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5-12 00:20 编辑
8 V0 [1 r; E6 Y! v2 ?* g e: G4 m6 G& j; j6 A: @( b% z
南华早报报道,西工大张东(音译)团队在《航空学报》上发表论文,成功解决了AI的“黑箱难题”。
; x' N V- O7 d5 A( r# U- v' c5 a& h1 O! F0 n& N
黑箱模型也叫经验模型,指模型结构与物理过程没有外在关系的数学模型,模型结构的选择基于有可用的数学建模和分析工具,并无物理解释。模型行为与物理过程相近,纯粹是比照输入-输出训练数据,对模型中的可调参数“凑参数”的结果。在使用中,使用者“喂入”数据,模型“吐出”计算结果,仅此而已,谈不上理由,谈不上解释。
! z- Q! P) [) Z }, Y' o3 d3 l% X: z7 K2 m, I: W b( Z9 {8 @
从高斯发明最小二乘法,这就是数学模型的基本思路。建模方法越来越复杂,模型结构越来越复杂,但思路没有变。
) W( m1 [6 e! ?- [2 e, h6 g7 D7 \, _# _& f
也不能说一点没变。“任意”选一个模型结构,总可以“凑”出参数。模型阶数提高,模型结构复杂化,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提高,但最终拟合度改进越来越小。数学上有一套“适可而止”的办法,帮助确定模型阶数和复杂性在什么程度既保持足够简洁,又达到足够精度。甚至有一定的办法,帮助引向最合适的模型结构。
0 I- h. L3 \" n; f" A8 O4 t: |/ |
3 U/ V% t7 }8 _( W7 A$ @$ ~黑箱模型的好处是简便,不需要对物理过程有深入理解。坏处是适用范围很受训练数据的限制。如果训练数据代表了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黑箱模型其实是不错的。问题是物理过程很复杂,可能经历的情况几乎是无限的,而训练数据只可能针对有限的场景。一旦遇到训练数据之外的场景,黑箱模型就很不可靠,而训练场景之外既可以是数据边界之外,也可以是数据“云团”之间的空隙。
/ `/ s' k' u2 O. v1 n; p
9 I' q4 L: o; I! v/ ~7 A( m; m% B更近一步,不再是简单粗暴地从数学上容易入手的多项式、双线性等模型形式入手,而是基于对物理过程的认知,建立具有物理解释的模型构架,用可调参数使得模型行为与现实过程最大程度拟合。这是灰箱模型,也叫半经验模型。" J. _3 \4 A, j2 a
- k5 t: h# @: y. G
灰箱模型的结构有一定的物理背景,在结构上就决定了模型行为的基调。如果这个基调定调正确,加上训练数据,就可以建立比较可靠的模型。即使在数据边界之外,或者数据“云团”之间,模型结果也不会太离谱。" C2 g# g4 }$ g) ], i
% Q% J' U) J; O v- k3 B4 o }, z0 K, H理想模型也叫白箱模型,这是根据对物理过程的认知,建立机理模型,再通过实验,确定模型参数。由于这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只需要相对较少的训练数据就可精确确定参数。而且在训练数据的边界之外或者云团之间,精度和可靠性依然有保证。
/ n% Z* y7 ^: \2 e: |8 G* O' A- `2 w K; L! ?# d" o, @
白箱模型是可遇而不可得的。真实世界太复杂了,要精确理解和建模对相当简单的过程也是艰难的事,最后得到的模型也可能在数学上非常复杂,使用不变。比如说,水壶烧水是又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如果用黑箱模型,选一个线性律或者平方律,在火力、时间、冷水温度和沸腾时间之间通过实验或许足量数据,然后用最小二乘法,就可以得到一个黑箱模型。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模型就够用了。
7 s* s. r' v! g8 G/ g' ]1 G1 J9 u/ }0 ^7 o
用灰箱模型的话,就要用到传热、材质等方面的知识,但模型也更加精确可靠。; v! `2 S: E5 U
! O+ f W. I) I' U但用白箱模型的话,连壶底的热分布、壶体的热传导和散热、壶内的对流循环、水中杂质对沸点的影响等统统要考虑进去。模型更精确,但建模就太复杂了。; V ^! l: T; W2 j
