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贺岁 -- 南沙沉舰的秘密 下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3-1-4 22:36 编辑 / U: X/ ~& K/ h3 Y/ {$ k/ E- J( |4 o
U8 n9 D$ R- r* C" N' N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
+ N$ o" o) M" f4 L. G4 x
# g. U( p( |& d7 x
+ _! e3 k6 h2 m吴立新拍摄的沉船照片,舱壁上的弹洞清晰可辨 0 w! ~4 e( \" q, X$ I
; }6 Y7 i" u r- D, f) w* Q! R
应该说吴立新等人对沉船的“探险”有点儿游离于计划之外,不过他们原来准备拍摄的珊瑚自然景观和海洋生物课题都已经完成,同行的主编单先生是个好说话的,倒不介意大家多花些时间发现点儿计划外的东西。& y/ o0 a6 {; D) l j
* a/ @1 L: f( I% U: Y第一次下潜没有找准位置,还是舢板驾驶员的记忆好,由他定了方位,第二次下潜,吴立新果然找到了沉船和昨天助手提到的那两个圆筒状的东西。
: R7 z0 p1 }# {4 V8 s+ k4 C! B- N- O
吴立新描述,他看到的这两个圆筒长约八十厘米,直径一百毫米左右,一端封死,另一端则有一个密封盖。老吴试着用手去打开盖子没有成功,于是图穷匕首见,抄起潜水刀开始破坏性作业。他切开了那东西塑料外壳,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但等看明白那是什么,吓得老吴一蹬脚蹼,掉头就跑 – 原来,那里面竟然是一枚火箭弹!
* n# M M+ ~" g* G9 M( x4 [0 j. a! H! M: v1 @: J4 D
敢跟火箭弹玩命的,我只见过《环球时报》记者邱永峥一个人。这家伙在朝鲜延坪岛炮击事件后到韩国采访,在弹着区发现一枚未爆火箭弹后抓着尾翼一边讲解一边又拉又拽,老萨看着镜头,觉得拍摄邱永峥这一壮举的摄影记者手都在抖。
9 B3 B% T2 [2 F, E { \. K, o: G, A+ S# U M0 z
吴立新虽然也是身经百战,但多半是和鲨鱼海龟之类打交道,与邱永峥这种经常往阿富汗跑的怪物自然思维不同,发现抓着个未爆危险品,第一反应就是逃跑而不是一探究竟。
: ~8 C3 ?7 d) Z2 G* q# U
! s$ W0 v- o; \
吴立新拍摄的沉船 / a) ?8 F& e8 B% n3 E, K+ Q* ~
) P1 D# B+ T- k, h好在火箭弹乖乖的,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N* |% I( @; A J+ y p
5 v d5 B" U8 l6 J/ T经过这一番折腾,除了另一名摄影师马宏杰坚持要下去拍沉船附近的蝠鲳,别人都不敢造次了,大家商量了一下,将此事报告了赤瓜礁上的海军部队。5 M, I4 ]9 I" l" a% z0 z0 }6 e
- I3 F, c2 K6 E' f) j
这样一来,倒把这条船的情况弄清了一些。守礁的一名战士告诉吴立新,那条船应该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次海战中被我军击沉的一艘越军运输舰,后来我编队撤离后,越南人还偷偷来探摸打捞过。+ n: \( ?& ?2 N% ?
3 l, X! _ H9 Q6 d0 A5 d
因为还有进一步的拍摄任务,老吴他们没有做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但给出的信息对于判断这条沉船已经足够。; y: [8 h1 Z3 [. O7 ^* `+ `7 ]
8 N% Z8 w2 n8 G1 i上个世纪,在这里唯一发生的一次海战,便是1988年3月14日发生的赤瓜礁海战,在那一次战斗中,只有一艘舰艇被击沉,那就是越南海军HQ-604号运输舰。从吨位,时间和破坏情况看,这艘被吴立新他们发现的沉船,正是被陈伟文海军少将指挥编队击沉的这艘越南军舰。7 b, t8 a) \/ y# V! r
# U0 |+ ?$ }& z, f9 G+ O: n
越军HQ-604舰舰长,是越南海军“人民英雄”,在赤瓜礁海战中阵亡: u* \ U2 [4 F" v( o
1 l( v- g, r& O0 |! d R" f
说起赤瓜礁海战,不得不谈一下此战的背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始加强在南沙海域的主权控制,并切实在尚来得及掌控的各个岛屿上修建相应居住与技术设施。1988年,中国海军派出舰艇编队前往南沙群岛,其出航目的主要是因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应项目,在南沙群岛建立海洋观察站。这一海洋观察站的地址最终被选择在永暑礁。同时,我国海军编队也对华阳礁、华严礁等岛屿和沙洲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权宣示,在一些岛礁上修建了用于维护我国主权的军事设施。/ Y9 O/ @) F; k% g: X
! v6 i$ x6 ^) W. B3 y
只有从地图上才会理解这一行动背后的含义 – 在南沙群岛,目前占据岛礁最多的是越南,占有南威岛等二十余岛礁。我国台湾占据的唯一岛屿太平岛,虽然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但却位于整个群岛的北端,与南方各岛相距遥远,不易整体掌控。中国大陆实际对南沙进行控制的脚步比较晚,虽然所余岛礁大多位置不好,自然条件恶劣,但对占据岛礁并不是没得选择(反正都是要人工扩建的)。到八十年代末期,大陆所占岛礁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是沿华阳-东门-永暑-南薰-赤瓜组成的一条弧线,恰好将越占北部诸岛和越占南部诸岛分割开来。九十年代我国唯一增加的驻防岛屿美济礁,恰好在永暑礁-赤瓜礁的延长线上。
0 i8 k! O- y: x, A f* \+ j8 ?
