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9 14:36 编辑 0 G% }5 \) U# u& D. L% [( X
+ k& \ k' ]0 n: u3 f5 Q4 E& ^* Q
南华早报报道(https://www.scmp.com/news/china/ ... amp;pgtype=homepage),国防科大学报12月号上发表国防科大的脉冲强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生(音译)团队文章,宣布研发成功等离子体电磁防护技术。3 U3 v6 i" f2 C$ {" o
) E, D$ H9 n0 q2 r+ o0 |$ ?. ^& z
等离子体是固态、液态、气态、超密态(如中子星)之外第五种物质形态。根据中科院等离子所(http://www.ipp.ac.cn/kxcb/dlz/201210/t20121004_99713.html): D* D9 Q- o" ^$ |+ g2 ~' I& j7 B
/ D6 `. G+ L0 z' J& i9 Y等离子体对于电磁波的传播有这样的特点:当入射电磁波频率大于某个临界数值的时候,它可以进入等离子体传播,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其能量将被等离子体吸收而不断衰减;当入射电磁波频率小于这个数值时,电磁波通常将无法进入等离子层,在其表面即发生全反射,同时等离子体以电磁波反射体的形式对电磁波产生干扰作用,即使电磁波往返途径弯曲。这个临界数值的频率就叫作等离子体的截止频率。! O+ N7 H" S1 I# D: C) C+ Q
3 ` I, I5 e5 f# t
这对隐身有显而易见的作用,早年俄罗斯重点研究等离子体隐身并空穴来风。等离子体隐形还有吸收频带宽、吸收效果好、使用简便、维护费用低等优点,而且该技术还能用来实现红外隐形,光波也是电磁波。/ q$ t0 ]$ o* | m' Z, o7 I) d6 z
& u4 C; X# ?$ w$ M6 T# k) |$ C等离子体对电磁攻击的防护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国防科大的团队就是利用这个特点。& b' [9 H' M! F- i! K
# q6 C k+ |$ C研究表明,用低功率等离子体发生器形成保护层后,外界强功率电磁波入射造成等离子体内的带电粒子高度活跃,“凝聚”成高密度等离子体,形成强大的反射能力。外界电磁攻击的能量越大,等离子体越致密。“漏网”的电磁波能量则在等离子体内被吸收,同样不能达到被保护对象。但一旦电磁攻击撤销,等离子体恢复低能量状态。
* n# ^2 N1 s9 \
- x3 L$ m' Q, S" G与传统的固态保护层相比,这在“应激保护”和正常使用中达到最好的平衡,因为被保护的武器系统还需要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向外辐射电磁波,用于探测和通信。
. r0 x: @' I+ u. T) l& V" H0 |' z; @/ K8 C4 M* Y2 v: k
这对激光防护也有用,光也是电磁波,只是频率更高。
w7 i* M- S1 Q0 V- K* L5 v) z9 d5 m6 S8 Q# u) R' ]5 ^
中国人的脑筋开动起来,真是妖术连连啊。
+ P* f, @# V; l' J5 f
1 L! h6 Q2 V# m) j1 C" v. z- V当然,要实用化,还需要解决实用频谱的问题,必须覆盖电磁攻击的可能频谱才有用。等离子体发生器本身的电磁防护问题也需要解决,但在实验中,170kW的电磁攻击在3米距离上不能击穿等离子体防护层,很鼓舞。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