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潮起潮落 于 2013-5-29 21:26 编辑
8 a- c6 Z+ H0 w) [" f# Y* D0 x3 \7 F4 X! j8 T( c* Z
实话实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潜艇到处跑,碰撞事故就免不了。
/ T4 z5 i2 Q+ p& l
( g# t& f: `: F# a- v" x潜艇的碰撞发生在如下三种状态:水面航行、潜望镜深度航行与水下航行。潜望镜深度航行与水下航行时发生碰撞最危险,容易掉深度,潜艇预备浮力小,水柜撞破了非常悬,一旦掉到极限深度以下,肯定艇毁人亡。若是耐压艇体被撞破了,基本就是个死。水面航行就好得多了,幸存的机会较多——当然,死多活少的例子也有。
8 A$ n* z ]3 e# }/ O' y' D% C' b3 F0 K q
潜艇分为单壳结构、双壳结构与混合结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核潜艇一直采用单壳结构大分舱结构(贴中暗表,其实美国核潜艇的某个舱段要细一截,外边用非耐压艇体包覆,我理解该叫混合结构,但都业内都叫单壳结构,就随大流吧),苏联潜艇则偏好双壳小分舱结构,有的国家潜艇则采用混合结构(比如德国的212A、214型潜艇)。" @4 T% d/ e0 v7 Y& R
5 [2 z+ Q, G4 a) v& C t! K - {' _" x$ y0 q# L
美国长尾鲨级核潜艇的涡轮机舱要细一截,外边用非耐压艇体包覆。& j" k- w4 i( `( Y# W1 K, h" ^
) W3 F& ?/ L" e6 h. k; @- K9 h $ k! ^0 M5 y& a; i% ~- Z
有图有真相,美国长尾鲨级核潜艇涡轮机舱是双壳结构。- h: o0 |( N R! U
0 ~& z {/ R3 A! | s% f 3 k+ `1 ?0 q" C' I9 C
无独有偶,美国拉斐特级SSBN涡轮机舱也细了一截,外边用非耐压艇体包覆。
- {4 n9 G1 Y' `1 d+ I( V4 ~, r$ x+ U3 \, _( `# u2 u4 e& k( [& s
6 E( k$ _7 _! ? i9 `" s" W, c
苏联潜艇预备浮力30%以上,其抗沉性标榜“两柜一舱”破损进水也不沉,也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至少理论上苏式结构的潜艇抗沉性更好些。不幸的是,苏联沉没的潜艇数量最多,所以沉与不沉,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5 v/ N7 G9 r) }% Y9 i
0 a2 X& o% y @. E$ |3 S& Z- k! F潜艇在什么状态发生的撞击多呢?水面航行与潜望航行都比较多,水下航行时撞击比较少,毕竟世界上潜艇数量数得过来,搁进茫茫大海,简直是沧海一粟,想撞到一起不容易。此外,由于活动海域关系,又大大地划出去一块,减少了很多水下碰撞事故。啥意思?打个比方吧:法国、英国的核潜艇不会去太平洋、黑海、波罗的海活动,因此与其它国家潜艇在这些海域撞击的概率为零,诸如此类。% F# |: u0 T3 R3 D& X8 g
+ c% U E! T% c4 Z6 \ _
7 P( r& I( ?: ], T+ l' m7 Y水面撞击事故 ; E+ b# b s) Z# d
2 i b y9 u: _/ i4 a2 ^' D, Q
分开说,先从潜艇水面碰撞事故说起。这事儿说起来比较绕,还得先从舰船碰撞说起。
* \. I# o; ~; b! _: T9 {9 a% H/ b( Z
舰船在水面航行,目标大、便于肉眼、雷达发现,可及早采取避让措施。在夜航时还有航行灯,必要时还要鸣号提示。而在能见度不良时,比如浓雾天气,舰船要根据航道情况采取降低航速甚至停航措施,还要辅以鸣雾、笛雾号与灯光信号提示对方,以避免碰撞事故。由于观察是双向的,便降低了相撞危险——即使这样,舰船碰撞事故还是绵绵不绝,基本是人为操作失误导致。潜艇在水面航行时,情况基本与舰船无异。
, U/ k- o" v( N% b n- i
