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妖猫drake 于 2011-7-3 10:44 编辑
7 J6 A( \2 w/ |6 V7 n# i
) f. t( l4 C2 n8 C& S! T2.零式战斗机的利爪
4 C+ N9 A- `. j3 ~2 T! I3 `
3 z+ `) d( s% w+ ?8 _ 在战争中,矛和盾这对冤家,虽然每每上演生死大战,但总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30年代中期,世界军用航空开始进入全金属单翼机时代,即便是老式的双翼非金属蒙皮战斗机,也开始披挂上防弹装甲和自封油箱的坚甲。, C0 m( D X: L, [" o" I" _
4 j" k4 m$ C: F 日本军方眼看两大潜在敌人美帝和苏联先后研制了波音P-26和波利卡波夫I-15/I-16等一批先进的重防御战斗机,连日本航空界也开始对自封防弹油箱的研究,由此判断战斗机的防御力将迅速的提升到7.7毫米这种小口径机枪无法有效杀伤的水平。
# w1 u) \: h2 N: l# ]/ r$ g6 Y2 l QP-26玩具枪,现在看如此简陋,当年却是划时代的作品 日本新锐的Ki-27的防御力远高于过往的日本战斗机 想要有效的摧毁躲在防御装甲之后的敌方战斗机乘员、引擎还有油箱,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采用爆破弹(通常弹)甚至是穿甲爆破弹(彻甲通常弹),但是在7.7毫米机枪的小弹头上,无论如何塞不下多少炸药,更别说搞有实战意义的穿甲爆破弹了。所以想要摧毁敌方新锐战机,日本战斗机就必须装备中口径以上的航空枪炮,也就是说机炮口径要提升至12.7mm甚至是20mm以上。
4 e. h3 X8 r5 H$ c日制7.7毫米子弹,虽然品种也挺全,但是爆炸弹效果不过是聊胜于无 同时,30年代中期,航空列强纷纷推出了巨型轰炸机,甚至日本自己都有九三式重爆问世,面对苏军的TB-3这种庞然大物,7.7毫米机枪只能是隔靴搔痒,轰炸机的巨大化也迫使日本必须装备大威力的航空机炮。% i' z9 ?# ] h5 T4 E5 ]
TB-3,想用7.7毫米机枪击落这种空中巨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B" S- e" i! `7 x! [( I1 E
即便能够准确的判断未来走向,三十年代中期的日本军用航空的主要敌人是落后的中国空军,面对中国古旧的万国牌战机,开发新式航空机炮似乎没什么现实意义。
: S- t" V0 g. p- t$ P# B) o: n0 K" P3 j4 G
好在此时的日本军界拥有一批技术眼光颇为独到的官员,1935年夏,时任日本海军航空本部长的山本五十六中将,同时任航空本部技术部长的原五郎 中将以及技术部主席部员 和田操大佐(海兵39期第四名,东大工学部航空机专业毕业,与山本等人不同,这位据说飞行技术不错,某此飞机失事之后才转行作技术官员,多次到欧美考察,后任航空本部技术部长、海军空技厂厂长和太平洋战争航空本部长,富岳、连山、秋水、橘花等新锐战机几乎都是在他的支持下研发的,也是战后日本航空工业复兴的领导者之一,1954年担任了日本新飞行机株式会社副社长)根据一份驻法国武官传来的情报,一致决定要尽快从欧洲采购新式的20毫米机关炮。6 I% ]! T9 b- u/ g
, `$ ^: Q* T; M; }
驻法国武官到底传回来什么情报呢?原来,武官通过各种渠道搞到了希斯巴诺. 苏莎Hispano.Suiza(现在仍然是法西合股的高档豪车品牌,军械部分应该是归了赛峰集团)HS.404的技术情报。HS.404算是厄利孔 FFS 20毫米航空机关炮的变体,后来也成为英美两国20毫米航空机关炮的母型。$ M# J) B' ?; N( G# w
