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 《往事并不如烟》,记忆与历史的复杂较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09:2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两天柴禾老师在群里说起的时候,我想到了这本书,正好也是在写书评。这篇文章,公号发不出来,因为触发了太多的敏感词。我就发到坛子里吧,我当年初读此书时也被细腻的文笔和钩沉的往事所吸引,但是随着读到的资料越来越多,信息也越来越透明,就发现也许让往事都不能如烟的这些文字背后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立此存照吧。( r8 F7 m+ R) p# f4 v" S' K/ X) |
    6 U# A4 w* q5 S3 L! E
    + A% C; G  P- [- ?
    《往事并不如烟》是章诒和的作品,作者用个人记忆记录了历史中的事件和经历,展现了历史动荡中的个人和家庭的挣扎与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她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种深入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不过,正因为这本书是建立在个人记忆之上,难免带有局限性和主观性,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亲人的情感深处的看法。鉴于当时初读此书后的感想与十几年之后思考,我尝试对《往事并不如烟》进行解读,分析一下其在叙述历史时的偏见与不足。
    2 U! |  E5 n" W
    ) a5 f1 ]! t( ]  g6 t1 _) S' S) z& g0 R3 H% e
    一、书名的象征,记忆并不消散
    % o4 J" ~1 u# E$ L) ^& y# p, ~( e书名《往事并不如烟》取自古诗中的“往事如烟”,但章诒和将这一诗句反其意而用,意在强调记忆的顽强与不可消散。她在书的开头写道:“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我只是把看到的、记得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这句话表明了她对记忆的执着,试图通过个人记忆对抗被官方叙述所遗忘和篡改的历史。然而,个人记忆本身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是在涉及她父亲章伯钧及其政治活动时,章诒和的描述中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这可能使她所称的“真实”与全面客观的历史真相之间存在偏差。
    2 {) ^  [) H# M( ]/ O- h6 P$ P, P$ T; J7 [# C
    在描述家族经历时,章诒和充满了对家人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色彩让她的描述富有感染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偏见。例如,她在描述家庭遭受的迫害时充满了对历史事件的控诉,但对她父亲在政治运动中的角色却缺乏深入细致的说明,使读者无法全面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各方立场。她的写作更像是情感的宣泄,而非对历史的冷静、客观分析。尽管这些记忆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情感的介入使这些记忆在反映历史时的准确性变得难以保证。
    " @  @2 e5 j  a* y; ?0 p1 M  I; ~& R+ t& B) f* |8 S: c  i+ \
    二、创作背景与作者身份的影响1 Q& w9 F2 M  p5 _" Z* z
    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是民盟的领导人,也是反右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章诒和在回忆父亲时,充满了对父亲在政治斗争中遭受迫害的深切同情,这种情感影响了她对历史的叙述,使其缺乏足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她笔下的父亲更多被描绘为政治运动中的受害者,但对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具体行动和责任却很少提及,这样的描述容易让读者忽视章伯钧在政治历史中的复杂角色和影响力。$ M) J( c! v6 J7 Q
    3 m; O5 S  J! C. N; ?
    本书创作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那时中国社会开始重新审视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历史真相的反思逐渐增多,公众和知识界对这些运动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最初的避而不谈到逐步公开讨论,并试图对这段历史进行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这一时期,许多被压抑的声音开始发出,人们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反思极端政治运动对个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章诒和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揭露了那个时代的残酷,这本身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章诒和未能完全摆脱个人情感的影响,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冷静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她试图通过个人故事填补历史的空白,但这种填补更多地基于个人的经验和情感,而非全面的历史研究,使她的叙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L3 l4 g  f& y" H; a+ ]% i
    * J" m" x; R2 ^% y$ c# y8 g
    三、记忆片段的解读与分析
    ! h) F% X) K: Y6 W. U; ~史良的矛盾与挣扎:复杂却被简化
    ! L6 c0 f/ p2 g6 x+ s& p! J6 D章诒和在书中详细描写了史良的多重身份:她既是民盟的领导者,也是新中国的女性司法部长。在反右运动中,史良不得不在政治压力下与朋友章伯钧站在对立面。章诒和在描写史良时,带有明显的个人好恶情绪。例如,她描写史良对生活品质的讲究,如“毛巾事件”,通过这样的细节表现她的矛盾与复杂性,但这些描写更多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情感表达,而不是对史良在历史环境中所面临困境的深入分析。- G& |7 r' F0 ]8 d

