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7 07:31: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集演施肇基到天津夜见伍连德,其实是施肇基来电, 伍连德去北京见的他.编剧这么编大概想写个三顾茅庐吧, 但这是不可能的,就拿现在来说,外交部要派山东的哪位出国办事去,难道外交部副部长要亲自到山东跑一趟?
电视剧里这么一演,心眼多的能把施大人看成口蜜腹剑的,大家都不愿意去,他到天津给伍连德戴了一堆高帽, 伍连德刚一同意,就马上说就靠你了,这不是给伍连德下套吗?
首先,不是没人去.电视剧里就提到太医院,这编剧对1910年的中国的印象还是1010年的水平.1910年的时候王公大臣家里有病人已经普遍请西医了,谁还管那个破太医院?
还是那句话,为了突出一个人而抹黑其他人是很不道德的.清廷先后派了几批医疗人员去东北,那些人都义不容辞地去了,没有宁愿辞职也不去的.和伍连德同时考虑的还有海军部总医官谢天宝,他也没说不去,而是要先拨安家费,因为这一去能不能回来就难说了.选伍的原因有伍不要安家费因素,更重要的是伍是剑桥毕业的,谢的丹佛大学毕业的,伍有英国背景,谢没有洋背景,这就和今天在一位哈佛毕业生和一位非洲某大学毕业生之间挑选一样.
电视剧里给伍的官是大清国总医官,其实是东北防疫总医官,这是去防疫,要那么大的官名干嘛?
归根结底,是编剧不了解哈尔滨的大背景.
就拿傅家甸来说,电视剧里看着就是哈尔滨一村庄,实际上相当于今天北京的浙江村,只不过更大. 哈尔滨虽然是大清国土,但基本上被俄国人控制,居民也大多是俄国人,超过十万。中国人基本上住在傅家甸,有二万多人,此外城中还有不少日本人.
哈尔滨当时很繁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豆交易市场.东北大鼠疫还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人口压力,这个压力最终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8年大流感解决了,因为全球死了上亿人.大豆便是解决人口爆炸的一个办法,吃不成动物脂肪和蛋白,将近吃植物脂肪和蛋白吧,一战之后欧洲人真揭不开锅了,更靠大豆了.因为东北的土地一直没有被开垦,因此成为大豆的主要产地.在哈尔滨的中国人主要是为大豆运输中转做苦力的,傅家甸便是这群民工的住处.
施肇基任职外务府前,正是在哈尔滨担任道台,这个道台是外务府派的,因为在哈尔滨要和洋人打交道,尤其是俄国人,并非地方官员.
电视剧说伍连德本来是受命去奉天的,自己非要去哈尔滨,也是没有的事,他就是被派到哈尔滨的,因为哈尔滨是这种情况,有非常浓厚的外交色彩,清廷才不得不全力以赴,去主持防疫的人员也必须有国际背景,这样才给了伍连德一个大舞台.
这就是东北大鼠疫的历史背景,这部电视剧根本就没有写出这种惊心动魄的大历史来.
就写到这里吧,下面的集也不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