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山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网上谈诗】江湖夜雨:《千年霜月千家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5 05:02:08 | 只看该作者
    查找‘江湖夜雨’看到这个,是三师贴在‘渊诗不可读’下面的@小渊 ========================================

    虚心终待凤凰栖----秀出丛林管道升  (by 江湖夜雨)

        “百竿高节拂云齐,千亩谁人羡渭溪。燕雀漫教来唧噪,虚心终待凤凰栖。”

         这是才女朱淑真的一首咏竹诗,诗中之意其实说白了就是借咏竹表达渴望能有一个志趣相投,气质高雅能够配得上她的才气的老公(凤凰)。朱淑真一生郁郁而终,最终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不过在百余年之后,另一位擅画竹的才女,倒是比较幸福美满地找到自己的佳婿。她就是著名的书画名家赵孟的夫人管道升。

        说起管道升,也是个很出色的才女。管道升据说也是湖州吴兴(今浙江吴兴)人,和前面我们说过的才女李季兰是同乡,当然和她老公赵孟也是同乡。管道升的父亲叫管伸,据说喜欢任侠尚义,说不定也是个江湖大佬、帮会首脑之类的人物。不过管老爷子虽然英雄,但膝下却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大的叫管道杲,小女就是管道升,所以管道升又有一个名字叫仲姬,古人排行时伯或者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所以孔仲尼就被称为孔老二,管仲姬这名字我们现在听起来倒比较风雅,但在如果解释得比较浅白一点就是“管二妮”,呵呵。

        管道升自幼聪颖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有“翰墨词章,不学而能”(《魏国夫人管氏墓志》其夫赵孟撰)之称。尤其精擅书画,她写过前面的我们提到过的才女苏蕙做的璇玑图诗,见者称“五色相间,笔法工绝”。她在湖州瞻仰佛寺时在一堵粉墙上画了《竹石图》一幅,高约丈余,宽一丈五六,巨石以飞白手法画成,晴竹亭亭而立、栩栩如生,一时间引得四方游人蜂涌而至,将该寺的铁门槛踏得锃亮,可惜当时没有门票收入,不过既然人气足了,庙里和尚的香火钱肯定也会有所增长吧。所以管道升未嫁之时,才女的芳名就传遍了江南。但是管道升是家中的小女儿,管老爷子又没有儿子,自然更是视其为掌上明珠。有的资料说管老爷子挑来挑去,等到管道升都28了,放现在也成了晚婚模范了,管老爷子才选了赵孟当她的夫婿。说来这姓赵的就是不错,本书中的两大才女李清照和管道升都嫁了姓赵的(萧观音私通赵惟一暂且不算),而且还都琴瑟偕好,美满幸福。怪不得韦小宝解释“完璧归赵”一成语时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上姓赵的排名第一,难怪他们这么发达,原来完璧什么的,都归了他赵家的。”另外江湖夜雨也恍然大悟,明知了《阿Q正传》上赵老太爷为什么坚决不让阿Q姓赵。

         不过这赵孟也并非寻常之辈,管老爷子选来选去,挑了赵孟作婿,其实赵孟的出身按说是很“高贵”的,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也就是评书中的八贤王)之后。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本来家庭还算不错,但赵孟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中就逐渐败落,虽然不至于有上顿没下顿,但也完全败落了,就像刘备贵为中山靖王之后也当个卖草鞋的小贩一样。不过管老爷子认为他今后“必以为贵”,看来眼力还是不错的,赵孟的后来的名气应该比他夫人的名气大得多。书法中向来临帖必首选“颜柳欧赵”,“赵”体书法遒丽秀逸,园转流美,很受人喜爱,虽然有人讥讽不如唐楷端正森严,但是却也是别具一格。赵孟在绘画上的造诣也是一流的,他画的马很有名气,在当时来说是一绝。以致于有了这样一句歇后语:“赵子昂的马--好话(画)”,像《红楼梦》中的鸳鸯就说过:“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江湖夜雨也看过赵孟画的马,觉得确实徐悲鸿之前画马之作以赵孟为最佳。当然赵孟其他的画也是很不错的,另外赵孟善于治印,开创了文人集诗书画印诸艺为一身的风气,从艺术家角度来讲,赵孟在中国古代恐怕排到前十名是没有问题的。赵孟长得也是很不错的,据说后来他到京城参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一看就惊呼为“神仙中人”,看来老赵还是长得很帅的,称得上风度翩翩。

