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抗日共匪俞平伯 下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2-11-29 23:21 编辑 ! W- \. P" W8 ~5 p- q& f; y$ |
+ v( C: K+ A3 Q' H) j
【爱吱声论坛专用文档,谢绝转载】6 d4 P, V1 n* Y; l% l. w
在这份名册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员的名字下面带有含括号的“抗日”二字,有些人则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d y" D' Q! h1 q
Q% U$ w- B; O4 s3 U
仔细阅读该文件的前言,才明白其中奥妙。
F0 J1 S" n5 S! o \
: v e0 I! b7 N) [% J$ ]9 x这段文字翻译过来内容如下:+ W3 n/ {/ S4 L/ v
8 W' W* u: y% {; \6 U一. 在华北,共产党以顽强执拗的信念抵抗到底,已成治安肃正之癌。现状是他们始终在这里坚持,因此我方针对其干部必须全力以赴以求将其击灭。
& J) U7 l9 m* ], v6 p/ @! \" w$ f: N
本名单主要是为扫荡作战和其他诸工作用而制作提供,收录了华北共产党/共产军(匪)主要干部。因其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各兵团及各机关将各自负责地区内其主要干部名单予以逐次补充胃药。( w( D& m% Q4 b+ ~. F1 H3 c
2 G# x7 m y, x. q' r二. 名单中标有“(抗日)“标志者,其共产色彩并不鲜明,但皆为激烈的抗日分子。故此,也将其一并列入作为参考。
( h: b% G9 @9 F3 b$ Z 昭和十四年四月 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部
+ ?6 U8 y2 k+ A) _/ X! M' T- h5 d% u$ l! o) o5 `4 w* ~, M
在翻译的时候,为了让语句更加通顺易于理解,其词句并非一一对应,例如,日方使用“讨伐“一词,翻译是译成”扫荡“,这个词对我国读者来说显然更容易明白其含义。
5 @4 E7 X, Y$ \; E& A: F4 s
5 c* o7 o4 a8 q' E9 X6 S原来,名单中的人员是分成两类的,如周炳琳等带着下标的,看来日方并没有把他们当做共产党,而只认为他们属于激烈的抗日分子。然而,从日本人把他上了黑名单来看,不管他是不是共产党,我们在幼年时所知道的那位有骨气的朱自清先生,的确是有骨气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俞平伯先生恐怕还是难逃“抗日共匪”的头衔,因为他老爷子的名字下面,并没有那个标志。他和习仲勋,杨成武这样的真共产党是被并列的。
6 u, O3 m1 H& |. p& g U1 T1 x I: q) O+ h* e6 l8 _3 X5 Z5 V
俞平伯先生真的是抗日分子是地下党?% k4 v( l$ R" Q" k+ c
W) i, \, B* b1 o4 r+ }) v: l
根据现在掌握的历史资料和俞先生的生平来看,抗战时期一直生活在北平的俞先生是颇有民族气节的。他虽然以“亲老”的原因留在北平,但是固守清贫,拒绝日伪拉拢,不肯出任伪职,包括与他关系密切的周作人劝说也不能改变其初衷。俞平伯先生在抗战后期加入了红色外围组织中国民主同盟。然而这个被称作“小民革”的组织成立于1941年,1939年的鬼子不可能未卜先知。同时,虽然八路的手枪队经常在北平城里活动,俞平伯先生似乎也没有参加什么组织游击队或者狙杀日本兵一类的体育运动。
% U, G9 |( D! m$ [- D: D5 \
* U7 G+ Y, }( @: z% e" `9 A这方面,有的知识分子走得十分超前,例如负责清华大学校产的叶企孙先生,为了帮助冀中的八路造军火,一次两次地送人到游击区去(其中有牺牲的,也有不幸殉难于政治斗争的,但在抗日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次四次地发去大量经费(以至于战后盘点,发现叶先生把本来准备建清华成府小学的经费全部交到了八路那边打鬼子)。冀中的地雷那么厉害,叶企孙先生等清华人是有很大贡献的。2 ~5 O! a; R$ X! _0 A1 ~