4 q( r* w$ W) V H9 N' R潜艇碰撞后果不等,轻的剐蹭,中等的得修复,严重的艇毁人亡,各种情况都有。一个国家的潜艇碰撞事故与它的潜艇数量多少有关,此外对海区的熟悉程度、人员的熟悉配合程度、技术水平与处置能力、劳累疲惫程度、责任心、精神状态(比如某个老兄刚接了个电报,老婆闹着要离婚,孩子出了车祸……,等等,导致精神恍惚)等等都有关。影响安全的因素或曰导致碰撞的因素很多。
: x F6 ^+ Z/ x6 J' M
9 u' n2 z6 T& I6 ?' c潜艇出海时比较烦渔船。渔船追着鱼群跑,航向航速每个准谱,潜艇把渔船拱了、潜望镜挑了都常见。此外繁忙航道、狭窄水域、浅海水域也比较悬,潜艇操纵性不是太好,有时躲不开。
2 ?9 r. v% W9 p4 a0 }1 \6 m( f! x" Z) V7 d# c* p
' F* h& ?/ Z8 X4 l9 b8 b
6 _5 I% v- D& O1 j3 |; ?5 z
苏联海军漫画:苏联核潜艇拱翻挪威渔船。& s5 k e$ v" Y3 v4 [
3 Q; h! \3 E0 B![]()
N# @) }% ^, t# B1925年9月,美国S-51(SS-162)号在水面航行时与一艘商船相撞,这种潜艇太小,实在不经撞,结果被撞沉了,36名艇员里只有3个死里逃生捡了条命。
# c: W$ O0 Z7 f( \2 |7 }2 U6 \! W( N- i [ S( D6 N0 U4 r
# h6 v5 `1 \' Q- Q德国(不含联邦德国)共建造了1153艘潜艇,艇多事故就多,德国也有不少潜艇发生碰撞事故(德国潜艇数量太多,偷个懒,就不一艘一艘查对了。谁有闲心,我可提供线索,呵呵)。即使在不大的波罗的海,德国人就因事故损失了15艘潜艇,其中有几艘是碰撞事故导致。此外,德国的狼群战术对潜艇的战术配合与安全航行的要求很高,保不齐就会发生碰撞。比如1943年9月,德国艇群在夜间在水面状态对开往加拿大的一支船队(编号忘了,汗)发起攻击,结果遭遇反击。海面上炮声隆隆、狼奔豚突、一片混乱。夜里么,两眼一抹黑,结果两条德国潜艇在混乱中相撞沉没。二战中还有另一类碰撞:故意撞击。有许多德国潜艇是被盟国商船、军舰撞沉的。6 S: Z1 k( c2 s* I
m% K! g, ], u0 X; ~
$ W; j9 U' V2 f* ?" q
![]()
0 O" N: q7 ?9 j5 H3 n- V9 K; k% v上个故意撞击的照片:1976年8月28日,苏联E-Ⅱ级飞航导弹核潜艇“红色近卫军”(K-22)号发飙,以半潜状态卯足了劲撞向美国加西亚级护卫舰“沃奇”号。
0 E5 X2 S0 N2 y% [* F0 u
1 ~$ O! a; g# z) v/ `1 A9 u
+ r0 ?/ O4 s- [! U ' ?1 F9 m; N: t4 G) } h# `
1958年5月30日,夏威夷附近海域,美国“刺尾鱼”号(SS-415)潜艇与“希尔佛斯坦”号护卫舰相撞。“刺尾鱼”号被拦腰撞了个正着,几乎被切断。
4 i8 I: i0 f+ O7 R" _( n) y# [, k. w0 m: H0 L$ M3 e9 u. @+ g
以下撞击事故没照片。
/ x4 e" N+ T, r, Y0 C2 [/ N1 t7 ~2 R' Y
( S9 M9 k5 P* b1989年1月17日,美国“诺福克”号核潜艇(SSN-714)与美国海军“圣迭戈”号(T-AFS-6)补给舰,在美国东海岸的切萨匹克湾相撞。
( a \; h/ I( W+ i7 c. C& H/ Y
8 n" `: z( U- p& ?+ m8 R0 Q1996年5月,还是在切萨匹克湾,美国“杰克逊维尔”号(SSN-699)核潜艇与一艘沙特阿拉伯集装箱货船相撞。
1 d( H. c; \ {9 u7 ?1 k" B6 \% m; O+ u& E( m/ S
2001年7月,英国前卫级核潜艇“胜利”号(前卫级的第二艘)在进行训练时曾在美国停靠,把一艘美国海岸警卫队辅助船给撞了,该艇坨大因而无恙,被撞的辅助船受损。
1 s4 \& ]; V! Z. p) m0 d3 g
1 ~1 q& j6 r6 l8 X太晚了,先码到这里。
5 V: U; x/ E- _8 Z" y+ M/ [
; _0 q, o" i$ \0 j) Y1 ?- f8 ^ `! L, g7 ?, r
/ ^& [* @. a1 Q3 s1 J+ A9 l) v% R【土鳖扛铁牛】
5 n7 ^3 D; K- [# E) ]8 x6 v, D) y
( z* N6 E3 n; d9 f) X4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