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7-18 09:55 |
---|
签到天数: 698 天 [LV.9]渡劫
|
最近重读水浒,温故而知新,对晁盖之死有了新的看法。% m- ?; t3 f' @/ M! M
$ l/ G$ c' T1 `2 {( E9 q) p
《水浒传》中是这样描述晁盖之死的,在攻打曾头市前三日交锋无果的情况下,第四天,有两个和尚投奔献计劫营,晚上劫营途中,发现中计,即刻撤军,走不到百步,伏军四出,晁盖率部“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箭杆上刻有“史文恭”三字,又是一枝药箭,晁天王终不治归天。
7 I, _% n! T8 ^1 _) x G% u- x3 ?8 T, q+ T" ?( w
至此之后,所有人都认为史文恭杀了晁盖,但细读之后,我对史义恭杀晁盖这一定论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认为杀晁盖另有其人。: [% m6 `: X5 |* e% |* a
( ?1 m; P4 p9 D. {; `5 s原因如下:
2 z, E: n8 \' z7 g
e+ r. d5 d) L一、金沙滩饯行
% W4 ~( w1 a" l( a5 k' @9 n
% M1 |3 f) h+ @4 ?原文如下“忽起一阵狂风,正把晁盖新制的认军旗半腰吹断”金沙滩在梁山泊山口,从地理角度来分析,山口的风一定是大的,但大到了将新制旗杆栏腰吹断,未免有点夸张,为什么宋江若干次出征,毫无意外,而晁盖唯一的一次就蒙上了这样的一层阴影。这很值得思考。而旗杆被吹断也无外乎于以下几种可能
: }1 ~, c/ \% t8 Y/ p7 a
! b8 }' _% D3 ^2 o) ]①上天预警,希望晁盖不要出征
9 z! n3 g8 I/ B3 D
: J( `" b8 f2 m②风力太大,吹断旗杆
1 l+ L3 [. s" F1 j: W" Q2 G q6 Z8 v: a$ A/ x: ?( z
③有人在做旗杆时,动了手脚,故意制造凶兆,为晁盖遇难做舆论准备。
! d4 r4 Y$ I* _0 C8 P! ]4 l
7 W; D$ X! U( P+ L& _二、在吹断旗杆后,宋江等的劝解4 H/ R5 M; j$ @' O' O
" ?& A6 P' G' D1 h3 I3 D3 U- N9 {旗杆吹断后,吴用是这样劝的,“此乃不详之兆,兄长改日出军。”
7 M% H( _" W: O9 T$ ^9 o* W' _. D p, T4 P3 Y4 v/ \2 L6 W9 M
宋江劝的更绝,“哥哥方才出军,风吹折认旗,于军不利,不若停待几时,却去和那厮理会,未为晚也。”
6 _1 s8 p% j0 G9 |2 ~+ {6 Y) j0 |# A. r, j( R) T6 t7 c# M( d7 R T
在中国军事风水传统中,主旗被折预示折损一员大将或主将,这简直就是常识,而宋吴等人的劝解很耐人寻味,并未劝阻晁盖撤军,而只是说过一阵再去。
# j4 w, a+ L4 k$ V7 B, n, g6 t+ r8 j; H1 a6 ]5 S$ H; |0 G
我不知在这样的劝解下有几人会听从,想来晁盖也是骑虎难下,“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1 z4 ^4 K7 z; W- ?1 _" ?/ j' ~
- {6 H* T; i- L, I
三、箭杆上刻有“史文恭”% c, @- R9 | a/ N
8 Q$ R9 t/ x3 Q- ^' y
晁盖夜袭曾头市,发现情况有变,“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遇伏后,晁盖“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
1 Y* a+ E. y1 x+ j8 e1 i- Q2 p; [. L |' d% P
通过施公描述,我们知道晁盖中箭是在回营路上,即面向本方营寨时中的箭。
P% q$ _8 }* K
8 e2 W2 \7 y1 a& x! @我有一疑问,在两军对垒设伏时,作为曾头市主将的史文恭,不作镇中枢,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反而跑到第一线去当射手,舍大义而拼小力,似乎和史文恭“三日不出战”耐着性子和晁盖磨,引其入套的一贯作风不符。
$ Y( j5 ^1 m: W) d' n: s6 R# H
