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8-14 10:29 编辑
% m( Q: ]9 U8 B4 o7 c+ `0 Z* a2 j" p9 X. w$ a; m4 g
2 ^2 I0 R8 t. e6 p" j9 K1 h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当题图。这是西安外文书店挂的牌子,摄于1993年。
0 W V" m+ x- d9 g% ~% c' d; K& J c
% T" R' \; |7 H8 r$ g$ E
先叹一声命不好,小时候碰上文革了。课本没多读,但闲书没少看。
& c8 P5 X4 Q' x$ K$ B9 d9 f9 A* }4 P1 Y
小时候不知咋的,迷恋上军事了。那时最爱看的是越南抗美的纪录片,但得到电影院去看,而且片子不太多。70年代初,《航空知识》复刊了,于是期期必买,悉心捧读。+ F: v5 M2 _9 {. r& {
2 n& \9 T# O+ v/ A- L! e后听人说北京外文书店内部书店有影印本外国军事方面的图书,于是就常去那里看书。
( Y- ?2 j8 q @2 ?
3 k1 j. l% \7 i9 u/ n, a2 }外文书店在王府井八面槽,内部书店在二楼,得沿着一个很陡、很老朽的木梯上楼,人走上去咣咣作响,总担心那梯子哪天会在脚下塌了,小身子骨平拍在一楼地板上,跟鼻涕虫似的自成一滩:)' R$ i( Q* G, m
9 l- X4 x( r: k1 t5 s
内部书店入口有个看门的,进去得出示工作证。最神的是,门口戳着一个木牌告示:外宾止步。于是想起了早年间上海滩“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传说。此外,中学生得凭学校介绍信才能进去。那时我还小,连中学生还不是呢,得亏一爱好军事的男老师帮忙,学校居然给开出了介绍信。
8 r; l) z" H% G2 |* i* K7 R5 V6 I$ K5 A8 m1 r* S0 H+ g8 Y
头一次去的时候,把门的看看介绍信,又看看我,如是几个来回,觉得小学生来这里买外文书,实在是诧异,把我闹得很窘。好在人家没太为难我,仅仅是觉得好奇,最终还是把我放进去了。我估摸我可能是当年外文书店内部书店年纪最小的读者兼购书者。2 B* z# J) W" {, N4 Q: ?% R
; O7 S: g0 h' |7 F1 g7 V
那书店专卖外版影印本图书,其实就是盗版书。盗版毕竟不是啥光明正大的事儿,所以要设个门槛。知道这个地儿后,每年我都从学校开介绍信,去买日文《世界航空机年鉴》,买来后整天看得如痴如狂,各种飞机的性能指标背得滚瓜乱熟,然后就跟同学吹牛。" k2 O- g0 w1 C% W
& f7 b! f [) Q9 l% e* y5 b
为啥买日文《世界航空机年鉴》呢?一是便宜,3块钱上下。大人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即可,无非是少吃点冰棍呗。再个呢,日文里有汉字,连蒙带猜,能看懂个大概其。( r* h' S8 W+ y, x D# N
* e7 d' c0 \* B. p7 y; d/ X8 R7 M( y: |
后来,又去过上海的外文书店。上海外文书店位于福州路与山东路把口处,而且内部书店也设在二楼,也是一样的规矩:内部书店,外国人不得入内。
; g4 E9 D: g; M9 L w
/ z3 g) b0 G( E那时的学生没啥课业负担,也没升学压力,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借机读了不少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在小学时就开始囫囵吞枣地读了。到了中学,红楼又读了两遍。这书的道儿太深,不看几遍都看不懂。悲哀的是,看了多遍后,不懂的地方还是不懂。也难怪一部红楼,养活了巨多专吃这一口儿的红学家呢。4 _+ A7 i, ^, f
% ^; ~5 y6 i" B$ R8 L# q: [0 B" w小时候,外国名著也读了不少。但觉得欧洲(包括苏联)作家写的东西太绕脖子,净是一个从句套一个从句的句式,枯燥、艰涩、沉闷,不好看。6 f& b/ ^& s/ m* k! t- {
, G- v* R# u8 I" F4 }: Z4 K我一直喜欢美国人写的东西,生动、简单明了,从不跟读者过不去。老一代的作家里,杰克.伦敦、马克.吐温的小说写得有点儿意思,跟老欧洲们就是不一样。
7 B0 X2 |5 \/ P. [
7 J7 w, s% w) t3 S: C“改开“后,又读了不少翻译过来的外国书。有些作家的作品很爱看,比如欧文.肖(《富人与穷人》作者)、威廉.曼彻斯特(他的《光荣与梦想》大名鼎鼎)、约翰.托兰(战史作家)、赫尔曼.沃克(他的《战争风云》系列当年可是红透半边)、诺曼.波尔玛和诺曼.弗莱德曼(两个写海军装备的大牛),等等吧,很多,基本都是美国的。+ y M4 T7 i* m) C E5 B
* {" u s$ o, V* x中国作家里,老一代的老舍(够京味儿)、鲁迅(那杂文写的,杀伤指数绝对五星级)和钱钟书(一部《围城》,就够后人咀嚼几辈子)的作品很喜欢;后起的作家多些,有张辛欣、张洁、陆文夫、王朔、刘恒、阿城、陈村和周国平,等等吧。若细点起来,名单可是一长串。他/她们在巅峰状态时写的东西,很对胃口。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简直就是一颗催泪弹,看得我眼泪鼻涕一大把。现在网络发达了,许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网络写手也很厉害。
9 B8 j. u# I! q1 _) a. d3 u: \; a; E0 Z3 M
现在网络发达了,近些年看书少了,基本是网上阅读,很快捷也很方便,阅读方式上了一个层次。但还是要感谢那些曾经的好书和好作家,很怀念读了一本好书后的愉悦感。
- j O5 s4 s1 Y" V L2 A0 D
( a/ v$ z0 L3 H! x. l
& B1 Y6 \% e' B( n9 {0 H+ `: f. A) v7 o1 V7 _
$ U+ Z4 z* X. m. _$ b M
* F. _+ w$ g$ n- P, n) }' 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