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北两种六代机的图片越来越多了,但官方依然藏着掖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坊间把成都的三发六代机称为歼-36,把沈阳的双发六代机称为歼-50,但这只是猜想而已,这里还是称为成六和沈六。现在的问题是,沈六还比较符合人们对六代重战的认知,成六则一直在挑战人们对六代重战的认知。
) N: |- m3 m g) J2 o% G B
1 M4 |6 b$ F* h" m' E& O
; c' w/ E# A& y! y6 t0 e0 |5 i& F4 M: M# E
随着新图流传出来,现在可以确定:这是并列双座。战后唯一并列双座的战斗机是F-111B,下马了,用到的技术重新包装,按照串列双座的F-14推出。并列双座的战术飞机是有的,F-111A、苏-34就是例子,但这些都是战斗轰炸机,或者称作战术轰炸机也不错。- F- L' a |% _& p3 h
2 ]% T0 U" ^# m, |5 n' Z
成六的三发也一直是个热点话题。两台侧发采用为超巡优化的加莱特进气口,但背部中发采用更加适合亚音速到低超音速的DSI进气口,使得人们对飞机的设计定位充满疑窦。有说法座舱盖兼做预压缩装置,这是有可能的。但DSI的鼓包依然存在,莫非这是两级DSI设计?用座舱盖作为超音速预压缩,减速后的气流用“常规”DSI进一步分离附面层,降低后级DSI对宽域进气条件的适应要求?
4 E& J7 e1 _, p3 ~& j# d' t1 W
+ C: }' [% o; K( }% H' l5 L必须说,这是富有创意的设计,但对座舱盖的形状和结构要求非常高。还没有见到过用座舱盖作为进气预压缩装置的,透明材料与气动压力的要求挺难统一的。客机的机窗是透明材料,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有密密麻麻的细纹或者更加粗大的裂纹出现。这是客舱与环境压力反复变化造成透明塑料内晶体结构错位的结果。不影响强度,但影响观瞻。客机机窗的气动压力比预压缩要低好几个数量级了,成六如果真用座舱盖都为预压缩装置,透明材料的问题一定是解决了。
7 N3 u w: H' x
- N: Z& N8 O4 w; S座舱盖作为预压缩装置的另一个问题是跳伞。在这样的气动压力下,座舱盖分离会是很大的挑战。常规的座舱“躲在”机头锥的激波之后,这个问题小得多。/ f% ~& E7 j$ ?1 N
. E) ]5 u8 h& \& _; j+ J
不过成六最大的疑问还是:为什么要并列双座?/ B( c" g# f" D2 P7 C% h
8 r: `2 O( m0 R1 N# I这不会是因为“有地方,空着也是空着,加个座吧”。并列双座增加阻力,也不利于空战格斗,只有在对地攻击中有用,便于飞行员和武器操作员同时向前观察地面。从这一点来看,成六或许真是歼轰?