& r! Z+ \2 w9 ^6 ?% Q2 h9 Z) s
这一示意图与实际海图略有偏差,应该是渚碧礁,永暑礁,华阳礁为一竖,永暑,东门,南薰,赤瓜,美济为一横,组成一个略似十字架的形状。这样,从越南本土到南沙的船只必然受到这一竖的监控,而南威岛等越占南部岛礁与南子岛等越占北部岛礁为一横所切割,从一个整体变成了两个部分。越南方面在南沙群岛的所有行动,在这道十字架面前无所遁形。# Z6 N' X+ W8 J! q, N; K0 I
4 p" ` p; U2 H; E# ]5 T [, I以当时有限的海上力量,虽然控制区不大,但这个布局应该说是给了后人在南沙群岛最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空间。' D# E' ^' }) a/ ~8 _' E
+ \& m* p8 d4 L5 f% {2 O: P
而赤瓜礁的位置尤为重要,如果中国方面不控制它,永暑礁的东侧就会变成断尾,更不可能如今天这样把十字架的一横伸到美济礁去。而如果越南方面不控制它,就失去了其南北控制岛群之间最后的一根系缆桩。5 C1 s: A% b; I% Z# ^
! [ V3 a! E! M) B2 x
于是,本来除了渔民没人注意的赤瓜礁,便成了双方争夺的战场。& ~, F8 r# z* f( R' r
\- q/ h" `% @0 p$ z7 C不过,综合国外相关报道,这一次赤瓜礁海战实际上属于一种擦枪走火的典型案例。8月14日,中方在赤瓜礁实施国防工事建造及主权宣誓活动的人员进入赤瓜礁水域之时,遭到乘舢板赶到赤瓜礁的越方人员阻挠,越方人员也开始打夯修建工事。中国海军人员登岛人员与越方展开了对峙,在大学生军人杨志亮伸手拨开一支越军士兵的冲锋枪时,对方的枪响了,子弹击穿了他的手臂,造成粉碎性骨折。礁盘上的枪声响起之后,我方军舰上人员注意到登岛人员几乎全部倒在水中,认为登岛的我军人员损失惨重。陈伟文少将(归国后才授衔)回忆道:“开枪开炮的权在军委,还击的权在编队指挥员,就是我了。我随即命令,“立即还击”“。战斗立即开始了。
. ^. Q/ D5 f9 }( L
% y6 V/ r6 A9 U x3 Y/ C
受伤的杨志亮 ( m) ~! D# l1 y
在短短的海战时间内,陈伟文共收到二十六份电报。其中有14份是指示编队“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的,占了电报总数的一半多。如:“严格执行政策,不准撞击越舰”;“阻止越军登礁,但不主动开火”;“如果越军炮火射击对我不构成直接威胁,我则不予理睬”;“不主动惹事,防止吃亏”;“不要再主动攻击,特别越军是运输船”;“其他方向敌不开火,我不开火”;“不再扩大事态,尽量避免与越军舰艇接 触,以不丢失己占礁为原则”;“不要主动拔越国 旗,不主动动武,如越火炮未向我开火和对我未构成直接威胁,我不得开火,切切!……% _# u. O( u* w) H. }3 y$ E6 ]
' r t" R" y# A- ]7 _, G, ]
是上级机关脑袋有毛病吗?
, _' ]6 a# O2 J) W8 b1 t; k, @+ h# O
+ y* k* ?5 W( U7 Y7 Y赤瓜礁海战之前,就跟这次被日本人逼得去钓鱼岛巡逻前一样,对于我们的海上力量能不能把任务完成好,谁的心里都很没谱,解放军毕竟是陆军起家,对在海上和对手交锋,当然会表现得很谨慎。要好多年以后我们才能明白这一仗对中国海军的价值,甚至对于中国海洋政策的价值。这一仗,让南海上各国对于中国海军都产生了敬畏,而我们,则有了更大的自信。
$ G( m. H8 C9 ]% y
6 ?0 q) @: y8 C! _2 ]. X' N1 V不过,在战术上这种没谱还真不是没道理的,战斗到中间,陈伟文才发现,紧急增援而来的566号导弹驱逐舰,连导弹都没有带......5 G# \/ f9 \5 ~/ b+ W4 v' o. k
4 s9 k8 J# e% ^$ b9 U
战斗打响了
" R* S9 B, r& p" z' d* B; k[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