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3-9-17 07:11 编辑
4 D( Q3 {) D4 ]) B
9 o# X# U: U" k人都是要老的,都是要做不动的。另一方面,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养老是一个大问题。
7 I- q) f! m5 ]7 t
3 s* P: D$ V6 A, c- \传统上,退休是与工作不动相连的。换句话说,说得难听点,到了干不动了,退休了,也差不多到了等死的时候了。但现在,医疗和健康条件的改善使得退休年龄成为第二春的开始。退休后,尤其是前十几年,这是玩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般说来,到退休的时候,小辈基本上都出道了,房子、车子都付清了,最后几年的收入很有点积蓄,加上投资、退休金,而且没有上班这一说,有的是时间,这正是旅游、休闲的最好时光。问题是75、80岁以后健康日下之后怎么办。对于中国的退休一族来说,问题可能开始得更早:好些人都没有退休前的积蓄(或者积蓄被啃老族啃光了),又没有多少退休金,怎么办?更大的问题是:独生子女化以后,谁来养老?0 I4 c% Z5 e4 d- s% X9 v. Z0 v
4 `" H D _1 g5 f! H+ r; n退休金是西方首先开始的名堂。按照西方惯例,退休金有两部分:政府退休金和公司退休金。政府退休金一般最多能保证不饿死,或者不在月初就饿死,肯定不可能支付房租水电或者养老院,靠这个是不可能过日子的。公司退休金是大头。公司退休金大体有两种模式:define benefit和define contribution。不知道中文的标准译名是什么。, [4 K( l% ~5 ]1 _
- G+ m% ~# d0 @- l: [- @/ M2 Mdefine benefit像传统概念里的退休金。工作一辈子(假定在同一公司),公司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把你的退休金放开存入特定的退休基金,退休时可以一笔拿出,以后一刀两断;也可以按月拿,一直到老死。一笔拿出的没有通胀问题,以后的事情全部你自己解决。按月拿的每年会按照通胀调整,但扣除通胀后,老死时拿的每月退休金和退休时是一样的,没有涨退休工资的事情。一笔拿出是多少钱,按月是多少钱,几岁退休可以拿多少%,这些都有很复杂的算法,一言难尽。如果中途离开公司,一般是按照离开时一笔拿出计算的。可以转入下一个公司的退休基金(最常见的做法),也可以另外存入专门的半官方退休基金,不到退休年龄还是不能提前拿出来,这和现金还是不大一样。一般说来,按月拿的退休工资大概在退休前最后几年平均工资的30-60%,过半是很优待的。一笔拿出的话,通常相当于退休前最后几年平均工资的5-10倍,超过5倍就是很优待的。中国传统的退休工资就是这种模式。所不同的是,中国退休工资不仅有通胀调整,还有实质性的增长。不说别的,老朋友们或者老两口出去下个普通家常饭店,现在根本不是需要多少考虑的事情。但在20年前只有百把大洋的时候,早饭每天出去吃大饼油条而不是自家的西方就咸菜都是要斟酌的。更不用说普遍使用空调、可以相对随意地出行旅游这些“奢侈”事情。/ x- ^. Z1 H. Q: A& h4 T
T2 z5 @+ |. Y, L9 n @7 _% o2 l* q
define contribution现在很流行。在北美,大抵90年代中以后开始工作的人都只有define contribution这一个选择。而早就在define benefit这条线上的随时可以转define contribution。有的是员工自己从工资里出一定比例的钱,公司贴同等价值(或者更多);有的自己不出钱,完全由公司出。但这笔退休预存金要交由指定的(可以有几个选择)的理财公司的退休基金管理,到退休的时候再一笔取出来。以后由你自己理财。
( w! W% M) L' n- s/ K" s
5 v- E( k4 C' pdefine benefit和define contribution最大的差别在于谁承担理财风险。define benefit是公司承担理财风险,公司对员工未来退休金的金额和可靠发放负全责。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破产,退休金可能也一风吹了。理论上退休基金要放进信托基金,但这是已经放进去的钱。且不说有坐吃山空的问题,大部分公司的退休金都在法律规定的容许范围里underfund,也就是亏欠一点,盈利不好的时候容许亏欠更多。
9 M4 b3 `% O5 d4 _" l) a2 C8 A3 U8 F- I; c) y6 _" k5 Y
