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3-10 13:31 编辑
4 R# f; X1 [" C0 p
( j- a$ u/ I i1 u9 K这篇是给观网写的,先贴在这里,请勿外传。* P: M% z5 t4 E n) R+ L% y
( V) Y. Z* z i
===========================4 P+ l( t8 _7 Q' D' d5 ^2 z7 e
" B' q6 I* j/ j; R8 w西方善于制造概念,近来针对中国抛出4D概念:Debt(债务,主要指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债务)、Deflation(通缩)、De-risking(去风险化)、Demographics(人口)。必须说,这些都是当前中国的焦虑点,而这些焦虑点的破解最终在于进一步把蛋糕做大。
* r/ t; n$ y# U2 ?* k% @- ^0 K+ ]4 ?* N; d. C
在过去40年里,中国的蛋糕做大了很多,但是还不够。中国在很多方面达到世界第一,但一人均下来,又跌到遥远的地方了。这不是说笑,人均才是人民幸福感的关键。说到底,幸福感来自每一个人的亲身感受,而不是统计局的数字。
) R7 f7 U) g4 F' [9 m- Q3 F& ~9 ^4 c) b; o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有进一步城市化的空间,下一个2亿人进城是改变世界的大事件。与集中在北上广深的上一波进城相比,高铁、5G则将地理和信息距离缩短的“拉”,加上避开中心城市的恶性竞争的“推”,使得下一波进城分散到二三四线城市。机械化、数字化、生态化使得较少的农民达到更高数量、质量的产出,极大减小城乡差别;更加合理、均匀分布的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极大减小地区差别。这是做大蛋糕的第一条腿。
* a: [) J$ r1 e/ _# p5 ^, Z1 o& F2 b ]' ?$ U7 a) h, R7 U4 @
同时,中国在新能源方面领导世界,不仅对全球减碳是巨大贡献,本身也有利于极大做大中国蛋糕。
0 \( q+ \& P7 E! d
& O3 T! X3 W9 S# J8 ]; s; f/ u$ F
+ i# p+ ?/ f# ?& w4 w0 T, C* w- H
中国可再生电力发展迅猛,光伏发展尤其迅猛) p: t; a8 I$ h; u2 @# A; U* v
/ l8 M, q" x5 U& U" S仅仅在2023年,中国就新增2亿千瓦(200GW)光伏发电能力和3亿千瓦光伏制造能力。中国风电和核电也没有闲着,但相比于光伏,就相形见拙了。据CarbonBrief.org的Lauri Myllyvirta计算,2023年中国GDP增长里,新能源的贡献高达40%。7 \3 W* L/ {) |7 b0 e0 o, i5 E
" e! S! Z' X, S u新能源汽车的贡献可能是最抓眼球的,但新能源本身带来的深远变化容易被人忽视。; M7 j, @/ z9 ]
$ D7 Z& N: `" W8 O7 C1 [7 k3 s中国承诺世界:将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风电和光伏将在2030年达到12亿千瓦的发电能力,煤电在2025年达到顶峰,以后逐渐退出。实际上,中国在2023年就达到12.6亿千瓦的无碳发电能力,比目标提前6年!由于中国的身体力行,联合国COP28成员同意在2030年将可再生电力的目标提高3倍。, d) {/ p; O7 G
8 ^3 Y0 l" ~) T( O" q* ?- u: K但中国到2030年可再生电力能力预计能达到多少,各种预测天差地远。高盛估计可到24-33亿千瓦,推特上的Glenn Luk和TP Huang估计可到50亿千瓦。作为参照,2023年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29.3亿千瓦,其中包括12.6亿千瓦的可再生电力。
, d) J M) `* Q7 `4 ~6 x0 e2 E5 d" i j* l f* K& u