        管道升和赵孟夫妻和睦,大儿子名赵雍。赵雍的后来在书画上也成就非凡,其实幼儿早年的教育,多数都是依靠母亲来完成的,所以赵雍的书画才艺虽然不能说完全得自于他母亲管道升,但是管道升的早期教育替他从事书画艺术打下了基础,这是无庸置疑的。受此影响,管道升的儿女赵雍、赵奕,以及孙子辈的赵凤、赵麟等都是有名的画家,当然成就最高的还要数她的外孙王蒙,他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

        现在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赵氏一门三竹图》,为纸本质地,绘水墨竹三段。第一段长108厘米,为赵孟所画,竹枝茂密,用笔沉着稳健,右上方题有“秀出丛林”四字,第二段长57厘米,为管道升画的,用笔尖劲有力,右下角自题“仲姬画与淑琼”字样,第三段长65厘米,是儿子赵雍所画,竹枝用飞白法,行笔强健有力。这三段墨竹虽然裱成一卷,但不是同时创作的,是后人收集起来裱在一起的,管道升的这幅画,为中国古代女子画作中现存年低最久远的一幅,上面有诸多名人题跋印章,堪称国之瑰宝。

        无独有偶,在书法作品上也有赵氏一门的群体创作的作品,皇帝元仁宗曾特意命管道升书写了《千字文》一卷,并敕令玉工琢磨玉轴,送到秘书监装裱收藏。又命赵孟也写了一篇,结果赵孟用六种字体写就,也就是现在我们好多书法爱好者常临写的《六体千字文》一帖,接着又让他们的儿子赵雍也写了一卷,将他们一家三口的墨宝收藏在一块。元仁宗高兴地说:“今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虽然蒙古皇帝做这件事也有做装点皇家门面点缀升平的意思,但本身却是对管道升一家的艺术方面拥有造诣的承认和称赏,所以在元朝时虽然按民族分成四等,第一等自然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北方人),第四等是南人(南方汉人),赵氏一门如按“阶级成份”应该算是四等南人,但是事实却非如此,在当时赵氏一门的地位还是很高的,1317年,元仁宗册封赵孟为魏国公,册封管道昇为魏国夫人,“管夫人”的世称,即源于此,并因为她的书法成就,与东晋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不过,因为赵孟是宋朝宗室,却又委身做蒙古人的官儿。人们多有讥讽和议论。所以管道升对这些权位尊荣也并不是很看重。她有四首渔歌子的词,流露出她希望抛开权位,归隐山水间的理想:
                        
                         渔歌子

      其一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山月照,晓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其二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回去云水边。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其三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烩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其四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这四首《渔歌子》写得虽然浅白如话,但非常的清丽淡雅,很切合渔歌子的词风(《渔歌子》为唐朝隐士张志和所创),相当不错。句子中颇有劝赵孟不要依恋元朝的功名而隐退的意味。管道升还曾在题竹图上写过“宋室山河多少泪”这样的句子,看来管道升的爱国精神比老赵要强多了。当然从另一个侧面看来,元朝的文字狱倒是不怎么严重,管道升连这样的话都敢题在画上,也没有出什么事儿。蒙古人喜欢弯弓射大雕,对这些字儿画儿可能也看不大懂是不假,但据说清朝时的庄家明史等案,满人也是看不懂的,都是汉奸告状惹得祸。看来可能明末汉奸多于宋末。  

        虽然管道升和赵孟总体来说感情应该是很不错的,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写字作画,共评共赏,其乐融融。但是像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样,也有若干不和谐的音符存在。俗话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赵孟官越当越大,钱越来越多,加上当时管道升的年龄也大了,管夫人自己也说““玉貌一衰难再好”,老赵看着人家别人当的官还没有他大呢,水灵灵的小老婆却一打一打地娶,就也动了花花肠子。但老赵毕竟是文人,也是贼心大贼胆小的人,就委婉地给他夫人管道升写了个“娶妾申请报告书”:
      
