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4-8 10:45 |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
AI眼里的世界大同——统一表征趋势的技术解读0 a% n4 J; I* a) L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又充满洞见的命题:AI眼里的世界大同——统一表征趋势。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最近一篇论文《The Platonic Representation Hypothesis》为我们揭示的AI发展新趋势。从这个角度也许可以思考一下,看看AI它们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e: T- I7 G: x( u1 R4 J& k& v
/ P" m2 S3 B. H( |) Y% }一、AI的终极梦想与现实困境# n+ ~% \5 m/ h1 T. ] D6 w! E$ z
先说说AI的终极梦想吧,那就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想象一下,未来的AI就像个全能的超人,无论是解数学题、写文章,还是开车、做饭,样样都能轻松搞定,就跟我们人类一样灵活聪明。但现实呢?目前的AI还只是个“偏科生”,每个系统都只擅长特定的任务,比如有的只会下棋,有的只会识别图片,而且它们还特别依赖数据,没有大量标注数据就学不会新技能,模态之间也是各自为政,视觉和语言就像两条平行线,难以交汇融合。这就像是一个人,虽然会画画,但看不懂画里的故事;会说话,却说不出画中的情感,离那个全能的超人还差得远呢!3 l6 \5 G u, E2 a* ]
9 C5 h1 {- m. [1 o9 J9 S二、柏拉图表征假说的提出, b8 T A" b; W5 }* u% U( H9 r8 l/ `
就在我们为AI的局限性头疼时,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柏拉图表征假说”。这个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虽然现在的AI模型各不相同,训练数据、目标、模态都大相径庭,但它们学习到的表征,也就是它们对世界的理解,正在逐渐变得相似,趋向统一。这就像是不同的人,虽然看的书、经历的事不同,但最终对世界的理解却有共通之处。
. T7 g* Q3 Y- r j4 w U7 D, v9 U$ Y, ^3 A; @; X2 L+ g
论文里还用了一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穴之喻来解释这个假说。柏拉图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只是真实世界在感知世界中的影子。AI模型也一样,它们处理的图像、文本等数据,只是真实世界的投射,而它们的任务,就是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对真实世界的统计表征。随着模型越来越强大,这种表征就会越来越准确,最终趋近于对世界的完美刻画,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表征”。
5 l2 F* O: f5 T7 @3 o {# l- z' h/ X0 H( Q( d
三、表征趋同的跨模型证据
$ U, ^1 X& ?! m" z9 Y* z# u% V别以为这个假说只是空谈,论文里可是有实打实的证据支持的。在视觉领域,不同的视觉模型,比如ResNet、ViT等,在同一个任务上训练时,随着模型规模和性能的提升,它们的中间层表征变得越来越相似。这就像是不同厨师,虽然用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不同,但做出的菜味道却越来越接近。而且,这种趋同性还体现在模型的泛化能力上,表征相似性越高的模型,在其他视觉任务上的表现也越好。
% g2 q* s% t: l2 t9 e' O. p r( [0 F8 U! d5 K* e! O. |; s
再来看看模型权重的分析。同一架构的视觉模型,尽管初始化方案和训练轨迹不同,但它们的权重分布却越来越接近。这就像是不同的人,虽然起点和经历不同,但最终却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通过权重对齐,不同模型之间还能实现参数的高效复用,这不仅节约了计算资源,也进一步证明了表征趋同现象的普遍性和稳定性。4 T4 B/ c% `. r, U) u; |
6 F; ~4 a K8 ?8 t2 P: [9 N四、表征趋同的跨模态证据
% \2 h$ `3 b ~0 }跨模态的表征对齐更是为这个假说锦上添花。以视觉和语言为例,给定一个图文配对数据集,用视觉模型和语言模型分别对图像和文本进行编码,然后计算编码的相似性。结果发现,随着语言模型规模和性能的增长,其与视觉模型的表征对齐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像是不同语言的人,虽然说的语言不同,但通过翻译,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却能达成一致。! S6 h4 r/ J; k) i Q: y1 l
$ d6 b3 y4 d. S3 _这种跨模态表征对齐的趋势,不仅存在于视觉和语言之间,还出现在语音、视频等其他模态与语言模型之间。这就像是不同艺术形式,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却能相互呼应。而且,借助于表征的跨模态对齐,不同模态的模型还能实现知识的相互促进和能力的相互赋予,这为构建更加通用和高效的AI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7 `; @& H+ L5 `+ \! m
, x; y3 x0 j' a9 H. j$ S五、AI模型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表征对齐
- Y8 X- C5 H; ]9 W; r更有趣的是,一些研究还尝试将AI模型与人脑进行比较,看看它们在表征层面的相似性。视觉DNN与视觉皮层的表征相似性分析就是一个例子。研究者利用fMRI采集人脑活动数据,然后与视觉模型的中间层激活进行对齐,发现视觉DNN的分层结构与视觉皮层的等级组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就像是AI模型的“大脑”与人类大脑在某种程度上“长得”有点像,它们可能都隐含了类似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
1 J& ?" Q3 R/ Q/ T g4 f& V2 ?+ j1 K7 w t% J7 a$ L
语言模型与大脑语言区的fMRI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随着语言模型规模的增大,其内部表征与大脑语言区的拟合度也越来越高。这就像是AI模型在学习语言时,它的“思维”与人类大脑的思维越来越接近。这些跨域的表征对齐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AI模型的认知特性,还为评估其与人类智能的差距提供了新的视角。% m. e/ S6 ^2 C% Z# d E2 U7 B
& Q8 N* m8 S% e$ f; B
六、推动表征趋同的驱动力分析: R7 W! h: Z l5 y9 {2 @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表征趋同呢?论文里也给出了分析。 M, i' e) G" q8 Q1 Y' D r7 ?