但要紧的是中国可再生发电量最终能达到多高。假定用高盛的33亿千瓦,利用率为15%,那就能在2030年达到2023年煤电发电量的75%;如果达到50亿千瓦,那就是114%。如果因为储能和新质电驱动工业的大力发展而利用率大大提高,最终中国的可再生发电量可望大大提高,意义超过降低碳排,超低电价本身就是对经济的巨大的推动。# m" Z+ C9 i% D
7 _7 o# H( q3 q) s+ z
用过电车的人都知道,“开车不要钱”。这是指充电费用相比于汽油费用微不足道,电车的保养费用也大大低于油车。如果停车、道路不成问题,这必将大大增加出行量,带动相应的社交、经济活动和消费。
" }/ @7 y, j9 F7 u
$ l' z. Y9 H2 D4 i4 a" N南方的空调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但首先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其次有进一步扩大用途的空间。比如说,空调用于取暖相对较少。暑热难熬,只能开空调,但“取暖基本靠抖”依然是很多人的选择。, M+ \# M0 z4 _7 ~
2 M2 d J+ U R& s* _
实际上,电取暖比暖风取暖、热水取暖要容易实现得多,也容易做到定点取暖、按需取暖,而不必全天把整个屋子里有人、无人空间统统加热。在相对温暖但偶尔骤冷的南方,电取暖意义很大,超低电价可以极大推动住宅电暖,提高生活水平。在更加寒冷的北方,电加热的定点取暖和按需取暖也可以补充常规的风暖、水暖,还便于实现热效率更高、更舒适的地暖。
4 t- \; n |: h9 |' P$ O
& ]# x7 F8 \* j0 v城市做饭一般用煤气或者天然气,热量大、加热快,但是安全事故时有所闻。传统电炉对中式烹饪不友好,但电导炉加热快,安全,不仅不可能发生煤气爆炸、泄漏中毒的危险,加热表面采用全新原理,销售将一张纸夹在灶台和锅底之间而不会着火,不仅是常见的噱头,也有切实的安全意义。由于用电导加热而不是传统的接触加热,在整个锅体都成为加热面和炒锅底面小面积、高强度加热之间,有无穷无尽的选择,使得全新的烹饪方法成为可能。4 K/ v9 T+ {$ p' h2 k9 q) {
) N) I0 g4 O/ z+ L) t+ O
电热也便于家庭烤箱的推广,有利于传统中式烹饪和糕点开拓全新的方向。实际上,烤箱与微波炉、蒸熏等不同加热方式相结合,正在形成众多全新的烹饪方法,不仅烹饪更快、更透,也更加便于做到外表焦脆、内部断生,但首先需要家里有烤箱。1 O' t) c( j+ \, X; |( A
% X! P/ d( \; N+ d+ x
洗衣机现在成为居家必须,但洗碗机尚不普及。人们对洁净效率的疑虑是一个方面,耗水、耗电是另一个原因。洗碗机实际上节水,这是所有研究都证明的;由于冲刷和高温,洗碗机的洁净能力也高于手洗,同样是得到证明的。如果耗电不再是顾虑,可以消除洗碗机走进千家万户的最后一道障碍。
# Z! v; j" d' N2 S* J
3 v( B1 J X3 A$ t使用洗衣机后,人们不再多少天换一件衣服,不仅间接增加了服装消费,还间接增加了衣帽间、橱柜消费。使用洗碗机后,人们很快会形成新的习惯,杯、碗用一次就放在洗碗机里,晚上一起洗,同样间接增加了相关消费,也更接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便利生活。只要想想家里有洗衣机后的换衣服习惯,就不难理解有洗碗机的情况。9 n# d! N; u$ W. \3 j# I
8 Z% ?; w6 e @5 A* r/ }" e
在更加简单粗暴的层面上,电梯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会大大提高,“楼上人家多用电、楼下人家吃亏”的问题会小很多。一共没有几个钱的电费,就较少有人费那个事斤斤计较了。
! c2 b' u+ }, K( c6 P3 M; z% P2 ~, g. b: |# Q, B
生活的进一步电气化对极大释放消费潜力的作用不言而喻。3 J* w$ y. i$ h6 }* W0 a' s9 A
9 D' k: u8 ?% j& A/ O
在生产和生活之间,超低电价使得大规模的室内农业成为可能。在专门的四面玻璃的高层建筑里建造“垂直农场”,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更是因为“零距离”而对市场高度友好。这还与高层建筑养猪养鸡不同,较少卫生和排污问题。受控环境也较少虫害问题。垂直农场的关键在于能耗成本,这正是超低电价发挥威力的地方。
