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钢铁史话1-用坦克测试的中国的第一代桥梁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给学生讲课,正好讲到低合金钢,不知道多少人感兴趣,就顺便科普一下。



提到南京的标志-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也誉为“争气桥”,打破了当时国外技术的垄断。而支撑起这座宏伟建筑的,正是其坚实的钢铁骨架。今天,我们讨论一下这座大桥究竟用了什么样的钢,这些钢又为何如此特殊。

一、 时代的选择:低合金钢“16锰桥”(16Mnq)

南京长江大桥始建于1960年,并于1968年通车。在那个百业待兴的年代,中国的钢铁工业和桥梁技术都还比较落后。大桥的钢梁,需要承受自身巨大的重量、日夜不息的车流、江风的侵蚀,以及长江复杂的水文环境。因此,对钢材的强度、韧性、焊接性和抗疲劳性能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很多人担心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当时大桥的钢梁主体结构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先进的钢材——16锰桥钢(代号16Mnq)。这是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让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名字:

“低合金”:指的是在普通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了少量(总量一般低于5%)的合金元素,如锰(Mn)、硅等。

“高强度”:正是这些合金元素的加入,通过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等机制,显著提高了钢材的强度,使其比普通的碳钢(如A3钢)更“结实”。

为什么是“16锰”?

“16” 代表钢材中碳(C)的平均含量约为0.16%。碳是决定钢的硬度和强度的核心元素,但含量过高会降低韧性和焊接性。0.16%是一个兼顾强度与塑性的平衡值。

“锰” 是关键的合金元素。锰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同时还能改善其韧性和焊接性能。这对于需要大量焊接拼装的大桥钢结构很有必要。

“桥”(q) 这个后缀,意味着这是专门为桥梁工程优化的钢种,对其低温冲击韧性、疲劳强度等指标有更严格的要求。

在当时的条件下,16Mnq钢的屈服强度达到了约345兆帕,比普通碳钢提高了约20%-30%。这意味着用更少的钢材就能达到相同的承载能力,减轻了桥梁的自重,满足了长江大桥的建设需要。

二、 万吨钢铁,如何“织”就虹桥?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材用量相当于一辆中型航母。正桥钢梁消耗了约3.2万吨钢材,加上引桥等部分,总用钢量超过6万吨。这些钢材并非简单地堆砌,其制造和连接工艺同样重要。



铆接钢梁:与现代桥梁普遍采用的焊接技术不同,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梁主要采用铆接。即先在构件上打出孔洞,烧红的铆钉被迅速插入,然后用气动铆枪将另一端锤打成圆头,冷却后收缩,从而将钢板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是劳动力密集投入的一个实例。当时,大桥的钢梁上使用了数以百万计的铆钉。这种工艺虽然繁琐,但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其连接的可靠性和抗疲劳性能非常出色,是南京大桥的特色风格之一。

“自力更生”:大桥所需的全部钢材,均由我国鞍山钢铁公司(鞍钢) 自主研发和生产。面对当时国外的技术封锁,中国的工程师和工人们攻克了冶炼、轧制和焊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生产出了符合大桥设计要求的高质量钢材。这每一块钢板、每一根钢梁,都凝聚着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名副其实的“争气钢”。

三、一些历史趣事

大桥建成后,国内外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这座大桥质量不过硬,甚至流传出“南京长江大桥随时会垮掉”的谣言。为了用最直接、最硬核的方式回击这些质疑,证明大桥的坚固可靠,一个前所未有的测试方案被提了出来,让坦克车队成编队地驶过大桥。



1969年9月26日上午,在许世友将军的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某部的80辆(一说为118辆)62式轻型坦克从桥北的濮浦基地出发,坦克车队以整齐的编队,缓缓驶上大桥的公路面。它们分两路纵队,沿着车道平稳前进。当最后一辆坦克安全驶离大桥南岸后,经过紧急检查,大桥桥身安然无恙,只有桥面铺设的沥青层被坦克的履带扎出了一些痕迹。62式轻型坦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装备,其战斗全重约为 21吨。选择它而非更重的中型坦克(如当时的主力59式,重约36吨),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设计荷载为汽-18级(相当于允许18吨重的卡车通行)。虽然坦克是履带式车辆,荷载计算方式与轮式车辆不同,但80辆21吨的坦克保持间距通过,其产生的动态荷载和总弯矩都在大桥钢梁结构的安全承受范围之内。这并非蛮干,而是一次在科学计算指导下的“应力测试”。62式坦克是当时我军现役的主战装备,用它来测试,说服力极强。既能展示大桥的坚固,又能体现“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意象。

这次测试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卓越质量。所有关于大桥不坚固的谣言不攻自破。“百辆坦克过长江”成为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经典瞬间。从今天的工程安全规范来看,这样的测试或许显得非常激进。但它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且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计算之上的。它生动地说明了南京长江大桥所使用的16Mnq钢材和铆接钢梁结构,具有极高的安全储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

四、 钢铁的“风骨”:耐腐蚀性与维护

屹立江心五十余载,面对风雨潮汐的侵蚀,大桥的钢材是如何抵抗锈蚀的呢?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材本身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低合金钢中的铜、磷等微量元素,能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保护膜,这层膜可以阻止水分和氧气进一步侵入,减缓锈蚀的速度。这可以理解为钢材“天生”自带的一层薄薄的“防护漆”。长江高温湿热的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涂层防护是必不可少的。大桥在建成时以及后来的多次大修中,都进行了严格的除锈和涂装工作。从最初的红丹防锈漆到如今更先进的环氧富锌底漆和氟碳面漆体系,这身“外衣”如同给钢铁巨龙穿上了一件坚固的雨披,是其长寿的关键保障。

五、 历史的跨越:从16Mnq到现代桥梁钢

南京长江大桥的16Mnq钢,是中国桥梁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奠定了中国高强度桥梁钢的基础。此后,中国的桥梁钢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14MnNbq、Q370q、Q420q乃至更高强度的钢种,支撑了芜湖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一座又一座世界级桥梁的诞生。

如今,这些新钢种在强度、韧性、焊接性和鲁棒性(ROBUST)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使得桥梁的设计可以更轻盈、跨度可以更大、寿命可以更长。

南京长江大桥的钢铁,远不止是冷冰冰的建材。它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力量的象征,是无数建设者智慧的结晶。那3.2万吨16Mnq钢,不仅撑起了长江上的第一道彩虹,更撑起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脊梁。钢铁是有温度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7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ilcc + 8
landlord + 12 涨姿势
laser + 10
住在乡下 + 6 精彩
老票 + 2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13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各位。我回来了。国内的网站,比如观察者网观众参差不齐,有时候没意思。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04
  • 签到天数: 1948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5: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数值分析 于 2025-10-15 15:38 编辑

    欢迎回来。

    顺便问一下,假设今天咱们再建设一座类似的桥(当然我明白今天不会建设类似的桥了,更大可能会建悬索桥或斜拉桥),我们会用什么钢材?其屈服强度能达到多少?谢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1 | 只看该作者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5-10-15 15:37
    欢迎回来。

    顺便问一下,假设今天咱们再建设一座类似的桥(当然我明白今天不会建设类似的桥了,更大可能会 ...

    谢谢,我也不知道呢,我搞材料,但不懂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0-16 05:57 , Processed in 0.0296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