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逸云三洲 于 2013-2-2 11:01 编辑 ' l, e; K$ Z0 G9 u1 n9 k
+ G1 O# i$ V7 ~6 T女将军还是有的,真带兵的可就很少,而且带一堆团长?谁这么牛啊?史将军史妹妹嘛
$ S1 K+ h1 ^& w# t! C3 @
3 W) z1 |( i6 k% u. u! `4 c大螳螂萨哥哥七亘村捕蝉,小黄雀史妹妹站上榆社枝头,
1 j& T! j: V8 v4 E7 A. f5 M: A8 ~3 Z1 f9 ^: j4 e& G" t8 E
安家小玩童看着热闹,手一痒,拿张网子想哥哥妹妹一网打尽,结果哥哥妹妹跑了,只剩下一堆团长……. i9 `3 p( g* W7 |& m$ V
+ u3 n" Z) Z% Z7 l7 x说笑了哈,
2 c }9 G! ?: K2 q9 b6 h+ M1 H! T; L: l& X- v( o7 v) e
老萨说七亘村、史公子说榆社,都是从陈赓提的头,主线绕着129师386旅。只不过是不同时期的386旅,所以编制有些不同,人事也有些变化。+ _2 M4 d: r5 }6 K3 D. i' O* A
: p' m7 l0 y1 V* l R7 j
老八路是老红军变的,最初的386旅,都知道,是由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改编而来,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这后两个人算是红三十一军原装重新贴牌的吧,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该军的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不过李聚奎是直通车过来的,王新亭在改编之初则是安排在师部任职,开战后才去386旅,但时间上差得也有限。
8 Z$ d! q9 j+ H1 [5 n
( u5 t4 e- u% r- E) j. B" I$ ?陈赓、陈再道就都算新人了,陈再道原是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红军大转身时,该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原四军政委王宏坤出任旅长,陈再道则被安排去386旅当副旅长。王宏坤资历老过陈再道,王任红四军军长时,陈还是该军十一师师长,36年夏整编时,两人分任四军政委和军长,以那时的规矩看,政委的地位无疑是在军长之上了,改编八路军之初没有设政委,以本来就干过军长一职的政委留为385旅一把手,亦非意外。9 R3 X' z% I* i! O8 R d5 E
) o4 a2 E. B/ e8 T4 b: L% x386旅的四位首长都曾是四方面军高干,貌似同类项,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 陈再道和王新亭没动过窝,陈赓和李聚奎则是跨方面军的干部,只不过陈赓是先四方面军后一方面军, 李聚奎则本是一方面军的老干部,长征中一、四方面军干部交换,才去三十一军任副参谋长和参谋长,张总政委跟一方面军闹矛盾的时候,当时三十一军的军长曾想用黑枪干掉李聚奎,还好被九十三师政委劝了下来;后调任红九军参谋长,也比较倒霉吧,为啥?九军是西路军的组成部分嘛,全军覆没,李聚奎是一路讨饭回陕北的,才又回三十一军当参谋长。王新亭就好,他先是九军的政治部主任,调三十一军履新,正好躲过一劫。
6 s% z4 c9 R1 d$ g! q7 o6 _7 j
@. M3 E' W2 l+ L李聚奎在调四方面军工作前,长期任红一方面军一师师长;巧了,陈赓在任386旅旅长前,带兵的最后一个职位,也是红一师师长。红一师师长当旅长、红四军军长当副旅长?也没啥,一来张总政委倒台后,组织路线要重新组织,中央派了不少干部进去;二来陈赓在四方面军任职资格很老,跟后来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参谋长的王树声、倪志亮曾是平辈;他当十二师师长时,36团团长徐海东、34团团长许世友是他的直接部下;王宏坤呢,那时是10师30团团长;李先念是33团政委;陈再道则是11师32团3营的营长,可见陈赓去当旅长,对上对下,都还是交代得过去的。
2 a' [9 L, G0 ]' n l5 V
