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拒绝承认中国教育对行为教育的缺位是大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6 02:2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5 15:43 编辑

中国教育里,行为教育的缺位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拒绝承认中国教育里行为教育缺位。

在“飞机上把孩子关进卫生间立规矩”事件里,争议的实质其实不在于具体方法或者两位女子的权力问题,而在于对孩子的行为教育。很多人索性拒绝承认存在行为教育严重缺位的问题。

教育不是一代人的事,几代人都既是因,又是果。80、90年代中国有了“小皇帝”的说法,当时说的只是一代人“难养”。现在这一代人长大了,很多不乏成就,于是说法反转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巨婴、小仙女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未必是80、90年代出生的,可能更晚。这正是行为教育的累积和延迟效应。一代人由祖父母带大的副作用可能是不小的因素。

随着独生子女化,孩子精养化了,父母管不过来,祖父母从帮忙搭一把手,到全盘接管,一代人基本上由祖父母带大。祖父母号称有经验,但他们的经验是几十年前的,不说是否落后于时代,还记得多少都是问题。

祖父母有天然的宠溺孙辈的倾向,“代人养孩子”也约束了手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错,孙辈是自家的,但媳妇/女婿是“别家”的。父母和子女之间还不可能100%同心,与媳妇/女婿之间更是客客气气、相安无事为首要考虑,在带孩子中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家庭条件好了,也容易有“一切满足孩子”的倾向;“全须全尾长大、交给爸妈”更容易“把问题留给后面解决”。必须说,宠溺是大人的天性。父母不宠溺是因为怕孩子爬到头上来、管不住,更是没时间、没条件宠溺。祖父母不怕,一辈子在各种规矩之间周旋,孩子爬到头上反而是天性的解脱,更是有时间、有条件宠溺。于是,一切能宠溺的都宠溺,这是天伦之乐;一切能代管的都代管下来,为的就是在自己的“辖区”了减少出错。这其实也是一种“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思维。尽管每一个祖父母都不会承认。

在万千宠溺中,人中龙凤的期望是同时的。买房子有六个钱包的说法,学校成绩单下来的时候,何尝不是六双眼睛?到了要唠叨“你要努力呀,我们那么多牺牲,还不都是为了你”的时候,更是六张嘴。其结果是,孩子对“本份”的事情是能够做好的,比如学习,长大后延伸到工作;但对于其他,就高度依赖家人的照看甚至越俎代庖了。在巨婴和小仙女的各种跋扈背后,不敢面临挑战和责任其实是深层原因,跋扈只是回避心理的应激反应。

事实上,谁都看得到宠溺的问题,有些装作看不见,也有些宁愿自己辛苦点,也要自己带孩子,就是不想孩子被宠坏,只是这些是少数。

成家生子后,工作必须自己干好,但“孩子是为老一代生的”,带孩子的挑战和责任既不必面对,更害怕面对。其结果是,孩子由老人带大,行为问题则在老人“留给父母解决”和“谁带的谁解决”之间掉入三不管地带,这第三方就是学校。

有人竟然拿出教育部和学校的各种守则、政策,来说明中国一向是注重行为教育而且有效的。要是这都管用,党内、政府内早都没有腐败、违纪了,慢说老虎,苍蝇都应该少见。

现实是,孩子的行为教育家里都不管,学校更不敢管。

家长压力一方面出自护犊心理和“我的孩子谁敢说不好”,另一方面学校也必定要求家长配合。但自己就是巨婴、小仙女的家长要管教孩子,还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在一定程度上,巨婴、小仙女多了,也是年轻一代恋爱难、生育难的一大原因。想想自己被伺候长大的样子,想想自己要伺候伴侣,要伺候下一代,就不寒而栗。

中国正处在激烈的转型时代。短短二三十年前,中国还处在很传统的前现代社会,大家庭才是正道,上一代理直气壮地干预下一代的生活,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二三十年后,中国可能进入后现代社会,家庭原子化完成,代际边界感清晰。现在则在转型中,很多事情都是一锅粥。比如说,年轻人对上一代催婚催生恨烦,上一代则认为这才是父母的责任、为孩子好。带孩子方面正好反过来,年轻人有各种想法,但没时间、没胆量去做;上一代越俎代庖,又怕做不好。

但不管怎么变,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的关系至关重要。社会的现代化意味着每个人的触角都从传统上的家人、同学、同事延伸到曾经不可想象的朋友圈,甚至是亲密但一辈子都没有碰过面的朋友之间。《查令十字街84号》是在1970年出版的,描述了当年还不可思议的从未谋面但延续几十年的深厚友情。在互联网时代,这很常见了,间接说明现代人与人的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深远。

这也使得中国教育片面集中在数理化等“硬知识”方面的主流做法很成问题。行为教育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重要部分,中国不需要更多的巨婴、小仙女,需要更多的敢于、善于面临挑战和责任的成年人。行为教育不能再缺位了。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努力。

这需要从现在常见的拒绝或者回避承认中国教育中行为教育缺位开始。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5 15:18 , Processed in 0.0310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