希斯巴诺. 苏莎Hispano.Suiza现在仍然是个著名的高档豪车品牌 说起来,击落山本的P-38闪电式装备的20毫米航炮也是HS.404的后代 可惜日本海军对法国西贝货没啥兴趣(挨坑太多,受伤太重,明治之后日本采购法国军械几乎就是一部挨坑血泪史),了解到HS.404的母型是瑞士厄利孔Oerlikon20毫米机炮之后,日本海军便决定从瑞士购买生产许可证。1 i5 {% u0 W& ~
, t8 @4 E8 Q2 d. B; N
估计厄利孔公司在接待日本海军人员时还得纳闷,咋这日本人又来了?为啥要说“又”呢?原来,厄利孔20毫米炮其实早已经进入日本市场,买家是日本陆军,用在了陆航的大怪物Ki-20九二式重爆上。& w1 A, A2 b4 L* w
陆航的大怪物Ki-20九二式重爆,也有称其为超重爆的
, @; D7 c) p2 N2 ]/ i( d5 Q 20年代末期,日本陆军突发奇想,认为未来有可能要对美国控制的菲律宾还有苏俄人的西伯利亚腹地发动超远程空袭,加上看到苏俄TB-3的可怕,脑子一热就决定要搞一种能够从台湾起飞作战航程达到2000公里的超重豹击机,1928年(昭和3年)2月正式向三菱公司提出了研发要求。. A6 {+ N5 i" r) C! [& K
2 @& C4 \3 s. P' S m* ?/ t) v
这个时候,全世界也没几种2000公里的远程轰炸机,而且日本的航空技术水平远未达到独立研制的水准,被逼无奈的三菱公司只能从德国购进容克斯G.38客机(航程3460公里),进行修改后拿来糊弄陆军。
2 C$ C$ d, B, @+ j( y3 s % D F: W; c6 J# V8 ^9 r' f7 U6 u
航程近3500公里的容克斯G.38超级旅客机 + | l' p: Y4 v; h
单从技术指标上,九二式重爆相当抢眼,航程2000公里,载弹量两吨至五吨,自卫火力为8挺7.7毫米八九式旋回机枪,三菱还专门在机体顶部设置了一门 20毫米自卫机关炮,这门所谓九四式二十毫米旋回机关炮其实就是厄利孔FFL型机炮穿了件日文马甲。日本陆军倒也不傻,九二式重爆这种庞然大物拿来吓唬人勉强凑合,其200公里的时速决定了想让他飞到美苏头上丢炸弹就是自讨没趣,所以日本陆军一直拿九二式作为一种宣传展示飞机使用。2 h2 Q! |: f3 a5 o: s+ k
3 @& \, L, T9 {( ?% w4 H 但是陆军对九四式20毫米机关炮却是真的看好,从大正12年开始,陆军技术本部便利用一门德制20毫米 Becker机关炮开始机载旋回机炮的研究,昭和8年陆军购买了2门厄利孔FFL20毫米机炮,并命令陆军下属“日本特殊钢株式会社”组织仿制,据说当海军找厄利孔买炮的时候,由河村正弥博士带领的仿制团队已经将仿制型搞的差不多了。
( f: h- P% L: y2 O
; w! b- z- a; b; I2 } 可惜日本海军和日本陆军是天生的冤家,所以海军航空本部宁愿舍近求远,跑去和瑞士人谈生意。不但是陆海军之间有摩擦,日本海军内部也是派阀重重,按理说海军的所有武器(兵装)的采购生产研发全都要归舰政本部管,但是山本的航空本部却要搞独走,舰政本部的大佬自然十分不爽。) \/ a& n4 y* d4 |+ ~& I
# B7 M/ l9 `% o) x1 Y
1935年时任舰政本部长的是中村良三海军大将(正常情况下舰政本部长是中将担任,但是前任杉政机关中将因1934年的友鹤事件引咎辞职,中村属于兼任)正被第四舰队事件搞的焦头烂额,没地方发泄怨念,所以直接以海军下属的机铳厂没有多余产能为理由反对仿制厄利孔20毫米航空机关炮(中村和山本同学之间,还有派系矛盾,中村与末次正信正高桥三吉一起被舰队派大佬加藤宽治称为“我的三羽鸟”,而山本同学则是加藤友三郎条约派的骨干)。
3 e% q+ O( f0 a中村良三海军大将 但是山本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位仁兄日后在珍珠港攻击计划上以辞职相威胁,此时一边拍着桌子同中村大将骂娘,一边琢磨着想办法绕过舰政本部。既然官办工厂不行,那就民间工厂仿制吧。很快原五郎中将就出马找船成金的代表、山下汽船老板山下龟三郎帮忙,双方商定由浦贺船渠的寺岛健负责出面成立一间“富冈兵器制作所”专门仿制厄利孔20毫米机炮。
