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海上花絮(41)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6-26 07:16 编辑

徽州当然不止宏村。曾经有一个时候,西递更加有名,宏村都“归西递管”。至今西递人说起宏村,还有点愤愤不平。

西递村子更大,更古老,也曾经更显赫。西递是胡家的,有说法西递胡家来自唐朝李家,为避祸而改姓。胡雪岩、胡适都出自徽州胡家,尽管不是西递胡家。

西递村前曾有13座很气派的牌楼,现在只有胡文光的一座了。这是文革破四旧时胡家后人灵机一动,在牌楼上刷上毛主席万岁等大标语。红卫兵看着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才逃过一劫。

西递村子里弯曲的小巷子更多、更深,宅院比宏村更有文化气,很多深宅大院是中举官人的,很有文化气。西递也比宏村更加自然,还像个徽州乡村。宏村过度开发了,太商业化了。其实西递比宏村更好看,与宏村好比同里与周庄的关系。但宏村有水,就把西递压下去了。

西递还有一个好的地方:村外小土墩上有一个观景亭,在这里看西递全景,很不错。宏村就没有这样居高临下的地方了。

徽州村子都有水。石板街的一侧是小水渠,潺潺的流水不是为景致而存在的。早上这是饮用水,白天就是洗涮用水,其他时间着就是消防用水。木头老房子挨着木头老房子,最怕着火。

宏村人在村中挖了月沼,在村头挖了南湖,后来才有牛形和风水之说。西递人“实诚”,没有月沼也没有南湖,只有“大家都有”的石板街沿街水渠。不过西递水渠也有宏村没有的:黑蝴蝶和蓝蜻蜓。潺潺的溪水上翻飞着大大的黑蝴蝶和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蓝蜻蜓,很好看。可惜这些都是出名的难拍照的东西,一个也没有拍下来。手头的相机是拍风景的,解像力无与伦比,追焦力狗屎不如。

其实徽州有很多村庄,都不错。宏村不远就是卢村,这是卢家的。

与宏村甚至西递相比,这里更加原生态。众多的宅院同样好看,但木雕冠绝徽州。卢百万给大老婆和二老婆盖的楼现在称为木雕楼,木雕之精美令人乍舌。四、五老婆的楼就“寒酸”一点,但放在别的地方,也绝对是豪宅。最小的姨太的楼最精致、新潮,德国买来的玻璃做成的折门远近闻名,在清末肯定是地方一绝。

这里游人只有宏村一个零头,或者零头的零头。静谧的村庄依然静谧,幽深的古巷依然幽深,淳厚的人们依然淳厚,懒洋洋的老狗依然懒洋洋。

徽州村庄旅游有一个好处:门票收完后,里面的景点一律不再收门票,随便参观。卢村连门票都不要,直接进村参观,景点同样不收门票,很大气,好。

宏村、西递、卢村在徽州不知道算不算代表性的,但绝对是值得都打卡的。宏村必到,过门而不入就像没来徽州一样;西递最大、最有底蕴;卢村最原生态,最徽州,个人也最喜欢。

村外直接走到田埂上了。古老的大树依然在遮蔽炽烈的阳光,古树浓荫里的凉沁是什么空调都比不上的。田头小径歪歪扭扭通到大树脚跟,绕着大树一弯,好像村姑的发带绕着发髻一样,然后又歪歪扭扭伸向看不见的远方。一陇陇玉米、水稻和其他叫不出名字的农作物在微风中索索作响,鸟儿在穿梭着抓虫子吃。

记忆中的农村回来了。农村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看到一个农妇在大太阳下劳作,恭维了几句山村之美。她不大关心,只是在抱怨日子艰难,钱难挣。旅游似乎并没有带来足够的财富,人家还是务农为主。

但重教传统还在,家家都以“我家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或者“她家女儿是研究生”为自豪,但一问下来,都在县城当公务员或者当老师,很少有回乡的。走街窜巷时也有时听到年轻人在说:“我每年要带不知道多少人到这里,谁叫我是这里人呢”,一听,都是领导、客户、同事之类。

《去有风的地方》、《春色寄情人》只是电视剧。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6 收起 理由
老票 + 10 谢谢分享
landlord + 12 谢谢分享
johnsonjian + 10
pcb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7-1 00:33 , Processed in 0.03118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