0 X9 B6 G( t/ }史公子提到之386旅的三子,瘸子陈赓、瞎子王新亭都上场了哈,瘦子呢?瘦子周希汉其实也早已在旅部的,他也是直通车,只不过那时瘦子的地位还比较低,任旅部作战股长,所以要是有人那会子就把整个部队称为“三子部队”,还是比较奇怪的。另外还看到一个说法,指陈赓在听说“三子部队”的叫法之后,自己另起过一个绰号,叫“三子一郎”部队,三子照旧是瘸子、瞎子、瘦子,多的那一个郎,指的是副旅长陈再道,人称拼命三郎。
- z+ H! V) `9 w% |4 n' Q* ^; D1 X& d; ^3 d$ X) {# z
如萨兄言,鬼子陈赓。陈赓既然喜欢鬼子的行头,起个貌似鬼子名的绰号,倒也言之成理;只可惜拼命三郎在位时,瘦子还不够资格称旅首长呢,可见“三子一郎”的叫法或许有,却不会出现在“三子部队”的同时,也不太可能被用做部队的绰号吧。可能后人在时间顺序上有些搞混了吧?真有“三子部队”的绰号,那一定是在周希汉上位以后的事,时间上要晚一些的。当然有人说周希汉是从连级干部一步登天做了旅首长的,那也太小看瘦子了,他那个旅作战股长的顶戴,比连长可大,与团参谋长相当,毛估估,大到中校、小到少校,还是有的吧。) c" t! Y0 D. j# Y7 X3 z, R* l! i
$ g# {7 b4 L0 {$ J! W
好象有点扯远了?不是说团长嘛?那就说说上校们吧。团长们是怎样练成的?用营长们练成的吧?哼哼,是从师长练下来的。说穿了也没啥奇怪,当年红军是用三个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三个师,干部不缩水,日子就没法过了。既然旅首长们都曾经是军首长的干活,(哼哼,瘸子除外),团首长们在红军时代当过师首长,也就很好理解了。
1 h$ Q. i% s* M+ g+ V
" @) c; G3 t* u$ }7 L. J386旅那时初编时就是两个团,红31军91师改编为771团,团长徐深吉、副团长韩东山是原91师的正副师长。红31军93师改编为772团,团长叶成焕、副团长王近山;这两个人,一个是原93师的政委,一个是师长。其实,团首长里面还有一位当过军首长的,谁啊?772团政训处主任谢富治,副主任则是原91师的政治部主任肖永智。团首长里面有个别当过军首长的,营长当中,还有当过师首长的呢,772团初期的干部,一营营长丁思林、二营营长郭国言、三营营长易良品;其中三营营长易良品,在红军时期,以前就曾经当过91师的政委。
* V- P( W; H8 d! Y
" T3 E2 f, j2 V" \萨兄说的七亘村之战,细分分,主要算三仗,第一次阻击战,后两次伏击战;所谓三看御妹刘金定,却不是一个人看的,第一看771团的事,只不过东洋妹挺厉害的,按陈赓的说法:阵地失守…有相当损失。换普通话,就是吃了败仗,消息还通了天,让毛泽东知道了,于是训令集总和各师:
( N5 o% ^/ N! @
6 E7 ^) b V2 W( w6 f' p& V“……你们宜发令于全军,一直传达到连队战士,说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个艰苦奋战的长期过程。凡那种自称天下第一,骄气洋溢的干部,须予以深切的话告诉他们: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反对军队中的片面观点与机械主义。”
/ H9 N% z- s4 I8 S' ]7 Q" h0 H. x/ Z- y/ w
其实四五十到百多人的损失,那时还是很多的,老人家也就是借题发挥,借着这个败仗,告诫全军小心维护种子基金而已。当然771团着实有些大意,失去阵地后,又让人偷袭了,一度还失去联络,吃点批评也应该。
5 [; i* V' d e+ V9 [" Q" B
* S$ c* L7 G+ d8 L7 e& M& B七亘村后面两仗就都是胜仗了,是772团打的。至于那个仗算刘的账还是陈的账,后世七人八主意。当年陈赓自己的记载,指“刘和再道”指挥771团,772团则是直接从他那里接受的命令。" Y+ r# U5 j# B% d( T
5 P2 {' l/ L6 r2 Y3 [/ y' L
刘师长直接指挥771团,还是可能的,应该是该团吃亏之后的事情,当时刘师长他老人家得知消息后,直接奔了前线,招呼部队之余,又直接侦察。护驾的参谋五百年前跟师长是一家,名华清,日后也是个大大的老人家,还专门回忆过这个事情。在七亘村设伏,再看鬼子妹两眼,是不是刘师长在现场勘测后的决定?绝对是可能的。那旅长怎么算?说穿了,旅长请示师长,师长指挥旅长,怎么算账都算得平。萨兄调色板调一调,已经解决问题了。! U8 z# W2 t8 K* Q) k; U% b