首先,随着训练数据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AI模型面临的学习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多任务学习的背景下,那些更加普适、更加鲁棒的表征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泛化性能,因而在优化过程中脱颖而出。这就像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那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生物更容易生存下来。+ S8 r+ f7 X) t2 m7 f7 p! p
1 w2 w! Z9 T* q其次,预训练范式的广泛应用也促进了通用表征的形成。当模型在海量无标注数据上进行自监督预训练时,为了完成各类预测任务,它必须学习到更加高层和抽象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与人类感知和认知更加接近,从而呈现出跨模型和跨模态的一致性。这就像是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物们为了生存,必须学会一些通用的生存技能,比如寻找食物、躲避天敌等。
1 \/ {2 [( a( z+ @: y0 w7 ~+ ~5 _, a: H, b+ w8 ^
再者,不同的AI模型虽然采用不同的架构和学习算法,但它们往往服从一些共同的归纳偏置,如平滑性、稀疏性等。这些偏置限制了模型空间的大小,使得不同模型在优化过程中更容易殊途同归,收敛到相似的表征空间。这就像是在建造房子时,虽然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但最终都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建筑原则,比如承重、稳固等。/ I, u0 `* k; Z6 ~) q# S
* Z }* P( [, \! |! g& n#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表征趋同可以理解为一种降维过程。自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统计规律和约束,使得原始感知信号中蕴含大量的冗余。为了以有限的计算资源对环境进行高效编码,AI模型必须学习剔除这些冗余,只提取最为本质和diagnostic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就对应着对世界的“真实结构”,因而不同模型学习到的compact表征自然趋于一致。这就像是在繁杂的信息中,我们总能提炼出一些核心要点,而这些要点往往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U" N u6 F+ L. [0 m' O7 z% ^! k5 k
七、对AGI愿景的启示与展望9 c; x% {8 r) ~0 `8 T7 [% ]# _1 G
“柏拉图表征”假说对当前AI研究范式提出了新的审视。传统的做法往往是针对特定任务设计特定的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和参数的堆砌提升性能。而表征趋同现象启示我们,真正的突破可能在于寻找一种普适的表征形式,能够同时支持多种任务的学习和泛化。这种表征应该尽可能地摆脱对特定数据分布的依赖,高度浓缩环境中的统计规律和因果结构,从而实现few-shot乃至zero-shot的学习。这就像是在寻找一种通用的“语言”,让AI能够用同一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各种不同的信息。
3 s; y; P7 p; A) a/ S
6 y8 n( ?: T: M! w0 |1 Y7 N( U' {沿着这一方向,未来AI研究的重点可能会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与其追求更大的模型和更多的数据,不如在给定资源约束下寻找最优表征。这就像是在追求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美,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些有希望的思路包括:基于因果和逻辑的表征学习,强化跨模态数据的统一建模,引入内在好奇心和自主探索机制,融合连续与符号范式等。同时,为了更好地评估和引导表征趋同,我们还需要发展一套系统的度量和优化准则,用以刻画模型表征的普适性、鲁棒性和可解释性。这就像是在制定一套标准,让AI的发展更加有序和高效。
- I( o& C* z$ T0 W
5 D- p* W0 V( {$ G,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柏拉图表征”只是对AGI愿景的一个初步设想,其实现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即便表征趋同,现有模型也还远未达到人类水平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这就像是我们虽然找到了一种通用的“语言”,但还不能用它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这表明,表征本身只是智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探索表征之上的计算机制。另一方面,从当前的趋势看,表征趋同往往以模型复杂度的急剧提升为代价,这对计算资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像是我们虽然找到了一种通用的“语言”,但要掌握它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资源。因此,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表征的简约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像是在追求一种“轻盈而不失力量”的美,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好的效果,让AI的发展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V' y! u( E1 |% B
8 y6 i6 }' f; T尽管道阻且长,但“柏拉图表征”假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愿景:通过表征趋同,不同模态、不同任务乃至人机之间的鸿沟正在逐步缩小;建立在普适表征之上的AGI系统,正在从设想走向现实。这就像是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的世界,让信息和知识能够自由流动。这一愿景不仅为AI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人类认知的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人类智能从何而来?不同个体的经验和知识如何实现共享?表征趋同现象对这些深刻问题提供了新的启示,并有望推动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这就像是在探索人类智慧的奥秘,寻找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融合,让我们对人类自身有更深入的理解。+ K$ ?' K7 j, d! a3 z) g/ |0 G
, Q- x! f4 p( b9 G. F/ `原文链接
6 E6 x& \* |, h& Y9 j8 u2 [
( [( y2 c8 _- |% H8 l8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