       “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暮雪、朝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份。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见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红楼梦》中的薛蟠借酒盖脸,老赵却搬来典故盖脸申请娶妾,可见老赵的书生本色。老赵说王献之(上面写陶学士,应该是误笔,桃根桃叶是王献之的妾)当年有桃叶、桃根两个美眉为妾,苏东坡有暮雪、朝云两个为姬,老赵就说我如果多娶几个BEAUTY的江南美眉也是应该的,他又说管道升年纪也四十多了,只管守住正房的名份就行了。管道升一看,却气得不轻,管道升期望地是夫妻白头偕老,彼此情深不分的爱情,绝不是那种只要家里“红旗不倒”,就任由男人“彩棋飘飘”的那种女人。但是管夫人也不是那种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庸俗女人,于是她也像卓文君用《白头吟》来劝司马相如一样,管道升也写了一篇广为传颂的《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这首词中的“你侬我侬”应该是吴地方言,也就是管、赵二人的家乡话。管道升这首词一反老赵大吊书袋来阐述纳妾的理论依据的做法,她并不和老赵“论理”,而是以情服人。词中的语句非常口语化,简直就如同日常夫妻的对话一般,但其中至死不渝的深情却让赵孟深为感动。管夫人用泥人作比喻,叙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无间,表示要夫妻二人“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虽然没有明写反对老赵娶二奶,但“此地无声胜有声”,可想而知,这“一个衾,一个椁”中如果再挤满了二奶三奶之类的,是何景象?

        管道升的这首《我侬词》还是流传很广的,这个“你侬我侬”好像快成了成语了,也是表示男女间的亲密吧,像琼瑶《情深深雨蒙蒙》一词歌中就是:“记得当初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 ……”另外“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一词也传为名句,后来田汉所作《关汉卿》一句中所用“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大概也是脱胎于此。

        老赵看了这首词后,感慨于管夫人的深情,终于没有娶二奶。看来用诗文来劝阻老公娶二奶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嘛。像我们以前提过的就有卓文君用《白头吟》劝司马相如回心,苏蕙用《璇玑图》让窦滔转意,当然还有本篇管夫人用这首《我侬词》让赵孟“熄火”。不过失败的例子也有,一是陈阿娇花了不少钱从司马相如哪儿买来了《长门赋》,但是依然没有挽回她苦守冷宫的命运,再就是萧观音,做了十首《回心院》,但是耶律洪基不但没有回心,反而惹来了杀身之祸。看来这种手段也是运乎之妙,存乎一心,也不是生搬硬套就可以的。就江湖夜雨研究,觉得这种方法适用于老公也是文人的情况下胜率极高。各位美眉看官,如果你老公也是喜欢文词的人,不妨也修书一封,退二奶于“之乎者也”之中,必当事半功倍。不过好像现在男人喜欢诗词曲赋的越来越少了,而且现代社会中喜欢这些东东的男人可能连一个老婆也养活不好,哪里有余力去包二奶?唉,看来此方法也渐成“屠龙之术”,学成无所用矣。

         延祐六年(1319)四月,管道升因心脏病离开大都返乡。五月初十,逝世于山东临清境内(正是江湖夜雨所在的地方)的小船里,终年58岁。

         说来管道升在众多才女中应该算是比较幸福如意的一个,像是贤妻良母型的,当然绯闻什么的也几乎没有,所以虽然叙述起来比较平淡,但有时候说起来平淡的生活往往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很幸福的。

        元朝诗人张伯雨《魏国赵夫人管君挽诗》云:
                
       曾谒西池泌殿春,赐加大国宠疏频。 择婿当年郗太傅,能书今日卫夫人。
       玉镜离台空掩月,宝衣堆桁暗凝尘。 千秋乡里名不没,墓有通儿书老银。

        此诗写得不错,不过江湖夜雨觉得“千秋乡里名不没”,份量却不够,管道升做为元代唯一一个诗书画兼通的大才女,哪里只是“乡里”名不没,应该是“千秋青史名不没”才对,2002年举行的北京荣宝春拍中,元代女画家管道升的手卷《墨竹》估价高达二百二十万至二百八十万人民币,为迄今中国女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估价。虽然这里面有年代久远而增值的因素,但管道升本身的才气清绝,自是与众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5-5-15 07:51:51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5-15 05:02
    查找‘江湖夜雨’看到这个,是三师贴在‘渊诗不可读’下面的@小渊 ====================================== ...

