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器展望] 垂直起落的路上布满了先行者的尸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1 14: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0-21 00:20 编辑 2 B+ m+ d/ n; k3 \# _

3 U* S8 n1 K. n; [$ K“镧影R6000”的消息传出,垂直起落飞机的话题再一次爆热,各种“为什么不这样那样”的主意迭出。
/ T7 Q1 A; U4 {; w$ T! t9 K0 I6 l; U1 x$ e6 {
自从莱特兄弟历史性的一跃,像鸟儿一样腾飞就是人们不灭的梦想。但是机翼产生升力的效率实在比用发动机硬推高太多,使得垂直起落直径还是梦想多于现实。
, q5 l( r* J" T- l" _3 ~7 k% D4 T( Q5 M% u3 G- Z
当然,直升机是垂直起落的。但直升机其实是把固定翼飞机反过来玩,飞机不动,但机翼动,一样产生升力。关键是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嘛。不过旋翼只能水平转动的话,直升机只能垂直上升、下降,不能解决前进的推力。伊戈尔·西科斯基在1939年发明了倾斜滑板使得旋翼可同时提供升力和推力,至今还是直升机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但代价是阻力大,震动大,噪声大。这些不是技术进步能解决的,而是倾斜滑板的本质问题。  ~  z0 P) c* p6 T5 e2 y
' I5 m* p, q) E0 j" E- N" J# n
旋翼转动中划过360度,必然有前行段和后行段。前行段必然产生“前推”空气的分量,造成额外阻力。但尽可能接近音速使得桨叶叶面局部超音速,还是要产生响亮而且周期性的激波噪声。前行段与空气的相对速度高,后行段低,不仅造成两侧的升力不对称,还因为桨叶周期性地扫过而造成强烈的周期性震动。前行段桨叶叶尖线速度不能超过音速,以免产生激波阻力;后行段桨叶叶尖速度不能低于失速速度,以免丧失升力;这从上下两端限制了旋翼的转速,进而限制了升力、推力的提高和震动、噪声的降低。
2 J8 ~2 ?, J4 G: A% j1 _/ q
3 ~( E8 X) a9 o. o+ h2 b( B  E. U# G6 _. O1 g
旋翼产生升力的机理貌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前行段(右侧)和后行段(左侧)造成的不对称升力、后行失速等问题是原理性的老大难
  |6 H; O  z5 e$ Q$ c. E$ `  ^2 G" E( r
自然的想法是升力和推力分离,旋翼只管产生升力,另外用推力发动机产生升力。这就是复合直升机。一旦平飞达到一定的速度,转入由机翼产生升力的模式,而旋翼进入风车状态,减少出力,减少阻力、震动、噪声等问题。但“无用”的旋翼依然产生阻力、震动和噪声,只是较小而已,可旋翼的死重和机械复杂性一点没有降低,驱动旋翼的发动机在平飞时还成为死重,还要加上额外的推进发动机的重量和机械复杂性。相比于用旋翼和同一台发动机同时产生升力和推力的常规直升机,改进不多,代价不小。, n# ?& v3 n) @) ^& H1 e4 Z

# a. J, w, l4 J9 d$ m
) _2 `1 s' o, `6 \4 M升力和推力分离的复合直升机,图中为空客X30 d3 P% [. X( @3 V" X
* |4 D. G5 h4 {! }& u
倾转旋翼是另一个办法,这就是V-22到V-280一路发展过来的技术路线,已经说了不少了,这里不再重复。其实这一技术路线还有倾转机翼,整个机翼连同发动机一起倾转,好处是下洗阻力小,坏处是短距起落模式时阻力惊人。
0 ?. v( ^; o* ~
& P% U) c% w9 {# v5 n( e跳出旋翼/螺旋桨的思路,直接用喷气发动机是另一个思路。当然,这时垂直起落飞机(VTOL)只是能垂直起落而已,长时间悬停、侧飞、前后蠕行等特殊机动是谈不上的。
  o% E* v" z$ O+ i$ L+ {
8 O$ I' I! P7 m! |6 ^+ k: a+ E2 w喷气发动机体积小、推力大,但这时垂直起落完全靠推力硬推了。也就是说,推力必须大于重力。对于V-280这样14吨级的飞机,需要至少14吨垂直推力,实际上需要16吨,才能可靠地垂直起飞。
+ f- {$ g+ a/ B" ?' E
3 f0 h5 o' |5 t, L: H战斗机发动机推重比已经达到10:1了。升力发动机只需要短时间工作,寿命、油耗方面都要求降低,在70年代推重比就可以达到16:1一级,比如雅克-38的RD38就达到16.5:1。假定现在可以达到20:1,那14吨的飞机仅升力发动机就有0.8吨的重量,加上安装结构、辅助系统,这在平飞时是可观的死重。) l/ z8 n! B( F+ j3 r8 [) d