    " P6 N" R, o6 Q+ p* ^' \章诒和批评史良在政治抉择中的妥协和无奈,但并没有深入分析史良为何在面对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压力时会做出这些选择。这样的描述更多停留在道德评判的层面,而未能展现史良在复杂历史环境中的多重角色和真实的内心挣扎。史良的妥协和选择并不仅仅是性格问题,而是政治高压下的必然结果,章诒和对这种必然性的忽视,使得史良的形象显得单薄。而且,这种政治高压所带来的复杂环境,章诒和并未完全理解,因此她的分析显得不足且片面。
    - A4 G2 l8 ]& @2 N4 {2 ^4 j
    4 W, X/ T" I8 \& S  {' \储安平的悲剧:勇气与失误的双重面貌
    ' V6 C# S0 A4 d2 K1 X9 e4 s# n储安平的命运是本书中的重要部分。章诒和通过父亲的悔恨之情,表达了对储安平的深切同情。储安平因公开提出“党天下”而受到政治打压,章诒和突出了储安平的勇气和正直,强调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对政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然而,她对储安平在政治局势中的实际影响和可能的判断失误缺乏深入分析,使他的形象显得过于理想化和简单。$ x& `9 \1 a$ ?) L( b
    8 o/ v1 Z6 [6 {" @1 i* A
    储安平在章诒和的笔下被赋予了悲剧英雄的色彩,但这种理想化的描写忽略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责任和复杂性。章诒和对他和章伯钧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从同情和惋惜的角度来描述,而忽略了他们之间的政治利益关系。这样一来,读者对储安平的理解就变得片面,无法全面看到他作为知识分子在政治斗争中的局限和失误。这种叙述更凸显了作者的立场与倾向。# t# d- `- \! u8 i6 ]$ n

    3 [: @. a2 H  k, S张伯驹夫妇:浪漫化的守护者& T- S( a1 d6 V1 q4 G
    在描写张伯驹夫妇时,章诒和对他们高尚的精神和对文化的守护充满了敬意。张伯驹夫妇在动荡年代选择坚持保护传统文化,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勇气和坚守。然而,章诒和的描述过于浪漫化,没有深入探讨他们在新社会中的妥协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尽管她描写了他们的高贵与优雅,但缺乏对他们在现实政治压力下如何生存和应对的具体刻画。
    9 O: d+ j1 A" ^
    / ]( o% B' ~) {/ p, C3 h# P张伯驹夫妇在新中国的政治环境中,必须在守护文化与顺应政治之间寻找平衡。章诒和的叙述忽略了这一点,使得张伯驹夫妇的形象显得高大却不够真实。他们的挣扎与妥协被淡化,读者看到的只是他们高尚的一面,而缺乏对他们如何应对现实困境的真实描述。这种浪漫化的描写削弱了他们在历史中的立体感,使他们更像是浪漫的象征而非真实的人物。虽然这样的纪实风格增添了阅读的文学趣味,但对现实人物的过度理想化描述仍然可能引发争议。, J7 k% M7 J9 m8 t1 k; y4 D+ _" D& m
    / w' z' p# H! j( ~/ A' C' |6 R
    康同璧母女:优雅中的无奈
    2 p3 ~- r; ]; J: @+ F康同璧母女的故事描绘了旧贵族在新社会中的困境。章诒和通过她们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她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无奈。她们的优雅与文化修养在时代巨变中显得格格不入,但章诒和过多地强调了她们的优雅和高贵,而很少提及她们在面对新社会时的实际应对策略。3 [  A1 \5 N. w) q, c4 m- R5 e9 A7 o
    / Z/ x& m: Q5 t; R
    康同璧母女的形象虽然令人同情,但由于缺少对她们如何应对现实的描写,她们的挣扎显得被动而无力。章诒和将她们描写为旧时代的象征,但这种象征意义的背后缺乏对她们实际生活选择的深入探讨,使得她们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感,更像是历史的符号而非活生生的人物。另外,这些描述也带有作者表达个人情绪的意图,影响了叙述的客观性。
    & K- c* N- R+ `1 Y0 {) _* W% s4 R0 y- V4 z6 B, D6 {0 S
    四、全书主题与方法论的局限性分析7 D5 ?" ]% V7 h! y
    记忆与真实:私人化视角的不足, t" q+ H  ]7 q7 A0 P6 |; r
    章诒和通过私人记忆记录历史,试图从个人角度恢复那些被忽视的故事。这种私人化视角让读者能够从不同于官方叙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然而,私人记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章诒和的叙述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偏见,使她对历史的理解显得片面且不够全面。虽然她通过个人的经历让历史有了温度,但这种叙述方式也使得历史显得简单化,有时甚至可能误导读者。' R8 b8 \# s8 R4 \: m

