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垂直起落之路上的匪夷所思(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05: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0-29 19:46 编辑 + a$ n: f' ?" N( L* s* E

8 e8 B1 b+ E6 U. E+ ^1 `- F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设计,不大好归类,统统放到这里。3 P4 [) s' x% Z/ i$ x

. M- E3 q+ [* W8 K9 Q3 T; b  e; S4 Q1 l8 g! a
贝尔X-22采用“四立柱”的涵道风扇
/ p& Z. w; T! [0 H: h" G7 g
) e) ^& H3 ]# b5 P) o- U贝尔在直升机世界里是巨头,从一开始就在垂直起落方面深耕,1966年首飞的X-22曾经是很有潜力的方案。
- }3 a2 s7 E( q9 b; x1 t4 T
: ?: {7 e3 W( Q9 B* A8 B8 N这显然是现代多旋翼无人机的先驱,而且采用涵道风扇。
3 L& u5 h4 q5 w# `3 Z: J) ?/ K6 }( N: ]
四个涵道风扇显然对应于“四立柱”,由于采用四台分别的发动机,横距和纵距问题都容易解决。当然,代价是交联驱动轴,前后、左右涵道风扇都用同步轴联动,每台发动机都能提供30%的额外功率,所以任一发动机故障的话,其余发动机可以接过,保证安全。当然,这样的同步轴意味着重量、机械复杂性和功率损耗。* m$ ?1 ~* a" y9 Q  ^
4 O' g0 v+ `8 r0 C2 B# ?5 {! ^
现在多旋翼无人机不再用同步轴,主要是因为无人机没有那么高的安全性要求。不同步只是飞行时有点摇摇晃晃,无大碍。但换成载人的话,这点摇摇晃晃就不只是不舒适的问题,可能飞行员直接被晃晕了,没法安全操纵。最不济,一台电动机故障,无人机失控,摔了自认倒霉,但没有太大的问题。多旋翼如果推广到载人,要么极大增加旋翼-电动机数量,八旋翼起跳,甚至更多,要么也采用机械的同步轴,那分布式电动驱动的优点就抵消了。1 U& O0 `- J% Q
2 Z% ]/ r% X8 O3 ]+ N' ~. d
对于X-22来说,涵道风扇也是领先时代的。
* S2 t( B* n, h( E$ M. J$ X4 ], Q% b% P
与开放旋翼相比,涵道风扇的推进效率更高。旋翼翼尖和机翼翼尖一样,有翼尖涡流损失损失。对于机翼来说,下表面压力高,上表面压力低,这本来是产生升力的关键,但在翼尖处,气往低压流,气流会横着绕过来,向上表面流动,形成涡流。这部分能量既不产生升力,也不产生推力,所以是损失,等效为阻力。旋翼也一样,在翼尖有径向绕过来的涡流损失。说起来,这也是涡流环,但和一般说的速降中形成的涡流环不一样,不要混淆。1 S0 [' Q' n. i' l- n9 a6 x! W* c- q

  f2 f; [- Q2 u要降低翼尖损失,飞机用翼梢小翼,旋翼就用涵道。翼梢小翼增加重量和阻力,使用与否是个权衡问题。涵道的重量和阻力可是大得多了。一般说来,只有在旋翼直径无法加大而升力或者推力还是不够的时候,才采用涵道。在飞机上,在船上,都是这样。涵道壁还有阻隔噪声的作用,但这是次要的。% S9 M  g) j/ s) o$ K

0 \# v+ ]& p$ [. W$ |" H9 P在X-22上,降低旋翼直径正是采用涵道风扇的原因,否则就大而无当了。更重要的是,涵道风扇转过来,从升力风扇转变为推进风扇的时候,涵道本身起环形翼的作用,增加升力。* r& {) H7 v; [: ^/ p
, |4 ]# B! _, g# i8 b. \# S9 e" z
不过X-22最后还是因为性能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起飞重量,而速度没有比直升机高多少,下马了。本来这是美国陆军“空中吉普”的候选。
) b  T- x) \, S) H3 P
' _" |( _# Y2 a4 F- X. R  A+ `无数垂直起落设计或者构想中采用涵道风扇,最后都是栽在重量和阻力上,还有同步轴。
! b/ ~: C! l+ R7 \. z* b) n9 F
% l, X% Y2 F3 }6 F& k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对倾转旋翼已经熟悉,实际上还有倾转机翼。发动机和旋翼相对于机翼是固定的,但整个机翼一起倾转。9 k. {* i. k# |
' }  ~4 u4 L; t6 W  [