y) D5 l1 o* g; M% I& m% i! H1 @0 z a7 F
城市垂直农场不仅减少农业占地压力,还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新鲜果蔬的意义就不用多说了。
; m- W: }3 o+ {3 q# s* [, ]( W4 u [0 a: }/ _9 K- A% \# S8 K% e1 T
在工业生产方面,电气化早已实现,但超低电价依然是全新的工艺技术的温床,尤其在化工、冶金等耗能行业。
% P6 ?" | F$ O; o; O/ @ u# m$ d+ Q* b, D" i) |, A2 Q
电加热不仅节约了燃料费用,还超越了传统的集中加热模式,便于采用更加均匀、精确的分布式温控。这在很多方面根本改变了传统化工单元操作和运作效率。. F3 c( g/ z" \* S9 |: u
: V* p$ D, F# r! R6 e; z% ~7 H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煮汤为例。大火加热快,煮汤时间短,对应到工业上就是产量大、成本低。清汤加热用大火没问题,稠厚浓汤用大火就容易糊锅底。这是因为浓汤传热不好,容易在锅底形成热点,造成大焦糊就是次品。5 v8 D n% p# N; {- d
* a; H/ M0 E3 |; o0 g; i用不断的搅动加速热量扩散是一个办法,但粘稠度过高的话,搅动的作用都有限,搅动过劲只会在浓汤中间“挖一个洞”,挂上锅壁的汤料依然容易在过旺的火力下焦糊。用小火慢煲是另一个办法,但时间太长,影响产量和成本。& g' ~2 n1 C7 O5 L9 ?2 ~
: k# I1 x) p% M, Z* N但改用电加热的话,可以在锅内插满电热棒,锅壁、锅底也成为加热元件,使得原来单纯靠锅底的单点集中加热改变为多点分布式加热,既避免热点焦糊,又加速热量传递。6 m6 A. D1 E' P. I
8 {3 @* N' Y* r, A* H分布式加热不仅加热均匀、避免热点,还可以精确控制温度分布,这是用单点温度控制做不到的。4 G% b# E/ a5 L& f5 R
, K! x+ p6 c' h6 \8 [' h5 {
电加热也容易实现高温。蒸汽事常用加热介质,含热量高,但饱和蒸汽的温度与压力关联,特高温蒸汽也意味着特高压,使用不便,安全性差。过热蒸汽温度更高,但显热的换热效率较低,压力也比饱和蒸汽还要高。油加热的温度更高,但有引燃和毒性的危险。电加热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低压、高温、惰性对工艺很友好。
1 i7 e7 W1 k0 y0 r$ W* h0 `
x& ^3 y- r3 D) \5 c( \, h电加热的高温特性对无碳排冶金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2 V7 R/ s3 f, q2 S
( U/ t. C# f: C, x. _- M
电加热还使得以前缺乏经济性的新质行业成为可能,这些新质行业还有利于与光伏、风电的“机会窗口”相结合。具有最大潜力的是海水淡化和电解水制氢。
& t+ L- v0 i* x/ y8 Y# x5 p' L# x( U N3 Z
光伏是天然昼行夜伏的。太阳落山后,光伏就收工了。即使在日间,光伏出力也受到云雨霜雪的影响。但在阳光高照的时候,光伏出力很大,又会有电网消耗跟不上的问题。风电没有昼夜问题,但有大风天、无风天的问题。
: L$ j& E) G5 G2 s
1 M, ?0 A: s8 E8 G5 o3 r储能是新能源最终是否能占主导的关键,海水淡化、电解水制氢这样便于间隙性运行的新质行业是另一个吸收峰谷波动的途径。
" ? L) r) y1 r9 q+ \1 c9 U t- Q! t0 Y- T! l! |4 B
氢是重要化工原料。量大管饱的话,氢也是理想的清洁燃料。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可以利用新能源的过剩电力大量制氢,以气态或者液态储存和分发,除了用于氢化工,或者用于氢动力车辆燃料,或者用于电网的低谷补电。: v2 D) c" \ O2 H8 S! ~/ d
1 n- E7 v& G+ N+ w. ~- w$ E' q: Z
