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花大熊 于 2013-9-8 15:15 编辑 1 g: V8 b. ^* U+ Y0 ?# [
将进酒 发表于 2013-9-8 14:24 ![]()
8 q# n3 ]9 x6 v0 D3 Y. V花大熊是搞农业和相关专业的?& b" F! k; \0 Y; ~6 Z: @% W
5 ?5 n6 o5 U- `7 G \2 ~
前两天看新闻正好有个问题想八卦一下,586到湖北视察,接见了个湖北袁隆 ...
$ `, o- p8 b, k1 f8 }: n; q: X# \; X% {+ U! ], V" F
大致查了下,他是红连型水稻的最初研究者。
9 I& Q, L1 B- N& ^: f5 [7 G1972年,武汉大学科研人员以红芒野生稻为母本,与江西地方品种莲塘早父本杂交,在后代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再用莲塘早多代回交,于1974年获得了不育性稳定的株系,命名为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onglian-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HL-CMS),莲塘早为其保持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由此问世.与单核期花粉败育的野败型水稻不同,红莲型属于二核期配子败育类型,花粉碘染为圆败,是杂交水稻新质源.- y9 V1 i# N; z. a
红莲型,是很多现在水稻品种的“老祖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