    好感慨,姐姐不如把三师的“X师不可读”等系列贴出来,让咱们重温一下昔日的热闹和三师的才情。
    突然有些想念三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6 04:30:38 | 只看该作者
    小渊 发表于 2015-5-14 18:51
    好感慨,姐姐不如把三师的“X师不可读”等系列贴出来,让咱们重温一下昔日的热闹和三师的才情。
    突然有些 ...

    倒是都收着哪~~~就是不知道三师现在是否会愿意再把这些作品示人?
    毕竟人家现在也是江湖成名人物了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5-5-16 18:37:26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5-16 04:30
    倒是都收着哪~~~就是不知道三师现在是否会愿意再把这些作品示人?
    毕竟人家现在也是江湖成名人物了呢:) ...

    那就算啦。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02:54:28 | 只看该作者

    我刚才去找出来读了一遍,觉得是我自己多虑了~~~又在自以为是地做自己以为是‘对’的事

    一会就贴~~~归在【清谈捞沉】,以后有空慢慢整理一些老帖出来,我们一起回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5-5-17 09:29:54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5-17 02:54
    我刚才去找出来读了一遍,觉得是我自己多虑了~~~又在自以为是地做自己以为是‘对’的事

    一会就贴 ...

    嗯嗯嗯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5-5-17 23:3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5-5-17 23:36 编辑

    终于读完了。感觉不错。能把知道的前人的评判,无论好坏,讲出来,就能让作者自行甄别。加上自己的领悟也挺好。写作背景对理解一首诗很重要,这点上作者做得比一些不愿花功夫但愿出书的人好太多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在我看来是极其精研细琢的好对。这点上我和作者的观点相反。主要在于如何看野草花和夕阳斜。在我看野草和夕阳对仗,花和斜也对仗。这里花是指野草的状态--无人打理,都看花了--和斜一样,指的是太阳的状态。作者把草花读作一个词了,认为云霞可与之相对。所以得出结论如果换成工对反倒不好。其实原本已经是工对。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涨姿势~~~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88#
    发表于 2015-5-18 08:53:17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5-17 23:35
    终于读完了。感觉不错。能把知道的前人的评判,无论好坏,讲出来,就能让作者自行甄别。加上自己的领悟也挺 ...

    仁兄指出花和斜对仗,这很精辟,但是对“花”的解释却想复杂了,这个“花”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开花”。野草也是会开花的。汉典释义与例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6 17:09
  • 签到天数: 156 天

    [LV.7]分神

    89#
    发表于 2015-5-18 09:38:43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3-3-13 03:36
    (1) 春日偶成 [宋] 程颢
                                                                      
    春日 ...

    楼主 有情诗情词推荐吗?最近在追一个姑娘。。。。。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5-5-18 09:4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 于 2015-5-18 09:46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5-18 08:53
    仁兄指出花和斜对仗,这很精辟,但是对“花”的解释却想复杂了,这个“花”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开花 ...


    这里的花是开花的意思,我不也讲了吗。但在这种用法里,表达的更是状态,而不是动态,就像斜一样。可以把这里的花和英文里的动词flower及形容词aflower 作类似看。舟自横等句都类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91#
    发表于 2015-5-18 10:47:18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5-18 09:45
    这里的花是开花的意思,我不也讲了吗。但在这种用法里,表达的更是状态,而不是动态,就像斜一样。可以把 ...
    无人打理,都看花了


    你可能心里意思是“开花”,但是写成“看花”了。我以为你说“看花了眼”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发表于 2015-5-18 10:53:03 | 只看该作者
    韩肖特 发表于 2015-5-18 09:38
    楼主 有情诗情词推荐吗?最近在追一个姑娘。。。。。

    还真是。看了你的贴后我都没发现。谢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93#
    发表于 2015-5-18 11:14:35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3-7-6 03:11
    (49)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所以说,杨万里这首诗虽然读起来也不错,但并非是超一流的好诗,钱钟书先生曾评过:“譬如赏月作诗,他们不写自己直接的印象和切身的情事,倒给古代的名句佳话牢笼住了,不想到杜老的鄜州对月或者张生的西厢待月,就想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他们的心眼丧失了天真,跟事物接触得不亲切,也就不觉得它们新鲜,只知道把古人的描写来印证和拍合……六朝以来许多诗歌常使我们怀疑:作者真的领略到诗里所写的情景呢?还是他记性好,想起了关于这个情景的成语典故呢?”


