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2-5 14:32:46
|
只看该作者
4、玄奘法师的记忆碎片
3 K2 |2 `6 } `3 t2 c2 Q: [
李义表、王玄策等人回国后不久,意犹未尽的李世民就招手组建出访印度的第二个使团,与上次相比,该团明显低调了许多,有着“上护军”头衔的李义表不再担任团长,而原来的副团长王玄策则被扶正,成为新使团的最高领导,其官阶也提升为右卫率府长史,但级别仍然只有可怜的“正七品上”。) [8 [* L, Q; z ? ^+ G
+ C4 \' m. h4 E- p! ]5 n6 q
从历史资料推测,这次出使之所以如此低调,很可能与唐太宗想在正常的外交往来中夹带自己的私货有关,因而不愿过于张扬——保存下来的唐朝典籍说明,如果出使突厥、吐蕃这些重量级的大国,为表重视,唐朝通常派出的都是比较高级别的官员,比如上次出访印度的使团团长李义表便加有正三品的勋官衔。
. \8 Q0 A6 ]( ~: d+ c* |' x8 |8 i; |, L1 J# H; O" H% s8 r- ]7 ~3 \/ O
皇帝要夹带的私货自然与众不同。尽管身为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伟大皇帝并身兼草原各民族的“天可汗”,但李世民也有自己害怕的东西,那么他究竟怕什么呢?怕天(降灾)?怕地(不产)?怕人(造反)?这些回答当然都有道理,但也都有其片面性。最后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他怕死,像普通人一样怕死。而皇帝需要的私货就与他的这桩心事有关,据说此物竟能让其摆脱死亡的困扰,至于它具体是什么,在这里先卖个关子,请继续往下看。
2 Y. s \* N! }# ^7 y, q$ A
- n3 x) r% k/ O7 n5 k4 t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的外交使团正式从长安出发,再次出访印度,他们的路线与上次差不多,也是经由吐蕃到泥婆罗,然后进入印度次大陆。第二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四月,就在这第二个大唐使团即将抵达终点、戒日帝国首都曲女城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武装打劫。
. J5 ?1 \# `" J$ z, J. O+ A4 G; q u; U$ _( D7 P
对此,田中大神在他那部的著名历史小说中,如同亲眼所见般栩栩如生地写道:
S% i1 p7 l& M- c3 A' K$ J
( L" W8 `# P. X7 ]5 Z! |辛都斯坦平原的暖风从他的身边掠过,王玄策忽然感到了一阵寒意,如同有成百的蚂蚁在肌肤上爬行一般。仿佛是为骑者的不安所感染,王玄策的坐骑烦躁的打着响鼻。7 V2 ~( Q7 N2 q8 \7 } @2 L
+ P7 w- \% x0 l* A2 I* F
在与盗贼团交手后的第二天,王玄策一行再度发现天际出现了滚滚的烟尘,数量则远超过前日遭遇的盗贼团。* m7 v5 z, S T1 D( H% }+ O& O; `8 ?
9 ?. y6 [. N5 w$ \8 p" b1 l9 h, I" r“不会又遇到山贼了吧?这么多的敌人,我们恐怕没什么胜算。”
% x3 G; f% ?, Q
/ b. e/ F6 Q0 U3 P“不过看样子应该不会是山贼,而更像是天竺的正规军队呢。”
# ~9 g: \. S8 j3 v
2 }2 H. s4 q' L7 u) J虽然还暂时无法确定身份,但已经可以肯定对方是军队而非盗贼,数量上大约有两千多人步兵骑兵大约各有一半,虽然其中没有看到天竺引以为傲的象兵部队,但从士兵的那闪着寒光的制式装备上看,这仍然是一直拥有强大战力的正规部队。7 u/ L5 b; Y; u% F) a F
$ u& U7 t! L, R5 g. u
“请问,你们就是来自远方摩诃震旦的使者吗?”+ F% h2 n( q8 i9 \
) |3 f8 n- D; I+ V' _: O# I" T7 C发话的者是安坐于白马上的一名身材魁梧中年男子,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服装上装饰着孔雀羽毛与宝石,拥有引人注目的浓密胡须,一副堂堂的武人之貌,看来便是这队士兵的长官了。& L. w7 P+ Q8 b1 @9 _
) t- v$ H1 A4 i, s G+ X4 D“我便是大唐使者王玄策,你们可是前来迎接的吗?”% Y* F! |: H1 J
5 z5 C, k! I( h4 s“我叫枷逻南,是奉命来护卫你们通过边境地带的,最近这里很不太平,你们还没发生什么事情,真是太好了。”0 J$ M% ?8 }7 P5 v# x2 i1 t f9 q7 t
$ X4 o' I3 Z9 K在向王玄策身后的马车队扫了一眼后,天竺的军官恭敬行了礼,“那么接下来,请让我们护送诸位前往曲女城吧。”2 |" R* v' q+ m2 g+ P1 z+ z' v
; F# o# B6 U( G, u
“什么啊,知道这样还来的这么晚……”,虽然在心中发着牢骚,但王玄策还是没提出任何的异议,“那么就拜托你们了。”7 U7 u2 |, ?) [: `' |9 ]! u
7 Z, w8 Z% i; Z0 U: r d
枷逻南挥了下手,天竺兵们有序的穿插到王玄策使团中,将骑兵队与马车队分离了开来,也就是在下一个瞬间,异变发生了。随著血烟,一名使团的骑兵哀鸣着从马上跌落下来,紧着着第2个第3个使团成员的咽喉也喷出了鲜血。