5 z# E# E# f9 ^) s1 l9 _ }. ]) M0 l# X) ]' A4 X" m
五角大楼在十年前就指出中国正在研发歼轰-XX。中国需要新歼轰,尤其是具有准战略航程和载弹量的新歼轰。整个第一岛链是明显的用武之地,关岛都应该囊括进来。
; p4 E6 o' q1 ]! Y" h+ {2 P
8 c/ L/ S% k( Y$ t) p现有的歼轰-7依然好用,但基本技术已经老旧了。实际上,作为歼轰,歼轰-7也不如歼-16好用,现在留着更多是在发挥余光余热。0 p6 ]+ l3 M, ]; W1 D' ?2 n! ^
9 c! Y- P/ k* x5 R. h
但歼-16并不完美,最大的短板是缺乏隐身。隐身不是万能的,但缺乏隐身已经越来越不能了,尤其是深入强敌防御圈的时候。) j/ o* J; B7 f8 O4 s
6 W+ y4 H3 h) G中国还有轰-6,航程和载弹量比歼轰-7更大,但基本技术更加老旧,现在是作为巡航导弹载机在继续发展的。
0 V3 b7 g. e( l0 u* D9 }8 W: C: P( g- L
巡航导弹和空射弹道导弹是很有用的突防武器,但成本高,数量少,火力密度不够高。战争中不仅有点穴,更有拼血条。近程的直接攻击武器(近程空地导弹、巡航导弹、滑翔制导炸弹、重力炸弹)依然有大用,尤其是战斗部重量/投放重量的占比高,火力投放效率更高。近程的直接攻击武器还有压缩敌人反应窗口的好处,从发射到击中一共没有多少时间,对于时敏目标特别有用。
0 `* h" W4 w3 T* [+ z; k4 { ?# O2 f+ I4 ^ H+ _ D0 ?# C
因此,只要有可能,空军强国还是大力发展直接攻击平台。在战略层面,这就是重轰炸机;在战役层面,这就是歼轰。美国B-21实际上把战略和战役层面合二为一了,这是和C-17把战略空运和战术空运合二为一相提并论的壮举。中国的轰-20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想合二为一也没条件,或许还是需要单独发展专用歼轰。
% x) |3 [- \6 Y' _( c7 q4 @6 a4 V$ {) I8 X3 }
考虑到成六的巨大体量和飞翼的气动效率,航程和载弹肯定不是歼轰-7或者歼-16可比,有可能直逼轰-6。这意味着整个第一岛链都在舒适区内。巨大的中弹舱和较小的两侧弹舱则可以分工,侧弹舱用于空空导弹,中弹舱用于对地攻击弹药。
N+ \0 J" q) |
3 A0 C, q) |! a没错,成六作为歼轰的话,在继续作为出色的“轰”的同时,有条件极大强化“歼”的一面。这可以担任超远程空中狙击任务,猎杀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轰炸机、反潜机等高价值目标,不仅在开放大洋上,还可以利用高度隐身,逼到敌人的基地附近,堵住笼子杀鸡。+ c2 f6 T T. J) d0 |8 e B
1 O. x1 W/ n5 a2 u5 ^8 `轰炸机携带空空导弹是个老话题,B-1甚至有过相当具体的设计来实现这一构想,但最终放弃了。原因有很多:
) D P! G) n, `! @5 n! Y/ M: R8 K5 o: Q4 r
2 o: T4 Q2 g2 r3 \+ _1、轰炸机打伏击只能打别人,被敌人战斗机咬上了就逃不掉、打不过, ?+ Z& ~' Z0 |1 f
# |2 [! }9 M: C4 t/ [; c2、轰炸机需要改装雷达和火控,才能发挥携带大量空空导弹的优势,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1 e+ S* h5 F2 `5 `! I0 y. p& P5 G; N" Y' q5 `% D8 v0 u5 Y; Y6 H
3、美国不缺高速远程战斗机,并无必要用昂贵的轰炸机承担空战任务
2 i7 M! T# X1 b8 |5 p' A2 O2 M4 @6 Z, R1 {' }# [ j' \" x
但成六是全新设计的,这些问题在设计时就考虑的话,并不难解决。而且成六具有相当惊艳的机动性,被敌人战斗机咬上也不怕对打。这可能是历史上第一种能空战的轰炸机。$ |6 Z W# ^/ c: B+ P' t0 ]" C
7 g5 B/ I& m; U% c8 R1 E3 h在历史上,战斗机是防御性的,主要用于拦截敌人的轰炸机,主动去猎杀敌人战斗机是后来的事。轰炸机才是进攻性的。, g4 d- m& k# N4 Z, X2 d
$ @. k% [! f! S3 r4 q S现在成六可能真把“进攻性空地一体战”解决了,不是空地协调、一体作战,而是空地通吃、见敌通杀。0 m6 G6 C6 K& u4 j
' e7 j8 w, C, \- y& }作为以对地攻击为主的飞机,并列双座是最优选择。作为偶尔空战的飞机,高度隐身、高度机动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态势感知、完备的空战武器使得成六真正成为能“歼”的“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