5 H5 A8 |6 i P' k而且文中从未描述过史文恭箭法有过人之处,他是如何在夜色茫茫中一箭射中晁盖的呢?9 B1 S0 U; e2 k! m, r
9 E, @ f# |5 P/ r3 Z. z# I四、晁盖死后,双方的反应% J, s+ [# ~3 i+ X$ J: o
9 w# f* G5 u3 H3 y曾头市唱有一首歌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交锋过程中,曾家五虎之一的曾魁也曾说过要捉晁盖请赏的话,这至少证明,曾头市是死心踏地和梁山为敌的,也不怕与梁山为敌的,而且在第一场战斗中,曾头市大获全胜,以弱胜强,且击毙敌方首脑,这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战绩,但是铁心和梁山泊为敌的曾头市却从未宣传过,而且在二打曾头市中,两军对垒时,曾头市也从未提到过这一大捷,用以打击梁山土气。 A2 h8 b% A" t3 @
( e6 P3 g% v2 f8 L1 N而梁山方面也很奇怪,在两军对垒时,宋江也从未公开提出要为晁盖报仇,或指出双方曾有过这样的仇恨。
+ {! _9 b. R& }8 L7 @0 L Z1 Q5 q
" o m2 b! h* _/ h4 B" M& ~+ U+ V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认为梁山泊二打曾头市是为晁天王报仇,实际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二打曾头市,夺马方为原因,为晁盖报仇只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幌子,而且是个不光彩的幌子。
9 s9 ?+ x& a3 H
2 V3 j2 \+ R! C* {- W- a* X在曾家二虎丧命后,曾长官下书是这样说的,“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因:“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 ~; V; j. i9 ?" `, ]
9 g# z1 M6 m, u$ [我抢你几匹马,放几根冷箭,至于有这么大的仇吗?今天我儿子也死了,这罪我也算赔了,咱们讲和吧。……哈哈,原来曾头市压根就不知是他们杀了晁盖。! O. \* p% f& i! H. K2 _
% h! {7 Y/ v. A6 a. w" l6 J; i宋吴二人的回信更加印证了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梁山泊与曾头市自来无仇,各守边界,”“若要讲和,便须发还二次原夺马匹,并要夺马凶徒郁保四,犒劳军士金帛。”
: A# n3 F% v1 V6 r3 s! V
9 c; `& L6 s8 S7 o6 S! G看明白了吧,两家的冤仇不在晁盖、史文恭,而在于马匹,大家有点自作多情了,而且这个仇也很好解,还马交点钱,再交出一个人,这人不是史文恭,而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郁保四,这还不耐人寻味吗?* j# x- q; R, ` F T8 P8 S B5 D
. Z2 Z7 U' \- p! B. h
五、晁盖遗嘱$ e3 ]+ O9 P3 m% b0 E* l
& K; D+ |% ~0 F. B, y* z0 w3 w/ S. z
智取生辰纲一案曝光后,宋江冒天大风险通知晁盖,使得晁盖死里逃生,而晁盖自此后视宋江为再生父母,见一次,必让山寨之主一次,凡此不下五次,而且都是在公众场合,只有一次没有再谦让,就是临死之前,他放下遗训,“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一下子推翻了他以前所有的推让之举,是什么让晁盖做出了这么大的转复呢?晁盖是不是在临死前发现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转变,等于直接否定了宋江继任的可能!因为大家都清楚,山寨之中能捉史文恭的人太多了,但宋江却是绝对的不可能之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 G6 L2 Q3 R9 T. y9 q% R
z* B! k; Q3 m$ p% w3 d, @. z六、晁盖死后宋江的反应4 v1 ?2 V. O% A/ Q" `: E
& c& G0 T% z/ ?
