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政治宗教] 中华文化在本土和海外的不同待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1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3 10:26 编辑

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的文化自信这些年在急剧强化。必须说,这不是“自古以来”的。

不管是在文人雅士中,还是在村野凡夫中,对中华文化一直存在尊敬、自豪和鄙视、羞惭的分野。有人坚信,有人坚不信,大部分人其实是随风倒,而“风”在不同的时候是有不同风向的。即使在今天,虽然盲目夸大中国实力和先进成为风尚,依然不乏对中国什么都看不上的人。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不乏全盘西化的成分,改革开放后的“河觞”时代更是流行否定中华文化。但现在,对中华文化的尊敬和自豪高涨,在有些圈子里,甚至有文化沙文主义的嫌疑。这不仅是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更是国家极大发展、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跌入低谷。五四之后,更是一波三折。改革开放的路并不平坦、笔直,但人们“睁眼看世界”后第一次看到中国不仅在高速发展中,还在重登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排。不管是政治社会,还是经济文化,不断有人指出前路尚艰,变数尚多。对于各种惊人之论,人们也急着加上各种限定语。比如说,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公开表示,如果必须站队,今天新加坡还是站队美国,但20年后就会站队中国,不过什么时候跨过转折点还不知道。马上有评论指出,20年是很长的时间,这样的表态不能太当真。

各种提醒都有道理,但很多问题在20年前根本不是问题,比如新加坡的站队问题;在50年前根本是不用想的事情,比如中国经济总量和科技水平是否会在世界上不仅第一,而且遥遥领先。现在,这些都是很严肃的问题。

可以想象,在中国重回世界第一的时候,对中华文化的尊敬和自豪会更上一层楼。中华文明不仅是认同和骄傲的来源,更是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但只是在中国大陆。在港台,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简言之,在中国大陆之外的海外大中华文化圈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更加注重在传统层面,这是“来路”,脱离了这个“来路”,他们就无根了;但未必是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在中国大陆,不存在“无根”的问题。“来路”不需多说,“去程”也必须从脚下开始。中华文明在大陆与其说是需要保护的文物,不如说是活着的事物,每日每时都在吸收时代营养中继续滋长、继续发展。这一“活着”的特征意味着吸取新的、包括外来的活力因素,和抛弃旧的、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的陈腐因素,文化传承更多在于精神传承,而不是形式传承。

相比于海外大中华文化圈,大陆中国对一些仪式感多于实质的传统文化并没有那么认真,甚至弃之不惜。比如说,还是有不少人为了升官发财高考求职生子延寿去佛庙烧香拜佛,但对“不大管用”但更接地气的土地庙、关帝庙之类不大在乎,对宗祠、族谱之类也只是旅游点的好奇玩意对待。氏族之间的百年世仇更是作为笑谈,连xx人不嫁yy人都作为陈芝麻烂谷,谁还对这些破事认真?

相对来说,海外大中华文化圈更多把中华文化锁定在“来路”的位置,在“去程”上则相当西化,说“脱中入西”都不为过。台湾的“去中国化”一地鸡毛,就是因为“去”不了,“去”了他们就成“80%的其他人”了。东南亚华人更是坚守下南洋时代带来的传统,否则他们在异族环绕中就没什么可认同了。但不管是台湾,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华人圈里对现实的思维和认同都十分西化。这与他们的环境有关,更与主动拥抱有关。

脱离了文化母体后,他们在选择上更加自由,傍强心理本来就是人之常情。问题是,“20年后”他们怎么办?

其实风向已经在悄悄转了。大陆的电视剧、短剧、网文已经在海外大中华文化圈深入人心,这是对“新中华文化”的重新拥抱。嗯,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37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5
龙血树 + 10
方恨少 + 1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5-7-4 00:49 编辑
升官发财高考求职生子延寿去佛庙烧香拜佛,但对“不大管用”但更接地气的土地庙、关帝庙之类不大在乎


纠个小错。 实际上近年来不但佛庙香火旺盛,土地庙之类的香火也很旺盛的。例如上海著名的城隍庙,本来都已经沦为一个地理名词和集市代名词了。但这些年来不但重塑了城隍金身,还有常驻的庙祝班子,原来已经废弃变为商店仓库的后殿也重新清理出来开放了。各个道教节日法事做的飞起,来烧香的把门槛都要挤破了。 至于高考,固然去拜佛的有,但更多的是去文庙拜孔子。 文庙树上不知道结了多少心愿红丝带。 当然,县官不如县管,除了拜文庙,城隍庙也必不可少的。 另外各地的财神庙也是非常兴旺发达的。杭州还有所谓的“天下第一财神庙”。虽然在外人看来,一个和尚庙里供了众多道教财神甚至关公真的是很奇怪的组合,但架不住很灵验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9:41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5-7-4 00:46
纠个小错。 实际上近年来不但佛庙香火旺盛,土地庙之类的香火也很旺盛的。例如上海著名的城隍庙, ...

杭州那个财神庙可不是佛教的。其实杭州灵隐一直是道教重要基地,据说尧的老师许由就是在那里修仙。山后还有吕祖修仙的山洞。至于城隍土地一直在中国神仙体系里地位非常重要,属于基层主管领导,你去看明清笔记,以前受了冤屈是可以去城隍庙告阴状的,而且很多case of城隍介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昨天 09:45 | 只看该作者
海外华人也是两派,西化的西化,传统的传统。还有信基督教的精神分裂,文化上传统,信仰和生活上西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5-3 00:05
  • 签到天数: 1130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昨天 11:30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5-7-4 00:46
    纠个小错。 实际上近年来不但佛庙香火旺盛,土地庙之类的香火也很旺盛的。例如上海著名的城隍庙, ...

    庙小无所谓,灵验就行
    神仙一样有KPI考核
    人民群众打了3.25的一样过年享受完香火后要出来游街吃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昨天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5-7-4 12:14 编辑
    nukearchie 发表于 2025-7-4 09:41
    杭州那个财神庙可不是佛教的。其实杭州灵隐一直是道教重要基地,据说尧的老师许由就是在那里修仙。山后还 ...

    灵顺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是印度高僧慧理在杭州所建“五灵”之一。从宋代开始,该寺供奉“五显财神”,又称财神庙、华光庙。香火旺了上千年。明代江南才子徐渭登山游寺,题匾“天下第一财神庙”。

    2005年1月1日,灵顺寺在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后恢复开放,归属佛教协会管理,恢复明清建筑风格,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57
  • 签到天数: 808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昨天 17:51 | 只看该作者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也是互为因果的,还可以不断外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5 00:53 , Processed in 0.03792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