    钱钟书此言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钱钟书看问题也大有偏颇。作诗,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辩证的,钱钟书要求人一作诗就要有全新面目,这既万不可能,实际上也不可取。一个民族的文化,有它的统一性,不可能完全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是有些一脉相承的东西存在,古代所谓好诗,也多是在前人基础上稍有所创新得来的。那些创新极多,开一代诗风的诗人是极少数。

    钱钟书话里的意思,六朝以来的诗歌就不行了,这就连唐诗都贬低了,我个人感觉,还是自宋以后,诗开始没落的,唐诗还是颇有可观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Agree!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94#
    发表于 2015-5-18 11:31:43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3-7-9 04:34
    (54)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这首江湖夜雨的解读恐怕还须再作斟酌。这个水晶帘是写实还是比喻,我觉得写实的可能性虽然有,但是不大。因为题目是《山亭夏日》,山亭里有水晶帘这种当时的稀罕物?而且这首诗着力写室外景,添加作为室内物的水晶帘则有点疑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3:18:30 | 只看该作者
    韩肖特 发表于 2015-5-17 20:38
    楼主 有情诗情词推荐吗?最近在追一个姑娘。。。。。

    没有~~~这个得问有经验的先生们呀


    楼主是刘姥姥,才不会收集追姑娘的句子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6#
    发表于 2015-5-19 07:23:22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5-18 10:47
    你可能心里意思是“开花”,但是写成“看花”了。我以为你说“看花了眼”呢。 ...

    嗨,明明是回你的贴,怎么跑到别人帖子下了。

    正像你说的。我想说的是'都开花了'。看到你第一次的帖子后我都没发现。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7#
    发表于 2015-5-19 07:35:43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5-18 11:14
    钱钟书此言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钱钟书看问题也大有偏颇。作诗,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辩证的,钱钟书要求 ...

    钱钟书可能是指后人咏物不从观察中汲取素材,而是单单从前人的议论中找灵感。在这点上我认同。不过也理解这种现象。就像山菊老师从未见过丁香,但为了作业却得写丁香,不得不从书上找,从前人的诗诗中找。我这次也写了个丁香,劲量凭儿时的回忆写。但写着写着就觉得自己的体验不够了。我相信要是身置丁香园,感觉自然不同。

    点评

    另外我也不是什么作业都写~~~有感觉的题目才会写。所以我从不正式加入任何班,以便随时翘课:)  发表于 2015-5-19 07:5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98#
    发表于 2015-5-19 07:42:54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5-5-19 07:35
    钱钟书可能是指后人咏物不从观察中汲取素材,而是单单从前人的议论中找灵感。在这点上我认同。不过也理解 ...

    部份同意你的观点,即要有体验。我对诗歌的理解,它是一个三合一:情怀,观察,传统。内心的情怀是本源,观察提供素材,传统提供方法和语言。

    我观察钱钟书有些论调,很有知识,感觉总有点片面,看出诗人对前人的借鉴就有点不以为然,其实文学,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5-18 18:49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5-5-18 18:35
    钱钟书可能是指后人咏物不从观察中汲取素材,而是单单从前人的议论中找灵感。在这点上我认同。不过也理解 ...


    我没说从没见过丁香啊~~~我只是说现在住的地方没看见谁家有种

    记得我年轻时还在日记里写过关于’五瓣丁香‘的感想,好像是跑野外时看见的,还真去数了半天花瓣儿。只是不记得写在哪了,没时间去一页页的翻~~~

    所以我那首的立意是从’五瓣丁香‘的传说来的,并非如你所断定的那样:)

    还有那首悲伤的歌,也贡献了一些灵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0#
    发表于 2015-5-19 08:15:22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5-5-19 07:48
    我没说从没见过丁香啊~~~我只是说现在住的地方没看见谁家有种

    记得我年轻时还在日记里写过关于’ ...

    是我误解你回随便的话了。不过不影响所表达的。古人没见过的事太多。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5 19:38 , Processed in 0.0546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