里的小山),寒暑假经常到了落日的时间花几分钟翻过一个小山头到朝西的悬崖上面看落日。这也就是悬崖落日这个想法的来源。 / S9 o- m. g: T % V" I: z$ @% @5 L2 |( f: {& Y然后就这么过了十几年。爱坛小小说搞比赛了,于是我就索性写出来了。不算创作,算还愿。提交了以后阿姨问我说要起个题目,我当当时忙,随便想了两个字。其实要是认真想想可能能更文艺点的。。。/ W. Z& O- S% K- K
. Y c1 N+ ]7 o8 I9 Y因为原始版本极其简单,我记得就是在横格本页边的空格里大概两三厘米宽七八厘米高的地方,所以我没觉得字数会成问题。结果么,因为十几年了,除了故事的核心是旧的,笔调可能也比较接近旧的,其他的都是这十几年的日子加上的,要写成单独的故事,要一定程度上照顾一点前因后果,要多少有点装神弄鬼的架势,场景又要十几年后。。。所以砍字砍得挺辛苦。现在读书又忙,基本是用课间零碎时间写出来的(这个创作谈也是)。 ) o+ O/ w5 ^. i8 z+ f5 m& g/ A# o) R o' Z0 W3 A
猫儿和小悠都是古老的人设用的名字。前者不够男性化,所以略微修改以保证不需要解释此人性别。至于那个“筱”字,完全是因为我个人试图加强文学青年感的恶趣味。不过,古老的人设里,小悠也是男的。。。而叙事的角度,则是古老人设中叫做“无色”的人物,名字因为字数砍掉了。 s8 l* | C+ U4 [6 j) r( q# V
/ f) Q9 ~8 v4 |2 m# r, X1 P
老燕说“80年代的文艺青年的故事”,其实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或者说我那时候就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了么。。。)。雪太傅和茉莉姐姐说有村上春树味,这简直是一定的。我当文学青年那会儿,就是学村上(或曰林少华)叙事,学鲁迅议论,学当时三联生活周刊某个栏目的几个写手耍贫嘴。而且,虽然别的小说也没少看,但是那些普遍古老,跟现代世界连接性差。所以战争与和平或者基督山伯爵里面的梗,无论如何也跟十几年前高中生的故事扯不上关系,也不够神神道道。百年孤独这样的梗呢,又太神神道道了。。。再加上我确实喜欢村上,于是构思的时候,脑袋里跑的净是村上梗。具体而言,“消失”出自《象的失踪》,后来的电话出自《斯普特尼克恋人》。美丽的夕阳和少女也多少有些《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中的各一个片断的影子。 ( M( r- d* C+ I$ O! D& l! ~1 {2 Z: b- j) u
虽然原始的想法是要跳下去的,所以我也试图暗示了高考落榜的情况(似乎不成功)。不过,最后我还是决定搞一个不那么确定的装神弄鬼的结果。为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或者大概这些年我理解了“根据设定小悠其人并不具备会自杀的人格特质”这一点了也未必。反正写完了再回头去看时,我倒是觉得有点“当年杀了女朋友现在又跑回来杀基友了因为不杀掉有羁绊之人就无法开万花筒写轮眼生活下去”的味道。罢了,这岂不是《舞舞舞》中五反田的梗了么。。。% F/ f4 W/ L! F: c( j! f
3 D' x! l3 q: h+ w. Y
所以么,具体的答案是没有的,本来也不是现实性的故事,看看就好,不要试图去理解或者寻找其逻辑。文学青年的事,要的是感觉,不装神弄鬼怎么能掩盖内容的浅薄呢。。。, l% l" n- ~. Q4 v$ ~. K- M( m2 D* N8 M
( c8 }& ~" A+ B% h0 d
另外,关于那幅画,出处在这里。可见主要的情节我都是懒惰地照搬的现成的梗。。。8 z3 }9 Y; _5 _! P&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