- t: g( ^+ S5 G: d L叶企孙,建国后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文革中备受委屈,但终获平反,人们才恍然发现,两弹一星的元勋,几乎都出自他的门下
/ u# P& M; t2 \ ^从对抗日的积极程度和与共产党的关系来看,叶先生总比俞先生更应该被戴上一顶红帽子。然而,在这份名单中,却只有俞平伯,而没有叶企孙。( _, z6 K3 N/ Q1 V0 T$ R
4 r! r# f" t0 v) a; X* V是什么使日方发生了误判呢?现在看来,双方做事的风格与此大有关系。俞平伯先生虽然是纯文化人,但在言论上不时流露出反日倾向,与朋友的书信常有黍离之悲。叶企孙先生虽然送了两百名专家到根据地去,平时却很是低调,日本人想找到他都不容易。
1 u% V3 A% B3 c( r+ H* X3 F! G
4 T( m4 C5 \- [: O叶企孙先生怎样用低调的方式协助抗战呢?这方面他干得可说谨慎而又稳健,堪比最优秀的地下工作者。我们看看冀中兵工重要负责人张方的回忆吧。张方回忆,一次在清华的帮助下,八路军从北平运回大批军工物资,其中包括 –足球若干个,大量铜板,某传教士提出购买的大号猎枪子弹若干(口径绝不适合八路的任何枪械),北大洋教授们给学生的关于肥田粉的英文学术交流论文若干篇,并非能够用于治疗红伤的中药一批,银首饰,甚至还包括以某人去世名义购买的冥器等丧葬用品若干。
3 Y& `5 _: ^+ o& ]8 R
3 A4 T6 f# W& n( @) g( g, j7 d' J: F, _别说鬼子了,老萨当初看到这批东西的时候,也是想破头也没弄明白它们和土八路的兵工厂有什么关系。直到看了回忆录中随后的说明,才恍然大悟,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脑袋厉害。
5 v6 _ u4 o) h# h }, t
; R( U# s# |" P# Y p% A大伙儿想得明白吗?老萨卖个关子,回头专门说明一下。
. N) ^' {- y3 i0 a$ c- w
, v5 m! S4 m n& d4 _* j* U: x8 e现在看来,这份情报里面,如俞平伯先生的资料,大约日军是不太准确,俞先生可能只是有抗日倾向,但并没有被在清华活动的共产党考霸张甲洲发展成红胡子。/ }: q: k9 E- x% ]6 e2 Q
3 d3 O' ~2 q2 K6 N9 M8 O' `* C也有相反的情况。比如,该名单第四十六页,有“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温健公”的记录。根据说明,这表示温健公先生属于热心抗日,但并非共产党。实际上,温健公恰恰是个老共产党!他并非清华教授,而是天津法商学院的政治经济学教授,1930年开始留学期间竟然把党组织的工作做到了日本本土。温健公在日本的活动畅行无阻,理由很简单 – 他的成绩极好,而日本警察认为理科成绩好的人不会有时间也不会有兴趣参与政治活动。
5 D9 K, b0 [3 m- H; \. E1 |2 _8 r
这种思维惯性帮了温健公的忙,以至于直到1939年4月,在这份日军情报中,他的地下党身份仍未暴露。
D+ N% E G# f$ u8 \
) b: u: r4 d9 n( H温健公全家照 n( |% F9 w/ \
不过,日本人肯定不知道,在这份文件出世的时候,温健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1938年12月,担任河北民军政治部主任的温健公在山西吉县牺牲于日军的袭击,这个矿山专家没能得到机会在战后把他的专长施展出来。温健公的妻子宋维静,一个同样老资格的共产党员,为他守了六十四年的节,终生不曾再婚。9 h0 \, e/ q3 \' \2 o6 l
( `0 S# C! T" z; o g' u1 s
这份文件的扉页上有“极密”字样,加上复制时采用手写而不是印刷,无一不强调着日军对它的重视程度。 3 w! Y8 b' a9 |
3 Z6 U5 y) F1 ^9 r# q. {除了说明制作目的和特点,该文件的前言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 这份名单的签发单位是“北支那方面军参谋部”,结合封面上“杉山部队”的标识,可以据此判断,这里的“杉山”,指的是日本陆军元帅,侵华日魁之一杉山元。
$ o1 {5 \) r& a6 W6 t9 b' M$ h v: E; y6 B+ T
怎么确定的呢?9 Y' G: Q+ W+ O# h
【待续】
$ E! P: [5 g5 o( ^8 m q(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