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后的版本已经发表在世界军事14期。图片很多,后面统一贴上。】 有一句话叫“战争让女人走开”,提到女军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她们的岗位除了通讯、卫生这些非战斗岗位之外之外,恐怕就只剩下文工团之类的去处了。但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许多苏联女性像她们的丈夫、父亲或者儿子一样直接参加了打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据统计,仅红军正规部队中的女军人共有80多万人,她们的岗位分布极为广泛——按照叶廖缅科元帅的说法:“简直找不到哪一种军事岗位没有我们英勇的妇女参加,而且她们干得决不比她们的兄弟,父亲和丈夫逊色”。此外,还有许多女性加入了游击队。这些参战的女性中诞生了许多知名的战斗英雄,比如被德国人称为“斯大林格勒白玫瑰”的战斗机飞行员莉莉亚·利特维亚克、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还有女游击队员算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化名丹娘)了。大约有100名女战士和女游击队员被授予或追授了苏联英雄称号。 但是,和这些兵种相比,坦克兵对军人体能、力量等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这个兵种素来被认为是女性的禁区。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俄语中,坦克兵等词从来都是阳性的。因此,当1943年11月,德国党卫军装甲兵第一师发现和他们遭遇的两辆苏联红军T-34里居然出现了女性乘员的时候,他们的惊诧可想而知。事实上,虽然总数并不多,但是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女性——绝大多数是志愿人员,因此她们往往直接被分配到光荣的近卫部队作战——加入了红军坦克部队,甚至亲自操纵着坦克冲向战场,成为碾碎第三帝国的红色装甲铁流的一分子。本文介绍的就是她们中的仅有的两名“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列夫琴科,以及其他一些战斗英雄的事迹。 3 V1 E8 v0 P; w8 \0 x
1、毁家纾难——玛利亚·瓦西里耶夫娜·奥克佳布里斯卡娅(Мария Васильевна
* ]/ ]3 N) I! U7 M# D) jОктябрьская)
5 B8 ]% l4 Y. `( p* t( k'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的一生,那么毫无疑问,这个词应该是刚烈。 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于1902年6月(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网上资料多称她生于1905年),生在当时属于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她本姓加拉古利亚(Гарагуля),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儿。中学毕业后,她先后在罐头厂和电话局工作。1925年,玛利亚和一名军官伊利亚在辛菲罗波尔结婚。按理来说,玛利亚应当随夫姓,但是为了纪念十月革命,他们一同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奥克佳布里斯基(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这个姓氏是就是来自于俄语“十月”(Октябрь,一说伊利亚本来就姓奥克佳布里斯基。)在结婚后,玛利亚跟着丈夫,先后在多个城市居住生活,而无论在哪儿,好胜的玛利亚作为一名军官的妻子应该说都是非常称职的——这不仅表现在她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在部队的文艺演出中为战士们演唱歌曲,更体现子她还非常参加各项军事训练,她不仅学会了驾驶,还学会了手枪、步枪、机枪射击。 1941年战争爆发时,任步兵205师政委的伊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基将他的妻子从基什尼奥夫(今摩尔多瓦首都基希讷乌)疏散到了远在西伯利亚的托木斯克。从此,两个人再也没有相见——伊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基在1941年的基辅战役中为国捐躯。一年之后,这个消息才到达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手中。 获知丈夫牺牲的噩耗并没有让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消沉。恰恰相反,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上前线为丈夫报仇。为此,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还从周围人们那里募集资金。最终,她攒到了足够购买一辆T-34坦克的钱。1943年3月3日她专门致信最高统帅斯大林,要求将这笔钱用来购买坦克,而她自己希望成为这辆坦克的驾驶员。大概是被奥克加布里斯卡娅的精神所感动,最高统帅批准了她的申请。 于是5月,她来到了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在这里接受了五个月的速成课程培训之后,她来到近卫坦克26旅(隶属于近卫坦克第2军,在西方面军编成内),在这里,按照她的意愿,她成为了她的坦克(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她的坦克”)——“女战友”(Боевая подруга)号的驾驶员兼机械师。(有资料说坦克的所有乘员都是女性,这应该是不正确的。) 虽然如此,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对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还是很有疑虑——毕竟她的年纪相对已经不小,而且也实在不算强壮。在这样的目光下,10月21日,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第一次驾驶她的坦克参加了战斗。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已经到了“知天命”年纪的女坦克兵驾驶着她的坦克冲在最前面,将德国人的防线冲了个支离破碎。随后在11月20日,在维捷布斯克州(今属白俄罗斯)新谢洛村(Новое Село)的战斗中,“女战友”号又一次大发神威,奥克佳布里斯卡娅驾驶着它灵活地冲入德军阵地,轧死德军约30人,还消灭敌反坦克炮一门。在战斗中,坦克被敌军炮弹炸伤无法行动,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和另一名乘员在战斗中跳出坦克进行抢修,同时坦克上的机枪始终在保持不停的射击。不过坦克因此而和大部队失去联系,两天后才返回部队,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在战斗中腿部负了轻伤。 但是在1944年1月13日,在维捷布斯克州克伦基(Крынки)车站附近的战斗中,“女战友”号的履带再次被德军炮弹打坏。由于战斗还在激烈的进行,指挥官要求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暂时不要下车修理,但是她还是又一次跳下车来。这一次,在修理过程中,一枚德军炮弹在附近爆炸,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坦克上的乘员们急忙把她扶进坦克,然后由别的坦克将她送回后方。在进行了急救后,奥克佳布里斯卡娅很快又被送往斯摩棱斯克的医院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包括她的坦克乘员在内的许多人给她写信给予鼓励,希望她能康复,方面军军事委员梅赫利斯也来探望她。遗憾的是,在长期昏迷后,近卫军上士玛利亚·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最终还是在3月17日医治无效死亡。 奥克佳布里斯卡娅牺牲后被安葬于斯摩棱斯克的光荣墙下。她生前曾获得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在她牺牲后,又于1944年8月2日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并获得一枚金星奖章,以及一枚列宁勋章。 在丈夫牺牲后,妻子毁家纾难同样走上前线,最后也牺牲在战场上,对这样一位英勇的妇女,“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评价恐怕并不过分。 ——对了,关于“女战友”号坦克还要补充一些内容。奥克佳布里斯卡娅捐献的这辆坦克后来虽然被打坏,但为了纪念奥克佳布里斯卡娅,近卫坦克26旅仍然继续用这个名字命名其他的坦克。等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战斗在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女战友”号已经是第四辆使用这个名字的坦克了。
4 @. h6 {. g" x: n, O; w)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