    5 |2 i, d. B, x% `0 B. ~) O私人记忆的意义在于揭示历史的另一面,但章诒和的记忆难以摆脱主观色彩。她对很多事件的描述是基于家庭的立场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这让她在反对主流叙述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身的偏见和局限中。尤其是在对父亲章伯钧的描述中,她的情感影响尤为明显,导致她的叙述在历史分析的深度和客观性上存在不足。
    * \$ }0 {0 x* \" @0 f- [2 _
    8 @' J- @, S0 t( {/ R文学化的叙述风格与历史真实性的冲突
    * w, K/ B. T0 Q+ z章诒和的叙述风格非常文学化,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场景化的叙述,使得历史片段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例如,她在描述父亲章伯钧被批斗的场景时,详细描绘了房间的布置、人物的表情以及气氛的紧张感,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压抑的时刻。她对母亲生活细节的描写,通过具体的物品和日常举动,展现了母亲在特殊历史时期中的坚忍与脆弱。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故事充满画面感,但也掺杂了大量的情感投射。然而,过于文学化的叙述在增强情感共鸣的同时,也让历史的描述变得简单化和情绪化。她用充满感情的笔触描述历史中的人物,但这样的描写缺乏对历史背景的冷静分析,使得一些历史事实变得模糊不清。
    2 S8 d: N/ \- v! T+ V5 |( k/ [: ?. L5 D, {, V3 e( e
    这种文学化的叙述虽然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但也削弱了对历史复杂性和真实性的呈现。章诒和喜欢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但这些细节往往带有她个人的情感偏好,未能全面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她的叙述虽然富有情感,但在历史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上存在明显不足。0 C5 T. T3 h4 D- L3 d3 }3 ^( i2 [( @
    , V7 J2 Q2 [# J2 F7 W! e
    女性视角的贡献与局限
    1 I% D7 n6 ~4 \/ F1 c作为女性作家,章诒和的叙述充满了对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细腻描写,这些描写提供了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得历史叙述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然而,这样的女性视角也使她对宏大历史背景的分析显得不足。她更关注家庭和个人的情感,而对更广泛的政治、经济背景缺乏深入探讨,使得她的叙述在深度上有所欠缺。
    3 |+ z7 |/ i1 D) s2 T  X5 C" `( y; I* {: E% N: Y$ N" w$ }
    女性视角的加入让本书的情感描写更加丰富,但同时也带来了叙述的局限性。章诒和的叙述更多地停留在生活细节和情感世界,而对人物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和历史影响缺乏足够的关注。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的分析。
    . M( s5 P, ~* F# y+ ^3 p9 @/ |5 r1 D8 N: Q
    五、结语,对《往事并不如烟》的综合评价
    / j8 k; Z* q! J- N9 m章诒和在书中的叙述深受其个人经历和立场的影响,这对本书的历史价值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作为一个在政治运动中受害家庭的后代,她对父亲的深切同情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愤懑在整部作品中显而易见。这种情感上的偏向使她的叙述难免流露出偏见和单一性。她对某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更多是基于个人的情感宣泄,而非冷静的分析和研究。这样的立场使得她的叙述具有选择性,而且在很多时候显得片面,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往事并不如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情感价值,但其作为历史文献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显然不足,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保持警惕,防止被其单方面的情感叙述所误导。
    . U. }0 o# [3 e3 ~* K# Q, i7 L+ i+ f2 G5 R- G1 z( J; Z
    《往事并不如烟》是章诒和通过个人记忆对历史的控诉和反思。尽管她勇敢地揭露了历史中的残酷和个人痛苦,情感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她的叙述充满了个人情感的偏见,使得她难以呈现全面而客观的历史。她通过私人记忆对抗集体遗忘,但这种记忆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和片面性,导致其对历史的叙述在许多方面显得不够全面和深刻,甚至存在误导读者的风险。7 f" y4 m  ]8 w9 T: P
    ; R# e3 r/ }; N! a% ~. l
    虽然通过章诒和的叙述,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但也必须意识到,她所采用的私人视角具有误导性。章诒和并非所有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而她通过回忆录的方式来阐述历史,不仅容易让读者误以为这些描述具有绝对的真实性,还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太多个人情绪,使得她的叙述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和严谨性。私人记忆在面对宏大历史时显得尤为脆弱和有限,尤其是当这种记忆试图反映整个历史背景时。章诒和通过个人视角将那些被忽视的历史片段带回公众视野,虽然使历史叙述更具温度,但这种单一视角和情感化的叙述也严重限制了其历史的广度和深度。  y# j9 j! M/ Y# w+ K
    4 [' u) j# q3 r$ Q4 l6 V
    章诒和在回忆录中的立场深受其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使得她的叙述往往流露出浓厚的主观色彩。她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不仅缺乏深度的客观分析,还带有过度的情感投射。例如,她对父亲的描述集中在对其受难经历的同情上,却极少触及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实际责任和具体行为。章伯钧在反右运动中的角色并非单纯的受害者,他作为民盟领导人,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一些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对某些政策的支持以及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博弈,都是历史的一部分,然而这些关键细节在章诒和的描述中被有意淡化,导致叙述失去了对父亲角色的全面展现。这种选择性叙述使得她对历史事件的呈现过于片面,忽略了这些历史人物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多样角色。9 u4 K  p* `" o4 p
    7 _+ T0 Z4 p3 W0 H, x0 f) ]( c
    从我读书的理解历程来看,最后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读者在面对这种过于私人化的历史解读时,应保持独立判断,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远不止于作者所表达的那样简单。章诒和用个人情感的视角构建了她所记忆的历史,但正是这种视角,限制了读者对历史全面理解的可能性,使得其作品在情感与真实之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矛盾。