# ]8 b4 h2 I! B3 w1 d( K6 ?
其实师长、旅长的帐好说的,伏击战他们都不在现场,直接挥指挥棒,那是团长的事,再确切一点,是772团副团长王近山的事。王近山打仗不得了,现在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他本来又是红93师的师长,为啥改编后当副团长呢?大概这一来是前面说的政委地位问题,具体到叶成焕身上,虽然跟王近山在93师搭挡,资格是老多了;他以前与陈再道搭挡,曾任红四方面军31团政委和团长,随后是11师政委和师长;他当师政委比王近山升副师长都早三年多;所以是个年轻的老干部,并且为人很好,当年长征中就是他力阻军长打参谋长黑枪,李聚奎才有命带386旅打鬼子嘛。 [8 l- l2 N& C9 k
+ t# R1 ^* {+ Z! a" m* A' r1 W除了参谋长,旅长跟他也好,其实两人在386旅共事的时间并不长,八路军中,叶成焕是牺牲得比较早的重要干部,38年4月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的,但不是直接就死在战场上了,而是负了致命伤,抬下来以后,陈赓去看过他,人已经明显没救了,据陈赓自己说,探伤后难过得不行,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叶成焕的警卫员,更是一直在哭。可见叶上下人缘都很好,这个人要是活下来,中将是起码的。
H4 E' T; q, Y
7 `: o* G: T& C" Z3 J接替叶成焕任团长的,似乎是易良品,他也似乎当过该团的副团长。前面说过,772团初期几个营长里,易良品在红军中任过的职务最高,所以他升得快些,大概是这个原因。38年的时候,八路军已经正式恢复政委制度,旅里面,瞎子已经从主任改当政委,772团这里,政委是改编初期的政训处副主任肖永智。日后的大佬谢富治,早前已经调离该团了,谢主任以前在红军里就有过当军政治部主任的履历,解放战争中成为陈赓的搭挡,所谓陈谢大军嘛,解放后当然更了不得,死后不得了,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了。
+ _7 Y+ m& a9 n8 Y$ X: d: X( M: D2 p4 l' E, q, \1 S5 `
可为什么是易良品,不是王近山?他早前也出去了。老红军老团队,是当种子用的,八路上前线,种子们就遍地开花了,这就意味着调干部甚至成建制调部队去扩军,772团的一营就调出去做底子,建立129师补充团,带队去的就是副团长王近山。这是不是上面给王近山一个机会升团长?很可能的,但最终提任补充团团长的,不是772团副团长王近山,而是771团团长韩东山。王近山最后升团长,是在385旅,任769团团长,那是红军团,当然比补充团团长含金量高。不过时间上似乎有腿,当初选东山不选近山,可能另有原因?
/ u1 {# f, S3 _; c, T9 i$ o9 Y: M2 V; @
会不会跟资历有关系?两人在初编八路军时都是386旅的副团长嘛,而改编八路前夜,韩东山是红91师副师长,王近山是红93师师长,那不是王副团长的基础还高一些?未必了,这两人在红军中是差不多时间升的团长,韩东山略早一点点,但当师长就早很多了,比王近山早两年多。后来在陕北,红四方面军干部大进修,25师师长韩东山也去了的,毕业后,也可能是位子没空才当得副师长,反正红军里这样的事情也多,当年36团团长徐海东受伤,不肯等伤好要提前回老部队,可团座已经有人补了,师长陈赓拗不过他,说回去可只有副座了,徐海东也干。当然陈师长后来抽空子就把人家补回去的。
" m. L1 ] r6 T0 o* Y( j% W3 q+ }+ C. k% {4 q" y9 j* |' Y
选韩东山长补充团,是不是有这样的考虑?但也可能是不可抗力,因为王近山在任769团团长前,受过一次重伤,要是时间就在编补充团那一阵,很好解释了。不去管他吧,反正东山近山最后都升团长,时间也差得有限;而且更重要的,两人都是战争年代的幸存者,都等到五五年将星闪耀,当然近山战功大,比东山多了一棵豆豆;可惜不久彩旗飘红旗漂,漂出家去告诉领导,王近山肩上,于是多了两颗豆豆,外加两条杠……都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了,不多说了。7 r) i' i( I8 F8 w$ D
8 n3 |: @6 h) W' A7 B
而在772团升职的两位主官易良品、肖永智,都早已牺牲在抗日战争中,不过都是离开772团以后的事情;两人都升为旅级主官,易良品曾任新七旅旅长,1943年在河南西高庄战斗中牺牲,时任冀南军区六分区司令员;肖永智曾任新八旅政委,1943年在山东陈官庄战斗中阵亡,时任冀南军区七分区政委。
0 L7 ]1 N$ F" f! _: l8 F: o B/ x1 z0 x& R0 h# |3 g+ ~
对了,补充团还有个参谋长,就是从旅部调来的周希汉。这个团后来编入386旅了。386旅在八路大扩军中自然也不只是播种机啊,种出来的它也要收成的嘛,仅以团的编制而言,也是有出有进,进多于出,百团大战的时候,已经辖四个团了。# ^" g1 x! D* K/ p
5 I0 P% D0 r$ q ^
啊哈,说了半天,这才到了史妹妹的地盘。不过榆社的帐,貌似比七亘村的难对啊,难对也对一对吧,所谓有坑大家挖,有水大家喝……
& n% {4 @# _& m- K* L
! K/ T* C. @9 N& p$ [) x8 E6 [( o0 q# {待续- Q% [: W' ^9 \$ x/ w: _% u3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