& V5 C- e" T, \海运和造船业大佬,“船成金”代表人物,山下汽船老板山下龟三郎 这浦贺船渠怎么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和主管海军造舰的舰政本部对着干呢?说来也是舰政本部太过飞扬跋扈,对嫡系的石川岛造船等保护过多,每每压制浦贺船渠,山下早就想找茬膈应一下舰政本部。另外,山下也是看好富冈所的前景,因为航空本部的胃口很大,在和富冈兵器制作所的协议中保证制作所造一挺海军买一挺,年产量一万挺都不用担心卖不出。实际上,富冈制作所的年常量从未超过100挺。( z4 t" t% o1 s# ^/ M& L
1 V. Y$ n4 \) z3 }' ] 在确定国产厂商的同时,海军航空本部也确定了仿制型号,厄利孔20毫米FF机炮根据采用的弹药不同,有FF/FFL/FFS三个版本,FF型采用了短小的 20*72RB弹药,最为轻便,FFL采用20*101RB弹,而大型FFS采用了20*110RB弹。日本陆军的九四式20毫米机关炮仿制自FFL型,海军航空本部却在考虑到战机轻量化问题之后选择了轻便的FF型作为仿制母型。
( q, t: V, F {. q各国装备的20毫米炮弹,20*80RB是MG-FF弹,RB是缩缘的意思 在日本海军购入厄利孔FF型机炮的同时,德国空军也引进了厄利孔FF机炮,并以其为蓝本研制了采用20*80RB弹药的MG-FF机关炮。说起啦,厄利孔FF是德制20毫米 Becker机关炮的改进版,德国人这次又买回去,差不多算是出口转内销了。6 T0 q+ U2 ~% T: A% i
德制MG-FF 20毫米机炮 ' \5 [0 F2 `* }, j `3 D b
1936年(昭和11年)6月,富冈制作所与厄利孔签订了授权生产的合同,据说还从厄利孔挖来了多名技师,正式开始准备生产厄利孔FF 20毫米航空机炮。经过一年准备,1937年夏天,已经改名为“大日本兵器株式会社”的富冈兵器制作所拿出了第一批20毫米机炮。不过严格来说,此时的“恵式二〇粍機銃一型”只能算是进口散件组装knock down的产品,直到昭和13年即1938年厄利孔派出6名技师到日本来指导,富冈制作所才在7月份能够进行全面产化生产。
) V3 Y% Q% Y) j: L9 s' S d8 n. P' ]
$ Q* L9 V. F4 T( n. g 日本海军在收到富冈所全国产机炮后马上组织了验收,航空本部对验收结果相当满意,舰政本部方面虽然不情不愿,也值得在1939年授予国产20毫米机炮“恵式二〇粍機銃一型”的编号,并在1941年即昭和16年又授予其九九式一号二〇粍機銃的制式型号。# w6 ]( C3 P: g2 E7 A
短身管的九九式一号机炮 - [4 o' ^4 h; ?/ L( T
最初装备国产九九式20毫米机炮的是九六式陆攻二一型,而且搭载的是富冈制作所独立研制的旋回防御型(也有说法是陆军九四式的变体),随后实验型零战即十二试舰战也开始了九九式固定机炮的搭载试验。; \- T7 S8 b1 p$ C) m* j/ i3 P1 C
九六式原型和九六式二一型比翼齐飞,前方机背隆起出一个巨大炮塔的就是装备九九式20毫米机炮的九六陆攻二一型 A6M1 十二试舰战,零式舰上战斗机的原型
1 P% {9 z7 G; H 奇怪的是,这款新式航炮并不讨飞行员的喜欢,相反,航空本部收到的报告几乎是骂声一片。厄利孔FF型机炮采用的供弹方式是弹鼓供弹,共有45发、60发、 75发和100发四种弹鼓设计。如果将厄利孔FF作为旋回机炮由炮手操作,弹鼓供弹倒是挺方便,但是作为机翼内固定机炮( FF 是 Flügelfest 的缩写,就是机翼内的意思),弹鼓供弹造成厄利孔FF载弹量过少。在高速飞行、不断震颤的战机上,机炮的命中率较低,所以日本飞行员总是无奈的发现20毫米机炮还没命中敌人就打光了弹药。( C0 \$ o& t+ G+ p7 }3 o