海水淡化则利用过剩电力大量制取淡水,但对低谷补电没有直接关系。中国是缺水的国家,北方和西北尤其缺水,南方也有季节性缺水的问题。海水淡化的原料取之不绝,只有电力瓶颈。一旦解决可持续廉价电力问题,大量的淡水把北方和西北变为新江南,吧南方变为常江南,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 f6 J4 E- _$ }- _/ D9 Y. B" k) N' w
# u# z' ^$ |6 f1 {大量富集的浓盐水则是从海水中提取稀贵元素的上好原料,由此又发展出一个新的增长点。
7 Q/ }, P2 R6 A% c) Y' k2 m; A! u
' |' Q" }5 G: S: O3 n ^现有工业也能从超低电价大量获益。曹德旺把玻璃厂开到美国,一个原因是贴近用户,另一个原因是天然气价格。电解铝也将是收益大户。从原则上说,工业上没有化石燃料加热能做到而电加热做不到的。
~4 z% D% F2 l/ o9 i6 N8 X5 Y A7 ], w0 u# |
跳出加热,还有其他大量耗电的工业大户。比如说,芯片工业大量耗电,超低电价不解决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问题,但对降低成本还是有显著作用的。
& g9 a) ^: \/ k! M
4 O. W" I8 i/ @; K化肥工业不仅耗电,还耗氢。合成氨就是NH3。氮气容易就地取材,制备关键在于氢的制备。乙烷(C2H6)裂解制备乙烯(C2H4)时,释放出氢气,常与合成氨装置联合生产,“免费”的氢气极大降低合成氨的成本。低成本电解水制氢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大量廉价化肥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作用不言而喻。
. O+ t* J1 }$ ?& I) e8 E$ S% d
7 v$ H/ ?0 D* Q氢气还能与二氧化碳合成为甲醇。这不仅可用作燃料,还是合成纤维、塑料、医药、农药、染料、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只是科学上可能性,但低成本氢使得合成蛋白质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选项,前途不可限量。
5 s% P; q- e& U5 S6 c, H
8 U& u9 B; v. m( s. I氢与二氧化碳和合成还可以发展成更大的氢化工,比碳中和更进一步,达到碳净减。/ a8 d( ^4 Z1 Y& \6 v
! k" X, i7 N8 l4 S7 m4 e# u% B1 X
如果技术领先还做不到碾压世界,低成本是中国制造最厉害的武器。什么阴谋论、路障最终都将不攻自破。正常商贸的大路走不通,还有走私的小路。这事不需要中国出手,美欧商家自会想办法。还有全球南方。还是那句老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y9 P' I2 [* B
6 I* U, j" l6 T- S# W, M
这一切,开始于超低电价,只有从“免费”的太阳、风(还有潮汐、波浪等)里捕捉的新能源时代才成为可能。& v. |; q& _9 ?) \/ R5 U
! i! F/ I! U5 Z3 g2 w6 I! Z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相比于2022年,光伏单元的价格几乎减半,全球光伏产能增加3倍,几乎全是由于中国独力所为。预计到2024年底,全球光伏产能将再增加40%,达到110亿千瓦,中国在光伏供应链里的份额依然保持在80-95%。在有些市场,光伏安装的成本已经由人工主导,光伏板差不多“白送”。7 `1 N) o! o0 y0 D7 {( i
* s. a* A( D8 N& b- j$ ^
但新能源的供电稳定性依然是难题,现在还是需要火电、核电等不“看天吃饭”的发电能力作为基础供电和调峰供电,直到储能问题解决。
2 V7 F( O7 O0 h" _( F. }* ~, C; K# t4 m( A
储能分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以电池为主。锂电池技术已经成熟,报废电车的锂电池用于动力电池的技术也在成熟化中。钠电池有可能成为成本更低、更加便于大规模生产和部署的新选项。
; X) m; |0 R$ B9 [4 M$ j) b9 [