) u5 p& |5 q" \( X2 Q% ?6 A$ I
' S+ e$ h) k' c8 @幻影IIIV是典型的升力-推力布局6 C; Y- t' k( I2 g3 g5 i
- k+ N3 O; K9 G4 R5 O+ r

! X/ ], X3 W8 D$ a) A& e# `米格-21PD实际上只能短距起落,做不到有意义的垂直起落  F: t" F2 x2 V
3 q  m# E2 u- d2 D0 q+ u: Q* w

8 M: ~7 A  m+ j4 o9 G3 b! v; G( I“鹞”式是升力巡航布局,但可靠性要求只能用单发,使得“飞马”发动机采用异乎寻常的四喷管,超大的推力来自很高的涵道比,不可能达到超音速飞行,使得“鹞”式称为超音速时代的亚音速孤儿
9 c+ v; W) [' ^; W& Q- T. m5 c2 ?3 [) s0 c$ g, o/ r
0 _. x. w3 B# o% g3 `% `' j
F-35B是升力-升力巡航布局的代表
& U5 v0 I5 @3 }& v- b
# W5 z( l+ t. s! ?
( T) d& y+ T% w4 W/ U- [* O4 A5 }- P升力风扇提供部分垂直升力,另外一部分垂直升力来自主发动机的可转向喷管' U7 C( ^" H$ ^, C7 K

# M: l. u* w0 ?升力发动机可以有很多形式。有单独的升力发动机,这时另有单独的巡航发动机,称为升力-巡航布局(lift and cruise),例子有早期的米格-21PD、幻影III V。这时升力发动机和巡航发动机各司其职,但工作时间互不重叠。这个布局的优点是容易从现有战斗机改型而来,升力发动机的分布有利于控制垂直起落时的平衡;缺点是升力发动机占据重心位置,而且为了可靠性,必须多台发动机一起工作,死重大,占用空间大。幻影IIIV只是能垂直起落而已,毫无航程和载弹量可言,除了技术验证,没有使用价值。基本上所有这样短平快改装而来的早期VTOL战斗机都是这样,包括米格-21PD。( p( U  B+ \" K! o6 P7 H9 e! w6 Y

, y' ?! r, E, K' s8 ~, c有可以在升力和巡航之间平滑转换的升力推进发动机,称为升力巡航布局(lift-cruise),大名鼎鼎的“鹞”式是最典型的升力巡航布局。这时升力和巡航共享同一台发动机,在理论上效率最高,死重消除,但升力和巡航要求使得“飞马”发动机采用异乎寻常的四喷管,看起来就像一个趴着的乌龟。超大的推力来自高达1.2的涵道比,在以涡喷为主的时代,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至今最高的战斗机涡扇涵道比。“飞马”不可能采用收敛-扩散喷管,也难以实现加力推力,很大的迎风面基和很高的涵道比也使得阻力很大,不可能达到超音速飞行。“鹞”式是超音速时代的亚音速孤儿,最终限制了有用性。“鹞”式的垂直起飞重量收到限制,实用中基本上都是短距起飞,才能携带有用的燃油和武器重量。- U0 z3 {' G# q) ?- v" e
$ b( U. t1 f# |( b
升力巡航发动机还有垂直升力分布问题。垂直升力必须围绕重心,还要有足够的三维控制力矩。这使得发动机位置和喷口位置的布置非常拧巴。雅克-36就是这样拧巴的产物,发动机非常靠前,喷口居中,机尾成为发动机的配重。5 R3 ~; J( ~& O4 v2 v

. m4 V( S# @, P4 X5 t. F, s3 ^4 h0 c) I9 A
雅克-36看起来就拧巴,也确实是因为发动机、喷口和重心的相对位置而成为这个样子的
! ~+ e6 c' I  l1 O# }; g. S# P3 s, l9 \8 q1 Z1 @
还有单独的升力发动机加上升力巡航发动机(lift and lift-cruise),F-35B就是典型例子。这是升力-巡航和升力巡航之间的折衷,既避免把所有垂直升力都集中在升力巡航发动机的缺点,也避免完全依靠升力发动机所带来的死重。, K* B# s5 U- n: W% O& N

; o) s1 m4 `# w8 x/ H8 T/ o但所有这些布局都不能避免一些共性问题:
* _: a( k/ r7 e+ G8 g2 E
# _0 c4 X- ^9 O+ T5 ]8 ?; P1、炽热喷流4 @5 ~; {9 P% K% m  m, L5 Q3 g
2 R! m4 w2 f3 a% ]
升力发动机的超高推重比是用死命烧油产生的,炽热的喷流对地面的热蚀很严重。雅克-38在“基辅”级上使用的时候,甲板和甲板下结构软化是大问题,问题严重到影响飞机出动。MV-22也有这个问题,通过临时铺设放热毯解决。但F-35B连放热毯都没法解决,“黄蜂”号在F-35B上舰测试后直接回坞大修了。整个“黄蜂”级都为此轮流进坞改装,“好人理查德”号就是在大修、改装期间起火、报废的。* z3 P# q1 b- M5 J! t

  o! ?& B0 V* Y; O7 z$ ^. F在陆地上,混凝土地面会被烤到崩裂,碎片在强烈气流冲刷下四散激射。( R0 G1 i0 D3 w5 C
: G+ f- E* ?' f; q$ E8 X  u6 p
2、高温废气回吸. ]2 k; L$ l5 L* l7 H  s$ \+ d$ f

