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阅兵上一句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使得人们很激动,其实东风5系早就能做到,只是现在公开而已。2 N c) t. B7 c/ B: V
/ T: B9 H4 C& g
东风61都出来了,东风5是“老家伙”这一点就很明显了。这也确实是“老家伙”,60年代开始研制,1971年首次试射,1980年向南太平洋发射试验,051驱逐舰就是当年配套建设的。1 Y2 `0 L8 T9 V9 A
, d( ^! Q9 o V; x" X" @: n6 Y
几十年下来,东风5C依然是阅兵的压轴戏,其实已经压轴了30多年了。无他,这依然是中国最大的导弹,看着就提气。这或许也永远是中国最大的导弹,由于技术进步,要达到同样射程,导弹不再需要那么大了。; o) d; ^* ~% R; A* m
# F d6 q0 w& a3 ]$ Z但东风5也在进步。射程从1980年试射时的9000公里提高到现在的14500公里,液体燃料系统实现安瓿化和长期待命,制导和弹头技术当然也相应提高了。4 l% M. u3 X5 m6 V
) {& O* X+ P. O9 C1 T但东风5C依然是液体燃料,这决定了只能井射。在东风31BJ之前,这也是中国唯一的井射导弹。事实上,中国正是为了避免数量有限、目标暴露的井射东风5被敌人首先打掉,才大力发展公路机动发射的东风31/41/61(51去哪了?听说51放假……)。8 E* L8 G4 J3 o P- M
) i7 g( \0 }* t/ `; k0 ~那现在公路机动发射的东风61已经有了,井射的东风31BJ也有了,继续发展东风5系还有什么意义呢? + |' w3 [6 i$ s3 K8 `0 m 0 u8 i& o) m) V在技术上,中国这些年运载火箭技术突飞猛进,转移一点到东风5系轻而易举。东风5系数量不大,手搓几个在代价上也不伤筋动骨。4 [% R, s# R4 T
- x) `; d8 n) v$ D6 f* |! Y8 e进一步提高射程没有意义,地球是圆的,全球到达就是全球到达了。但全球到达也可以绕一个圈子到达,不走最近路线。& n! `% M% G: O. {3 E
- e( x4 f2 O2 A2 ~& c
中国到美国的最近路线要经过阿拉斯加,所以格里利堡的反导基地真是占了好位置。但要是中国导弹绕道从南半球走,整个美国“下48州”就裸露了。. u# x5 w) n: z0 S: s
' Y- ^3 g( X6 S' D& V
跟阅兵总指挥面对面宣布开始时, 主席顺手按个键。井,潜,公路,空各往南太平洋发一枚。以后有了南天门,还得从上往下打一颗。 ' D9 w7 d& T. P主席回头上楼时,可以全程直播一下南太平洋打捞实验弹头。这航母两攻大驱核潜艇电子船不就都参加阅兵了吗。再看这四弹落点能打的多近,作为现场分列式开始的彩头?这才是真正的走下阅兵场就能上战场。3 Y' e1 s6 H/ y
每十年总要练练手,试试装备。海军每十年去拉练一下也不算太浪费吧? 7 z y2 M/ Y* o' {6 ~/ ?9 e # K" q" F; ]& D! l'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