define contribution的钱是摆明在那里的。公司已经给出的钱已经到了信托基金,在你的指令下管理。公司倒闭了,你已经到手的退休基金还是在那里,以后当然就没有了,公司已经倒闭了嘛。问题也在你自己管理:你要承担理财风险,理财公司只是提供建议,决定还是你的。如果到退休的时候赚得钵满盆溢,那是你赚了;如果亏得血本无归,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 J9 F# r7 ~! ~8 k9 Z
9 \+ _9 [7 p. b x7 ^' B4 y; P5 E养老不是简单的下一代养上一代的问题,还有怎么养。在理想情况下,养老要按照当前的生活水平要求来养;但要养老体系能够持续,需要按照退休时可的生活水平来养,加上通胀调整。define benefit和define contribution模式能够工作的基本假定都是:经济发展低速稳定,所以退休前的贡献和退休后的支取大体平衡。而这正是中国养老面临最大的问题。 y$ l- S: X/ H- G
2 A; n0 f' t0 N, W; V# d+ S; I! M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迅速。即使扣除通胀因素,要求现在的退休人们像20、30年前一样生活,那是太苛刻了。但要按照迅速提高的生活水平来养,谁来养?只有现在还在工作的这一代。所以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未来攒养老金,还要为上一代的额外养老负担买单。这不是一个公平或者不公平的问题,而是一个负担能力的问题。如果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到此为止,问题也到此为止;但中国的生活水平还在继续提高。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增加了未来的养老负担。事实上,现在这一代人将同样给下一代人带来额外的养老负担;直到中国经济进入低速稳定增长的时候,像现在的欧美。8 g' f' C7 y+ Q9 a5 P( c# e
0 F( f$ B3 r3 K* Y理想的养老金体系不是“吃下一代”,而是自己预存,退休时支取,这样才有可持续性。但工作年代的花销大,要买房、养孩子,年轻人(或者中年人)也要找点乐子,能够预存的金额有限,所以永远是按照最低限度预存的。要工作的一代人为自己预存,还要被上一代“吃”,这是不可承受之重。根本不为自己预存,只贡献足够被上一代人“吃”的退休金贡献,这实际上是量出为入的做法,注定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人口的必然的老龄化(即使开放计划生育,老龄化必定与经济水平提高同步),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 E, Z) H: i. {- n' M
' S, R4 g" P# a/ e6 y怎么办?办法是有的,也是血淋淋的,就是先前提到的“甩掉人口包袱”,最终停止养老金与生活水平的同步(实际上也不同步,已经落后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但毕竟还是提高了不少)提高,退休人们只有好自为之。这是被牺牲的一代。事实上,中国人有“牺牲自己这一代,也要为下一代打好基础”的传统。不过个人自己这样做,那是中华传统美德;政府这样做,那就是十恶不赦。估计没有哪个政府敢站出来说要这样做,但事实上还是会悄悄做的。这是唯一的路。8 A* r+ _) q: i8 a* W" f
7 B9 M! E. V7 P) F! u J: v, F事实上,这个事情已经在做了。理想的政府养老金是面向全民的。但中国的退休金只面向工作时期是拿工资的那群人,农民、个体户等工作时期不拿工资的人是没有退休金的。他们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甚至可以说贡献不比拿工资的人少,但他们已经被牺牲了,还在继续被牺牲。
, ?2 @/ p) d' m- C' y7 p0 u* Q' K: u" p5 R, @ r( e A
现在的中年这一代的经济条件比上一代好,基础也更好,“自供养老”的条件更好,但他们对下一代是负担与否取决于未来生活水平是否会继续像过去20年那样大幅度提高。他们才是真正吃重的。" ?& }8 U$ n" E/ r- X0 {- M3 a6 B
* O; P9 {( q/ ~养老是世界性的问题。加拿大政府养老金到我们(这个“我们”与时俱进)退休的时候是否会破产,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进入老年社会了,这也将成为永恒的话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