8 f# b0 j0 C6 E6 ~( {垂直喷气触地反弹后,容易被升力发动机再次吸入,造成两个问题:1)高温进气使得发动机过热;2)缺氧废气使得燃烧恶化。F-35B采用升力风扇,一部分原因就是要避免高温废气回吸问题,另一部分原因是用借用主发动机的动力,机械驱动风扇,避免单独升力发动机的死重。/ }- O8 c& M: [4 s

  M, f, D3 Y4 _& t, o, a3 P3、喷气在地面横向流动造成的对地吸附
4 p: U9 s% C% {: v5 \9 }- @8 _& x
一部分喷气沿着地面横向四散流动,在机体下的这部分流动造成机体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文丘里效应,产生负压和向下的吸附作用,使得飞机难以离地。4 Z" U# m& q/ q6 U0 y% m) v" U

# u% Y1 \, p0 I1 e* B在将能量转化为推力方面,螺旋桨更高;在紧凑性方面,喷气发动机更高。在旋翼和喷气发动机之间,还有涵道风扇,特点也在两者之间。
& q2 g/ H- Z2 I. M) P
3 x8 P( O7 H  P5 N0 |$ y- J几十年来,无数人试图解决VTOL问题,构想从简单粗暴到匪夷所思,无奇不有。仅仅把已经实际试飞过的各种方案罗列、分析一遍,就是一本大书。事实上,也确实有这样的大书,我手头就有。但死重、阻力、可靠性、经济性始终是跨不过去的坎。
% o$ v9 n2 ^0 `$ W* ], p
! s! `' i: _. o" V' yF-35B是至今VTOL路线最成功的例子,V-280是至今旋翼路线最成功的例子。7 v* j$ y: z. B

' f  ^7 U9 I# w3 ~4 J; I. `一定有人会构想出新的路子,甚至以为科幻电影里的VTOL飞机可以成为现实。但科幻就是科幻,不能成为现实是因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只要把这个那个貌似新颖的方案仔细分析一遍,十之八九可以找到历史上失败的先例,“喏,这就是为什么这行不通。”% b6 z: U+ s% w/ z5 v$ r5 `+ [6 O
, J$ {9 d! ?; \" y' W
至于每一个具体的为什么行不通,就需要搬出那本大书了,在第x页上,自己看吧,一个一个解释太费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8爱元 +6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李根 + 8 涨姿势
住在乡下 + 6 涨姿势
tanis + 4 涨姿势
landlord + 12 涨姿势
常挨揍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4-12-7 02:20
  • 签到天数: 389 天

    [LV.9]渡劫

    沙发
    发表于 2024-10-22 02:59:09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以前哪里看到一个方案,先用吊车把垂直起降飞机吊离地面多少米,再发动,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03:03:09 | 只看该作者
    togo 发表于 2024-10-21 12:59
    6 M1 }- v; ~0 r- k3 p记得以前哪里看到一个方案,先用吊车把垂直起降飞机吊离地面多少米,再发动,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

    # A6 m9 z4 H: {+ X. W: jSkyhook。对接的要求太高,实际上不可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4-10-22 10:34:41 | 只看该作者
    togo 发表于 2024-10-22 02:59
    & W! l5 ^9 @+ x. ?/ ^7 W. J记得以前哪里看到一个方案,先用吊车把垂直起降飞机吊离地面多少米,再发动,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冲击。 ...
    6 U8 B9 K3 g' H4 J7 Z' B
    西西河的本雅明说起过这个。他的方案是搞小航母,塔吊式起飞。真的是有点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778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24-10-22 15:24:29 | 只看该作者
    晨大,全自动体外无人火箭发射台有人狂想过没有?就象马斯克猎鹰第一节,把飞机升空后自己回到某个海平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5:31:22 | 只看该作者
    雷声 发表于 2024-10-21 20:34+ z5 h0 \; u. a; g
    西西河的本雅明说起过这个。他的方案是搞小航母,塔吊式起飞。真的是有点扯了。 ...
    ' }0 W' ^) B! D+ F
    唉,我来贴一个系列吧,历数那些倒下的先烈,好多比天钩还要异想天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5:32:12 | 只看该作者
    testjhy 发表于 2024-10-22 01:24
    ) C: F! a8 z" {  d) `晨大,全自动体外无人火箭发射台有人狂想过没有?就象马斯克猎鹰第一节,把飞机升空后自己回到某个海平台上 ...
    8 s" M( ~2 A8 ?
    这个至今还没有。这个成本太高了,实施的条件也太严苛,大量玩肯定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2 13:14 , Processed in 0.0383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