    评分

    参与人数 9爱元 +88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料理鼠王 + 12
    semtex + 6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helloworld + 10
    常挨揍 + 10
    蓦然回首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10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24-11-23 10:20:14 | 只看该作者
    你拿命挣下的钱1 _1 i( r# A- c0 Y8 R& e' i
    我以我更会管钱的名义 拿走
    6 w# \* U' m5 m: J' e+ V# d8 t0 V1 }% ]
    你不给 HOW DARE YOU!
    - |  {& O+ Z" `
    - @5 [' C  X7 o" v4 i" j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伙呆了: 5.0
    油菜: 5 给力: 5 伙呆了: 5
      发表于 2024-11-23 10:28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如风如雨 + 6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5-5-3 21:39
  • 签到天数: 309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24-11-23 11: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24-11-23 11:16 编辑
    & H) H7 N5 v3 A1 Q! [$ }  s6 S
    , L# i/ s! ^$ C% {+ J3 a, S主席太讲究惩病救人了
    * t9 s+ m9 ]2 S- e& T( P: G% G. S& Z, s
    该杀头的不杀
    + M. F9 O) _* Z. W" Q7 R
    0 _- l3 b: m% v# l% k不该掉头的就会掉头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4-11-23 13:40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3-7-7 20:03
  • 签到天数: 525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24-11-23 18:18:29 | 只看该作者
    夹带私货,和方方一样的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签到天数: 809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24-11-23 19:04:25 | 只看该作者
    将近20年前读过此书,正好当时在云南出差;客户请吃菌子火锅,鲜美自不必提,席间也谈到了中毒的问题;7 t: p  [1 p7 U0 c8 a% [% s$ m
    4 k3 F# _5 O: O0 r1 o  E
    恰好客户本人就有亲身体验,她说那感觉“既感觉自己是全世界的主人,应该可以为所欲为;但又有一种被害妄想狂和强烈的不安全感,觉得什么都是威胁,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始抱怨和攻击...”清醒以后觉得自己很傻, K' K, W+ s' r' N, g! b8 D5 Z/ X
    6 J! c& p5 i" S5 I  |2 n5 w3 q6 t
    瞬间懂了:这就是章诒和写这本书时候的心情体验吧,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清醒后的体验
    1 A' y$ j+ c1 N5 _- u( N$ e3 h7 q