地面型机炮采用弹鼓供弹就没啥问题
1 }1 S+ i- f6 g$ v4 ^ 更糟糕的是,轻量型FF机炮采用的20*72RB弹药发射药装药较少(德国版的MG-FF,就专门改用了壳体较薄的长弹壳,增加了发射药装药量),炮管较短,因此初速较低,只有600m/s,所以20毫米FF炮的弹道与7.7毫米机枪等相比要弯曲的多。
# H; b; W% u# ^, j九九式一号和九九式二号对比,可见两者身管长度相差不少 : i9 k- v! e* _* ~ O: ~. ^
于是九九式一号20毫米机炮注定只能是一款老手向的武器,在十二试舰战的实验中,试飞员对20毫米航炮评价很低,后来很多飞行员也认为“低初速导致弹道弯曲、射程短,弹数少,不实用”,最狠的是在中国战场面对I-16等灵活敌机的飞行员,干脆骂20毫米航炮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废物,只有个别的老手认为九九式虽然难用,但在熟悉其“山形弹道”后还是可以打中敌机的。; E; q, l9 ~! y4 M5 ~& V5 g3 w
1 }9 S# C5 n |0 ~
仿佛是为了证明山本等航空本部人员的远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航对九九式一号20毫米航炮的恶评一下子减少了,甚至出现了不少赞美。原来,与此前日本战斗机遭遇的对手不同,太平洋战争初期的美国海军战斗机大多极为笨拙,但是却异常皮实。, t* c4 ^* q1 H! f4 m7 \( F: R! T
4 o3 r2 C% ?. X4 d F2A、F4F等战斗机在狗斗中完全不是零战的对手,但对7.7毫米机枪却表现出可怕的承受能力,时常是日本战机无奈的看着美机带着一身弹孔扬长而去。此时20毫米炮穿甲爆破弹的威力体现出来,虽然单数少,准头差,但只要打中,美军战机就非死即伤。等到太平洋战争中期海盗式、恶妇式等机动性不输零战的美军新战机杀入战场,九九式20毫米机炮更成为日本飞行员唯一有效的还击武器。
8 g2 I6 X- V9 g9 b5 z7 m8 m4 z! A图边有点黑,大家凑合看,九九式的弹药结构 7 T, K$ l9 y0 G. n
不过初速低,弹数少的问题仍困扰着九九式航炮。海军和富冈制作所在战机减重要求变得不那么迫切之后,决定改用厄利孔FFL为蓝本重新仿制。采用 20*101RB弹,初速提升至750m/s的九九式二号20毫米航炮首先问世,新弹药的发射药由13.6g增加到21.6g,炮管长度也增加了不少。
! V, Z- C/ h8 f ?) v采用100发弹鼓的九九式二号三型机炮 随后,富冈所又仿制了FFL的100发大型弹鼓,装备九九式二号三型机炮。不过弹鼓供弹,100发几乎已经是上限,就在日本海军一愁莫展之际,德国人送来了MG151/20机炮。MG151/20是德国空军将MG151/15 15毫米机炮放大而来的,采用了MG-FF的弹药的改进版20*82弹(多谢西西河砖家兄指出,汗昨晚写帖子写的太晕了,明上面贴图还有20*80RB和20*82两种,不知道咋就来了这么一句,面壁面壁,二者的区别还是在发射药和弹壳上,弹头是相同的),但供弹方式改为弹链供弹。" c6 G9 H% u+ g) O1 k" s% j9 e4 \
. r% ?- G* @( p2 p弹链供弹的九九二号四型机炮 同时瑞士厄利孔也研制了厄利孔FFS的弹链供弹型号,日本海军通过各种渠道取得了这几种弹链的设计,研制出了可装填125发到250发弹药的弹链,用在了高射速型九九式20毫米机炮上,产生终极版的九九式二号四型/五型20毫米机炮,其射速高达500发~720发/分。
i9 t7 Q8 v. P8 R7 m8 | 0 {9 m2 b9 T+ V0 X0 T. g
7 Z+ E) d; w, O; c;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