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a 发表于 2013-6-27 19:54 $ u& z" M6 E# ~7 V天马兄的见地可能稍有偏颇,不过也是正常的。文学这个东西的确时仁者见仁,我们就求同存异吧。5 p( m0 A. K6 ^0 H( _7 f5 B
7 O5 \2 G+ K- U; J说实话, ...
0 f& Y D! @% S5 R. ?7 X
咱们差不多年龄,我是98年大学毕业的。已经记不得啥时候看的《1942》小说了,估计和你差不多时间。当时我也很震撼,还自做聪明的认为刘震云真正想说的是三年自然灾害,不过是躲避天朝监察,遂写1942年。我20年前还颇为此发现自鸣得意,但现在看法完全转了,先不说三年自然灾害真假,即使是真的红朝60年就那么一回此等规模的饥荒,但民国38年,可是十几二十次啊!
, z" P# q0 {: B7 C) c# X
谢谢您的指点。: H+ [/ ?/ ~6 O& ] S t
) D n+ F' c# w+ B1 Y
可能我还是太年轻了,经历的事情少,看东西也流于表浅。过后再看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吧。 2 r; i; [7 X0 J8 i2 @1 j$ m! ~) f5 Y; I, ]- W# J0 s
范进中举 发表于 2013-8-1 10:32 0 k9 Y' _. g1 p _$ e
1942看完电影就去读小说了,应该说作者是严肃的。作家写东西本身是自己的情感的宣泄,你没有和他共鸣而已。 ...
5 U4 n, d5 q/ X我看电影的时候也是触动很深的。当时冯小刚、刘震云来我们学校做客,电影公映,看后很震撼感慨。 . h. E, G- j/ C7 G2 `$ L$ k7 Y# L$ i7 x5 L" z% g
2 K5 u2 x( I6 M" a
当时网上许多人也在评论,为什么中国没大有这样的作品,直到现在才有这样的作品。也有人说中国人就是不知道反思这些悲惨的历史,活得没心没肺之类的。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未免过于苛责了。* H3 F* R3 K ?3 ~& V$ H
5 T$ S2 J3 W. v7 }; ~- e' p1 ?7 N5 m ]5 X8 {; W0 N
到底怎样对待过去悲惨痛苦的经历,这是个还会被争论的话题。就我而言,我还是偏向于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追求正能量。所以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