) b2 [/ G2 M* V/ M物理储能的种类就多了,比较主流的有抽水储能和重力储能。抽水储能就是水库发电。与常规水电有所不同,抽水储能对径流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在上下水库之间来回搬运水、循环使用。在必要的时候,下游水库可以作为额外的防洪容量,当然这时抽水储能的功能就要搁置了。0 u5 ]. y9 e; F9 t# S
3 @4 T4 h* I, D4 C+ r, l5 a
重力储能利用深井高差,在重物来回升降过程中实现蓄能和发电。
0 c- w4 r7 m0 V% m0 Q& a9 x" w
5 M( V4 f" Z! w" W另一个很有潜力的方向是熔盐储能,利用熔融状态的盐的高蓄热能力,在电力过剩时制备高温熔盐,灌入地下洞穴储存;在需要补电的时候用泵抽上来,炽热熔盐作为热源,其余就是热电站的传统设备了。
! e) u/ P1 e7 {3 ]7 A# j! Y; W& F* e9 z; x$ a: ~9 s
熔盐储能特别适合与光热发电或热电站结合起来,为光热填平昼夜峰谷,在热电站则作为短周期调峰电力,季节性补电还是需要转入更加持续的传统热电模式,还需要核电。用氢燃料、合成甲醇、生物质燃料的话,热电依然是“碳友好”的。水电的发电量很大,但水电本身也受到季节性影响。 e) R9 p- T4 D- X) z
* U/ H/ T/ _% M5 z* Z$ ~: x# f9 N
储能成本降低到光伏级的时候,新能源就如虎添翼了。别忘了,中国还有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大杀器。
+ W5 T6 a: t5 T* P! R3 T2 f$ K
: E2 Y" S; C: I$ E$ @据认为,50亿千瓦新能源与储能、先进电网相结合,中国有可能在2030年前取代现有的煤电,至少大大减少煤电的出力,更多的“多余”电力都是“白捡”的。也就是说,超低电价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不远的将来。
; X- I- s2 A* g- e- Z+ y+ A# V* q
0 X& s! T, g9 Q在更加一般的层面上,能耗与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据认为比GDP更加准确地反应经济的克强指数里,发电量占40%的比重。2000年以来,中国能耗翻了两番,现在比美国还高75%,居世界第一。但中国的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40%,也只达到OECD的75%。中国不需要学美国人那样浪费,但该用的就得用,尤其是需要在节能增效的同时,依托绿色能源,开拓新的能源应用。2 |" A7 z& }- Q9 n5 x
& y& `. d# T( d; R
9 S, G& G5 [8 r, {& M* \/ o5 j
2000年以来,中国总能耗翻了两番,但人均依然只有美国的40%,也低于OECD
?1 _) v/ o" u( d; S: S: }% n! v: \' B8 n4 b3 I6 _7 }6 j" y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一般认为来自数字化、AI、量子、生物,但不要低估新能源的作用。万物智能化的作用非常重要,但能源永远是驱动万物的原动力。
0 t: i8 h6 b, l/ b1 x# f/ a; P. v3 q" |: B! J$ s- F: b
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领先来之不易。这里有工业政策和政府催化的启动作用,但后劲来自激烈竞争和不断创新。在这个惨烈的赛道上,任何懈怠都意味着被秒杀。有人比方,这是龟兔赛跑的反转,鞭打快兔,使得乌龟永远不可能追上。这正是美欧担心的。
. g3 ]8 Z$ M6 q& @; c* e
' _6 M g% x T5 K美国财政部代表团刚在北京结束会谈,这是旧金山峰会中中美同意的双边经济工作小组的第三次会议。据报道,美方重点议题之一是中国的过度产能:“中兔啊,等等你的美龟吧。”( c. V' f; z( O* _0 I- A% r
! I2 w5 a. F$ B" X! o( ]