" |7 Y) L+ f9 ELTV XC-142差点投产了/ z: i4 O7 B3 R1 s1 a1 a

& j1 Y6 t  g: u' ~
2 V- A$ O) s! ?$ F在无人机时代,倾转机翼重新流行起来,因为只需要一套倾转机构
1 P7 i+ J& V0 _0 W& @, o! X0 T( F
: g# M( ^. J. P: }! C8 t! d' |
采用分布式多旋翼的话,尤其适合倾转机翼
* P8 ]) a9 T" p5 u! i+ c9 _, w5 C, {. l, a* R* S2 J
倾转机翼和倾转旋翼的特点相近,实际上更加适合垂直起落和悬停,因为“下洗阻力”小。但在短距起落状态,接近竖立的机翼像门板一样,阻力极大,而且容易失速。不过在无人机时代,倾转机翼反而比倾转旋翼更加简单:只有一个倾转机构,而不像倾转旋翼,每一个旋翼都需要一个倾转机构。
: ]* M* s" a& |/ n3 F) y8 R; |, T1 j9 q* d5 O' I
对于分布式推进来说,倾转机翼尤其适合。分布式推进将推进力沿翼展均匀分布,使得推进气流不再集中在少数几个推进器(螺旋桨或者喷气口)附近,大大改善整个机翼的升力效率和受力分布。这要是也用倾转旋翼的话,沿着机翼翼展需要很多倾转机构不说,还需要很多开口,影响结构强度和重量。倾转机翼就省事多了,只需要在机翼-机体结合部一套倾转机构就成。
8 y% C# b* h: @( ?: A. o
$ w/ {" C5 a0 ^7 M$ \, x* y
' Q( J4 S3 y; L7 @' W* [: A% |引射(ejection)利用文丘里管的远离,用少量高压流体的高速流动在喉部产生负压,抽动大量低压流体,极大增加流体总流量,增加推力
$ R- O: {5 ]" j
. ^7 X' y# v6 n- f5 a9 n# N( N: i4 w- g; k8 M4 g' s4 E* \+ d! }, X- y
罗克韦尔XFV-12基于引射原理,用发动喷流拉动环境空气,产生增升2 x2 x5 {0 E8 o) J, M

: J) \& W( L- N4 _# f0 u; E" y) }4 X) Z7 V7 Q. u
在原理验证时,效果很鼓舞,但到了实际飞机研制出来、开始试验的时候,发现引射增升根本达不到预期,对环境空气的条件太敏感,再增加引射口也无济于事
" t2 \$ G8 t3 @# S% H: m$ l: O* C2 H2 T2 h0 b  Q0 _/ w2 [

+ M6 u6 A/ F$ u3 z0 l# C4 Z在陆地上使用的话,尘土、树叶被吸入,更是问题2 H! Y5 Z; S2 j

7 o& o- }0 B4 ]: y% v
1 B' ]: w' m/ B2 F. _这本来要成为朱姆沃尔特的“制海舰”的舰载战斗机,这下黄了
3 ?. `0 W* X8 E* ~' K# A, h, E0 a' ^1 G/ R  N4 B) R
& k2 P4 S+ K9 U2 M- }" Q
洛克希德XV-4也用引射增升,以差不多的理由下马了8 n9 ?3 ~. T! [; E' J

4 m' l" c: ?8 K% O1 ^, w但是美国海军还没有放弃制海舰的想法,在80年代战斗机推重比已经超过1的时代,试图用类似直立起飞的办法,用“起竖式舷侧平台”作为发射架,让战斗机靠自己的动力直接升空,降落还是需要拦阻索。但起飞准备时间很长,起飞重量和垂直起飞一样,很受限制。战斗机推重比超过1.0是指在正常起飞重量下。海上出动尤其强调航程和载弹量,需要以最大起飞重量起飞,还是不行。
: P8 j2 P4 I( C& B; ~2 ^& v- o: V8 @2 O6 G
& e8 L/ p; K$ g5 x) ]8 i' _8 M; k
紧接着美国海军推出直立起飞、拦阻索降落的思路
5 C# n% U6 w3 g# F8 E+ l5 T- l( {/ P( a0 q
另一个思路是“天钩”。+ U3 E' j" f" A2 T2 X8 z

3 ?& {3 t( Y- h: F8 O5 A* W在“鹞”式初步上舰的时候,人们以为可以像直升机一样运作,只要直升机甲板面积够用就行。后来发现,临时用用可以,常年出动不行。甲板摇晃、喷流烧灼都是问题。这也是“阿波罗”和“联盟”号在轨道上对接的时代,于是有设想用起重机将“鹞”式吊到舷侧海面上空,再发动机点火。这就没有喷流烧灼问题;起重机吊臂也可以在空中三轴稳定,相对于飞机的位置反而稳定。飞机产生足够升力后,起重机脱钩,飞机飞走。+ u* t$ r8 Q0 N+ Y, m( b) d
5 k6 k/ H9 v& N9 K- F' Y
回收时反过来,飞机首先与起重机吊钩对接,然后发动机关机,起重机把飞机吊回甲板。/ j$ v+ y" w* o2 j6 F& G0 ]

5 M/ X. i! G) y: W( I$ R$ v
, e% {1 _; G: S$ y0 ~* H天钩将“鹞”式的垂直起落吊离甲板,消除对舰船的影响
7 N: e" }0 K6 |
2 b+ t% u: d( w+ I  ~
2 v+ m' i' |6 l! U预期4000吨以上的驱逐舰就能改装,实际上7000吨以上更好,极大增加海上航空力量的建设成本和部署灵活性- y3 V, ^$ C7 m- i- q, T& m
  h( U5 v& X8 _+ W6 f3 i4 @+ t+ S
1 z2 L( f, X: U7 a: n% v$ R
这是真的试验过的
! C8 h7 d7 K% H4 a' D1 t1 }8 {5 X8 [3 H+ ]; l4 i. F, J* `
但“天钩”最后放弃了。对接是高难度的,偶尔为之可以,不宜作为日常运作。垂直起飞、着陆和悬停对重量的限制还是绕不过去,还是老老实实走STOVL航母的路。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收起 理由
pcb + 4
住在乡下 + 6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24-10-30 09:00:16 | 只看该作者

    - @7 t' u0 J) f. ?都怪讨厌的重力。
    , r, k# o& Q' a% G0 O& a
    7 Z) l1 h$ o/ _/ B: J6 W0 C/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22 22:56 , Processed in 0.03619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