晁盖中箭后,宋江即不求医,也不问药,“守定在床前啼哭”——等着他人死。2 K/ E- `! g, x* T; Z
8 m7 ?/ f; s# v7 L+ S2 D晁盖死后,山寨不可一日无主,有晁盖遗嘱当前,梁山泊理应墨纟至出兵,立即为晁盖报仇,然后拥立新寨主,但是宋江却“每日领众举衰”,“无心管理山寨事务”,寨中事务一乱,大伙只能推他出来收拾,且宋江一坐到主位,即刻发了一大通号令,把山寨大小职务安排的有条不紊,哪里象是哀恸过度乱了方寸之人。
* V/ F$ l+ h8 J. c" Y0 A5 |' y0 R
2 v$ ]" [; p4 p% @/ t1 p根据以上几点,我认为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之手,而是另有原因,而这个原因其实《水浒传》里已经讲到了。
9 K o. P5 h# W- J5 C! e
; @; m7 E5 {5 E/ b+ q一.白龙庙小聚义
4 q6 [/ F: l: S1 T6 _! T7 I9 J) Y- q
劫完江州法场齐上梁山,山寨中共有四十位好汉,晁盖此时便又要让出山寨之主,宋江坚辞不就,坐了第二位,吴用、公孙胜做了三四位后,宋江喧宾夺主,“休分功劳高下,旧头领重主位,新头领坐客位”,读来轻描淡写,但实际内容丰富,本来一到梁山大家便是兄弟,不分你我,按功劳排座次,并且应该紧密团结在以晁盖同志为核心的梁山泊中央周围,宋江硬要分宾主,咄咄逼人,旧头领才9人,新来的头领多达27人,这样一来人为的阻止了头领间的融合。
# ?' c' [! @) C: d- X
. J! \4 d$ _- a- n2 c1 b我们可以替晁盖想想,千里跋涉救宋江回来,又多了众多好汉,本是一桩盛事,庆功宴上,被宋江这么一搅,两列好汉众寡悬殊,壁垒分明,晁盖居中,又怎能端坐,新头领的喧嚷,反衬出旧头领的寒碜,身旁又是顾盼自雄的宋江。
* ?0 R! z+ N7 l X% U8 T/ x9 z2 O+ ^4 \0 [3 [: L; J7 {+ v% p* q4 Q
这哪里是庆功,简直是受罪!
7 I t: ?9 }' v6 B( s: A5 @7 g7 g' E( q" v
二.出征* V: U% z2 I* U2 H: S ]9 ]/ F
" f$ t; i2 | R2 X5 W宋江不以山寨大义为重,把梁山头领视为已出,培养心腹不让晁盖染指,每逢战事,“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使轻动,”使得晁盖一、指挥不动新头领,二、结识不得新好汉。宋江出征,新到的好汉越多,旧头领的比例越低,晁盖的影响力越弱,晁盖能出战的唯一前提就是打恶战、险战。
) c, }; q4 b5 q1 b8 J% U" j2 s
/ f- y5 s) S2 `, }/ S三、晁盖的话+ z2 l3 f7 e5 p. H9 g# [& I& ]
' b$ ]. `8 O5 z. m. q ~1 R打曾头市时,宋江不让晁盖出战,晁盖这回是这样说的“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一山之主,居然还怕别人怀疑自己和属下抢功劳。可见晁盖当时在山寨中的影响已大幅度下降,他也深深感受到宋江咄咄逼人的威胁,明知此战危险,仍然要挺身而出。
' Z! a0 c8 \- O3 q0 t1 _! L, @- r* a$ g2 B1 [+ n
在夜袭曾头市中,林冲要替晁盖劫营,让晁盖接应,晁盖是这样回应的,“我不自去,谁肯向前”,八个字里,透出多少心酸和无奈,堂堂一寨之主,令不能行,只好自己在前杀开一条血路。4 E* z" t4 k) o
. \' c' I. ^& Q& S6 x* C6 f0 G四、下属的话
9 ^4 v! s- {3 p4 ?: Z! w# Z, [" h
晁盖中箭后,除三阮、杜迁、宋万护送回山外,剩下15人商量时说“不想遭这一场,还应了风折认旗之兆。”(舆论效应出来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曾头市急不能取得。”而呼延灼一句顶死,“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而梁山泊被劫寨大败而归,只有戴宗一人信令撤军——哪次宋江吃败仗,晁盖不是倾山寨之力营救。$ s! k' k8 X% L$ V1 \: H
* @" y) ^: y& A. G Y以上几条已充分反映梁山的权力斗争已进行的一个关键时刻,晁盖作为一个直性子的人,已不符合梁山泊的发展,他出兵曾头市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一定要被史文恭杀害。
/ u2 c2 _2 r( ]$ [9 b3 C. U1 `% |5 ?5 N1 [% K6 V% A- R1 ?+ ]
如果史文恭没有这个能耐,那就由有这个能耐的人替他完成这个任务,梁山伯上箭法如神的人只有一个——小李广花荣,而他又正是宋江心腹的心腹。
7 |; R. n$ V# ]# y/ E! R6 P) _( E- E. U! v# a" S# ]; {& g
所以我的结论是晁盖并非是死在史文恭箭下,而且死于权力斗争,死于暗箭,直接策划人是宋江,执行者便是花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