3 g: O1 ?- B9 w2 _7 Z# S
1 P5 s& R' S+ D# S9 i- [“你在干什么?!难道不知道我们是来自摩诃震旦的外交使者吗?”
0 ]8 ~5 [9 r7 g6 r" X% r. V! A) `* H8 k0 L. l3 \2 D j% J/ V
“就是因为你们是来自摩诃震旦的外交使者,所以才要除掉你们。大家都听着,不用留活口,全都杀掉。”
+ F- m( s1 }, x6 t& Y
" W: ?% {+ [2 u: J* n- q- q“可恶的家伙,你是要抢劫使团所携带的财物吗?天竺王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n# }. C+ K$ k# t# V
4 j+ ~7 x3 u9 ]
“财物什么的虽然也很不错,但我可不敢就为了这个而打劫使团呢。” 狞笑着,枷逻南拔出了弯刀,“我其实正是在执行天竺王的命令啊。”
7 Y" Q" c& f; S) z& k2 U, y. f% A) _' @/ h7 ~
“什么?!”王玄策的表情就如同一幅名为“惊愕”的图画,“天竺王史罗逸多难道下令要处死我们吗?这绝对不可能!”
. H P7 z: S7 O4 B/ G) A. m: I* [& @. M0 v0 M
“我只是说是奉天竺王的命令,可没说是奉史罗逸多的命令。史罗逸多早就死了,现在的天竺王乃是阿罗那顺大人,就是他下令要处死你们的!”, ~, y. Z# R- H1 \7 X3 }6 y/ s
6 d, n4 d6 O8 j& ^7 e; i% Q% d……
8 M3 Z6 t. A/ K* M/ u9 Z' b8 _9 g
. U* n0 i. b; a1 g$ h——以上引自田中芳树的《天竺热风录》
8 h" R& X, P1 l& J/ C. |$ w* i
3 u* R& ~- \4 |; I) a显然,田中大神在此祭出了文学作品中百试不爽的“阴谋论”法宝,然而在史书中这真的发生过吗?9 l5 a; K' T# b& i
5 n( F0 u& |$ x3 P
戒日王被后世史学者誉为“古代印度最后的统一者”,他所建立的王朝曾与大唐一样如日中天,几乎征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北部,其武力也令人心惊胆战,达到了“象军六万,马军十万”那样的盛况。但与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以及其他完全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一样,戒日帝国的基础并不牢固,其兴衰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强大与否,一旦戒日王发生不测,帝国将立即陷入混乱。
( R: m, }( c5 K: M! Z; P! o- B
' H: _& d1 t% C. a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录了一个可怕的梦,当时受戒日王盛情款待的玄奘正犹豫是不是要立即归国,这天夜里他突然梦见一个金人对自己说:“汝可早归,此处十年后,戒日王当崩,印度荒乱,恶人相害,切记斯言!”: {! ]! h, E5 ]# `
$ F$ O2 @ ~, ]& b2 F! h- b3 V4 o4 y玄奘顺着金人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眼前一片惨景,“火焚烧村邑,都为灰烬”。原来,这个金人就是佛教中象征智慧的文殊菩萨化身。噩梦惊醒后,玄奘最终下定了辞别戒日王回国的决心。 _% L8 c r: P! {0 D3 z: n/ p
' ^( ?9 ^1 `6 y9 I1 s, D7 ~几年以后,玄奘当年的梦不幸变成了现实,戒日王于公元647年也就是大唐派第二个外交使团出访印度的那一年驾崩,他生前建立的庞大帝国随即四分五裂,印度次大陆再次陷于黑暗。对此,《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写道:“戒日果崩,印度饥荒,并如所告。”该书随后又补充道:“国家使人王玄策备见其事。”8 Q2 M! t- r) T/ n2 N
" ^: P6 E# t0 h
然而旅途跋涉中的王玄策却并不知道,此时戒日帝国的末日已经来临,而猝不及防的大唐使团成员和他们的团长王长史也都将遭受意想不到的磨难。
7 d0 y2 R* k: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