5 u4 m0 I; u! q: [: q/ e
在实用中,常常还是黑箱为主,毕竟方便。
# ^. R J5 @0 o5 f6 Z# z8 m3 F a2 F( C; r
AI正是黑箱模型,模型结构与物理世界无关。简单黑箱模型多少还能分析一下,对模型行为有一些定型、半定量的理解。AI模型就不行了,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动辄几十几百层,几万几亿参数,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分析。
x8 [# o) p2 g$ A" A* ^( C: m4 G# ~: a7 V; Y+ H4 O& o
这就带来巨大的问题,尤其是用AI模型进行决策辅助甚至自动决策的时候:如何确保AI建议或者决策是正确的,至少是无害的?& L A n( B# G. G
4 b: @5 x4 W' ^- O
在AlphaGo的时候,就有一些棋路是这样,事后复盘的时候,人类大师也看不懂为什么要这么走,也说不上来这几步对后来的胜负有什么影响。自动决策是个最优化问题。最优化好比爬山,爬到山顶就是达到最优了。但要是山包顶上很平坦,到底那里才是山顶就很不清晰。更糟糕的是奇点,像马鞍一样,从一个角度看是顶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底点,算法就容易犯糊涂。还有“香蕉问题”,在两头翘的区域里,算法可能左冲右突就突不出去,要沿着“香蕉”走一段,才有比较明显峰谷。还有就是局部顶点,在山脚下的平地上有一些小土包,爬上土包,在三十步之内确实是顶点,但真正的山顶在前面,连山脚都还没有到呢。$ x) I& Y$ N$ N1 C0 N6 p9 q. v* Q
6 D/ t) ?/ m( e; J+ [
这些数值计算上的问题可能把最优化算法绕糊涂,找到的最优解其实不最优,甚至一点都不优。
+ o B# K. k+ F+ B$ P; L$ R8 a Y% P7 y9 a
人类需要理解AI是如何得到当前的结论的。同时,如果人类对AI的求解不满意,要有容易的办法“纠正错误”。
0 c! W3 v8 @6 {: K9 ^8 s: j& `9 U0 ]' y! g0 A
张东团队正是做到了使得AI“坦白交代”,用数据、自然语言和图表说明决策依据和过程,帮助人类理解AI,并在人类复审有异议的时候,可以反馈回去,纠正AI的决策路径。
0 F$ I7 |0 ^4 o( C2 V$ X: N+ ?+ R- `& B
张东团队用这个方法,训练AI空战。在一个实例中,AI用复杂的角度机动试图摆脱追击失败,有经验的飞行员发现,AI不顾能量损失强行机动,最后没有击落对方,自己反而能量丧尽,被对方击落。在后来的人工反馈中,AI“改正错误”,再也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而是用貌似蠢笨但保存能量的简单动作引诱对方上前,然后通过积蓄起来的能量突然反手机动,一举击落对方。( b. ~4 F- Q. a+ t$ O' s G5 _
" q+ X5 R! y: s5 W) `& l
团队发现,利用飞行模拟器数据,用无反馈的黑箱模型训练,AI要50000轮才能达到90%的成功率;但用有反馈的逐步训练,20000轮就能达到接近100%的成功率。* H k! [8 q" K$ \: E% x& k: |8 C
4 Z5 \$ M/ f4 j. e% g这其实好理解。完全基于训练数据的一次性黑箱模型训练好比关起门来死读书,破万卷书后才一知半解;学一点基本知识后,到实践中边学边完善,进步就快多了。. U3 \- ?" c" |# n) _1 J/ K. g
" m! p2 Q. j9 F8 t# x0 {
这对空战模型的意义显而易见,但应用还不止于此。在工业自动化、工商决策辅助和其他AI应用中,AI的“黑箱性”是应用铺开的最大障碍。即使人们有理由相信“AI是有道理的”,在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之前,还是不愿意接纳AI的决策建议,在AI直接行动的时候更是抵触。
/ ?- |& m1 V# x+ }5 P! [$ N9 y H) N, S6 M6 _
张东团队的成果如果能白菜化、普及开来,功莫大焉。
7 Q" v; s' @& _( \4 N& l( _; [ m, ]/ n, N8 H3 q! n
对了,爱坛里@testjhy 是AI权威,给说说我这个理解还靠谱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