这当然是与兔谋皮。虎皮不能随便摸,兔子急了也咬人。中国只是在刻意拉开与昨天自我的差距,对美国并无恶意。在新能源产能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坡要爬,完全是为了中国的内需,外销只是顺带的外快。/ `9 }1 G4 ^1 l( g) u0 o8 \
/ A3 C, p/ f( v3 E3 j! M8 [: P
实际上,新能源拉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面向内循环的,这将是与此前发展决然不同的地方。
! W+ @7 b/ s. }6 D" h
$ E8 t" C! `: K& _1 e
; W6 M7 ^3 l5 I& }各国和经济体人均能耗与人均GDP,圆点大小代表人口多寡
/ { ?0 D4 m& h4 ?
; N: ]. j+ S9 p8 M/ `1 J9 V# A中国一直自称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这个头衔可能让位给印度了。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大发展,及早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极大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人均能耗是绕不过去的一步。纵观世界,人均GDP与人均能耗紧密相关,而与美国的浪费或者欧洲的(相对)节俭关联不大。最重要的是,不存在高人均GDP而低人均能耗的国家。3 `' U, k. s6 H
" d1 {( a6 Q; |& P- u; [2 |' {中国也是负责任的大国,在提高人均能耗和人均GDP的同时,确保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对全球减碳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做大自己的蛋糕,也与世界分享更大的蛋糕。8 l- D% |" l! Q& j' Y- W
% {1 i7 k; T2 e" l新能源大跃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天量投资。中国欢迎各方投资,但不缺资金。尽管当前股市凄风苦雨,中国投资实际上有良好的回报记录,只是“功夫在诗外”。
' W6 W* B9 O' s: F+ P6 z6 J3 O8 D3 R% @6 J) t
9 `7 P3 r( f7 B+ U6 g. h4 `! |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居民消费增长情况! r( V+ }3 c6 u0 m0 s, e
+ A1 T7 [. b9 ]0 v
2008年,美国闯祸,世界买单,中国实行“四万亿大水漫灌”,一些后果今天依然在消化中。但与美国救市以水漫华尔街为主不同,中国把大水灌入广袤的国土,铁公基、住房、工业建设最终使得中国居民消费增长遥遥领先于美国、日本和全世界,只有乌兹别克与中国齐头并进,部分时段还领先于中国。这才是中国投资的真实作用:不在财报中体现,而在全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
% e5 J/ k' v0 S/ }5 y( X$ `) p7 {( K, c/ V
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才是做大中国蛋糕的意义。如果说进一步城市化是中国进一步做大蛋糕的第一条腿,新能源就是第二条腿。) d/ i- O" E! A- g0 D9 p% w: F
1 f* D3 {, j! I4 W; c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一方面对已有的成就充满自豪,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对现实充满焦虑。最大的焦虑在于中国的蛋糕还能不能进一步做大,或者说自己还是否等得及中国蛋糕的做大。
. R% T8 ]' v) d) V( [
9 \/ x6 l& F) D' {2 E中国的蛋糕能进一步做大。不是明天,但不会需要太久。; E: |, X6 i9 a, G4 K+ E
?. Y! n/ |7 }. {. j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