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0-10-30 18:27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辟谷
|
本帖最后由 木不铎 于 2013-4-30 18:44 编辑
3 j9 O9 R w) s7 o# o! f) Z+ e1 `8 z4 V. S. z5 S- w& y5 |6 K3 ?# N
每回一发生地震,就蹦出一堆儿神棍,就连蛤蟆出行,屁股后面也跟一拨儿狗仔队。唉,转个旧帖子过来,7年前的。* _: ]+ L: J" a4 T8 f6 t% [- I
===========================================================================
) H: K$ F* U& v, ^# I, ]
, Y M5 `% m# j4 p5 _ 记得进P大读研的时候,头一年是基础课,整天都忙着在若干教学楼和食堂、图书馆以及46楼(某人笔下著名的47楼之隔壁)之间窜来窜去。那时候,海龟们还没有上岸,而俺们又正好碰上了文革贻害造成的断层,也就是老的退休了,年轻的还没有上来。头一年,大家都没有确定论文方向,平常功课之外,就是狂读中外文献和论文,每过上两、三周,开个小型学术会议,探讨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8 t: I8 ^' U) |2 L1 g6 l+ {
# Q0 L1 h1 P6 Y! f$ P+ y% _ 俺本科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偷懒,攻的是最简单的重力学方向,所以对地震学不是很上心。来P大读书,胡乱翻书,走的也是简单路线,读的大都是绕开波动方程的所谓“地震预测”方面的文章。导师见状,提醒我说“那就是玩数字游戏,万不可耗费太多时间”,俺当时年轻,听之大不以为然,毕竟这么多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都是相关文章,更何况“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是俺们敬爱的周总理说的。" X+ b$ f+ ?) Y, g( w- M- w
8 {' r: C* f5 G; G2 K5 t; C
这一读,就是差不多一年,记录了若干读书卡片,忽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地震的物理机制至今尚无定论,虽然有一个矩张量模型可以模拟地震发生时那一刻的过程,并得到相应的理论地震波形。可地震的孕育过程,至今为止还是一个迷,因为这涉及的过程实在是太复杂了,而这一过程正是地震预测的症结所在。
5 Y. }2 I0 E% R1 k+ b; s& V
7 M/ a) Q+ I* f% n0 x" |6 z 天上的云的运动,大家肉眼就能观测到,一片乌云漂过来,大家都敢预测一把说“一会儿就得下雨”;再加上满天的气象卫星,把什么温度、气压、湿度等资料不断实时传来,再根据很多基于流体力学等现成公式,就能大致测算出天气的变化。可地底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咱们总不可能把大地都给刨开吧?就算您能刨?这地壳下面可就是岩浆,您就不怕烧着您?" L- n7 W# \/ F/ |+ V
0 q) ?9 N( D1 B9 d3 |% b( Y! ~
相对于头顶的天空,我们对自己脚下的大地是无法直接观测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来源于地震波,少部分直接观测是钻探结果,但相对于地壳34公里的平均深度来说,决大多数钻井(主要是石油钻井)顶多也就三、四公里,最深的钻井是前苏联在科拉半岛打的,也只12262米(中国也在江苏东海打了一口5158米的探井)。仅仅凭这点有限的资料,要想了解地球特别是地壳的结构,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p2 f" x+ s Q. f d# U6 n
% r9 p- B: T9 G8 v7 P, ` 既然不能从物理机制上对地震进行模拟和预测,那就把地震的发生当作一个时间序列来处理吧。这是另外一个思路,著名地震学家Beno Gutenberg和Charles Francis Richter提出了Gutenberg-Richter公式,即地震发生的频率(N)与震级(M)的关系为log(N)=a-b*M,其中,a和b均为大于0的常数。这一公式说明,震级越大,地震发生的频率就越小。4 C+ k4 m' O, n
% w: C3 P. M/ T: i# w" k) | F# J0 _0 q
玩过数字的都明白,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统计公式的,但这样的统计结果的指导意义往往有限。记得当年上统计课,开篇那数学老师就讲“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es: lie, damn lie, and statistics.”。. b" _, {8 l8 l: X) j# o: h
6 W5 \1 Y2 R* v T, n' l4 E 当然,有人会说“时间序列总能找到个周期什么的吧?”。但地震孕育过程是一个强烈的非线性过程,根本没有固定的周期,更何况大的地震的所谓周期都是几百上千年的,而人类真正科学观测地震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要想对一个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周期预测,至少要观测两个周期以上,才能做出判断。
8 I1 {2 \" @ K: a8 }' e* C0 n- m) m% E! I0 G9 X I
另外,如果要想预测地震,有三个要素必须明确,即:地点,时间和震级。如果你不知道地点,光说“明天要发生地震”,可到底是哪儿呢?是北京市还是爪哇岛?没有意义;同样,你光说“北京要发生地震”,可是什么时间呢?你说“明年”,可总不能让老百姓一年时间都提心吊胆过日子吧?还有震级,一般小地震(比如说矿山或者采石场爆破)震级非常小,对人们生活根本没什么影响,你总不能一天到晚发布这些所谓的地震信息吧?
2 W; \+ \ P3 P
7 a5 R% H& u4 \& T# F8 c3 I 有人会说“那海城地震怎么预测出了?”。是啊,这好比打靶,再臭的枪手,超着靶子打它100枪,也能蒙上1枪,可不能每次他一开枪,俺们就说“打中了,打中了”吧?那还让人活不活了?6 [* g! Y- y) |) d$ K0 R/ c5 A
3 L' m/ y: B; n2 S0 ~ “九一一”发生以后,曾有不少参议院抱怨说中情局早就有人报料可能会有恐怖袭击,可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程度”,不清楚,而且这样的报料天天有,日日有,作为政府,它不可能也不能够天天发布恐怖袭击警报,估计那样美国经济早就崩溃了。
; N' P S1 P# y: Y7 J0 v( ]* h
; u4 ?$ `9 q$ O/ p: g- O+ G 地震发生前是否会有前兆呢?比如说半夜鸡飞狗跳?地下水位上升?
) ~- S" b& {+ w/ H) D K1 q7 ]/ v [
在地震孕育的物理机制没有弄清之前,说什么“前兆”是非常不科学的。比如说你家隔壁老王家半夜鸡飞狗跳,那搞不好就是来了偷鸡贼。地下水位的变化,更是没谱,下上几天雨,水位自然上升,大旱数日,水位也会下降。至今为止,尚没有一种所谓的“地震前兆”是准确或10%以上对应出每一次地震的。从信号分析的角度说,就是背景噪声实在太大,远远强过信号本身,而这信号本身的规律又没有摸清,因此根本无法预测信号。
: H7 H: N' V+ ?- Y+ l) M# c" f4 W: d5 a$ N) O; r
“地震预测”至少在目前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但随着人类观测手段的进步和地震资料的丰富和积累,也许将来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预测。# Y. X/ ~7 E( q! ^* C. S; a
- x8 s, O. U2 ?3 z8 h
插个题外话,俺说“某某地明天不会发生地震”,呵呵,这也算是“地震预测”吗?有句话说“世上所有的争论都来自于定义的差别”。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