    & Z1 A6 @2 ^' x# w% I* T- J, o据未必可靠记载,邓公曾谈到过伤痕文学,说了八个字:“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  要说受伤害,邓公全家的遭遇也未必比章家强多少,但强健奋起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 g% U2 F8 Z; \: S, T9 w1 X7 @
    1 w6 r: _1 {2 d" q6 m9 |' `       6 }1 Y+ z2 U: ?: Z8 }) h) q2 Y
    保持独立判断,意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远不止于作者所表达的那样简单。”xie兄这句说的极好,学习+反思ing...
    " z; p* s; a3 @! t4 r# A) `; U" r2 M9 ~  W) n* J/ M  b7 c
    + N0 x6 |- \/ X% L, j; U& g) s
    想拿另一本书来和这本书类比,《心灵史》;张承志此人的价值观是很奋斗不息的,但其后期的史观就很有问题,是另一类章诒和的暴力版本。很想听听xie兄对此人和此书的点评
    ) W/ t* g; y1 V' D, n
    & J' x# F2 B" S' I
    # H, ?1 P4 W$ }! s( N, h: Y2 I
    2 J# z5 e7 X: l: M6 \% G# K, s9 @0 H  [; N( k1 |5 T7 i
    $ C0 z8 d, X  l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6 收起 理由
    蓦然回首 + 10
    如风如雨 + 6 之前读了几页,就被这味给恶心出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前天 19:29
  • 签到天数: 2121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24-11-23 19:20:22 | 只看该作者
    这书吧,有点口述历史的意思。+ f8 U4 Z0 p/ ^' i
    不过老话说“百年不修史”,这位这么急不可耐倒是把自己利益受损的抱怨暴露无遗。
    . M" _" b. V0 ?怎么看史书俺还是推荐老河友“同人于野”的《读史的三个境界》https://www.talkcc.net/article/1251203-48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508 天

    [LV.Master]无

    7#
    发表于 2024-11-25 06:54:09 | 只看该作者
    当年以看八卦的角度看书, 近代史现代史每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5-6-30 08:53
  • 签到天数: 2967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24-11-25 09:39:05 | 只看该作者
    为尊者讳,回忆录大都会有自己的一点小心思,夸大点隐瞒点或者对于关键问题语焉不详来淡化责任。
    3 c9 p3 w1 Q! v& l& N* \. |9 _对于家史,尤甚。2 z0 Q5 c, i: r2 g
    这类文字本来就不能作为史料,提供点时间线作为史料的参照,大还有点作用。
      [4 i9 L3 e2 R  \2 y* t4 O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天前
  • 签到天数: 1891 天

    [LV.Master]无

    9#
    发表于 2024-11-26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书我都是看了不少批判之的文章,多年以后才去找来看的。看的时候又不由自主地被八卦所吸引,诸如什么储安平的媳妇被宋希濂拐走了,傅雪斋失踪的时候带着十斤粮票、七块钱。
    & [- g5 m, t) j  D8 A跑个题,傅雪斋的下落不知道有没有确切信息?我知道的是他失踪的时候带着四十多岁的小女儿。昨天在网上搜了一下,有一篇他女儿对他的回忆文章,写得鲜花着锦,丝毫未提文革,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女儿。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92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2 01:47 , Processed in 0.0470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